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遊天下,探索旅行足跡,發現山河之美。歡迎大家關注【八品巡府】,為你帶來世間奇妙之事。
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裡拉,曾是人們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但是在當地人眼裡,這裡只是中甸,只是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間的藏族人民一個平靜美麗的地方而已。
如果說香格裡拉是你「心中的日月」,那同樣位於橫斷山區下的這片土地,便是「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是上帝打散的調色板遺落在人間,美麗如畫。
黑水河帶我來到這個「人神共居」的土地
在中國西部,有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當它流經緬甸的時候,國際社會上賦予了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做薩爾溫江。
這一條河流,便是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怒江。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四大河流之一,在怒江的上遊地區,因為流經那曲則被當地藏族人民稱為「那曲河」。
而在歷史上,怒江有因為其江水深黑又被稱為「黑水河」,那曲在藏語中的意思也是「黑色的河流」的意思。怒江所流經的地區絕大部分都屬於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地形地勢十分險峻,水流落差大,流勢湍急,甚至兩岸的支流大多是垂直入江。
黑水河在雲南地區主要流經怒江州、保山市和德宏州三個地方。跟隨著黑水河的足跡,我們今天的這一站便是怒江州。
怒江州全稱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緬滇藏的結合部,有著長達449.5公裡的國界線,處於怒江中遊地區,也正因為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
這裡,北接西藏自治區,東北臨迪慶藏族自治州,東靠麗江市,西南與大理白族自治州相連,南與保山市接壤。
這裡,是一個我們外人來到雲南旅遊時,往往會忽略掉的一個地方。但是,它的美也足以媲美雲南其他的著名旅遊地。尤其是當你踏入到這片「人神共居」的土地的時候,所見所聞皆會讓你無比震撼。
遇見丙中洛
丙中洛是怒江之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底下的一個鎮,這個小鎮原本是獨屬於怒族人民的領地,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由於藏傳佛教從西藏地區傳入到這裡,並這裡紮根之後,便有越來越多的藏族人民從西藏、德欽、中甸等遷徙過來,成為當地的主要民族。
這也使丙中洛成為了一個多民族和多宗教的集合地,當地的主要民族有怒族、獨龍族、藏族、傈僳族等。不同民族人們所信奉的宗教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絕大部分人們信奉的是天主教和藏傳佛教,此外,基督教、本地原始崇拜宗教等其他教派在當地也十分流行,各種宗教文化在丙中洛地區和睦共存,並且還出現了一種很有趣的現象。
大部分怒族人信奉天主教,一些藏族人家也信奉天主教。反而非藏族的家庭卻是信奉藏傳佛教的。並且,在當地你很難找到一個單民族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是兩個民族以上的組合。
在自然景色來說,丙中洛絲毫不差於香格裡拉。這裡有茶馬古道,馬幫鐵蹄從這裡踏過;怒江水從此處經過,深山中的丙中洛,有教堂,有寺廟;這裡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都能成為你喜愛它的理由;這裡,是人性和神性的結合地,是一個「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
怒江州神秘的「紋面人」
獨龍族是雲南省內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現今人口約為7000人。
在獨龍族裡面,有著一個古老的習俗,這裡的女性從小開始就要紋面。據說,過去獨龍族的少女們長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就要接受「紋面」禮。所謂的「紋面禮」便是由族裡的年長者,他們用竹籤蘸鍋煙水在少女臉上畫圖,遂用荊棘刺破皮肉,以鍋底灰或草汁揉入傷口,待結痂脫落,即成青藍色紋樣。
獨龍族人們認為,這種紋面是為了讓人在離世之後,能夠與自己的靈魂相認;當然,還有為了下一世的重生,或者不再為奴等各種流傳故事。
不過,現在在獨龍族中已經很少有女性會紋面了,在這裡僅存的紋面女性也才20多人,這群人都是大半個世紀之前就已經紋面了的,她們中最小的年齡也五十多歲,最大的更是有百歲的高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下你的看法,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