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一個不努力的孩子?正向關注、積極引導,家庭教育旺娃術

2020-12-13 明乾家庭教育

讓不努力的孩子奮發圖強,努力上進,這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心聲。

我也不能例外!

女兒今年14歲,在讀初二,對於學習真是沒有一點點上進心,上課不認真聽講,聽課也不做筆記,作業也都是敷衍了事,周末回家就是玩手機、看小說、刷抖音、看視頻,喊她寫作業還撒謊說沒布置作業或者寫完了……

人家都說女孩讀書都很認真,我就想不通,我家的女兒怎麼就不認真學呢?

為了女兒學習,我絞盡腦汁,她卻油鹽不進

為了能夠讓女兒對學習多用點心,多努努力,我是想了無數種方法,例如:物資、金錢獎勵,只要好好學習,考到多少分,就給她多少錢,給她買什麼東西,去哪裡玩等等……

但每次跟她說的時候,她都「嗯嗯」的答應下來,結果依然不為所動,最後根本做不到。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了,一質問她,她就「往後看」,說「誰誰誰還沒我考得好呢!」

氣得我真想給她幾下,我就納悶了:「她的機靈勁咋就不能放在學習上?」

特別是年後上網課的那段時間,在家裡課也不想上,每天早上就起來打個卡倒頭又睡,要麼就是上課的時候和同學聊天,老師經常給我打電話投訴,喊我「好好監督一下!」

我立刻強制制止,警告她:「要是再發現一次,就把手機沒收了!」結果她每天偷偷摸摸的玩,好幾次進她房間都看到藏手機的動作。

我之前學過一點家庭教育的知識,知道不能強來,可是她根本不懂得控制,不提醒、不去管她就會一直玩下去。

我能理解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在電子產品陪伴下長大,但我就是看著她不學習、整天玩,特別焦慮,有時候忍不住就會流眼淚,感覺自己真是太失敗了。

為了能夠提升自己教育女兒的方法和技巧,我經常在網上看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學習課程,樊登的視頻、李玫瑾的講座、武志紅的文章,我幾乎都在看。

但一直都有一個疑惑,我看了這麼多,感覺所有老師說的都蠻有道理,但最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有時候按照一些老師給的小方法去做,完全沒有作用。

幸虧之前在百度上看到一篇介紹【喚醒孩子學習動力訓練營】的文章,裡面提到的老師像教練一樣帶著你學的【訓練營模式】吸引了我,就試著報了名。

學習課程之後,老師對孩子學習心理的洞察,深深的顛覆了我的認知,我終於知道了女兒不努力學習的真正原因!

運用老師教給我的方法,開始慢慢引導女兒對學習的態度,幫女兒找到學習的意義和目標,女兒的改變好大!不僅能夠自己合理管理手機,還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學習成績也開始逐漸提高!

女兒改變的同時,我自己的改變也非常巨大!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不再焦慮發愁,心靜下來後,全家每天的氛圍都是幸福!

那我具體是怎麼做到的呢?今天就給你分享一下。

用積極情緒引導,讓女兒明白自己擁有變得更好的可能

老師在課程上給我們詳細解答了孩子不願學習的根本原因:「現在孩子們之所以對學習牴觸,根子還是在家長那兒!孩子們需要的不僅是知識,還包括情感方面的滿足,價值觀層面的引導,學習動力的激發。」

是啊!我們每年都在給孩子上輔導班,但真正成績提升的效果卻很小。大多數孩子都是報了很多個輔導班,花了父母很多辛苦錢,成績還是不理想。

原因就是孩子從心裡根本不想學!孩子人在輔導班,但他的心根本就沒在學習上,只是被動跟著混日子,糊弄一天是一天。說實話,這樣的補課,還不如不補。

老師分享說:「學習不只是時間和金錢上的投入,更是主觀上的一種態度,從內心的一種願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才是讓孩子成績提高的最關鍵問題。讓孩子自己想去學習,學習才會有效率,才能事半功倍。逼著他去學習,只會把學習變成家長給的任務,效果不可能好。」

我意識到,不解決女兒想學的問題,給她報多少個輔導班都沒有用!

在課上,老師建議:「要跳出這個泥潭,唯有培養孩子積極心態和習慣,用快樂作為內部驅動力,去克服痛苦、徵服困難!」

於是,我放下焦慮,按照老師的指導,不再使勁盯著女兒的學習,每天都用積極的態度和語言引導女兒,不再屁股後面催,而是看到女兒厭學背後的情緒,一點點引導她,慢慢讓她相信——自己擁有變得更好的可能!

