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可以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發揮哪些作用

2020-12-13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社教研部教授 向春玲

  當前,我們面對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遇到過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這場危機事件是對我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一次重大考驗。從現代治理體系來講,政府、市場和社會是三大治理主體。由於各主體功能不同,在提供服務產品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有各自的優勢,但也有各自的短板。所以,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必須充分發揮各主體的治理優勢,相互彌補短板,系統、整體和協調推進,形成合力。公共危機管理是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從現代社會公共危機發生的突發性、不確定性、快速性、複雜性來看,危機的應對和治理需要我們運用系統思維。在我國社會治理主體中,就是要堅持系統治理,即「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政府發揮著主導作用。同時,社會組織以其公益性、志願性、靈活性等特徵發揮著重要的協同作用。

  發揮社會組織在危機信息收集和危機防控宣傳中的作用。一般來講,公共危機事件的來臨具有突發性的特徵,能否及時、準確掌握信息並迅速作出反應,是決定危機防控的關鍵。社會組織其成員廣泛地分布在群眾之中,其社會觸角延伸到社會各個群體和各個角落。在公共危機處於潛伏時期,社會組織可以利用其極其廣泛的成員基礎,及時、廣泛地收集危機信息,對公共危機事件起到預警作用;在整個抗擊疫情過程中,各類社會組織可以及時反饋救治、防控等方面信息,協助政府對危機作出及時、準確的判斷,從而制定科學的政策和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是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公眾對之不甚了解,缺乏認知。相關專業的社會組織可以協助政府對廣大群眾做好疫情有關知識的宣傳和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告知群眾做好正確的預防和自救,減少群眾對疫情的心理恐慌和焦慮情緒,樹立應對疫情的正確心態,增強群眾抗擊疫情的信心。

  發揮社會組織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的作用。在公共危機事件發生時,社會組織以及成員不僅僅是危機治理的對象,也是危機治理的主體。公共危機事件一旦發生,政府動用行政力量應對危機,但有時會出現協調失衡、行動不及時等情況。社會組織的靈活性、民間性、公益性使得它能夠協助政府及時進行廣泛的社會動員,凝聚社會民間資本,形成合力,抗擊疫情。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國家要求抗擊疫情的有效措施就是停工停產,減少人員集聚和人員流動,最大限度減緩病毒傳播的速度。除了各級政府積極落實這一重要戰略舉措,社會組織中的有關行業協會也有效發揮引領行業的積極作用。例如電影領域協會要求各院線、影院採取臨時停業措施;旅遊領域的行業協會要求各旅行社暫停經營團隊旅遊;有的汽車租賃行業協會為疫情期間出車的計程車補貼,支持駕駛員參與抗疫;糧食行業協會向會員企業發出保價穩市場的倡議,有效穩定糧食市場;等等。

  發揮社會組織對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臨,打破了所有人的日常工作和正常生活,而疫情中的孤寡老人、病人、兒童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危機,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與幫助。社會組織的公益性、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職責和使命,使得他們可以發揮專業優勢和組織優勢,更多關注在疫情蔓延中的孤寡老人、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並給予必要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特別是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和黨員,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踐行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不僅在危急關頭衝鋒在前,而且對社區特殊群體和困難家庭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解除後顧之憂,在抗疫戰中做群眾可信、可靠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發揮社會組織為公眾參與提供平臺的作用。社會治理,公眾參與是極為重要的一支力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期而遇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較大的衝擊。許多具有公共意識和公益精神的群眾,迫切希望通過一定的公益渠道表達自己救災的情感,展開志願公益行動。社會組織可以帶領組織成員依法依規展開救援,並為社會公眾提供公益行動的平臺。例如,有的社會組織發起專門公益募捐項目,為戰「疫」提供可持續資金支持;有的設立基金捐贈款項,接受社會捐款用於採購醫療物資或支持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抗疫中要實施一些重要工程,需要服務支持,一些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組織相關企業主動參與;當社區抗疫需要更多服務力量支持的時候,社會組織、社工和志願者立即跟進。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大量的物資資源,各類社會組織發揮各自優勢,努力聚合物資資源,源源不斷輸往抗疫前線。

