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涮羊肉、重慶火鍋、廣東打邊爐,你最喜歡哪一種吃法?

2021-01-15 湛江縱橫哥

到了冬天,吃火鍋的人越來越多。在我國,比較典型的火鍋形式有:北京涮羊肉,四川火鍋,廣東打邊爐,這三種火鍋各有特色,深受當地人民喜愛。雖然都是打火鍋,但三者之間又有許多差別,體現了地域之間的不同飲食文化,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是典型的北方火鍋,歷史很悠久。三國時期,已經有銅製的火鍋出現,可以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到了北宋時期,經濟繁榮,物資充裕,冬天的時候酒樓已經有火鍋供應了。

據說北京涮羊肉是元朝建都北京時引入的。到了清朝,滿人愛吃牛羊肉,牛是勞動工具,羊便成了他們主要的肉食,從而流行到整個東北華北地區。北方寒冷,冬季長達四五個月。羊肉性溫,可抵禦風寒,滋補身體,是冬季食補的首選食材。

涮羊肉部位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選從背部到大腿的位置,其中以「羊上腦」的肉最優。羊上腦因為接近羊頭,所以稱為「上腦」。這一部分的肉質中脂肪交雜均勻,分布似大理石花斑,質地較嫩。這一部分是涮羊肉的最佳食材。

切制羊肉的要求很高,羊肉片最好是17-20釐米,寬3-6釐米,切片效果要「薄如紙,勻如晶,齊如線,美如花」。這樣的羊肉片,不僅美觀,而且「涮」起來特別方便,幾秒鐘,肉片便由鮮紅變為灰白,則說明已經可以食用了。

北京涮羊肉

雖然現在涮羊肉的蘸料可以自選,但正宗的蘸料還是以芝麻醬為主,再配上豆腐乳、韭菜花、香油、蝦油、糖、米醋、生抽等,再加上幾勺羊肉湯,攪拌成糊狀即可。用筷子夾著羊肉在鍋內燙涮三十秒,見肉片呈灰白色時,即夾出,蘸著調味料吃,那口感,太醇厚美味了,就如冬日暖陽一般!

過去的涮羊肉,配菜比較簡單,因為天氣寒冷,冬天沒什麼吃的,主要就是凍豆腐、大白菜、粉絲什麼的,現在就不一樣了,物質豐富,單是蔬菜就有十幾種。

北京涮羊肉的鍋一般是炭火銅爐鍋,中間還有一個尖尖的煙囪。為什麼要用這種銅鍋呢?這是因為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用炭火加熱的溫度高,而且火焰溫度相同時,銅鍋的溫度會比鐵鍋高,涮出來的羊肉會比較嫩,口感好,更能直接感受到羊肉的鮮美。

涮羊肉最早的食客,據說源自清宮的烹飪秘方,後成為八旗子弟呼朋喚友必備之美食。由於羊肉的價值高,製作涮羊肉的羊肉部位又難得,所以老百姓一般是吃不到了。直到現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涮羊肉才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二、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是指一種麻辣湯底火鍋。這種火鍋與涮羊肉不同,最早並非流行於貴族,而是源於在江河邊做苦力的勞動人民。重慶冬天溼冷,江邊的縴夫們如果不吃辣椒和花椒,容易得風溼病。

於是,每到天冷地凍之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常夜宿於河灘,停船生火做飯驅寒,但由於炊具只有一個瓦罐,怎麼辦呢?他們便在瓦罐裡裝水,放入各種葷素菜,加上大量的幹海椒(辣椒)和乾花椒除溼氣。由此,逐漸流傳傳播開來,形成現在全國聞名的川渝火鍋文化。

而毛肚是怎樣成為重慶火鍋的主要食材呢?在過去,牛是生產工具,牛肉很珍貴,牛下水(內臟)人們也捨不得扔掉。在重慶江北城的碼頭工人,由於貧窮,吃不起牛肉,便將牛胃及牛的其它內臟作為火鍋的食材。沒想到,牛胃,也就是毛肚,經過涮燙之後,又脆又入味,一傳十,十傳百,便流行了起來。

