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鑑證》:當西皮遇上圓舞曲 當戲曲遇上阿加莎·克裡斯蒂

2020-12-12 金臺資訊

「光緒之死」的真相是史學界近年來的新發現,小劇場京劇是眼下市場上頗受歡迎的藝術形式,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說是一番非常有想像力的創作。11月14日、15日,南京首演口碑爆棚的小劇場京劇《鑑證》終於來到北京,繁星戲劇村貳劇場見證了這部劇南北通吃的魅力。

《鑑證》在北京的兩場演出,開票僅兩小時就售罄。這其中既因為這部劇前期的好口碑,更因為該劇導演、編劇李卓群已經成為國內小劇場京劇創作者的代表。從最早的小劇場京劇《惜·姣》《碾玉觀音》,再到後來大劇場的京劇《大宅門》,她的作品一戲一格,又有著更深層次的思想開掘。因此,她的作品演出常常一票難求,不斷拓展著京劇市場化的邊界。《鑑證》由南京市京劇團與李卓群工作室共同出品,也是南京市京劇團與北京京劇院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後的首部作品。

《鑑證》原名《光緒之死》,在選材上就吸引了不少關注,讓該劇成為首部以京劇呈現史學前沿課題的作品,對文獻的利用更讓它與國際戲劇界流行的文獻劇有了交集。它從「清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這一重大史學研究成果說起,講述光緒帝在死前十天裡,與歷史傳聞中有投毒嫌疑的慈禧太后、隆裕皇后、袁世凱、李蓮英的最後接觸,以及同珍妃超越生死的真摯愛情。全劇共分五場,通過舞臺表演與文獻實證交疊的線性敘述,逐層揭示光緒遇害的起因與過程,鋪展出晚清宮廷眾生相,展現光緒帝在親情、友情、愛情、家國情間的糾葛與掙扎、隱忍與不甘。

劇情的鋪陳上,李卓群借鑑了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敘事風格,敘事節奏張弛有度,舞臺上沒有閒筆和過場,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指向結局真相的伏筆,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在南京首演後,很多戲迷表示這部戲「全程高能」,北京演出時許多觀眾也有此感。五場戲中的四場戲都是光緒分別與慈禧、袁世凱、珍妃、隆裕皇后的對手戲。裝病的光緒與裝沒病的慈禧見面,母子之間彼此試探、提防,到最後乾脆撕破了臉一拍兩散;光緒與袁世凱的對手戲裡,油滑的袁世凱滿嘴謊言,讓光緒感慨「君無戲言,但人人都戲弄於君」,更可見此時他的無力和絕望;臨死前與隆裕的對手戲,讓一輩子冰封的兩個人首次敞開心扉,給這個悲劇一抹亮色。使人最為感動的則是光緒與珍妃穿越生死的相遇,彼此互訴衷腸,無奈一陣風吹來才知道不過是一場夢。

情與理交相輝映,觀眾在觀劇過程中,既能體會回到歷史現場的參與感,見證光緒遇害過程的緊迫感,更能隨著現代科學、歷史研究者的視角逐層撥開歷史塵封。

演員們的表演也為這部戲增色不少。該劇由北京京劇院兩位有實力又有顏值的年輕演員馬博通、索明芳,以及來自南京市京劇團的實力派演員範樂新共同主演,同樣來自南京的張訓菘、唐談分別飾演袁世凱和李蓮英。光緒、慈禧、隆裕、珍妃、袁世凱、李蓮英,都是「國民度」很高的歷史人物,但在這部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是在那個行將就木的舊時代中「掙扎求生」,沒有臉譜化的「好人」或「壞人」。為了演好這些角色,主演們下了很大的功夫,創排期間在導演的指導下閱讀了大量史料,又赴故宮、頤和園、清西陵等歷史遺蹟實地採風,深入探尋每個人物處在當時歷史環境與社會環境中做出人生抉擇的動機與心境。

無論是頗具探索性的題材,文獻劇的呈現方式,還是光緒與珍妃夢中相擁起舞時創新使用「西皮圓舞曲」這樣的板式,都讓人看到了年輕創作者不落窠臼的勇氣。李卓群表示,這個戲就是想有所突破,「突破目前小劇場題材的一個瓶頸,不再是那些常見的事兒、常見的人,從導演、編劇到演員、作曲,每個人的創作都要接受挑戰,突破舒適區。」(記者 牛春梅)

