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桌遊——桌遊跨界的可能性」論壇是shadow market第一次偏嚴肅的探討嘗試。選擇這個大主題,是希望可以走出桌遊的舒適圈,探索桌遊與不同領域的結合能走多遠。
整個論壇無論從籌備時間、話題準備還是現場安排,或許都有許多不足,但現場嘉賓的分享內容非常精彩。先前由於場地限制以及其他一些考慮,許多想要到現場參加的朋友未能通過我們的報名審核。因此,我們整理了每位嘉賓在論壇中的分享內容,希望讓更多感興趣的人都能了解到桌遊除了遊戲之外更多的社會價值。
本次論壇的第三個分主題是「桌遊化你的人生與職業」。邀請Rachel老師來分享這個分主題內容的時候比較猶豫,她也在做桌遊教育,為什麼不放在第一板塊呢?其實對於論壇前三個主題來說,都可以歸屬到廣義的教育領域:第一塊是學校教育,第二塊是社會教育,第三塊是生涯教育。人的一生都在學習,而所有的學習都可以轉化為桌遊教育,這或許就是對「萬物皆可桌遊」的一種題解吧
——Emma
拿出你的人生,我們來玩一把
Rachel 陳婉瑜
從事遊戲培訓工作10多年的豐富經驗,有紮實的教學經驗與引導背景。擅長用生動活撥的授課方式把遊戲化思維與桌遊設計課程結合跨界產品應用。各種桌遊教學的遊戲設計師、顧問、撰稿人。
Hello,大家好,我今天要講是人生遊戲化這一門課。從我自己怎麼樣做桌遊開始說,然後跟生活遊戲化相關。今天題目是emma幫我定的,她說拿出你的人生我們來玩一把吧。不曉得大家是怎麼樣看待你的人生。如果你的人生是一場遊戲,你覺得你是遊戲裡的什麼樣的主角。
好,我今天要分成三個部分來講。一個是桌遊人生,我會跟大家聊聊我怎麼樣從一個不是桌遊玩家的人走入桌遊的市場,然後用桌遊來做教育跟培訓。第二個部分是在這幾年來我們在兩岸三地做了哪些嘗試。第三個就是桌遊跟遊戲化的思維,怎麼樣把桌遊、遊戲融入你的工作跟生活當中。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場遊戲,你們要怎麼玩這個遊戲。我想問一下,平常你們覺得你的人生就是遊戲的舉手好不好?我覺得我們遊戲圈裡的人都不舉手,外面的人可能更不會。很多人覺得遊戲是遊戲,人生是人生,可是對於我來講,我有一句話叫做人生就是一場真實不會重來的遊戲。
這是臺北101,是我每次回臺灣的行程。有沒有看到,他們慢悠悠的這樣走路。可是我的行程是,去年的7月16號那一天早上8點,我要到那個地方爬山。所以我早上搭803號高鐵6:26出發,7點到新竹,30分鐘的時間。中間要走一個小隧道換臺鐵。然後中間通道亂七八糟搞不清楚,要在四分鐘完成這個任務,下一個任務是什麼?到了那邊之後,那座山不是高鐵可以到達的,就要再換小一點的區間車。你在幾號跟幾號月臺裡找到上車點,你有14分鐘可以完成這個挑戰。
我前一天其實剛坐飛機到臺灣,第二天早上6點半要到高鐵站,大概六點得起床,所以我有兩個小時要完成家裡到高鐵換火車,火車換一班車到現場。這兩個小時內我要完成那麼多任務,其實心情有點煩,我想幹嘛這麼累。可是後來我換一個思路,我就跟我自己說,如果這是一個計時挑戰賽,我要在每一個時間內完成任務,那我會怎麼做?所以我那天就變成戰鬥的心態,我把我自己當成遊戲裡面那個小人,有3到4個關卡,我要把這個關卡任務完成,我今天早上8點之前的人生成就就會滿分達標。遊戲是結束了沒達成可以重新來,可是人生不行。所以我其實就一直把人生當成一個真實的挑戰在玩遊戲。
我在人生遊戲裡面最常使用的兩個工具,一個是時間壓力,第二個是任務挑戰,把你要做的事情轉化成任務,當做一個挑戰,你就會有一個比較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我在接觸桌遊之前,我其實把桌遊當成社交休閒娛樂,我在2011年的時候——為了這場演講我特別去翻了我以前的照片——這是我的生日party,我把它變成海賊王主題的生日party,當天使用兩個桌遊,作為我們50個人到60個人的遊戲體驗。看左邊這張圖,你們可以猜出我用哪一個遊戲嗎?跟數字有關,沒有文字。
桌遊《拉密》,又稱《以色列麻將》
對,《拉密》,我用《拉密》的遊戲規則,每個人進場分成四隊。《拉密》有哪四個顏色?紅色、藍色、橙色跟黑色。所以我進場之前就讓每一組人按顏色類別分,然後讓每個人拿1號到13號,所以我那天限定只有52個人可以玩,因為13人分成四組,其他人就空著。所以我是把拉密變成人生的一個真實的遊戲體驗,當成我的活動的開場跟破冰環節。因為其實現場有我高中大學工作或社交的朋友,大家其實不熟,我用拉密變成真人的大型破冰活動,所以很快大家就凝聚在一起,然後他們覺得很有意思。我這個活動其實只設計10到15分鐘結束,後來玩了半個小時,他們說意猶未盡,這個遊戲太好了!所以其實桌遊是一個平面的載體,可是有誰說遊戲不能反映你的真實人生?