重慶九宮格火鍋

重慶火鍋的鍋最好是用赤銅鍋,以前窮人沒有條件就用「洋鐵盆」,用寬鐵條隔斷,又稱「九宮格」,方便於記憶投放下去的食材,避免久煮變得老硬。這些鍋盆開口大,鍋底淺,湯水容易沸騰,食材也不容易「失蹤」。重慶火鍋的紅湯鍋底是牛油、豆瓣醬、辣椒、花椒等,清湯鍋底用豬骨和雞肉熬製而成。

重慶火鍋的食材過去是「八大件」:即毛肚(牛胃)、鴨腸、肥牛、麻辣牛肉、黃喉(豬牛的大血管)、老肉片、洋芋片、豆皮等,現在的食材就太多了,牛羊肉、鴨血、海鮮、各種肉丸、各種蔬菜都可以燙食,甚至麻花、酥肉、年糕都可以。

傳統重慶火鍋的蘸料是香油碟,主要是用香油和蒜泥調製而成。現在大家的口味多了,也可加入蠔油、花生粒、蔥花、香菜、芝麻、小米辣椒等。

時至今日,重慶火鍋因為它的美味與便捷,也由於川渝人的流動性較大,已經傳到全國各地。可以說,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或縣城,都少不了一家甚至多家麻辣火鍋,而且往往生意都不錯,成為家庭和朋友聚會的熱門地點。

三、廣東打邊爐

在廣東,火鍋一般被稱為「打邊爐」。廣東的打邊爐在宋代便有記載,稱之為「打甂(音『邊』)爐」。「甂」就是小瓦盆,「打」則是涮的意思,打甂爐即「涮瓦盆火鍋」。後來「甂」字誤傳為「邊」,就有了打邊爐的說法。

到了現在,小瓦盆變成了瓦煲,下面燒著碳火,碳上架著一個大瓦煲,桌上擺放著大碟裝著的食材,這便是廣東正宗的打邊爐模式。

我個人認為廣東的打邊爐可細分為三個風格——

一是順德式打邊爐。

據明朝萬曆年間的《順德縣誌》記載,打邊爐為「以魚、肉、蜆、菜雜烹,環鼎(邊)而食」。明代大文豪陳獻章曾吟詩一句描寫打邊爐:" 生酒鱘魚會,邊壚蜆子羹。"

順德式打邊爐是珠三角常見的形式,也流行於香港,最高層次的是「清水打邊爐」。將魚塊、生雞塊、鮮蝦、扇貝、魚丸、牛肉丸先下鍋煲熟,清水也就有了鮮湯的味道,湯也有了油水。然後再煲各種蔬菜。

廣東打邊爐

有的會將魚和雞切成片,在「蝦眼水」中涮熟,味道特別鮮嫩。講究點的還會放石膏豆腐。廣東人還認為,吃火鍋容易上火,所以一定要搭配清熱瀉火的食物——點豆腐的石膏有此功效。

除了清水湯底,現在的廣東打邊爐也有清補涼湯底、粥水湯底、骨湯湯底、沙茶湯底等。除了這種「大雜燴」的食材形式,還有專業的蛇煲(不建議野生蛇)、狗煲、雞煲、羊煲、龍鳳煲等,以一種風味食材為主,再加上配菜食用,更加有特色。

二是潮汕牛肉火鍋。

廣東別的地區,直接用牛肉打邊爐的不多,但潮汕牛肉火鍋是一個例外。在潮汕地區,全民愛吃牛,牛的三分之一用來涮火鍋,其餘的用來做牛肉丸、牛肉餅什麼的,不會浪費。潮汕的牛肉食材新鮮,現宰現賣,師傅的刀工好。