  發揮社會組織在社區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的積極作用。當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緊的時候,同時復工復產也成為大趨勢。中央要求,要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項工作。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央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各城市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方面社區起著重要的阻擊作用。社會組織、社工機構和志願者生活在社區,生活在群眾之中,在當前社區阻擊戰中,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積極配合基層黨委政府工作,充分發揮自身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在參與社區防控中可以積極作為。例如,有的社會組織和志願者走進社區開展防疫知識宣講,為社區居民提供防疫諮詢,並深入社區排查疫情;有的社會組織調節物資的供銷渠道,及時提供民眾生活的日常和急需物品,保障群眾的日常生活;有的商業協會聯合平臺資源,對入駐產業園的中小微企業、電商企業實施房租減免政策;有的社會組織給予企業必要的經濟援助、彌補其在危機中的損失,啟動復工生產;還有的社會組織在社區及時解決疫情中的人際矛盾和社會問題,助力恢復社會秩序。

  綜上,現代社會是各種風險多發的社會,這些風險帶來的公共危機事件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危害性等特徵。公共危機治理需要系統性、整體性思維。政府、社會、企業都是公共危機處理系統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每個組成部分、每個環節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用,並相互協調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來應對危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把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即「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轉「危」為「機」。針對這次抗疫中暴露出的明顯短板和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社會治理體制和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體系,提高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從政府來講,需要加強政府與社會的聯繫機制、協調機制,防止因為各自為政、信息不通、效率低下而影響抗疫救災的有效進行;需要加強和完善危機處理中法律法規機制建設以及評估機制建設,依法規範社會組織行為。從社會組織來講需要不斷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提高救災的專業能力、服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組織管理上,強化科學化、合理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增強公益責任意識,完善自身的運行機制,防止信息不透明、運作不規範等問題發生;在常態化工作中,加強應對公共危機的演練和專業能力的培訓,不斷提高社會組織在應對公共危機中「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能力。

[ 責編:武鵬飛 ]

