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奉命整軍,為什麼第一個辦張宗昌?張作霖一句話給出答案

2021-01-09 觀史談天小阿姨

在軍閥混戰的北洋時期,各方勢力都想要搶佔地盤發展自己的勢力,奉系軍閥張作霖同樣如此,他在各方勢力間遊走,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從一開始的小馬匪,變成了後來坐擁三十萬大軍的奉系首腦。

張作霖能夠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自己手下這幫老兄弟的支持,可是在張作霖坐穩奉天督軍的位置之後,就開始對曾經的老部下動手,著力於整軍和整風。

而這個整軍和整風運動的發起人就是少帥張學良,張學良自從在東北陸軍軍校學習之後就一直想要組建一支新軍,跟之前那些腐敗不堪的軍隊做一個對比,一開始的時候張作霖還對他的這個建議不屑一顧,因為他覺得治軍還是要靠自己那一套人情世故。

直到第一次奉直大戰爆發之後,兩路奉軍全部潰敗,只有張學良率領著一個旅的兵力阻擋了直系部隊的追擊之勢,從而讓部隊有了迴轉的餘地,張作霖這才見識到了整軍的威力,於是在奉系全軍上下加以推廣。

主要負責推廣的兩個人就是郭松齡和張學良,一開始的時候張學良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下手,因為奉軍的大部分高級將領都是他父親的兄弟,是從小看著他長大的,不管動了誰都有可能鬧到張作霖那裡去,很有可能讓整軍計劃徹底被擱置。

所以張學良千挑萬選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這個人就是當時的第三旅旅長張宗昌。

張宗昌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奉系的軍閥,他曾經是直系軍閥吳佩孚手下的師長,後來投靠了張學良父子,並且一直把張學良當成自己的恩人,張作霖一開始並沒有把他當回事,只給了他一個營長職位,後來他自己招攬了附近的土匪和兵痞,慢慢發展出了第三旅。

在勢力發展壯大之後他還將白俄的軍隊招到了自己的隊伍裡,在奉軍裡面開始搞各種特權,軍費花銷十分巨大,很多奉系老人對他都沒有好感,所以張學良本著柿子挑軟的捏的原則,想要將張宗昌的第三旅解散。

張宗昌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怨氣,其實還是因為他在自己的地盤上販賣煙土,當時張作霖嚴禁部隊販賣煙土,一經查獲就要獲罪,但是張宗昌卻以軍餉不足為由,私自幹這樣的勾當,讓奉系其他軍隊有著很大的意見。

張作霖被手下的人吵得不能不管,於是就對張學良說了一句:展開軍事考核,如果不合格就地解散。結果張學良到地方之後,張宗昌手下早就將煙土藏好,並且準備了十分嚴格的考核項目給他和郭松齡看。無奈的張學良只能放棄對張宗昌的整治工作。

張宗昌這次的行動雖然逃脫了被整軍和撤編的命運,但是他拉攏部下的手段卻讓張作霖十分忌憚,於是在後來張作霖死之前,特地叮囑張學良不能讓張宗昌入關回東北,最後張宗昌的五萬人被馮玉祥一舉擊潰,張宗昌也只能隻身潛逃。

