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2020-12-15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3章第三段,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作者說,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裡。他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0:1-4,路加福音的版本在6:12-16。前面「安息日掐麥穗」和「治好萎縮的手」兩段馬太福音是引用在第12章,現在又回到第10章,顯然兩個版本的順序是不一樣的。這個問題我們在解讀馬太福音的時候已經多次提過,就算真的有耶穌這個人、真的有這些事,兩個不同的順序肯定至少有一個是錯誤的,或者說敘述不準確的。

上一段說耶穌怕人擠他,就安排了一條小船,那麼說應該是在海邊,這一段卻又寫耶穌上山。我們從地形圖看,加利利海北部(迦百農在北部)的海邊都比較平坦,並沒什麼山,南部的山才比較多。不過這些我們就不計較了,因為如果要辯的話,對方辯友可以說,一個小土坡也可以算山啊。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名字三部對觀福音書都有提到,分別在馬可福音3:16-19,馬太福音10:2-4,路加福音6:14-16。三個地方寫的十個門徒,基本情況差不多,順序差別也不大,但是路加福音中把其它兩卷福音書寫的達太改成雅各的兒子猶大,所以他的十二門徒版本裡有兩個猶大,不知是他有意改之,還是無心寫錯,或者是後來抄錄的人抄錯。耶穌的大門徒西門彼得是誰的兒子,馬可福音並沒有寫,不過馬太福音16:17將其編為約拿的兒子,而約翰福音1:42、21:15卻寫他是約翰的兒子。

另外馬太福音裡還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馬太加了稅吏的前綴,我們前面在呼召馬太的故事解讀裡已經說過,在馬可福音裡,稅吏是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對照馬可福音寫的十二使徒名單,如果說利未有兩個名字的話,對應的人也應該是雅各,而不是馬太。

為什麼馬可福音2:13-17專門一段寫呼召利未,後面十二門徒裡卻沒有包含利未呢。我們前面說過,可能原因是作者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打算給耶穌安排十二個門徒,而是跟耶穌的原型「耶穌」差不多,安排個五、六個門徒就差不多。我們從他編故事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來,他的主人公耶穌大部分需要配學的時候都只要有大門徒就行,根本不需要有太多門徒。按他原計劃,前面呼召了四個漁民,後來呼召一個稅吏,只要再呼召一個出賣耶穌的就行了,但是後來他改變主意,要按雅各有十二個兒子、以色列有十二個支派給耶穌安排十二個門徒,所以後面呼召之事就不再單獨安排,而是一次選齊。因為主意一改,不夠仔細的情況下就未免忙中出亂,前面「呼召」的利未沒有寫在十二門徒裡面。當然,從「亞勒腓的兒子」這點來看也許後一個雅各本來應該是寫利未,只不過筆誤沒有改過來,也有可能。

如果小雅各改成利未的話,那麼十二個門徒裡除了西門就沒有人重名(路加福音寫兩個猶大那個暫且不論,因為這裡只討論馬可福音)。西門與後面的奮銳黨的西門重名,作者在此時就給大門徒西門改了個新名叫彼得,這樣就可以勉強重名。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都是虛構,為什麼要給大門徒改名,而不是後一個不要取成與前面的同名呢。首先,西門可能是那時猶太人中最常見的名字,據說新約裡共有12個人叫西門,西門這個詞在新約裡共出現69次,作者給耶穌的大門徒起名叫西門,本來可能是隨便起的。其次,十二個門徒裡只有後一個西門指出是奮銳黨,第一次猶太戰爭是奮銳黨發起的,也許在當時猶太人的傳說中,確實有一個奮銳黨的西門,就像他借歷史上的施洗約翰來證明耶穌一樣,他也可能會借其它的歷史人物證明耶穌。第三,作者決定要給耶穌設十二門徒時,可能就想到當初給大門徒起的名字太隨意,沒什麼喻意,所以就趁機給他改名,叫彼得,亞蘭語是嘰法,意思都是磐石。磐石在以色列人的傳統裡是依靠、是可代替神的。作者的這個改名是一石三鳥,第一使大門徒的名字更有意義,第二使十二門徒裡沒有人重名(如果小雅各是利未的話),第三十二個人裡本來有兩個西門,因為西門這個名字很常見,顯得更真實。

