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珊
喻金文從廣東習得制茶手藝,結合當地制茶技術,充分發揮出毛田茶的天性,打造出品質上佳的「香露紅」
在群雄逐鹿的茶葉市場,它是深藏不露的「黑馬」——短短四年時間,以優異的品質徵服湖南、廣東等地茶客,贏得第十一屆湖南茶業博覽會「茶祖神農杯」名優茶評比金獎。
在精準扶貧的攻堅戰場,它是衝鋒陷陣的「主力」——自創牌伊始,就把「帶動一方產業、帶富一方茶農」的使命刻在骨子裡、付諸行動中,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列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單位;榮獲湘潭市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典型「優質初創企業」、湘鄉市產業扶貧示範企業。
在湘鄉市毛田鎮,幾乎無人不知它的名字,它是村民眼裡振興產業的「金招牌」,也是貧困戶心中改變命運的「金鑰匙」。
炎炎夏日,我們走進毛田鎮探尋「香露紅」的故事。
香露紅茶園基地,茶與林相伴而生
春雷起,老茶園重煥生機
提起香露紅,就不得不提它的創牌者——喻金文。這個精明能幹的「湘鄉佬」,早年間在廣州經營家電批發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愛喝茶,每每和朋友們一起品好茶,都會「吹噓」:「我們老家的茶葉品質比這個還要好。」
喻金文所說的半真半假。
他的老家毛田鎮,確實是一片生態極佳的宜茶之地。這裡產茶歷史悠久,在古代出產的茶葉曾是朝廷貢品。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全鎮幾乎家家有茶園,一度成為湘中地區最大的鄉鎮級茶葉產地。
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受農村勞動力轉移、茶葉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毛田鎮茶葉產業逐漸步入谷底。農戶的茶園因疏於打理而逐漸荒廢,所有茶廠也相繼停產關門。鎮上沒有一家像樣的茶企,更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茶葉品牌。
真不願看到心中的寶貝蒙塵!2015年,喻金文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從廣東師傅那裡習得制茶技術,在老家打了個棚子,「小打小鬧」做點紅茶,送給生意上的朋友。沒想到大家都說他的茶葉好,找他討茶喝。喻金文別提多開心了,一個「茶葉夢」在他心中悄悄萌芽。
湘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賞玲(中)考察香露紅茶廠生產線
湘鄉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志剛(右一)考察香露紅茶園基地
2016年,喻金文回鄉探親,恰逢鎮裡的產業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
「位於水府廟水庫庫區的毛田鎮,三分之一是水庫移民。網箱養魚曾是我們鎮上的主業。但因為環保、航運等要求,2016年底,網箱養魚全部被依法取締。大家一下子沒了『飯碗』。」時任鎮長,現任書記譚勁松回憶,那時剛上任不久的他,感到壓力大。
發展什麼替代產業?他和當時毛田鎮黨委書記一起找上了喻金文。
「毛田發展茶葉有基礎,缺的就是你這樣的能人,能不能帶著大家一起搞茶葉?」譚勁鬆開門見山。
沒想到這個「邀請」,正中喻金文的下懷。他爽快的答應了:「人活一輩子,要做點有意義的事。能回報家鄉,值!」他將廣州的生意交由妻子打理,帶著「香露紅」這個新註冊的商標,回鄉興茶。
毛田鎮黨委書記譚勁松(左一)、湘鄉市農業農村局發展股陳旺(左二)講述茶葉扶貧故事 謝望東攝
4年來,喻金文把全部精力、所得積蓄一股腦投進了茶廠。面對家人的質疑,他十分堅持:「我要親手打造一個造福鄉親的茶葉品牌。」
4年裡,公司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流轉土地2000餘畝。2016年,成立香露紅種植專業合作社;2017年,擴建廠房,建房面積1500多平方米;2018年,新增茶葉自動生產線……公司一步一個臺階,到2019年,年產茶葉20噸,年產值1000萬元,榮獲「湖南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示範園」湘潭市現代農業特色茶葉產業示範園」。香露紅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獲評中國質量信用3A級示範社、全國供銷總社示範基地,公司生產的「香露紅」紅茶、「水府清」綠茶獲第11屆湖南茶業博覽會「名優茶」評比金獎,「水府清」綠茶獲第21屆中國中部農博會金獎。
產業化、品牌化經營大大提高了茶園的效益,實現了從傳統的每畝不足千元收入提升到每畝5000元收入。公司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農民脫貧致富,贏得了上上下下一致「點讚」。
2018年,「香露紅」被農業農村部列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單位;先後榮獲湘潭市2017年度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典型「優質初創企業」、湘鄉市產業扶貧示範企業稱號。
暢銷市場的香露紅茶 謝望東攝
春風暖,貧困戶共享紅利