當我們有積極心態時,會將其傳遞到孩子那裡,孩子便不會對學習而產生太多負面的情緒,而讓學習回歸本來的單純。

慢慢的,她也改變了。

找到孩子真正喜歡的目標,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好向上的種子,區別在於這顆種子有沒有合適的土壤發芽生長,家長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一片適合發芽的土壤——這片土壤,就是給孩子積極的期待和鼓勵。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挖掘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樹立更為宏偉且堅信不疑的遠期目標。

老師說:「引導孩子樹立長久的目標,比如將來想做什麼,對未來有什麼夢想,自己的優勢在哪,該怎麼努力實現等等,通過梳理,幫助孩子將遠方的大目標逐步分解,落實到小目標上,再最終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這樣孩子的遠方目標就會像燈塔一樣,屹立在前方,激勵著孩子克服困難,不斷前行。」

具體怎麼做?第一步就是立志!幫孩子找到人生的志向!

我藉助老師給的「志向引導」流程,和女兒進行了幾次關於夢想的深度對話。

女兒跟我說:「我從小一直有個夢想,想當一個舞蹈家,讓更多人認識我,記住我,我不想平平淡淡過一生!但後來你們都說我跳不好,影響學習,經常被你們說這個做不好,那個做不好,後來我就不想跳了……」

聽著女兒的話,我的心非常地痛!原來我們的否定對她的傷害這麼大!而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

我問女兒:「你最喜歡的舞蹈家是誰啊?」

女兒想也沒想就說:「楊麗萍啊!你看她跳舞的時候多美啊!」

我看著她的眼睛,說:「媽媽相信你一定也能和她一樣!我們一起努力!你想要我給你報個舞蹈班嗎?」

女兒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說:「真的嗎?我知道有個舞蹈老師特別厲害,我幾個同學都在那邊學!」

第二天我就帶著女兒去了舞蹈班,從那天開始,感覺女兒像是變了個人,整個人不再渾渾噩噩,練舞的勁頭非常足,學習上也更加用功了,我能感受到,她內心的火被點燃了!

我才真正懂得了老師說的那句話:「教育孩子是點燃一團火,而不是灌滿一桶水!」要想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需要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種!喚醒孩子的人生追求!

走過了這段讓人絕望的黑暗時光,我發現,和我一樣苦惱於孩子學習不好的家長太多太多,看到她們,我就想到自己!

所以,我非常非常想要把自己的收穫與改變分享給所有的父母!

教育孩子,此生只有一次機會!根本沒有後悔藥!現在錯過了,將耽誤孩子一生!

在訓練營裡,和我一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和方法,不再焦慮發愁的家長何止我一人呢?

來自嘉興的李媽媽非常激動的和我們說:「最近孩子的變化真是極大,感覺像換了一個人,以前都是我催著孩子學,現在我要勸孩子少學點,休息會!」

來自蘇州的朱媽媽說:「孩子前幾天主動卸載了看視頻的軟體,還讓我們都卸載了,說以後都不看了!每天晚上還大聲給我們讀書,帶著我一起背古詩詞。」

來自安徽的張媽媽,根據老師的指導,改變了教育兒子的方法,兒子現在主動要求學習,和孩子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來自南京的李媽媽現在和女兒的關係變得非常親密,孩子感慨說:「媽媽我覺得您變了,每天都很開心,我也很開心。」現在女兒越來越關注媽媽的感受,按照約定好的規定控制玩手機、寫作業。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來自成都的林媽媽用老師教的「愛心筆記」法,正確向孩子表達愛,不僅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情緒,兒子也願意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媽媽感動地說:「他還不忘寫個『愛你的兒子』!」

還有家長反饋說:「老師給的方法真的很管用!家長的改變加上老師的方法,真的讓我遠離了雞飛狗跳的日子!」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媽媽。

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用對的方式教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是「別人家的孩子」,每個媽媽也都將變成又閒又美的「女神媽媽」。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時也遇到了孩子不願學習、叛逆、不聽話、總想玩手機等難題,

如果你想養出優秀的孩子,讓孩子和你的關係更親密,你說的話孩子願意聽!

那麼,我強烈建議你,也來參加《喚醒孩子學習動力——超級父母訓練營》!

我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購買課程後,請一定關注我,再私信聯繫我,否則不能有效學習!