十二個門徒除了猶大寫了是Iscariot人之外,其餘的都沒有寫是哪裡人。經學家說,Iscariot就是舊約中的Kerioth,所以翻譯成加略。舊約中有兩個加略,一個是約書亞記15:25提到的加略希斯崙,據說就是指夏瑣,是加利利海北部的地個地方,另一個是阿摩司書2:2提到的摩押的首府。也有的人認為,這裡的Iscariot並不是指什麼地方人,而是指猶大是「叛徒」、「背叛者」之意。我們前面說過,「新枝派的耶穌」被寫成是「拿撒勒人耶穌」,可能是作者有意為之,那麼「背叛者猶大」被寫成是「加略人猶大」,也可能是作者有意這麼寫的。

馬太福音16:19寫耶穌要讓彼得管天國的鑰匙,這是因為馬太福音的作者發現彼得Peter與埃及神話中把守天堂大門的Petra諧音才這麼寫的,這點「馬可」應該沒有想到。馬太福音9:9還將馬可福音中的呼召利未改成呼召馬太,應該是作者發現利未沒有包括在十二門徒裡面所作的更改。

馬可福音3:17寫耶穌給雅各和約翰兩兄弟起外號為半尼其(王宮庭院之意)、雷電之子,這點其它兩卷福音書未採納。也許作者將這兩兄弟編為耶穌門徒,他想的原型人物就是什麼神話中雷神的兒子,但是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作者因為不知道這一點,不能理解,所以就不抄這一句。當然也有可能不是不能理解,而是不能認同,覺得這樣編不好。或者也有可能是這樣,作者給這兩人起外號,並不是因為想到什麼原型,而是為了不顯得耶穌只給西門改名。這就叫欲蓋彌彰。

耶穌這十二個門徒的名字,有些可能是隨便起的,有些可能是耶穌原型門徒的名字,有些可能是傳說中存在的歷史人物。但這十二個人肯定是虛構的,因為耶穌既然實際上不存在,他的十二門徒當然也不可能存在。

關於耶穌十二門徒的解讀在馬太福音時我們專門寫了一整篇,馬可福音裡的解讀不盡包括前面的,兩篇解讀文章各有側重點,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讀者,可以多方參考閱讀。有人可能覺得在這篇解讀文章裡主觀猜測性的內容比較多,不過這些猜測都是有根據的猜測,並沒有像有些經學家解讀聖經那樣儘是天馬行空般地瞎想。

這段話雖說耶穌招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權柄趕鬼、叫他們傳道,不過在福音書裡寫他們都是跟耶穌在一起,都沒有寫他們趕鬼、傳道和醫病的故事。這是作者設計故事的缺陷,到後來又有人編了使徒行傳才算補充了這個缺陷。但是我們從使徒行傳1:1寫「我已經作了前書」就可以看出,使徒行傳作者的目的並不是補充這個缺陷,而是意猶未盡,要為福音書的故事編個續集。在續集中耶穌已經不在,所以行神跡的只好寫是耶穌的門徒。

第四段,誣衊耶穌靠鬼王趕鬼。

作者說,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吃飯也顧不得吃。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著。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耶穌叫他們來,用比喻對他們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若一國自相紛爭,那國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紛爭,那家就站立不住。若撒但自相攻打紛爭,他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是被汙鬼附著的。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2:22-32,路加福音的版本在11:14-23、12:10。上一段話馬太福音還在第10章,路加福音還在第6章,一下子隔了好幾章,顯然故事的上下文和場景都被改成不同。

馬可福音交待這個故事的前提是,耶穌忙著(訓道、趕鬼、醫治)顧不得吃飯,他的親屬攔住他,說他(為了工作)已經瘋狂。耶路撒冷來的文士就說(他瘋狂是因為)他要靠著鬼王趕鬼,他是被鬼王別西卜附著的。

可能因為「馬太」和「路加」覺得馬可福音寫得太難懂,就將故事的前提改成耶穌剛給一個啞巴趕走附在身上的啞巴鬼(馬可福音寫又瞎又啞,路加福音只寫啞巴),然後法利賽人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