潮汕人將一頭牛分割成脖仁、五花腱、匙仁、匙柄、三花腱、胸口油、吊龍、新鮮肥牛、爽口嫩牛九大部位,肥瘦皆有,每一部分口味都不同。所以,潮牛火鍋師傅最厲害之處,就是將屠宰場送來的牛肉能準確地辨認並分解成這些部分,並以不同的價位出售。

潮汕牛肉火鍋原本是用沙茶醬做鍋底,湯底比較濃,後來為了適應整個廣東人的口味,逐步改為牛骨清湯配上白蘿蔔。不過,如果你想吃沙茶鍋底的話,也是可以的。

潮汕牛肉火鍋

潮牛火鍋的吃法很講究:如果是牛骨湯底的話,那就要先喝湯。涮牛肉時,要根據牛的不同部位調整時間,由於師傅的刀工好,切片薄,一般是十幾秒,三起三涮即可。

潮牛火鍋的經典醬料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潮汕豆醬,據說在市面上買不到的,都是店家用基礎醬料再添加其他材料調出來的。豆醬一般基礎醬料是用的普寧豆醬。另一種當然就是沙茶醬了,牛肉與沙茶就是天生一對,離了誰都會遜色幾分。沙茶用的是汕頭的皇牌沙茶,怎麼調製也是個謎了。

三是粵西地區的打邊爐。

大家都知道,粵西地區的民風要粗獷一些,所以打起邊爐來也比較簡單粗暴,一般是用雞、羊、狗來打邊爐。

粵西人講究食材要原汁原味,冬天「打邊爐」也一樣,最地道的一樣做法就是,「清水煲雞」。首先準備一隻土雞,洗淨切塊,用花生油和鹽、生薑片、蔥段一起拌和稍稍醃製一下,這樣去腥,雞肉也更滑嫩。

接著準備底料,在一盤清水裡放進紅棗、枸杞、桂圓、玉竹、黨參各適量,大火燒開。接下來放雞塊、生魚片、鮮蝦及素菜……這樣吃起來湯鮮肉滑,味道非常棒。根據口味,清水也可以換成椰汁或啤酒,做成清香可口的椰子雞和酒香濃鬱的啤酒雞。

粵西的羊肉打邊爐與北京的涮羊肉不是一回事。北方的羊是綿羊,也就是「小肥羊」,將羊肉剔下來切成薄片的;而粵西的羊肉一般是精瘦的黑山羊,連皮帶骨切成一塊塊的,配上竹蔗、玉米、紅蘿蔔或是木瓜,既能吃出羊肉的原味,又能喝上一碗溫潤不膩的羊湯。

粵西羊肉打邊爐

粵西的狗肉打邊爐以高州狗煲最為出名,以20-30斤的狗為最佳,肉質細嫩,無異味。鍋底是狗湯,要加上草果、陳皮、丁香、紅棗之類與狗肉一起燉,加上兩三勺蠔豉,湯味會更加鮮。猛火滾開後文火煲半個鐘,當狗肉軟硬適中時,口感更好。

狗肉邊爐的配菜有淮山、蘿蔔、香菇、針菜(黃花菜)之類,或是煲西洋菜或生菜等青菜,以去膩滯。蘸料也以特製的豆醬為主,也有一種酸甜的醬料,可以去腥去膩。

湛江雷州的羊煲與狗煲也比較出名,雷州還有一種「羊狗煲」打邊爐,是將羊肉與狗肉混合在一起,再輔以一些中草藥,配上一些蔬菜,味道鮮美,滋補效果好,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粵西狗肉打邊爐

在廣東人眼中,北京涮羊肉和川渝麻辣火鍋,偶爾吃一吃可以,但長期吃是不行的。涮羊肉雖然味道不重,但綿羊肉太油膩,味道也相對黑山羊肉來說更羶一些。重慶火鍋,不僅油重,很多食材是廣東人比較少食用的,且調料太多,掩蓋了食物的原味,吃了擔心會比較熱氣。所以,廣東人一般只在秋冬季節打邊爐,但會仍然保持原汁原味的風格。

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種火鍋形式都是因為當地的氣候和風俗而產生的。我想,如果廣東人到了東北或是四川重慶,也許就慢慢融入那個環境,愛上當地的火鍋,甚至不吃還不習慣呢!