相關焦點

  • 孩子缺乏正向引導缺少陽剛氣息,家長可做好三步
    家庭教育的影響現如今女孩子越來越吃香。有些父母秉持著重女輕男的思想。他們想要生一個女孩子,但是生出來的卻是一個男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更會傾向於教育女孩子的方法。孩子在這種家庭教育的影響下,會變得越來越女性化。2.
  • 孩子需要正向引導,而不是一昧地懲戒!
    反觀今年3月,日本福井縣池田鎮長裡中學有一名初二學生因時常拖欠作業,多次受到班主任的大聲訓斥等嚴厲批評,家長跟班主任協調溝通過,但並未見其班主任改變教育方式,該學生覺得走投無路而從宿舍跳下。這名初二的學生在花一樣的年紀,還未綻放卻先凋零,實在可惜!現在的孩子心靈都是非常脆弱的,這更顯得正向引導是多麼的重要!
  • 《獅子王》:別擔心孩子的「自卑情結」,正向引導可激勵孩子成長
    辛巴因為自己太弱小而感到自卑,正像是現實生活中孩子覺得自己成績不好、長得胖、不討人喜歡而感到自卑。孩子會希望通過證明自己來剝除自卑感,但往往不能用正確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能力。這時就是家長需要站出來引導孩子的時候,正向的引導可以利用"自卑感"來督促孩子完善自我、取得進步。
  • 家庭教育聯盟公益微課堂 | 善用積極暗示,成就孩子美好未來
    這些消極暗示,只會擊毀孩子的信心。我們如果不及時發現並改變的話,就會讓他們的自我概念中融入這些標籤,影響他們對自己的正確評價,給孩子成長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礙。特別是那些來自孩子信任的親朋好友或老師的積極暗示,最能夠抵達孩子的內心,從而促進孩子的心智發展。愛默生曾說:「一個人會成為他所想的樣子。」馬可·奧略留曾說:「一個人的生活會按照他所想的樣子呈現出來。」威廉·詹姆斯也曾說:「我發現,要想改變生活,首先要改變大腦中的觀念。」
  • 在線心理諮詢師解答:學生上課調皮搗蛋,做老師的該不該管?
    在中國多年的獨生子女現象影響下,多位家長照顧一個孩子的情況比比皆是,也因此造成了一種奇特的現象——在生活方面,家長對孩子全權包辦,剝奪了孩子體驗和學習的機會,以至於許多孩子直到青春期甚至成年,都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在學習方面,由於社會競爭的加大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導致另一個極端,那就是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甚至為了讓孩子多學點而不惜破壞親子關係。
  • 《怦然心動》:孩子青春期的交友困惑,離不開父親的正向引導
    剛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兩性意識的萌芽,是一件非常正常且普遍的事情。相比於一味的制止,我們不妨學習《怦然心動》裡朱莉父親的做法,積極引導和教育孩子。《怦然心動》——交友困惑源於自我認知渴求《怦然心動》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兩家嗯,極具智慧的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解決青春期的交友困惑,當孩子們從交友幻想變為事實。
  • 孩子的情緒改變,也許是在表達「負面情緒」,正向引導很重要
    那麼孩子會有哪些表現呢? 孩子的作息發生了改變 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的生活作息,突然出現了改變。例如晚上睡得非常早,早上起的很遲,但是在白天的時候,卻也總是想睡覺,變得非常嗜睡。 其實當孩子作息出現了一定改變的時候,就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負面情緒導致的。
  • 【家庭教育】如何培養有自信,有勇氣,愛挑戰的孩子
    在孩童的階段,我們身邊的成年人如何引導我們,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夠被培養出足夠的自我價值。所謂的自我價值,指的就是自信,自愛和自尊。自信是相信我們自己,具備完成這個事情所需要的能力。自愛是愛護我們自己,一個人如果不自愛的話,他就不能去愛別人,別人也不會愛他。
  • 別給孩子貼標籤,它會阻礙孩子的進步,父母正向引導是關鍵
    初聽起來,可能你會覺得言過其實,誇大其詞,其實,這種說法真的一點也不為過。我們不妨來做個試驗,如果你放一杯水在桌面上,然後只留孩子一個人在房間。離開房間的時候,你告訴孩子,千萬不能碰桌面上的那杯水,然後你就關門離開。大家來猜一下結果,不出意外的話,孩子肯定去碰那杯水,因為你特意交代孩子不要去碰那杯水。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年幼的孩子,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是一個逐漸發育的過程,而孩子由於年齡小,對於神經系統仍然不夠完善,更不懂得去抑制興奮,一點點小的事情就有可能會引發強烈的反應。往往一個脾氣暴躁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家長。冷漠處理當孩子哭的時候,你不要管他,任由他自己去哭,過一會兒,他就不哭了,這種方式真的是很靈驗的,而且屢試不爽。孩子的行為,得不到關注,他自己也會覺得無趣,自然就放棄了。
  • 【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積極的解釋讓孩子自信和樂觀
    湖南日報於近期連續刊發3篇系列評論員文章,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引發了廣泛熱議;從今天起,又推出《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專欄,邀請教育心理學專家、心理醫生等,從正面引導入手,圍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展開討論、建言獻策,幫助孩子們快樂成長,樹立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事業觀、幸福觀。
