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耽改撲街了。
原作人氣不俗,開播前期待聲一片:
結果,正式上線當晚,姐妹們紛紛把1星打在公屏上,堪稱大型粉轉黑現場:
發生了什麼?
今天院長就來聊聊——
《成化十四年》
雖然沒看過原著,但對於這部劇,我是期待過的。
首先,題材上:古裝+破案。
對看著《少年包青天》長大的你院來說,吸引力滿滿。
其次,成龍擔任監製,相比一眾花拳繡腿的網劇,動作戲應當不會太差。
最後,也是最吸引院長的一點——
時隔多年,居然能看到賈靜雯再次以古裝造型出場!
狀態極好,儼然還是當初趙敏、武媚娘的模樣。
過去讀歷史,總好奇為什麼明憲宗會對大自己17歲的萬貴妃一往情深。
如今看到賈靜雯的臉,我終於懂了!
這個設定,這個陣容,加之還是耽改劇,本身就能吸到不少路人觀眾。
但,還是撲了。
問題出在哪?
讓我們從頭說起——
劇名為《成化十四年》,顧名思義,就是明朝成化十四年發生的事。
兩名男主。
一個叫做唐泛,順天府從六品推官,負責斷案:
一個叫做隋州,不止是錦衣衛總旗,和皇帝還有點八竿子打得著的親戚關係。
設定上都住在北京城內。
但看演員表,兩位主演官鴻和傅孟柏都是臺灣人。
只看截圖,都身著古裝,儀表堂堂,沒有什麼不對勁的。
然而點開第一集——
迷惑行為大賞:
劇組為什麼只給官鴻找了配音,卻讓傅孟柏原聲上陣?
於是最終成片的效果是:
都城之中,人人都在說普通話。
只有隋州,每每開口,軟糯糯的臺灣腔催眠又洗腦。
光這一點違和感,就先把觀眾勸退一半。
當然,一旦接受這個設定,劇本身還是能看下去的。
順便說一句,這劇在攝影、後制等技術項上做得不錯。
但,若想追劇,就面臨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人設魔改。
電視劇主要講破案,和《少年包青天》的包拯、公孫策、展昭一樣,《成化十四年》裡也有鐵三角。
唐泛,隋州,汪植。
其中隋州作為錦衣衛,功夫了得:
不管是救隊友還是追兇手,一般都是他上,屬於武力擔當。
汪植則是萬貴妃心腹,並深受皇上信賴,統領西廠,偵查百官言行。
最擅長的是搜集情報,並因位高權重,常能現身解圍,是三人組裡的權力擔當。
這兩人的人設都比較正常。
但作為三人組中最重要的頭腦擔當,劇中的唐泛實在有點不著調。
對於這個人物,先來看下書中原文是怎樣描寫的:
以陌生人的視角來看,玉樹臨風,瀟灑俊逸,飄若遊雲,矯若驚龍。
性格方面,有個小萌點是喜愛美食,對吃很講究:
不過也是點到即止,只在破案間隙或結案後,會寫上一筆。
做人方面更沒的說,原文前幾章就寫過:
「官職好不好,官位高不高,對於唐泛來說,只在於能為國家百姓做的事情是不是更多。」
總結一下就是:長得好,立身正,有萌點。
然後我們來看看劇裡的唐泛——
「愛吃」被直接放大成人設的重要一環。
寧可不上班,也要在家裡吃烤肉:
為吃一碗麵,一個從六品的官員,直接上手跟西廠提督爭搶:
與人相處方面:
一同辦案有功,隋州升官,唐泛因為對方官位比他高,每年多拿一些俸祿,耿耿於懷,最後硬是對半分了隋州的賞銀。
看到隋州自己住三進的院子,立刻以協助破案做威脅,搬進對方家裡。
結果第一天入住就炸了廚房,把爛攤子丟給隋州,還在一旁說風涼話。
第二天未經允許,擅自搬動隋州的物品。
隋州氣憤,說了他兩句,他立即受了委屈一樣,指責對方不待見自己,要帶著侍女搬走。
等等兄dei!是你一直吃人家住人家用人家的誒!就連身邊你的侍女都是借隋州人情,昨晚才從青樓贖回來的……
這樣做人真的好嗎???
後期三人組兵分三路:
汪植被派往遼東開馬市,隋州前往吉安城,調查獄中犯人大量死亡事件,唐泛則留在京城,繼續幫著順天府尹破案。
然後我們就看到——
隋州抵達城內,開始調查案件了:
唐泛在家裡蹲,琢磨如何報復掰折他筷子的蒙古妹:
汪植到達遼東,手腕了得,借宴席立威,將一眾送禮官員降得服服帖帖:
唐泛出了門,繼續琢磨怎樣報復蒙古妹:
就連隋州被構陷,拋入獄中,飛鴿傳書向他求救,他抵達吉安城的第一件事依然是——
吃!東!西!