相關焦點

  • 推理女王——阿加莎 · 克裡斯蒂
    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裡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有過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爾德·克裡斯蒂,是一位想做飛行員的軍官;第2任丈夫是馬克斯·馬洛溫,他是一名考古學家。
  • 京劇女老生霸氣演繹四十八句西皮流水
    其中由男一號「豬八戒」在臺上一氣呵成的長達四十八句的西皮流水唱段更是在現場引起了騷動,觀眾紛紛耳語:「怎麼這麼像郭德綱?」 「這不是郭德綱的詞風嗎?」演出後社交平臺上也紛紛出現了觀眾的留言,類似「郭式麒派」的字眼頻頻出現,由於扮演「豬八戒」的是年輕的京劇女老生——王子,曾與郭德綱合作,也不禁讓人想入非非:「難道是郭德綱破天荒地收了『女徒弟』?」
  • 阿加莎.克裡斯蒂: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
    百度搜圖(阿加莎.克裡斯蒂)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名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託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為筆名出版的小說,創作生涯持續了50餘年。她一直堅信人性本惡,所以終其一生都在描寫邪惡。
  • 戲曲 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同光十三絕值得一提的是,歙縣大鹽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極高的戲曲鑑賞家,他酷愛戲曲,家中常常"曲劇三四部,同日分亭館宴客,客至以數百計"。他把各種名角聚在一起,又讓不同聲腔同臺互補,使異軍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採眾長的開放格局。"亂彈"亂唱,紅火異常。這時最叫彩的是來自安慶的戲曲藝人,清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就這樣寫道:安慶色藝最優,蓋於本地亂彈,故本地亂彈間有聘之入班者。
  •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
    阿加莎對家鄉的感情很深,德文郡美麗的田園風光曾無數次被她描述在後來的作品裡,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最近又出來火了一把的《無人生還》。 阿加莎說:童年就此結束。阿加莎被送進了託奇的女子學校,但從小在家長大的她並不適應規則嚴格的學校生活;等到了1905年她15歲時,便在助學金的幫助下去了法國學習。
  • 阿加莎·克裡斯蒂能夠通過今天的政治正確測驗嗎?|阿加莎誕辰130周年
    今天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尼斯·布拉納導演的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將於10月面世,一個世紀之後,阿加莎的作品在今天又能否通過政治正確測驗呢?阿加莎·克裡斯蒂比當時的大多數人——包括男性——都要見識廣博,《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她自己乘坐東方快車之後寫出來的。
  • 阿加莎·克裡斯蒂:好好活著就是最了不起的事情
    阿加莎·克裡斯蒂,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偵探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也是小編的偶像。被粉絲們親切的稱為「阿婆」的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一八九○年九月十五日生於英國德文郡託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她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酷愛閱讀,尤其痴迷於歇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
  •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100條軼事(上)
    這些內容由阿加莎·克裡斯蒂研究專家約翰·克倫、克裡斯·陳和阿加莎·克裡斯蒂有限公司共同編寫。
  • 在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推理小說裡「環遊世界」
    ·克裡斯蒂真實的體驗。1909年,伴隨患病的母親到埃及療養,未滿20歲的阿加莎·克裡斯蒂在開羅開始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參加了不少舞會和其他社交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在母親的鼓勵下,阿加莎在埃及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習作《白雪覆蓋的荒漠》,開啟了她漫長的創作之路。
  • 當京劇遇見粵劇 南北名家攜手傳承戲曲