我從2011開始,在騰訊和百度裡帶研發工程師玩桌遊,帶他們了解遊戲背後的機制跟內容。我們在教遊戲的時候,遊戲規則是我們一個教學內容,更多是去介紹遊戲背後的設計師是誰,為什麼設計這個遊戲。這門課從2011年到現在已經超過六年的時間,大概在第三第四年的時候,我教這群工程師壓力很大,因為他們已經被我訓練成看封面就知道這是德式遊戲還是美式遊戲,就會講出這個設計師以前設計過哪些遊戲,這款遊戲的機制和類型是什麼。
其實我開始從事桌遊教學的時候,我在意的是桌遊背後的文化價值和意義是什麼。所以我把桌遊當成我的一個社交媒介和一個載具。有一次聖誕節,我選了gift來當成互動的遊戲,聖誕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是送禮物,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玩桌遊的方式來了解價值觀,做人生的判斷跟人生的選擇呢?真實的物體比較重要,還是了解它背後的價值觀更重要?其實我更在意的是桌遊背後的文化內涵,還有這個人的價值觀以及選擇的信念。我想透過遊戲來了解一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以及行為。
所以在桌遊教學1.0時,我的心得是,桌遊不只是一種遊戲,其實是一個人際互動的橋梁。我的背景其實是做金融教育、金融培訓和風險控管的,所以我那時候就想說桌遊會不會變成一個人際互動的橋梁。我在臺灣半年內辦了超過30場活動,有金融主題、商業主題、談判主題和家庭聚會,任何相關的主題都做成一個桌遊主題。有的人是通過看電影看書,而我們是通過玩遊戲的方式來了解一個人,了解ta背後想要表達的理念。
我把很多機制融入生活的場景當中,用這些機制讓你的生活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我在做教育訓練的時候,就在想,桌遊可不可以變成我的一個媒介和一個載體。上課大家都用教科書,有人用看電影對吧?那桌遊可不可以變成我課堂上使用的一個工具,所以我從12年開始就把桌遊當成我的媒介跟載體來上課。
這是聖誕節時候的照片,大家都會扮聖誕樹對吧?大家都用書買聖誕樹,我那天就跟我們助理說,我們辦公室有這麼多桌遊,為什麼我們不能成立一個自己的桌遊聖誕。其實每一盒遊戲就代表我們想傳達的內容。
這款遊戲是什麼?《御竹園》。這是一個關於熊貓的遊戲,對我來講我把它當成教小孩子怎麼樣了解熊貓、餵養它,然後了解一個生態圈。對於玩家來講,遊戲是遊戲,對我們來講,每一個遊戲背後都有它的教育意涵跟我們想傳達的理念。所以桌遊其實是我的語言,用我的語言想把我想傳達的知識傳遞出去。
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桌遊2.0。其實我的人生跟桌遊,跟玩遊戲其實都息息相關。我在2013年寫了關於遊戲教學的一篇文章,登在培訓雜誌上。那期的名字叫《遊戲的力量》,現在很多人可能覺得桌遊和遊戲化教育很新,我們在2013年其實就開始做這件事了。我那時候教的遊戲叫金融戰略網,它是用宏觀經濟學讓小朋友通玩遊戲了解資產配置的內容,就是在那一段期間,奠定了我怎麼樣把困難的知識用桌遊來呈現。這個遊戲在德國和日本的最高學府都有嘗試用。
我們其實還在持續教學知識型的桌遊。玩遊戲學金融投資和理財的小朋友會在上完課的第二天,自己翻報紙來說,這件事對市場投資會有什麼風險。我們還做過100人的桌遊領導課培訓,和100人的知識類遊戲的體驗。現在玩桌遊可能會說一桌只有幾個人,同時能不能同時做10個人、20個人、100個人.其實我們過去常常做100人以上的桌遊教育培訓,半天、一天、三天的課程都有。今天其實我想透過我的一些分享,來拓展桌遊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它可以嘗試的機會。