三個版本的其它不同請參見馬太福音的解讀文章,我們在這裡主要解讀馬可福音作者的原意。

我們前面說過,福音書裡寫文士和法利賽人總是盯著耶穌,耶穌到哪裡好像都有他們跟著看,這些事都是作者虛構的,並無實事,而作者寫文士和法利賽人針對耶穌說的話,當然也都是他編出來的,所以與其說耶穌被誣衊,其實不如說文士和法利賽人被誣衊。作者這麼寫,目的是要編耶穌如何反駁,這樣就可以顯得他們新枝派是如何有理,而法利賽人和文士則是如何的無理。這樣當作者寫的故事傳出去之後,他們新枝派的人面對法利賽人等就不容易投敵叛派,甚至有些法利賽人可能覺得作者言之有理,反而會「棄暗投明」。

第23-26句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若一國自相紛爭,那國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紛爭,那家就站立不住;若撒但自相攻打紛爭,他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

作者首先是以撒擔不能趕出撒但來辯解,表示鬼王趕鬼是不可能的。他後面的話又表示,如果撒但自相攻打紛爭,是自取滅亡,這意思是說,撒但不能趕出撒但,是撒但沒這麼傻,使他們自己滅亡。其次作者以「一國自相紛爭,那國就站立不住」來比喻,其實很可能是有感而發。作者寫福音書的時候,猶太已被滅亡數十年,他可能覺得,如果以前猶太人能夠團結起來,比如法利賽人等不欺壓他們新枝派,猶太就不會被羅馬滅亡。但是如果作者有這個意思的話,就相當於把猶太人各教派包括他們自己新枝派都比喻成是撒但,這點他自己可能也沒有意識到。

當然,就算作者這話真的有斥責猶太內部紛爭的意思,他也會只把紛爭的過錯算到對方的頭上。他說什麼撒但啊,紛爭啊,就有點說「邪惡之人才搞自相紛爭,他們新枝派是不會這樣的」這樣的意思。這點現在的基督徒都很在行,他們一說起與別人發生爭端,就會引用詩篇120:7說:我願和睦,但我發言,他們就要爭戰。就算他們與每個人都發生爭端,他們也不會想自己有不對之處,全部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

第27句說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猶太人啊,你們不要上法利賽人的當,他們說耶穌的壞話,就是想用壞話誣衊耶穌,使他不能方便地向你們傳道,這就等於把你們家裡的壯士捆住,你們就等著被搶劫吧。或者說,他是暗示猶太人將他所編的耶穌被大祭司等抓捕、處死和後來發生的猶太戰爭關聯起來。

經學家卻說,這是耶穌在教大家,要消滅撒但的國,就要把撒但捆綁起來。他們這樣說,可能是因為第26句說撒但啊、他的國啊。不過這段話的主題是批評自相紛爭的危害,而不是說要用自相紛爭和把撒但捆綁起來的辦法來消滅撒但的國,所以經學家的解釋是不對的。

第28-30句說犯別有罪都可以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就永不能赦免。這意思是說,明明耶穌是靠神的靈趕鬼,法利賽人說他靠鬼王趕鬼,不是罵神的靈是鬼王嗎,這是褻瀆聖靈,罪不容恕。這話說的,好像聖靈比一切都重要似的,難道比神本身還重要嗎。馬太福音的作者可能看出這個問題,就將之改成:幹犯人子的還不打緊,褻瀆聖靈卻不能赦免。這樣表示聖靈比人子重要,但是並沒有超越一切。

第五段,遵父旨的人都是親屬。

作者說,當下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他。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他們就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在外邊找你。耶穌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2:46-50,路加福音的版本在8:19-21。

作者寫的這事當然是編造的,他編這事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出最後一句話: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他說的這句話應該是為了顯示耶穌與人親近,方便拉攏一些不同教派的人加入他們的教派。但是這句話跟福音書中其它的話是矛盾的。

雖然說馬太福音7:21寫「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但是福音書裡很多地方都寫人們稱呼耶穌為「主」。在現實中,基督徒稱呼耶穌也是「主」。在基督教中,雖然教徒們經常互稱兄弟秭妹,但是誰會稱呼耶穌為「弟兄姐妹」或者「兒子」呢。估計經學家也覺得讓信徒當耶穌的弟兄姐妹和母親太不合適,所以標題就寫成「親屬」。