網友朋友們,你們愛吃哪一種火鍋?歡迎留言討論喔。

相關焦點

  • 我國火鍋江湖,四川、重慶、北京等地的火鍋,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不少人都說今年的冬天,是最冷的冬天,部分東北地區的城市,室外溫度更是跟南極洲差不多,在寒冷的冬季,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能達到禦寒暖胃的效果,我國民眾對火鍋情有獨鍾,各個地區的火鍋口味也是不一樣的,川渝地區的火鍋口味多以麻辣為主、東北地區則是酸菜白肉火鍋為主、北京更多是銅鍋涮羊肉的。
  • 青浦火鍋大盤點,你最中意哪一家?
    火鍋是一種神奇食物,吃貨最愛,懶蟲也最愛啊,所有食材邊燙邊吃,酣暢淋漓。在中國只有兩種人,一種人熱愛火鍋,另一種人沒吃過火鍋。能在全國任意一個城市角落和燒烤店競爭市場的,大概只有火鍋店了。第四位出場的,是當紅新星打邊爐港式火鍋系列:愛上花膠雞港式打邊爐,億鼎燴豬肚雞火鍋,肥媽正宗澳門豬骨煲,那都不是鍋港式打邊爐,煲宮。
  • 火鍋不止紅鍋一種,這些特色火鍋你吃過幾種?
    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我國的火鍋花樣紛呈,千鍋百味,而近些年又引進了不少的外國火鍋,極大豐富了消費者們的選擇,下面就來看看中國火鍋的分類圖譜,數一數你總共吃過多少種吧!
  • 中國美食文化,不得不說的「鍋」文化,不同的鍋不同的吃法
    長江邊上的船工在小米灘夜宿、野炊,是該地火鍋形成的直接原因。船工在外炊具簡單,利用江邊鵝卵石壘灶生火,圍著生火湯鍋,將各種蔬菜放入麻辣湯底中燙食。「菜當三分糧,辣椒當衣裳。」這是麻辣火鍋起源時的狀態。根據火鍋行業調查結果顯示在火鍋界,半壁江山都被川渝火鍋佔據。至於哪派火鍋屬川,哪派屬渝,想必各位老饕自有主張。
  • 《全國火鍋地圖》帶你吃遍東西南北
    隨著冷空氣如期而至,氣溫越來越低,愛好美食的你是不是也急需一份全國的火鍋地圖來續命?話不多說,今天一起去吃遍各地火鍋。火鍋是我國獨創的美食之一,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那時多以陶罐為鍋。到宋代時,火鍋的吃法在民間變得很常見。
  • 火鍋專輯:起源與發展、趣聞、吃法、注意事項、推薦7種特色火鍋
    推薦的七種特色火鍋,分別是打邊爐、四川火鍋、北京羊肉涮鍋(也叫老北京涮羊肉)、日本壽喜鍋、海底撈、日本豆乳鍋、韓國部隊火鍋(韓式部隊火鍋)。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所以想像一下,在雪山上吃火鍋,能不美嗎?),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吃的火鍋。
  • 為什麼火鍋裡老北京銅鍋最正宗?
    最近小編為了給大家分享美食也是胖了不少啊,相信大家冬天都特愛吃火鍋吧,對於火鍋有不同的味道,四川重慶人習慣叫「火鍋」,廣東一帶叫做「打邊爐」,寧夏直接稱作「鍋子」,而江浙地區叫為「暖鍋」,北京則稱為「涮鍋」,日韓更是有壽喜鍋和部隊鍋...如果你已經吃膩了自己熟悉的那口鍋,話不多說,上鍋!
  • 秋天來了,火鍋還會遠嗎?
