印度的種姓制度,如果外國人在印度結婚算什麼種姓

2020-12-13 小鹿冷知識

在公元前15世紀,一部分雅利安人離開原住地南俄與中亞的草原,開始入侵恆河與印度河流域。這部分入侵的雅利安人成為了印度雅利安人。

《巴霍巴利王》劇照

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在徵服印度後為了便於管理而創造出來的,為了讓被徵服者安於現狀不再造反,徵服者把原住民分了等級。

《巴霍巴利王》劇照

徵服者是最高一級,被徵服者是最低一級,為了讓被徵服者接受這種劃分,徵服者有意識地毀滅原有文化,並創造一種讓種姓制度合理的文化,經過幾百年的時間種姓制度已經非常完善。

《巴霍巴利王》劇照

《梨俱吠陀·原人歌》: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在種姓制度下各等級世襲。

最高貴的種姓那被稱為婆羅門,這些人負責祭祀,同時負責教育。

其次是剎帝利,這些人是實際上的統治者,負責徵戰和管理。

第三等的是吠舍,這些人就是雅利安內部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商人、農民、牧民,負責生產和繳納稅款。

首陀羅,這些人是被徵服的原住民,唯一的職責就是為上述三個階級的人服務。

前三個種姓的人那可以任意打罵首陀羅,而首陀羅反抗的話,會有很重的責罰。同時,首陀羅做的飯,高種姓的人不能吃,因為首陀羅被婆羅門定義為「不潔淨」的人。

在這四個種姓下面還有一個階級,賤民(達利特),是被排除在原人身體之外的被視為不可接觸者,他們最早是首陀羅中從事屠宰、製革、清掃等活動的人,這個階級的人走路要避著人,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到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帶著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一些被徵服的部落族人也被劃分在賤民階級。

印度的婚姻制度

Priyanka Chopra的婚禮

在印度如果高種姓的男人想娶一個低種姓的人,是沒有問題的,而高種姓的女人則不能嫁給低種姓的男人,這被稱為「逆婚」,甚至有一些婆羅門、剎帝利因為婚姻,受到懲罰而喪失種姓,成了賤民。

外國人在印度的某些邦視為首陀羅,或者視為「無種姓者」,基本不用擔心受到歧視,但是,如果外國人與印度人結婚,無論結婚對象是什麼種姓,該外國人都會被視為賤民(達利特),配偶及子女亦然。