我其實從2012年到14年就已經來大陸了,我一直都住在上海徐家匯,在兩岸三地往返。我們在前年開始做桌遊師資培訓課程,為什麼要做桌遊師資?2012年我自己帶了20款臺灣的原創桌遊來上海參展,那是我第一次參展,其實我不是原創設計師,不是玩家,也不是出版社,可是我為什麼帶20款桌遊來這邊參展?因為我覺得原創是源頭。就像大玩剛剛講的《歐盟議會》遊戲(「外賓來臺灣拿回去的可能不是鳳梨酥和太陽餅,而是一套桌遊」),我們在2014年做過北京上海跟臺灣三線聯動,用視頻的方式來玩《歐盟議會》。我也帶到交大去把他們的EMBA的課程變成一個實際的課程,就是領導力這門課怎麼樣用《歐盟議會》來做呈現.
我為什麼會來SHM呢?因為我覺得原創是產業的源頭,是所有事情的本質,要支持和尊重原創,後面才會有更多無限的可能可以發生。其實我是等了大概五年的時間,我在等大陸的市場成熟,然後才開始來大陸教育。我在臺灣從2011年到現在已經做了七年的時間,我們在等這邊的市場成熟。當遊戲越來越多的時候,就需要有人在第一線做教學,不是叫他們玩,是告訴他們背後的文化價值、意義,以及想要傳達的理念。玩只是一個方式,它還有很多文化的意涵可以附加在上面。
BGG網站頁面,全世界最大的桌遊介紹平臺
在桌遊教育2.0裡面,桌遊對我而言是一個知識體的傳播。因為我有BGG(boardgame geek)的知識庫,就像一個桌遊百科全書,你只要告訴我想要的主題,我相信我一定能有辦法回答可以對應的遊戲內容。可是好不好玩我不能告訴我不敢保證。桌遊有太多主題種類,中世紀、新世紀、外星人、小孩子的、大人的、動物的……有非常多的選擇是可以拿來做教育、培訓,或者你想傳達的理念。
我覺得我如果是一個老師、一個分享者跟傳達者,我可以在臺上講得很開心,我能完成只是傳遞,同時也要讓下面的人很開心。我沒有想到今年臺灣的廣播節目邀請我說,Rachel,桌遊這塊好有趣,桌遊跟遊戲化教育應該是新興的發展。於是我成為了亞洲第一個以桌遊跟遊戲化為相關主題的廣播節目。我們現在已經把相關的資料編輯成文字,未來下半年會變成文字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可以更全方面了解桌遊跟遊戲化教育可能的面向。
我其實一直都在用玩遊戲的方式做自己的人生規劃,我從2013年就一直有在做人生設計這門課。現在每年年底我都帶著學院和企業員工用遊戲化的方式做一年規劃。很多人說為什麼要做規劃,人生不用規劃也好好的,因為覺得做規劃很累。於是我做成了一頁紙的體驗,2-3小時的工作坊,然後通過流程和步驟的方式來玩。本來今天是打算帶大家來體驗,可是因為我演講時間只有15分鐘,可能帶兩個環節就結束了。未來有興趣可以來我們工作室體驗,我們在上海每年都會有這個活動。
我覺得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那麼桌遊就是帶領我走出另外一個新人生。2012年之前我跟桌遊和遊戲化沒有任何關係,可是這七年來我用桌遊延伸出我的人生和我新的事業。我用桌遊給帶給我的學員很多歡樂。
最後我想快速講一下所謂的遊戲化思維。這是我們2012年到2018年,大家可以看一下,7年或者10年前,兩岸三地有桌遊教育經驗的人應該非常的少,所以現在可能是一種新媒介。如果你想使用遊戲化思維來教學的話,有以下內容你可以實現。
第一個是提升你的用戶、你的目標客戶的黏著度;第二個是增進參與感,玩遊戲的互動感是最好;最後的是觸發互動性。如果你想做到這三件事,我建議你可以用遊戲化思維。
