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內翻和膝外翻的介紹

2021-01-20 亞健康手法調理

膝內翻和膝外翻的定義:

膝內翻又稱「O形腿」,俗稱「羅圈腿」,膝內翻是指在雙腳踝併攏並伸直膝關節的情況下,兩個膝關節不能靠攏。兩膝之間的距離反映膝內翻的嚴重程度。

膝外翻,俗稱「外八字」,雙腿外翻者,又稱「X形腿」。膝外翻是指在雙膝關節併攏並伸直的情況下,兩側腳踝的內側不能靠攏。兩腳踝內側之間的距離反映膝外翻的嚴重程度。

膝內翻和膝外翻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地區差異性較大,一般而言,寒冷地區高於溫熱地區。



膝內翻和膝外翻的發病原因:

膝內外翻的致病原因很多,常見於以下幾種:

1、佝僂病或骨軟化病(其原因是缺乏維生素D)所引起的膝部畸形;

2、脊髓前角灰質炎(即小兒麻痺症)導致骨骼發育異常;

3、骨髓炎導致骨骼發育異常;

4、其它疾病(如骨折、外傷、骨瘤等引起的後遺症)導致骨骼發育異常;

5、走路外八字腳、經常以稍息姿勢站立、長期穿高跟鞋、盤坐、跪坐、蹲馬步等等,也會形成膝內翻。

膝內翻和膝外翻的臨床表現

膝關節不適:為常見症狀。一般來說,兒童或青少年患者的症狀較輕,主要是因為患病時間較短。成人,尤其30歲以上的患者症狀較明顯,一般在行走或勞累後,膝部感到酸困不適或疼痛。

膝關節疼痛與活動受限:早期疼痛不太明顯,一般在出現膝內、外翻畸形15~20年以後,開始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症狀。開始只在行走較長距離後會出現膝部疼痛,休息後可自行緩解。膝內翻患者在關節的內側疼痛,膝外翻患者在外側疼痛。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症狀的發作頻率逐漸增多,疼痛的時間也隨之延長,影響睡眠和休息。繼疼痛加劇後,膝關節屈伸活動亦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屈曲範圍可越來越小,嚴重的患者,膝關節趨於僵直。

畸形:是膝內、外翻患者最典型突出的體徵。膝內翻者,膝關節向外側凸起,兩膝內緣不能併攏,從正面看雙下肢呈「O」形。膝外翻者小腿向外展,站立時雙膝併攏,兩個腳踝分離不能接觸,呈「X」形。

步態:膝內翻患者,行走時下肢不穩,左右搖擺,像鴨子一樣,也俗稱「鴨步」,在年幼時即可出現,後逐漸加重。膝外翻輕者,步態無明顯異常,膝外翻重者,走路時膝關節屈曲,步幅小,頻率大且呈左右搖擺狀。


亞健康手法調理

微信號:TRSH_China (←長按複製)