相關焦點

  • 印度的種姓制度
    印度人又不重視記錄歷史,研究印度歷史必須藉助古代希臘、羅馬、中國和穆斯林國家的文獻,近代印度歷史則要依靠英語文獻。 一提到印度,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種姓制度,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還有一種存在於四大種姓之外的賤民,主要從事一些不潔的工作。種姓制度由來已久,是從歐洲東遷過程中,有一部分雅利安人進入伊朗,一部分進入印度。
  • 維基精選:【印度種姓制度】
    這種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在印度有一種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種姓制度。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但是這種現象在印度尤為嚴重。那麼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種姓下,如果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 印度種姓制度是什麼樣的一種制度?
    而且由於印度實行種姓制度,不同人種之間不通婚,各個人種的特徵也被保留下來,有的印度人膚色黝黑,有的白皙。將這麼多人種整合在一起,而又特徵涇渭分明,這就要說到印度一個畸形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3500年前,居住在高加索地區的雅利安人南下,一支向西進入伊朗高原,另一支繼續南下進入印度地區,並且徵服印度地區原住民,建立了種姓制度,包括婆羅門(祭祀貴族)、剎帝利(政治貴族)、吠舍(平民)、首陀羅(傭人)和賤民(不在種姓制度內,被開除人籍,不算人),雅利安人佔據種姓制度最頂層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其中婆羅門負責宗教祭祀,剎帝利負責治理國家。
  •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相信了解印度的人一定知道,印度國內現如今還存在著等級森嚴的制度,除了那幾個最令人熟悉的四大等級之外,大家還知道被排在種姓之外的群體嗎,而這種群體是印度國內最卑微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究一下這些種姓是如何產生的。
  •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產生於什麼時代?
    各種種姓和副種姓的來歷都可以通過Guna和Karma的不同比例成分和搭配得到解釋。  種姓制度的真實來源還是我們所熟悉的雅利安入侵,也就是第三種解釋。  印度最初的居民人種比較混雜,有非洲類型的尼格羅人種、澳大利亞類型的黑棕色人種、類似我們中國人的蒙古人種和來自地中海地區的達羅毗荼人(Dravidian)。
  • 抖音成了印度種姓制度的新戰場
    最近,因為印度TikTok被印度政府封禁後,中國的抖音出現了一批印度人,他們取名十分有意思,除了打下英文名外,還會敲入自己的種姓以及自己的身份。一群印度的網絡移民們,正通過抖音,悄然把種姓制度的糟粕輸入中國。
  •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漢教不可不知
    誤解一.種姓制度將人分成四大類,其實應該是五大類種姓制度是印度比較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它將印度社會的人分為四個等級和一個等級之外的人群。婆羅門,第一等級,主要是僧侶貴族,壟斷宗教特權。儘管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種姓歧視在印度不少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相當嚴重。誤解二:種姓制度是一層一層的壓迫體制,階層之間對立嚴重。其實不準確,應該是前三等壓制後面的首陀羅和賤民。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都屬於雅利安人,原本遊牧在東南歐和中亞,自公元前1500年左右入侵印度,是徵服者。
  • 【饅頭問答·15期】印度的「種姓制度」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8年8月,據海外網報導,印度南部的克勒拉邦(Kerala)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一些印度漁民(都是低種姓的人)自發開船去解救受困民眾。有一位漁民在營救一個被困在房頂的17口之家時遭到了拒絕,因為這家人是印度的高種姓。5小時後這位漁民返回時,那家人開始呼救,表示可以上漁民的船,但「你們不能觸碰我們」。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在中外的史籍中所說的印度,並非指今天的印度,而是泛指南亞次大陸。它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和斯裡蘭卡諸國。古印度文明,首先發生在今天之巴基斯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裡就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 歷史是連續的:印度有種姓制度,南亞其他國家呢?
    不僅僅是印度有種姓制度,與它相鄰的國家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國家,種姓制度的表現不同。更重要的是,種姓制度與印度教育是深度捆綁的。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雖然也有印度教徒,但是他們主體依然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而伊斯蘭教在歷史上和印度教之間的問題矛盾也十分深遠。並且經常被用來抵制種姓制度的最佳法寶。
  • 印度種姓制度和現代社會,為何可以長期共存?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伴隨著印度幾千年的歷史存在的,老舊腐朽的種姓制度看起來與印度的現代社會格格不入,而這兩者又為何能夠長期共存呢?印度的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帶來的,原本的種姓制度僅是讓雅利安人的領導能夠遍布各個機構和從事各種工作,作為區分和確定雅利安人所在的一種方式。而後來隨著外來的伊斯蘭教統治印度,形成了影響印度上千年的用以區分各階級嚴苛的種姓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統治者更好的奴役和統治人民。
  • 毛克疾:中國人最難以理解印度的一點,就是種姓制度
    【文/ 毛克疾】 我原來有一個印度的室友,他每天都用印度的音樂和印度的食物來轟炸我,我就聽著印度的歌,身上帶著印度的咖喱的味道到處走,這感覺挺神奇的。我就感性地對印度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後來我發現從理性的角度上來說,我也應該對印度產生興趣。
  • 甄博:什麼情況,印度高種姓開始嫉妒賤民了?
    透過此次騷亂可以清晰看出,印度教種姓矛盾是此次發生古吉拉特大騷亂的根本原因。究竟什麼是印度教種姓制度?它對印度社會產生了何種影響?強人莫迪能否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呢? ,但種姓制度作為一種在南亞特別是印度延續了幾千年的宗教與文化制度安排,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 印度高種姓人的衣服好看,但一般人買不起
    一直以來,印度人民都被中國網友戲稱為開掛的民族,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一直是以人口多,髒亂差的環境,不完善的治安,交通雜亂無章等出名,好像很少提及印度的優點。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我們一直以來對印度的平民百姓都有著刻板得印象,卻並不了解印度地位較高的高種姓人的生活。
  • 種姓制度來源——奠定印度文明基礎的吠陀時代
    在此期間,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雅利安人為主導的印度開始出現了等級劃分。這也是印度種姓制度的肇始。在早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活動範圍還局限於印度河上遊和中遊,恆河的上遊。而到了後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足跡逐漸擴大,他們開始向東南方向不斷滲透,整個恆河流域都出現了他們的身影。
  • 成為總理衛隊得看種姓,低種姓的得去擦皮鞋:奇怪的印度軍隊
    2018年,來自哈裡亞納邦的高拉夫·雅達夫(Gaurav Yadav)向新德裡印度高級法院提起公訴,稱總理衛隊僅從三種種姓中招募新兵,這三個種姓分別為Rajputs,Hindu Jats和Sikh Jats,他認為這三個種姓受到了「內部照顧」,這有損其他印度軍人的榮譽感與自尊心,隨後新德裡高等法院的法官處理了這起公訴,並提出讓國防部的高級軍官們對此做出改變,給出的期限是2019年5月9日。
  • 印度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有的女性因自己的姓氏只能終身掏糞!
    印度嚴格的種姓制度,影響了一輩又一輩的人,現在印度人一直在強調不存在種姓的差別,但是那些高種姓的女孩子絕對不能下嫁給低種姓的人
  • 從哈拉帕文明開始到雅利安人入侵,一篇文章看完印度種姓制度歷史
    種姓制度的傳統貫穿著印度歷史,所以我們不用奇怪,這因果關係,源自遙遠的哈拉帕文化。種姓制度的起源就是如此,而種姓(瓦爾那)原本的意思就是顏色和品質。伴隨雅利安人在印度的不斷擴張,內部社會分化也日趨嚴重,森嚴的種姓制度就此形成。
  • 印度高種姓之首-婆羅門,白富美像明星一樣
    印度就是越白越高貴,種姓制度本身就是外來者製造的,印度土著都是低種姓,膚色都黑,外來的雅利安人膚色都白。印度當地人看遊客也是看膚色,你膚色白走大道上地位就高。雖然現在印度憲法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已經深入人心,你要是婆羅門天天和達利特一起玩,別人就是排斥你,印度國會裡一半都是婆羅門,那些印度明星也都是高種姓的白人,不會有首陀羅和達利特。這就和種族歧視一樣,不能放到書面上說,但實際上一直存在。男尊女卑也和種姓制度有關。因為高種姓男取低種姓女話女人也會變成高種姓。而高種姓女嫁給低種姓男女人的種姓也會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