完全想不通,已經0202年,連國產言情劇都很少出現傻白甜吃貨女主的時候,一部耽改劇竟然強行給男主安上這一重屬性。
是想他兼職做吃播嗎?!
原著粉被魔改氣個半死,連院長這樣的路人觀眾都有點喘不上氣。
順帶一提,原本看到定妝照時,很多人都覺得官鴻的外形挺契合唐泛這一角色。
結果在劇中,不知是人設緣故,還是演技本就如此,給人的觀感就兩個字:
浮誇。
不管是吃烤肉:
還是對著隋州嬌嗔:
用力過猛到讓人感覺他稚氣的臉上已泛起隱約的油花。
翻看評論發現,不是錯覺,不止院長一個人這麼覺得:
人設加演技,把剩下的觀眾又勸退一半。
但,誰能想到,這竟然依舊不是本劇最大問題?
畢竟,大多數耽改劇的受眾還是極為寬容的。
只要有糖嗑,就算劇情和演技爛一點,服化道粗糙一點,總會有人追。
而導致《成化十四年》沒人追的根本原因是——
給唐泛增加bg線!
沒錯,劇組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像憑空捏造了一個女主出來!
就是前面院長提過的蒙古妹子。
第一次見面,倆人就一起在屋裡呆了一宿:
此後每一集,雖然蒙古妹戲份不多,與案件也毫無關係,但總能在意想不到時候出現一次。
一集接一集,眼看著跟唐泛的關係衝著「歡喜冤家」一路狂奔,已經同住一頂帳篷了。
簡直是懟著往人底線上踩啊!
猶記得去年爆劇《陳情令》——
孟子義出演溫情一角,因戲份比原著多出不少,被網友從開播前一年一直噴到劇完結。
本人在開播前開播後兩次發博澄清,但從評論來看,沒人買帳。
前車之鑑如此慘烈,《成化十四年》為何還敢這樣做,就有點讓人想不通了。
甚至「女主」的番位比賈靜雯還要高,在開播前,卻從未在預告中透露有她的戲份,書粉、路人都沒有心理準備。
這才導致開播當晚被人罵爆。
儘管也有小部分聲音認為,加女主只是為過審,或許她的角色和接下來的案子有關。
但到目前為止,官方尚未對粉絲的質疑聲進行任何答覆。
《成化十四年》為什麼會落到如此地步?
我想,是劇方錯判了形勢。
近幾年來,耽改劇的紅利有目共睹。
打開微博超話榜,人氣前五裡有三個人都通過耽改劇一戰成名。
2016年開創類型劇先河的《上癮》,製作粗糙到難以置信,轉場猶如PPT……
卻意外捧紅了許魏洲和黃景瑜兩位主演。
如今二人的演藝事業都發展得不錯,死忠粉也是一抓一大把。
2018年,《鎮魂》播出。
網劇成本不高,劇情較原作差異也極大,屬於帶上腦子、脫下濾鏡壓根看不下去的類型。
但由於選角合適,甜虐適宜,朱一龍、白宇兩個不溫不火的演員一炮而紅。
至今朱一龍流量居高不下,兩人的戲劇資源也比以前好上很多。
去年的爆款則是《陳情令》。
肖戰、王一博甚至不是演員出身,電視劇播出後依舊圈粉無數。
不止代言接到手軟,肖戰的電影《誅仙》豆瓣僅有4.6分,卻票房突破4億;王一博新單曲賣出1300多萬張。
粉圈女孩個個不希望偶像演耽改,可又無人能否認,一部爆火的耽改劇為演員帶來的收益,遠比任何其他方式來得都要快。
以至於截至今年春節前,待拍待播耽改劇已多達70部,參演人員不乏黃曉明這類知名演員,以及陳飛宇這樣的星二代。
國產劇市場總是這樣,一個類型火了,大家都跟著拍。
可往往十幾部劇拍出來,能火的就那麼一兩部。
耽改劇亦是如此。
過去數量稀少,難得出一部質量還算行的,觀眾立即蜂擁而上。
然而在越來越多同類劇的衝擊下,觀眾已然開始審美疲勞,提高標準。
製作精良,有爆款潛質的《鬢邊不是海棠紅》,終究因為尹正的身材,以及「二奶奶究竟算不算同妻」的疑惑,沒爆起來。
現在《成化十四年》雖有成龍監製和賈靜雯加持,原著人氣不低,但騷操作一套接一套,觀眾還能忍才叫奇怪。
耽改劇的紅利還在嗎?
或許仍有。
但觀眾會寬容一時,不會寬容一世。
一方面,影視界越發注重女性角色塑造;另一方面,觀眾也更看重劇集質量和誠意。
想吃到這份紅利,註定不會如以前一般容易。
起碼像《成化十四年》這樣既想憑耽改吸人氣,又不尊重原作的作品,即便是糊了……
也沒人為此感到惋惜。
推 薦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