相關焦點

  • 多重矛盾下公共危機的治理潛能及其轉化性開發
    透過表象深入公共危機的內在本質,公共危機的「矛盾性」還突出體現在危機影響的兩面效應上:危機是危害和機遇的統一體。公共危機尤其是重大突發性危機致使我國的國家治理和社會規範面臨嚴重的破壞性影響,也在危機發展中遺留了不少亟待總結和反思的治理難題。在公共危機中對國家治理、制度建設、應急管理和危機意識等方面進行建構性反思,使得公共危機內嵌有組織變革、制度創新、體系重塑和共識凝聚的治理潛能。
  • 「戰「疫」說理」發揮社會力量在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有一些社會群體立足自身崗位、發揮職業優勢,保障城市正常運轉,對疫情期間社會局勢的穩定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們事實上已經成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重要的應急支援力量。這些社會群體包括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卡車司機、退役軍人、社會組織從業者等,他們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有其必然性,對於今後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建設具有一定的普適意義。
  • 婦聯和婦女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婦聯一直是我國覆蓋人群最廣的群眾組織和人民團體,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具有獨特的政治、組織和工作優勢;在新的歷史時期,婦聯組織積極相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注重發揮婦女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為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創新、治理路徑的探索、治理工作的落地等,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財富,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 如何發揮社會組織在環境保護中的積極作用?專題培訓來啦!
    如何發揮社會組織在環境保護中的積極作用?專題培訓來啦!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要求,培育引導環保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積極作用
  • 微信互動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社會治理作用
    加強和汲取中國的微信互動過程中的抗疫經驗,關乎黨的堅強領導和國家網絡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提升,也關乎廣大網民在疫情期間的各種網絡社會心理建設。經驗表明,疫情防控中的微信互動在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信息引導和網絡情感治理作用的發揮上,不僅有助於理順取得抗疫初步勝利的網絡社會心態,而且有助於持續強化取得最終勝利的現實國民信念基礎。
  • 從「抗疫」實踐看社會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積極作用
    通過此次疫情防控過程可以發現,社會力量能夠以多種形式參與到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中,在資源、服務、合作機制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而透過疫情防控案例,也可窺見社會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全面作用。從實踐來看,社會力量參與疫情防控主要以下面四種形式開展:一是開展款物捐贈。
  • 白沙街發揮網格作用助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面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白沙街發揮網格作用助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面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精細化 2021-01-08 2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借鑑臺灣地區經驗,促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進程的建議
    臺盟上海市委   ※背景和問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到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臺灣是我國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模式比較發達和成熟的省區,尤其是其發達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鐵嶺市委黨校課題組 _首頁...
    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3.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 風險社會的技術治理與應急決策
    技術治理要求社會運行的理性化,尤其是治理活動的科學化,用專家治理來保證科學管理的實施,因此必然強調專家系統的功能和作用,甚至在政治上走向專家治國乃至專家統治。在現代社會的風險治理中,官僚機構越來越強調決策的科學論證和專家意見,甚至行政行為常常只是執行技術專家的意見。
  • 抗擊疫情要更加重視發揮社會保障的作用
    這表明,社會保障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應對重大災難時可以發揮出不可替代的重要功效,總體上值得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但實踐中,也暴露出了政策邊界與法定社保預期還不夠清晰、個別地區對困難及特殊群體關注不足、慈善事業運行失序、商業保險作用發揮極端有限等問題,從而表明加快優化現行制度安排具有必要性與緊迫性。
  •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李格說,在進一步深化積分制管理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大數據管理對積分制管理的支撐作用,利用網際網路工具提高管理效率,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可以為每一位居(村)民的行為「畫像」的「行為銀行」。要進一步加大積分與獎勵掛鈎的力度,一方面要明確「積分不等同於金錢」,一方面要以積分排列的名次來確定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勵。
  • 「懸浮」的社會組織:紮根社區緣何淪為運作空轉?|文化縱橫
    黨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活社會組織活力」,明確了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角色。十九大報告則進一步指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 創新基層治理讓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在業委會、社會組織、物業服務企業等組織中加快完善布局,通過成立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等實現黨組織全覆蓋。在此基礎上,通過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基層黨建聯動體系,深化拓展毗鄰黨建、樓宇黨建等區域化黨建工作,將互不隸屬、層級不同、領域多元的基層黨組織統領起來,以減少各個治理主體之間存在的信息溝通難、事務協調難以及相互合作難等問題。
  • 發揮社會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專業優勢
    這一重要講話,是對社會工作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充分肯定,也為社會工作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社會工作注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服務對象賦權增能,預防同類問題再次發生。上述特性使社會工作不僅在常態社會服務中優勢明顯,也使其能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發揮所長。以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
  • 吉林敦化市婦聯發揮三大優勢 深入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中,吉林省敦化市婦聯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積極主動融入大局,切實履行政治職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當好「娘家」、服務「小家」、凝聚「大家」,凸顯了婦聯組織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改革成效,展現出婦聯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鮮明優勢和特色。
  •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董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這一重要論斷表明,金融是支撐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四梁八柱」之一,關乎中國在國際競爭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構成國家安全體系的核心要素和各項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
  • 政府購買服務又增加一項新內容,社會組織、社工和志願者可以承接
    11月27日,《國務院關於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對外發布,《意見》明確提出,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積極參與。這意味著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可以承接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又增加一項。那麼,具體可以做什麼,提供什麼服務呢?
  • 彭浦新村街道:「益」心暖彭浦 社會組織助推街道社區建設
    當天,還舉行了「治理有YOUNG 共話社區」青年社會組織走進社區沙龍,社區青年幹部、青年社會組織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青年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發表了真知灼見。 街道做好對社會組織的扶持,讓渡公共服務工作空間,每年安排專項資金購買近30個社會組織服務項目。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街道社會組織聯合會發揮樞紐機構行業管理和服務功能,定期開展政策說明、能力培訓、學習參考、交流聯誼等活動,增強社會組織對社區的歸屬感。根據民政、財政等上級部門的新的政策,街道同步出臺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流程和服務項目監管的紅頭文件,進一步規範項目執行和資金使用。
  • 新時代公共治理改革的諸多議題
    【關鍵詞】公共治理  體制機制  全面深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公共治理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圍繞公共治理改革的若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學術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並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