  • 《窗邊的小豆豆》:運用「無條件積極關注」,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無條件積極關注」到底是什麼1.是一種心理諮詢療法無條件積極關注也可以理解為教育者對孩子正向的關注或者是積極的關懷,這是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提出的。可以稱之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治療法,在心理諮詢方面有著很高的地位。
  • 孩子眼神躲閃,不敢與人對視,離不開這3種心理,家長要積極引導
    其實,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眼神開始游離,不一定就是壞事,這是正常的心理發展現象,而作為家長,要對這種小細節進行正確的引導。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成年人更在意他人的目光和對自己的想法,急於得到他人的肯定,同時害怕來自別人的議論,一些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的孩子,更是希望自己能成為「小透明」,不敢面對別人的關注
  • 閱讀習慣需要培育,引導孩子愛看書看好書,家庭教育不能少
    孩子汲取學習外界知識的途徑大多數由家庭教育,老師教導組成,但是從孩子自發性學習的角度來說,多讀書多看報能刺激孩子的學習欲望,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去看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修課,那麼如何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家長必須人為幹預加以良性引導。
  • 家庭教育指導-抗擊疫情系列微課【十六】| 面對疫情,家長如何引領...
    家庭教育指導-抗擊疫情系列微課【十六】| 面對疫情,家長如何引領孩子精神成長?特殊時期公民承擔責任的表現:多居家少外出,不聚眾活動;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常通風,出門戴口罩;近期去過湖北、溫州等疫情較為嚴重地區的,主動去社區登記,並且自覺居家隔離;被要求測體溫和勸返的,要主動配合……讓孩子明白,白衣天使努力救治病人是責任,小朋友讀書、學習也是他的責任。
  • 睿智燈塔-孩子太自私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
    孩子太自私怎麼辦?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私,不僅不懂得回報,反而覺得身邊的人都像欠他的一樣,只知道索取,卻從來不會付出,這讓許多家長非常擔心孩子的情況。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呢?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自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後再對孩子進行引導。1、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家長本身就比較自私,孩子一定會受大人的影響,所以,要想孩子改變,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
  • 家庭教育——怎一個「愛」了得?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左手,那麼家庭教育就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臂一齊張開,才能託起孩子的教育;如果說孩子是雛鷹的身軀,學校教育培育了孩子的一隻翅膀,家庭教育就培育了另一隻翅膀,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飛翔起來。一說起愛孩子,有的家長不屑一顧:愛孩子,這是連老母雞都會的事兒啊,還需要什麼學問?然而很多父母都因為「愛」而困惑茫然:我的愛為什麼不能打動孩子?
  •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11月,不少學校迎來期中考試,心理聊吧的一則傾訴中,一位母親在為孩子亂發脾氣而痛苦時,通過溝通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背後是學習壓力。作為家長,如何從孩子的日常表現看出他需要宣洩呢?又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宣洩呢?聽心理老師聊一聊。傾訴:孩子亂發脾氣,我氣急敗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對孩子,經歷了狂怒到心痛的過程。
  • 買了家庭教育課程,為什麼還是不會教育孩子?如何做家庭教育?
    孩子是一個小姑娘,馬上要升高中,因為兩口子在當地也沒有很強的人脈資源關係,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沒能幫孩子爭取到一個好的學校,最後上了一個當地中遊的學校,孩子很好的朋友基本上上的學校都比他好!對孩子在擇校上愧疚的心理,迫使媽媽初一就開始關注家庭教育,買了很多的書,也聽了很多的公開課和講座。
  • 親子時光家庭教育論壇——藝術力,陪伴孩子的成長力
    2019年全國兩會,一份民進中央提交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提案》備受關注。數據顯示,68%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讀說,如今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九成以上班主任認為家校溝通存在問題,家長參與溝通積極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異,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普遍存在焦慮情緒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