遊戲化思維一定要玩遊戲嗎?這是我把我一年的年度課程企業的內訓課程變成玩《大富翁》的方式,每一堂課是一門新的遊戲,通過玩遊戲的方式來學一門知識和理論。
我在2014年開始做企業定製版桌遊。這是時間管理的遊戲,這個遊戲應該是目前企業內訓裡使用最廣泛的。因為他們目前已經在全球六大洲開課,每個禮拜都有課,透過這個方式來玩遊戲,是他們兩天課程核心的一部分。這是它的一個簡單的遊戲規則。
2018年對我來講是一個新的挑戰的一年。桌遊源自哪裡?德國對吧。很多創新的理論也來自德國,我們2018年被德國政府受邀到創新論壇分享怎麼樣用玩桌遊的方式來做創意,我作為第一個華人受邀參加論壇。這是我從2011年到2019年做著相關的歷程,就是從桌遊教育到遊戲化教育到跨界不同的運用。
對於遊戲化3.0來講,我們現在走的路,就是用有趣的方式把有用的知識有效地傳遞出去。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遊戲跟工作,我覺得我的工作就是一個遊戲,我的人生也是一場遊戲,我每天其實都玩得很開心的。
遊戲有四大原則,第一個是目標,第二個是了解規則,第三人是你要開始play,最後是即時獎勵。在現實生活當中即時獎勵是非常的少的,我建議大家如果要把工作和人生變得更有意思,可以把即時獎勵這件事情放到你的工作任務當中。
人生遊戲化就是要掌握進度,把你今天要做的事情當做遊戲一樣量化好,每天有幾個任務,每天成就指數是多少。因為人生是自己的,別人沒有辦法幫你設計,可是你可以自己重新規劃你的人生。過程其實是最大的獎勵。人生可以通過玩桌遊的方式來體驗,可是回到真實社會裡面,也可以透過真實的世界來做挑戰,用玩遊戲的心態來面對。
這是我的兒子,因為我常常出差,所以我要求每一場PPT裡面要放一張我兒子的照片,代表他有跟一起來。我認為是遊戲是未來解決問題的一個新的方式,因為太多東西是沒有辦法透過知識或理論來傳輸,可是通過玩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ta能探索、能對學習有熱情、對一件事有繼續求知的欲望。我覺得人生遊戲化就是用認真的心態去挑戰真實的世界,人生就是一場真實不會重來的遊戲。我們的人生其實隨時都在開始,你就是啟動者。
最後,我希望用遊戲的心態跟遊戲化的思維激發你內在的驅動力和好奇心,然後讓工作和生活像玩遊戲一般,令人上癮。謝謝!
2019年上海桌遊展告一段落,shm籌委希望向大家徵集你最想分享的照片,包括但不限於:我最喜歡的遊戲、我最喜歡的設計師、讓我氪金最多的展商、我最喜歡的小哥哥小姐姐、我最喜歡的展會角落、我最喜歡的遊戲瞬間……
你可以把照片發給公眾號後臺,也可以發至郵箱zhiying1006@hotmail.com,備註你的稱呼和分享理由。如果有足夠多的照片,我們會在後面的公眾號文章中推送,盡請期待吧!
2019SHM上海桌遊展論壇相關推送
📎「外賓來臺灣拿回去的可能不是鳳梨酥和太陽餅,而是一套桌遊」
📎「很多年輕人覺得社區很土,我們帶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個模擬社區」
📎「精英的孩子往往不會走出校門去理解外面正在發生什麼」
📎「這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雖然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答案只有一個」
📎「萬物皆可桌遊」論壇嘉賓介紹及報名信息
更多論壇後續分享,請關注SHADOW桌遊設計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