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種情況,或許你經常遇到:
每次想要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時,無論怎樣都做不到專注,總是心猿意馬,思緒經常飄到九霄雲外:
一會兒想著今晚吃什麼,一會兒又想起昨天例會上被領導責罵的情況,沒過多久,又想到某個女明星的八卦緋聞事件上……
思緒總是「亂飛」,注意力難以集中,成了生活的一種常態。
想專心做一件事情,為什麼會變得如此困難? 今天,這篇文章會為大家解釋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並給大家提供3個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減少一心多用,養成每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
不少自媒體文章倡導要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即在空閒時間裡,同時處理多件事情。
比如排隊付錢時,用手機閱讀文章;中午吃飯時間,邊吃邊看書;在跑步過程中,背誦英語單詞等等。
隨著智慧型手機功能的強大,人們的選擇也逐漸增多,一部手機承載著多樣極具誘惑力的東西,隨時隨地都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如果長期在同一時間,同時關注多件事情或處理多個任務的話,專注力會大大降低。
因為一心多用會讓大腦的「充實感」臨界值不斷提高,本來,1個時間單位裡,僅做一件事就能讓大腦獲得充實感,但隨著一心多用的事情做多了,就會發展成需要同時做多件事,才能讓大腦體驗到充實感,比如看付費學習課程時,還得邊玩消消樂邊跟朋友聊天。
這就像我們平時不注意控制食量,暴飲暴食把胃口吃大,導致越吃越多,是一樣的道理。
可見,長期一心多用,是造成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的禍端。所以,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應該做到每次只做一件事,用心體會當下的行為,保持動念一致,如此才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專注力。
規律化安排日常,讓行為成為一種慣性
大家不妨先想一想,自己每次拖延的狀態。
是不是計劃好的任務,總是無意識地被各類信息擾亂,比如朋友圈更新、短視頻、別人的八卦等等。而當你想再次投入工作狀態時,發現無論怎樣都很難集中注意力。
這是因為大腦一般不會「太聽話」,即便關閉了拖延的「開關」,它也不會立馬變得專注。
要從拖延狀態,回到專注狀態,往往需要身體消耗一定能量來對抗拖延,才能將大腦拉回專注的「正軌」上。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拖延狀態越嚴重,消耗的身體能量就越多,導致剩餘的能量不足以讓人進入專注狀態。
為了讓大腦快速進入專注狀態,不因其他事拖延,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規律化安排日常任務,即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情,使大腦形成思維慣性。讓大腦知道每天做這些事情,是沒有商量餘地的,如此就能避免拖延,減少身體能量消耗,讓人有足夠精力保持專注。
保證足夠睡眠和運動量,平衡身體激素
適度的壓力,有助於使人進入專注狀態,但壓力超限的話,人就容易出現焦躁不安、煩躁的狀態,而隨著情緒的波動,身體會分泌大量「壓力激素」,最終導致人難以保持專注狀態。
要想重新保持專注,就得平衡身體激素,最好的辦法就是保證足夠的睡眠和運動量。
足夠的睡眠和運動,不僅能幫助身體「充電」,保持精力充沛,還能排出體內的垃圾,提高新陳代謝,讓身體激素重新恢復平衡狀態。
所以說,平時專注力低下的人,最好不要熬夜,儘量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另外,每周至少進行3次有氧運動,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專注力。
結語
注意力不集中,思緒總是「亂飛」,其實大多是我們的不良習慣引起的:喜歡一心多用,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日常工作安排太混亂,不規律;喜歡熬夜,運動量太少。
只要我們從習慣上稍作調整,做到以下三點,就能有效提高做事的專注力:
1、減少一心多用,養成每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
2、規律化安排日常,讓行為成為一種慣性
3、保證足夠睡眠和運動量,平衡身體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