東坪村60歲的貧困戶周本仁,丈夫癱瘓多年,女兒早已成家,她一個人又要賺錢養家又要照顧丈夫,日子過得很艱難。喻金文在村裡辦茶葉公司後,她就近在茶園打工,邊做事邊照顧丈夫,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每個月能賺2400元左右,還有土地租金、入股分紅、鮮葉收購,一年加起來差不多3萬元。」周本仁算了算收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說起種茶,周本仁笑容滿面
同樣「靠茶吃茶」的,還有住在香露紅茶廠對面的周正海。50多歲的他因身體原因不能幹重活,妻子患癲癇基本沒有勞動能力,兩個女兒還在上學。考慮到他的家庭情況,香露紅茶廠為他免費供水供電,又讓他在香露紅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做事,每月工資2000多元,加上每年的土地入股分紅收入,他家也基本實現了穩定脫貧目標。
靠著香露紅,不少村民吃上了「茶葉飯」
「一直以來,香露紅公司都是鎮上精準脫貧的『排頭兵』,通過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採用產業培訓、收購產品、土地流轉、務工、土地入股、利益分紅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湘鄉市農業農村局發展股陳旺介紹。
目前,已有100多農戶加入了香露紅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公司與當地348多戶茶農籤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流轉土地近3000畝,覆蓋東坪村、分水村等5個村。
公司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現有固定員工25人,採茶工人246人。長期在香露紅務工的貧困戶有10多戶,做得好的一年能賺3萬元以上。
為了鼓勵貧困戶做茶,香露紅還為茶農免費提供茶苗、肥料,喻金文手把手傳授種茶和制茶技術。鮮葉收購時,只要是貧困戶送來的,香露紅每斤加5元收購。去年年底,香露紅光是用工支出就達到160萬元,鮮葉收購500萬元,土地租金20多萬元。
香露紅茶廠為貧困戶提供就業
收購鮮葉
去年,鎮上啟動委託扶貧項目。政府將產業扶持資金委託給龍頭企業,實行項目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核算,項目產權歸貧困戶所有,項目收益按比例分成。產業扶持資金20%支持企業發展生產,80%用於貧困戶增收,分紅收益不低於8%,連續幫扶5年。
香露紅幫扶了144戶401名貧困戶。發展茶產業的「紅利」源源不斷送到貧困戶手中,如一縷縷春風,送走了冬的寒冷,吹暖了山區群眾的心田。
春意濃,振興產業繪小康
行走在在毛田鎮,「茶在林中、林在茶裡」的別樣風景、茶園開發建設的火熱場景、茶農種茶遊客採茶的和諧圖景,無不讓人感受到毛田發展的蓬勃力量!
自喻金文回鄉創業以來,熱火朝天的幹勁重燃了當地人發展茶葉產業的信心。加上湘鄉市委市政府和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投資打造全國知名度較高的毛田茶葉品牌,為毛田茶產業注入了強勁動力。
回鄉創業做茶的老闆多了,重拾老本行種茶的農民多了,學習制茶手藝在家當產業工人的年輕人也多了,茶葉大軍在不斷集結,興茶合力在不斷匯聚。
種下茶葉,收穫「金葉」
在外地從事公路橋梁工程開發多年的該鎮萬洲村村民傅炳乾,於2016年回鄉投資創業,流轉了660畝老茶園 ,開闢新茶園、果園各400餘畝,成立了香妃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公司)。所採的鮮葉,基本以每公斤100元的價格,賣給了「香露紅」的喻金文。兩家合作社緊密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毛田鎮的茶葉,因為一個點帶動了一大片。」曾因「禁止網箱養魚」被老百姓誤解的譚勁松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毛田鎮新開闢的幼齡茶園
如今,毛田茶葉產業越做越強。全鎮18個行政村中有14個村以栽種茶葉樹為主,茶葉樹栽種面積達12000畝,其中高標準茶園1500畝;已成立了2家茶葉精加工企業和6家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1280戶;全鎮茶葉產業從業人員約8000人,從事茶葉及相關產業的農戶佔農戶總數的65%以上。去年,全鎮茶葉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25.9%。
從「茶鄉」到「漁鄉」,再回歸「茶葉之鄉」,毛田鎮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深度轉型,規模化、現代化生產加工手段取代了過去單打獨鬥種茶、小作坊加工的原始方式,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疫中發揮出更大的帶動力!
到目前為止,全鎮各茶葉產業合作社(公司)通過多種方式,已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500餘戶、1000多人從中受益,平均每戶年增收益5000元左右。
首屆毛田茶旅文化節開幕
不少遊客來香露紅茶園基地體驗採茶
全面小康東風勁,大美茶園春意濃。
「下一步,我們計劃再開發茶葉基地3000畝,建設一個以採茶、制茶、品茶、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為家鄉茶產業發展更大的力量。」在喻金文心中,一個更大的夢想正在升騰……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香露紅茶葉公司提供)
[責編:肖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