據說有人覺得這段話中耶穌的話顯得對母親不大尊敬,經學家則辯解說,耶穌是告訴信徒,有一種關係比骨肉親情的關係更近,就是神和人的關係。在聖經裡確實是強調神比父母兄弟更重要,有些宗教邪門就在這裡,把虛無的神抬到最高,讓人們拋棄最自然的骨肉親情,但是在本句話裡卻不是要表達這樣的意思,作者只不過是想以骨肉親情來比喻神和人的關係而已。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真假
    第10章中文版分成七段,標題分別是:耶穌揀選十二使徒、耶穌差遣十二使徒、將遇到的迫害、不要懼怕、在人的面前承認基督、做門徒的代價、服侍主的賞賜。這些內容少部分是作者自己的原創,大部分分別抄或者改編自馬可福音第3章、第6章、第9章和第13章。按馬可福音,在不同章的事情是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的,到馬太福音這裡,卻都被編到了一起。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寫耶穌家鄉的人不相信他是一個敗招
    第6章中文版分成六段,標題分別是:拿撒勒人厭棄耶穌、耶穌差譴十二門徒、施洗約翰的死、耶穌使五千人吃飽、耶穌在海上行走、治好革尼撒勒的病人。先介紹第一段內容。作者說,耶穌離開那裡,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他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裡教訓人。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作者是誰 他眼中的耶穌是什麼人
    第三種說法是根據使徒行傳、使徒書信的內容,說作者是馬可,他是彼得喜愛的門徒(彼得後書5:13稱馬可為兒子,不過大家都不認為馬可是彼得兒子,所以認為是得意門徒),是路加的朋友(腓利門書1:24稱他們是同工)、巴拿巴的表弟(歌羅西書4:10)。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編耶穌要受試探四十天
    這兩段的馬太福音版本在4:1-17,路加福音版本在4:1-15。從句子的數量我們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馬可福音的這幾句話進行了很大的擴充。為什麼馬可福音是最短的福音,就是因為很多地方馬可福音裡一兩句話,馬太和路加福音就給編成一個長長的故事。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要寫召稅吏為門徒的故事
    這個人物明顯是馬可福音作者編出來的,他為什麼前面寫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後面寫亞勒腓的兒子雅各,應該是腦子一時糊塗編錯。如果他要說一個人有兩個名字的,應該會像馬可福音3:16那樣說: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只在列十二門徒的時候提到,其它沒有任何地方提到。如果在十二門徒名單中也寫成利未的話,那麼耶穌門徒裡就沒有人重名。
  • 【兒童繪本】耶穌的12門徒
    就像我們現今跟隨耶穌的基督徒一樣,有著各樣的軟弱,但卻是耶穌親自揀選的門徒,是的,這就夠了。因他愛我們,他擔當我們的軟弱。不論你是否是基督徒,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看看以下喜樂編輯的內容,根據聖經,將耶穌的12個門徒呈現出來,你也可以親自翻閱聖經,探究歷史上發生在耶穌和門徒那個年代所發生的真實事件的記載。1.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門徒」說不如不娶
    在馬可福音中,法利賽人試探耶穌,耶穌就問他們,摩西吩咐你們的是什麼,然後法利賽人說,摩西許人寫了休書便可以休妻,接著耶穌才說「神造男造女、夫妻一體、不可分開」,然後到屋裡,耶穌對門徒說「休妻另娶和棄夫另嫁都是犯姦淫」。而馬太福音寫耶穌先說「神造男造女」這幾句,再說法利賽人說摩西許人休妻,接著寫耶穌跟法利賽人說「休妻另娶和棄夫另嫁都是犯姦淫」。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以施洗約翰引出耶穌
    馬可福音總的介紹和作者身份等問題的探討暫時就說到上一篇文章為止,留一些問題到下面介紹具體內容的時候說吧。因為馬可福音的內容大部分在解讀馬太福音的時候已經介紹和解讀過,為了避免大篇幅的解讀內容重複,所以在解讀馬可福音的時候有些內容就不會再說那麼詳細。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和他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的身上趕出來。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本段結束。這一段是四部福音書中路加福音獨有的。
  • 耶穌設立十二門徒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德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馬可福音4:12-19)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回到加利利去