相關焦點

  • 張作霖的結義大哥,過年給張學良壓歲錢,被張作霖訓斥嚇得跪倒就拜
    並總結出一句話,他對自己的父親張作霖也說過,「爸爸你的部下我統治不了」。 這件事的由來是這樣的:有一年過春節,黑龍江省督軍吳俊升來到瀋陽的大帥府拜年。 這個吳俊升不是外人,他是張作霖的結義大哥,排行老二。
  • 郭松齡為什麼要背叛張作霖?
    老派指的是當初與張作霖一起打下江山的老一輩所成派,以張作相、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吳俊升、張宗昌等人為代表人物;新派又分成士官派、陸大派兩派,士官派則是留學於日本士官學校的楊宇霆、常蔭槐及姜登選、韓麟春等人為代表的利益團體,陸大派則以畢業於北京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的郭松齡、李景林為代表的利益團體。各派之間傾軋已久,必成禍事。
  • 郭松齡作為張學良老師為何走上反奉之路,張學良是如何處理此事?
    眾所周知,郭松齡是張學良的老師,在軍事上給張學良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卻為何走向倒戈反奉之路,最終被張作霖處決,令人感慨!張宗昌到山東當上了山東督軍,姜登選到安徽當上了安徽督軍,楊宇霆到江蘇當上了江蘇督軍,李景林更是到河北拿下了直隸督軍。雖說打仗大家都有出力,但是硬仗基本都是張學良和郭松齡的部隊打的,卻沒有得到什麼封賞,也許老帥張作霖看出了郭松齡腦後反骨,故意不封賞?郭松齡對此非常生氣,覺得打仗都是自己打的,出力最多,卻什麼封賞也沒有。
  • 張學良寫了三個字,張作霖不知道是什麼含義,還鬧了笑話
    這也是為什麼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統一了漢字的原因。在古代,也有一些古人因為是文盲,而鬧出了不少笑話。那麼這些笑話都有些什麼呢?「水」茶水還是澡堂水?話說古代有一個人住在鄉下,他算是半個文盲。這一天,因為需要辦點事情,他就進去城裡面。沒想到天氣酷熱,沒有帶水的他只好先找一個地方喝水歇一下,再繼續趕路。
  • 張學思是張作霖的第四個兒子,偉人的一句話,把他弄得臉紅脖子粗
    1928年,東北王張作霖所乘專列被日軍炸毀後,大帥身負重傷,連夜運回帥府後遺憾逝世,年僅53歲。張作霖一生共娶了6位夫人,育有8子6女,共14個孩子,除了在歷史上飽受爭議的長子少帥張學良外,其他孩子的名聲雖然不大,但卻並不代表著他們沒有本事。正如張大帥第4子張學思,在父親去世後選擇加入我軍,一心一意幹革命,不僅在陝北延安得到了偉人的親自接待,還在1955年被授予了開國少將軍銜。
  • 張作霖為什麼極力主張,張學良娶于鳳至為妻的兩個原因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三歲的溥儀都可以當皇帝,一向自負的張作霖有這樣的冀盼也屬正常。再說了,「望子成龍」的想法,誰沒有啊! 「鳳至」本來是個普通的名字,但對於一個急於尋找報恩方式的武人,對於一個只知道當皇帝最好的傳統農民來說,誘發出一些離譜的奇想,也是自然的事兒。
  • 張作霖、張學良家到底有多少錢?
    一些歷史的謎題,即將浮出水面,比如,張家到底有多少錢?張學思將軍的帥府往事,以及大帥幾位夫人的吉光片羽。 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幾乎打亂了人們所有的計劃和日常工作秩序。
  • 軍閥張宗昌姨太太舊照:白俄5姐妹確實好看,寫的詩讓人豁然開朗
    張宗昌土匪出身,還曾到中東鐵路當築路工,去過西伯利亞淘過金,久而久之,張宗昌便能說一口流利而又發音準確的俄語,也正是這些經歷,張宗昌無論在怎樣的惡劣環境中都能生存下去,並且鍛鍊出了極準的槍法
  • 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的一生
    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率領奉軍第三軍與姜登選的奉軍第二軍為東北軍入關的主力軍,經過張學良部隊的猛攻,奉軍突破山海關,直搗北平。直系全面潰敗,全軍覆沒,吳佩孚成為張作霖手下,直系從此走入歷史。奉系由此一戰奪取了中央政權,張作霖成為了北洋軍閥領導人,奉系軍事實力此時達到頂點。
  • 張學良晚年自爆,為什麼原配于鳳至縱容他拈花惹草
    少帥張學良是民國時期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他自評說:「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作為男人,張學良的一生可謂是風流至極、閱女無數。除了原配于鳳至、如夫人谷瑞玉以及頭號小三趙四小姐外,也不算花錢的和419(具體含義請意會)的,張學良光情人就有11個。那麼問題來了,家庭地位極高的于鳳至為什麼對張學良的拈花惹草如此縱容不管呢?
  • 張學良:睫毛長的人不認親,我就是那個睫毛長,不認親的人