    昨日下午,在廣州塔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名家分享會——《當京劇遇上粵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州粵劇院藝術總監歐凱明,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國家京劇院著名導演孫桂元等藝術家就中國兩大最具代表性的劇種的傳承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廣州戲迷有福了!
  • 羅莎•蒙特羅 | 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都在逃避黑暗
    阿加莎·克裡斯蒂在她的照片中幾乎從未張嘴笑過:她的牙齒不好,而她又十分注意自己的外表。說實話,她關心所有事物的外表:她需要世界是一個平靜而確切、和睦而有序的地方。但現實是眼花繚亂的,趨於混亂,不管我們如何設法使它服從我們的要求;這樣,從四十歲起阿加莎胖了許多,變成了一位豐胸肥臀的壯婦。
  • 世界偵探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逝世44周年
    ////////// 今天是英國著名作家 阿加莎·克裡斯蒂逝世44周年紀念日 1976年1月12日 阿加莎·克裡斯蒂 在牛津郡沃靈福德家中與世長辭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音樂,它所起的主要作用
    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作為皮黃腔的京劇,西皮和二黃兩種曲調相對來說是有不同情調範圍的。西皮因為其高亢、挺拔、瀟灑、流暢,多用於表現具有喜劇色彩的劇情,如《四郎探母》、《轅門斬子》、 《鳳還巢》、 《穆桂英桂帥》 等;而二黃腔的情調大都是莊嚴、悲壯、激昂、沉鬱,則多用於表現具有悲劇色彩的劇情,如《洪羊洞》、《大探二》、 《姚期》、 《六月雪》等。考察大量的京劇劇目,凡以二黃為主調的劇目,幾乎很少有輕鬆愉快的玩笑戲。
  • 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中的不朽名句,句句振聾發聵!
    今天是舉世公認的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逝世45周年紀念日,她的小說故事情節曲折,又充滿了無盡的哲思,小說裡的這些句子你都讀過嗎
  •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這位推理小說女王是處女座
    ——《羅傑疑案》克裡斯蒂《啤酒謀殺案》《無人生還》《五隻小豬》等部分作品的中譯本封面(人民文學出版社、新星出版社)。1920年,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和弗裡曼·克勞夫茲的《桶子》一同震撼了文壇,拉開了推理小說新紀元的序幕。
  • 阿加莎·克裡斯蒂:偵探小說界的化學大咖
    今天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紀念日。
  • 星盤解讀 |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本命盤阿加莎上升落在射手,喜愛旅行、學習。根據自傳,克莉絲蒂32歲便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壯舉,在第二段婚姻中有很多年生活在國外,這也符合上升射手對外國事務的緣分,以及外國的幸運。不過,命主星落在3宮的阿加莎從小就善於閱讀,在20歲左右便開始創作文學。也因為年輕時在一次大戰期間擔任過護理的工作,學習毒藥知識,幫助她構思小說內容。
  • ​世界上最後一盞燈還亮著 | 阿加莎·克裡斯蒂130周年誕辰
    阿加莎·克裡斯蒂,英國著名作家、劇作家,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她的代表作《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等暢銷全世界,並多次被搬上銀幕。《偵探小說女王誕辰130 周年 止庵陪你讀阿加莎·克裡斯蒂》(北京青年報2020年6月8日刊)她最重要的貢獻是使得偵探小說這一文學樣式成熟化鄭雁: 一說起阿加莎·克裡斯蒂,大家立刻想到偵探小說,還有她創造的兩個非常有名的偵探
  • 阿加莎·克裡斯蒂紀念專題丨阿加莎,無人能夠跨越的巔峰(外一篇)
    後來買了幾本三毛主編的阿加莎,這才第一次注意到,《四大魔頭》《無人生還》都是阿加莎寫的,是個女作家,英國人。外國人居然寫得這麼好看!她的書,真是每本都好看,好看到讓我透不過氣來。眨眼就忘了被借丟的教訓,又到處嚷嚷,然後又被借走了,七零八落,有些又沒了。再後來,看到了貴州版,不叫白羅,改叫波洛了,翻譯終於靠譜了。
  • 一個你不了解的阿加莎·克裡斯蒂:不是什麼人都能寫偵探小說
    現場整理|新京報記者 李佳鈺故居阿什菲爾德有秩序的空間裡成長出的小女孩 史航:我們今天談的不是阿加莎自己寫的任何一部小說,而是她寫她自己的生活。所以阿加莎母親也說,「永遠不要對僕人說無理的話,對待僕人必須儘可能地禮貌」,因為僕人是「不能還嘴的,對於那些因所處地位的關係而無權對你無禮的人,你必須永遠以禮相待」。這裡面你就可以看到,它其實有空間、有秩序、有倫理、有底線。克裡斯蒂就是在這樣一個世界裡頭成長出的一個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