    所以後來約翰被捕,耶穌回加利利去好像也沒毛病。約翰福音因為跟三對觀福音矛盾太大,所以經學家們說這話底氣也不是很足。按約翰福音,耶穌沒有經過魔鬼測試,受洗後就收了門徒,但按馬太福音,耶穌收門徒的事還在下一段呢。作者說,耶穌回加利利後,又離開拿撒勒,來到西布倫與拿弗他利交界的迦百農。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究竟有沒有親嘴出賣耶穌
    第26章第八段,耶穌被捕。作者說,說話之間,那十二個門徒裡的猶大來了,並有許多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那裡,與他同來。那賣耶穌的,給了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可以拿住他。猶大隨既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
  • 耶穌十二門徒的下落(下)
    十二門徒之一的這個猶大,在遭受猶太教頑固勢力追殺的時候,也是到了國外,而且是多次乘船遠行,到地中海沿岸國家去傳道,他曾經在小亞細亞一帶,也就是現在的土耳其境內,在猶太人當中傳播耶穌的福音,他做的最值得一提的一件事就是,他為那裡的國王押迦治好了他的重病,這位國王從而帶領著全體土耳其的人民信了主耶穌。
  • 馬可福音3章
    馬可福音第三章3:7-12 記錄耶穌因為猶太人越來越強烈的逼迫退至加利利湖畔。事實上,耶穌曾引退過好幾次(3:7;6:31;7:24,31;9:2;14:2),並不是因怕人,而是因不要影響事工。但在最後他心甘情願地前往那受死之地。耶穌在加利利的第一次事工就這樣以隱退作為結尾。
  • 耶穌十二使徒的身世
    十二使徒——基督教最早的傳道人主耶穌開始傳道後,就從跟隨者中揀選了十二個門徒作為使徒,為自己的助手。這12個人被稱為「十二門徒」,後來也稱「十二使徒」。十二使徒,原意「受差遣者」。《聖經》記載十二使徒是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多馬、馬太、亞勒腓之子雅各、達太、西門、加略人猶大。猶大因出賣耶穌後自盡,補選馬提亞為使徒。在主耶穌升天后,五旬節領受了聖靈的大能,教會得以建立,福音得以廣傳。他們分別到黑海、帕提亞和小亞細亞等傳播福音。1、彼得彼得:原名西門,是加利利的漁民,家住迦百農是最早跟隨耶穌的門徒。耶穌對他相當器重。
  • 《聖經.馬可福音》13章(上)
    [/愛心][/玫瑰][/握手][/咖啡]上帝和主基督賜給我們《聖經》,是要我們認真學習實踐,得永生與平安之福的,不是讓我們作愚昧無知的人。----------學習《聖經.馬可福音》第十三章(上){ 馬可福音是實實在在的「彼得福音」,是彼得引導主內兒子馬可寫的,風格與《聖經.彼得前書》《聖經.彼得後書》完全一樣!簡單易懂,短小精幹!}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陰間的權柄為什麼不能勝過彼得
    這個故事的原版在馬可福音8:27-30,我們從馬可福音只有四句話、馬太福音卻有八句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的作者又對其進行了很大的擴充。路加福音9:18-21抄了本故事,基本跟馬可福音一樣,只是沒有寫耶穌往哪裡去,也沒有寫耶穌在哪裡的境內。
  • 主耶穌十二門徒都有誰?主耶穌為何不選十個人而要選十二個呢?
    親愛的讀者朋友,先讓我們讀以下相關聖經經文:路加福音六章十二至十六節6:12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主耶穌有十二個門徒這件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但能說出十二個門徒名字的,別說非基督徒,就是基督徒,多年在教會長大的,也有說不出來的。十二門徒的名錄在聖經裡記載了四次,次序如下:西門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多馬、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達太、奮銳黨的西門、及賣主的猶大。
  • 耶穌的門徒-拿但業
    《聖經》中凡有「巴」字在名字前的都是什麼人的兒子的意思,「巴多羅買」的意思是「多買之子」,馬太、馬可、路加則稱呼他「巴多羅買」,只有約翰用他的本名稱呼他「拿但業」。在前三本福音書裡,馬太、馬可、路加常提及腓力與巴多羅買;在〈約翰福音〉裡,使徒約翰則提及腓力與拿但業。(太10:3;可3:18;路6:14;約1:45,46)前三本福音書從未提過拿但業,約翰福音也從未提過巴多羅買,可見兩者為一。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大衛吃聖餅有沒有違反律法規定
    第 12章中文版分成八段,標題分別是:安息日掐麥穗、治好萎縮的手、神所揀選的僕人、誣衊耶穌靠鬼王趕鬼、樹和果子、法利賽人求神跡、七個汙鬼、遵父旨的人都是親屬。首先介紹第一段的內容:作者說,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