    重獲自由後,張學良對別人說,他的睫毛比較長,要比一般人的長許多。他說東北有一句話:睫毛長的人不認親。他還很風趣地說出了自己早年間幹過的幾件「六親不認」的事。一、姓楊的姑父不敢在張學良手下當團長張學良有個姓楊的姑父,在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所在的27師當騎兵團長。張學良不大喜歡這個姑父,就不怎麼待見他。當得知張學良要來當27師的師長時,這位姑父知道張學良不會給他好臉兒,連來上任來的張學良的面兒都沒敢見,就自己早早地離開了。
  • 吳俊升過年給了張學良一個紅包,被張作霖看到金額,卻被大罵了一頓
    吳俊升和張作霖的關係非x常鐵,無論是大清還在時,還是大清亡了後,吳俊升對張作霖都忠心耿耿。對於這樣的一個左膀右臂,張作霖也十分信任他,在有了退休念頭後,他還曾想將軍隊交給吳俊升掌管。到了張學良成年後,張作霖連兒子的婚事都交給吳俊升籌劃。可就是這樣孟不離焦的兩個人,卻因為紅包金額發生了衝突。
  • 深受少帥器重的郭松齡,為什麼反奉?郭松齡投張作霖就是一個錯誤
    當時,張作霖正在重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郭松齡就被聘任為了戰術教官。張作霖在開學典禮時,曾語帶譏諷地問郭松齡:「郭教官,你是反對我的革命黨人,聽說到南方參加革命去了,為什麼回來了呢?」郭松齡沒有回答,張作霖也就說,回來的好,在外面沒什麼混頭,事情就過去了。
  • 為何吳佩孚大罵張學良,張學良不還口?因為他還不了!
    官二代張學良對於張學良大家的了解應該比較深,當時也是多虧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鼎力協助,才成功逼迫蔣介石同意共同組建抗日戰線。而他的老爸是張作霖,是東北三省的大帥,早年間東北三省被日軍佔領,而張作霖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要服從於日軍,張作霖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服從!
  • 東北王張作霖為什麼特別喜愛自己的兒媳于鳳至呢?
    民國時期是我國承載文化碎片最多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眾生相涇渭分明而又緊密的連接在一起,而連接的紐帶中,就數出身草莽的軍閥們最有看點,這也是許多史學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東北王張作霖和兒媳婦東北第一夫人于鳳至的感情讓人們不斷關注,為什麼大老粗的張作霖會如此推崇和喜愛于鳳至呢?
  • 張作霖一生罵人無數,唯獨沒罵過這兩個人,其中一個被張學良所殺
    楊宇霆,民國時期的奉系軍閥首領之一,早年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由於張作霖非常賞識他的才幹,於是便將他升任為第二十七師參謀長,後經事實證明,楊宇霆的確沒讓張作霖失望,在他的協助下,張作霖這才逐步打開了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而他也自此成為張作霖身邊的紅人,在東北素有「智囊」、「小諸葛」之稱。
  • 郭松齡為何要背叛張作霖?起兵反奉的他又為何失敗?
    那麼,如日中天的張作霖為何會遭遇如此慘烈的生存危機,郭松齡又為何選擇與張作霖針鋒相對呢?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張作霖吸取了被直系精銳輕鬆擊敗的教訓,決心整訓陸軍,打造一支精悍的軍隊。作為張學良老師的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與張學良一同負責新成立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
  • 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可能並非實情
    甚至是在張學良自己寫下傳記,親口承認是自己下的命令的情況下,許多人都還是不肯接受這一現實。有人堅持說下令的是蔣介石,有人則說:西安事變,張學良都敢綁架蔣介石了,為什麼「九一八」的時候,蔣介石叫他不開槍,他就當真不開槍了?
  • 張學良晚年採訪:「不抵抗」是我下達的,西安事變是我生氣導致
    張學良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兒子,人稱「少帥」。當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之後,張學良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張學良一生中的兩件大事,讓他走上風口浪尖,人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不放一槍一彈撤離東北,讓他飽受輿論壓力。自此,人人都稱張學良為「不抵抗將軍」,張學良未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