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買了幾本三毛主編的阿加莎,這才第一次注意到,《四大魔頭》《無人生還》都是阿加莎寫的,是個女作家,英國人。外國人居然寫得這麼好看!她的書,真是每本都好看,好看到讓我透不過氣來。眨眼就忘了被借丟的教訓,又到處嚷嚷,然後又被借走了,七零八落,有些又沒了。
再後來,看到了貴州版,不叫白羅,改叫波洛了,翻譯終於靠譜了。貴州版阿加莎一共出了80本,陸陸續續都收齊了,只差一本《東方快車謀殺案》。這個版本很快下架,變成絕版,現在只能在網上買二手書,變成稀罕物了。
貴州版號稱全集,實際上不是,和全集差得遠呢,就連《三隻瞎老鼠》都沒收進。於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冒了出來,口氣很大,號稱要出版全集,先把缺失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給買了。別的幾家出版社也出過阿加莎,其實出版社也不少,但沒有一個出全過。不久人民文學出版社偃旗息鼓,不再出版阿加莎,可能才出了三分之一吧,就終結了。圖書歸入書店五折區,打折促銷。
最後,新星出版社冒出來了,野心更大,口氣更大,號稱這回真正要出版阿加莎全集,國內首次出齊。根據最權威的英文底本,重新組織人員翻譯。新星確實出了很多,而且首次引進阿加莎懸疑話劇劇本,引進好多個,和小說風格一模一樣,猜不到兇手。但新星的平裝本紙張薄、字號小,閱讀體驗很差。不久新星又出了精裝版,字號變大了,但價格貴了很多。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讀到阿加莎小說的?網上說1949年之前阿加莎的作品片斷就被翻譯到國內一些雜誌上,後來,1979年11月《譯林》創刊號全文登載《尼羅河上的慘案》,並結合電影配了幾幅插圖,算是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在中國的首次正式出版。
小時候買的《四大魔頭》可能是90年代的譯本?那時候壓根沒留意出版社,現在想找,卻是找不回來了,唉。
新星出版社不知什麼時候能出齊阿婆全集,但願這一次言而有信,不要半途而廢了,有生之年,希望能看全阿婆所有懸疑作品。這些年,阿婆的偵探小說、間諜小說、傳記、情感小說一部部都引進中國,還有私人筆記、研究書籍等也在一部部引進。阿婆性格靦腆,不喜社交,人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寫作中去,還積極參加偵探俱樂部活動。勤奮,又高壽,留下大量作品。在沒有網絡的年代,她只用一個打字機,憑一己之力,寫了一百多本書。這些作品很快被改編成廣播劇、舞臺劇、影視劇、有聲讀物、繪本、漫畫……且不斷翻拍,到現在都數不清拍了多少版。別的國家還不停翻拍、抄襲、致敬,影響力真好比通俗文學界的原子彈。據說她的作品是除聖經之外最暢銷的作品,除去宗教原因,普通人看的書,全世界最暢銷的就是阿加莎、莎士比亞,後來還多出一個《哈利·波特》,而這三人都是英國人,僅僅是巧合嗎?可能英國文學有趣,不晦澀,容易被各個國家的人接受,傳播度就廣。
今年是阿加莎誕辰130周年,距離第一本書《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出版已經100年了,她的書,我們已經整整看了一百年。這一百年來,多少人靠改編她的小說找到了飯轍,吃著她,喝著她,還能一直吸下去,啃下去,簡直是只下金蛋的雞。
最早的影視改編都尊重原著,後來拍多了,想拍出新花樣,與時俱進。近些年的翻拍都越來越政治正確,書裡的男人變女人,異性戀變同性戀,白人變黑人 ,阿婆地下有知,不知會不會氣倒。
這麼多影視版,最喜歡大衛·蘇切特主演的英劇《大偵探波洛》, 1989年-2013年拍攝,共13季,70集。對中國人來說,最熟悉的可能是彼得·烏斯蒂諾夫主演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彼得版波洛拍過六部,中國只引進兩部,成了畢克、劉廣寧的配音代表作。上譯廠七、八十年代配的這兩部電影,讓很多中國人知道了阿加莎的大名,不看結尾,沒有一人猜得到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