傳承國術,繼承文化

關注亞健康手法調理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直接關注我們

         加我個人微信 17737713643  方便聯繫


相關焦點

  • 「膝內翻與膝外翻」
  • 膝內翻、膝外翻介紹及糾正方法
    膝內翻一般也稱為O型腿, 以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靠攏為主要表現的畸形疾病
  • 淺談小兒「膝內翻」與「膝外翻」
    淺談小兒「膝內翻」與「膝外翻」 膝內翻、膝外翻系膝部向外、內的成角畸形。在小兒下肢畸形中比較多見。膝內翻的病變多表現在脛腓骨上端即小腿上端,膝外翻病變多在股骨下端即大腿的下端。膝內翻、膝外翻的成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首先談談生理性的膝內、外翻。小兒下肢有一個變化過程,在新生兒及嬰兒的下肢,包括脛骨和股骨,輕度或中度的向內彎曲是正常的。這可能是下肢在母體內體位的延續現象。下肢彎曲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脛骨扭轉。
  • 「保膝」手術治療膝關節內翻和外翻畸形
    許多中年人群因膝關節疼痛,經檢查後被診斷為膝骨關節炎,然而經過減肥、改變運動習慣、口服藥物、局部注射等保守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不佳,膝關節疼痛依然不能很好的緩解,嚴重者出現膝關節內翻和外翻畸形。
  • 膝內翻切骨術
    [適應證]  膝內、外翻畸形嚴重,兩下肢伸直,兩膝相碰時,單側外翻畸形者兩踝間距在5cm以上,雙側畸形在
  • 動態膝外翻
    動態膝外翻乍聽起來十分的陌生,她的定義是一種位置或運動,在三維空間下的測量,即從股骨遠端到脛骨遠端這一段遠離身體的中線。動態外翻包括象徵性的運動和瞬間(見圖1)。有膝前區疼痛的病人一般下肢都顯得十分筆直,雖沒有過度的膝關節內翻或外翻,但明顯有股骨內旋,提示有股骨前傾,當伸直時髕骨總是互相指向對方(見圖2,左)。當膝關節處於屈曲位時則更明顯:股骨將會更加內收及內旋(見圖2,右)。
  • 【教案】膝內翻
    二病因根據年齡可以將膝內翻分為成人膝內翻和嬰幼兒膝內翻。1.嬰幼兒膝內翻常見,多屬於生理性改變,隨著年齡增加和下肢力線變化,五歲左右可以逐漸恢復正常。而嬰幼兒的病理性膝內翻多由於缺鈣和遺傳因素引起,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運動也存在一定影響,如走路外八字腳、稍息姿勢站立、長期穿高跟鞋、盤坐、跪坐、蹲馬步等等,會給膝關節向外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會牽拉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鬆弛。
  • ...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骨科成功施行「嚴重膝外翻人工膝...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黃院院 秦元元)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骨科為一名患者成功施行「膝外翻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解除了患者長達7年的病痛。入院後骨科主任張銀剛教授為其進行專科檢查,發現患者左下肢關節腫大,嚴重外翻畸形,呈「X」型腿,繼續完善各項檢查後,確診為「雙膝骨性關節炎」。張銀剛教授立即組織團隊成員召開術前討論會議,研究制定最佳治療方案——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經充分的術前準備後,張銀剛教授帶領其團隊為患者施行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2小時後手術順利結束,纏繞患者多年的病痛也隨之消散。
  • 兒童、成年人、老年人的膝內翻有哪些特點?可以如何康復?
    膝內翻有哪些危害1、膝內翻不僅影響我們的氣質和形象,還對我們的膝關節造成極大的損害。2、因為膝內翻改變了正常的下肢力線,所以對踝足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膝內翻會導致足部出現代償性外翻,脛距關節峰值應力向外側偏移,進一步增大足內側縱弓的壓力,存在繼發扁平足的風險。膝內翻常見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 Jeff-如何矯正膝外翻(改善X型腿!)
    這兩個都是我們的俗稱,學術名稱則是膝內翻和膝外翻,中英文對照如下:O型腿(Bow Legs)= 膝內翻 (Genu Varum)X型腿(Knock Knees)所以在腿型區分之中主要就是膝外翻/X型腿和膝內翻/O型腿。 了解了這些基本知識之後,我們就來關注膝外翻也就是X型腿(後文就統一使用 膝外翻 這個名字了)的原因以及改善方法。 首先膝外翻是分為兩種類型。
  • 知足康復—O型腿(膝內翻)分體分級和康復訓練
    [O型腿]膝內翻
  • 早讀 | 系統詳解:外翻膝TKA的手術技巧
    外翻膝不同於內翻膝,處理比較困難,需根據膝外翻的類型選擇不同的松解技術和膝關節假體。本文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外翻膝TKA的手術技巧,包括外翻膝的分型、術前評估、手術入路、截骨技巧等內容,值得大家學習參考!
  • 「運動康復」膝外翻(X型腿)- 初探
    膝外翻(knee valgus)俗稱膝內扣或X型腿。引起結構性膝內翻原因主要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或膝關節、股骨或脛骨的畸形。這些是我們無法預防的。本文主要側重的是不良姿勢導致肌肉失衡而引起的膝外翻。什麼是膝外翻膝外翻是脛骨與股骨之間排列出現了向外側的偏移(俗稱膝內扣)。簡單來說就是出現了「X型腿」的情況。這不僅僅是膝關節的問題,也會影響到其他關節、肌腱、肌肉以及整體的功能。
  • 下肢鏈之殤,膝內翻(O型腿)- 初探
    01前言下肢鏈之殤[O型腿]膝內翻(Genu Varum,02O型腿的分級根據雙膝距離的大小,O型腿分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Ⅰ度:常態膝距3cm以下,主動膝距0Ⅱ度:常態膝距3cm以下,主動膝距>0Ⅲ度:常態膝距3-5cmⅣ度:常態膝距>5cm常態膝距:是指站立時雙腳併攏,放鬆時膝蓋內側的距離。
  • 膝內翻(O型腿)的鑑別與矯正
    膝內翻的成因缺鈣和遺傳,是膝內翻形成的兩個基礎;但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在於走姿、站姿及坐姿。走路外八字腳、稍息姿勢站立、長期穿高跟鞋、盤坐、跪坐等等,會給膝關節向外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會牽拉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鬆弛。
  • 鄭學建:膝內外翻與矯正技術
    1、什麼是膝內外翻,導致膝內外翻的原因有哪些?膝內外翻是下肢較常見的畸形,指各種病因引起的膝關節成角的畸形改變。其中,膝內翻俗稱「O型腿」「羅圈腿」,指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靠攏。其在膝關節處,小腿脛骨向內旋轉了一個角度,故稱膝內翻(但其膝關節成角是朝向外側的,應注意不要誤稱為膝外翻)。
  • 【體態矯正】關於膝外翻、X型腿的成因與矯正方法
    如果你回答「是」,那麼你可能出現膝外翻、X型腿啦!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X型腿的形成原因與矯正方法。本文包括一、什麼是膝外翻?膝外翻是指膝關節朝著身體中線的方向向內偏移,也被稱為「X型腿」。1. 如何判定你是否膝外翻
  • 膝外翻切骨術
    [適應證]  膝內、外翻畸形嚴重,兩下肢伸直,兩膝相碰時,單側外翻畸形者兩踝間距在5cm以上,雙側畸形在10cm以上;
  • 膝外翻截骨術
    [適應證] 膝內、外翻畸形嚴重,兩下肢伸直,兩膝相碰時,單側外翻畸形者兩踝間距在5cm以上,雙側畸形在10cm以上;或兩踝相碰,單側內翻畸形兩膝間距>5cm;雙側畸形的>10cm以上,引起行走困難或膝關節疼痛者均應施行切骨矯形術
  • 膝內翻為什麼是O 型腿?
    很多人認為O型腿的膝內翻是骨頭彎了,其實是一種誤解。走路外八字腳、單腿支撐姿勢站立、長期穿高跟鞋、盤坐、跪坐、蹲馬步等等,長期的受力模式不正確,會給膝關節向外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會牽拉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鬆弛。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是膝關節內外側角度的穩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