    全國各地不乏帶有各地特色的火鍋,但「九宮格」似乎是重慶火鍋的一種特有形式。關於「九宮格」的由來,還有著一種說法。相傳民國末期,零售攤販將好吃不貴的動物內臟,肝肚腸頭,切了小塊,放在鐵盆的麻辣滷汁之中。一來為了區分不同食材類別,二來靠近鐵盆中間和邊緣的不同位置,受熱程度原本不同,適宜區別食物的成熟度,因此多會使用「九宮格」的分隔。
  • 青島吃著最放心的潮汕牛肉火鍋,味道正宗,服務周到!
    一般說來在中國火鍋分為六大類、30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川渝地區的「火鍋」、北京的「涮鍋」、廣東一帶的「打邊爐」。「打邊爐」,也就是潮汕牛肉火鍋。據說潮汕人愛吃牛肉,因為吃牛肉會讓他們有種幸福感。今天青島「百城百味」的探店打卡活動,就是選擇了嶗山區金獅廣場的臻牛潮汕打邊爐店,來吃一場具有幸福感的火鍋。還沒進店,就被店門口隔著透明玻璃的正在切牛肉的廚師吸引住了。一整塊鮮紅的牛肉,在廚師的刀下變成了厚薄均勻的一片片,隨即切好的牛肉直接裝盤,然後就有工作人員端上桌,客人們直接開涮。
  • 重慶人吃火鍋,潮汕人吃火鍋,蒙古人吃火鍋,最後一種:看了想吐
    重慶人吃火鍋,潮汕人吃火鍋,蒙古人吃火鍋,最後一種:看了想吐說起火鍋,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國人,那是一定不會抗拒的,不論是最經典的牛油鍋,還是南方比較清淡的火鍋,亦或是椰子雞這種比較有特色的火鍋,總有一種鍋能滿足你的味蕾。
  • 港式打邊爐—為的是那口湯,那爐!
    港式打邊爐,不一樣的火鍋!「溫文爾雅」間美味便游離在唇齒之間! 圖片摘自網絡 它不像四川火鍋般,來的猛烈過癮!也不似涮羊肉般滿口醬香,留下的儘是食材本味的鮮香!
  • 饞哭吃貨,中國到底有多少種火鍋?
    《沸騰吧火鍋》節目組造訪廣東、重慶、黑龍江雲南、四川、北京、海南、貴州八大省市地區,精選了十款或熱門、或獨特的火鍋種類火鍋裡你最喜歡吃什麼?無肉不歡黨,集合!第五集:北京涮羊肉火鍋北京涮羊肉以羊肉著稱,曾是皇家御膳,是乾隆帝的心頭好。
  • 老北京涮羊肉、為何跌落神壇、看看50年前的涮羊肉就知道了
    並且全國上下很多種火鍋,從老北京涮羊肉到重慶火鍋,再到潮汕牛肉火鍋。真的是非常有特色了,並且口味也是非常多的。現在的老北京涮羊肉已經人氣大減,甚至跌落神壇了!有一位網友自稱是老北京,他表示:這是因為50年前的銅鍋涮羊肉跟現在的涮羊肉,根本不是一個東西!以前的銅鍋涮羊肉是黃銅的鍋子裡放上炭火,並且小料也只有7種而已!調料只是為了突出羊肉的味道,而現在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 味道最正宗的四川火鍋,卻不涮羊肉,東北人說這還能叫火鍋嗎?
    味道最正宗的四川火鍋,卻不涮羊肉,東北人說這還能叫火鍋嗎?都說旅行與美食永遠都不分家,真的是如此,如果出去遊玩,不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那就不叫完美的旅遊,這次出遊,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自己坐飛機,父母和老公都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注意安全,這就是家的溫暖,雖然家人都惦記萬分,但是自己卻在異鄉玩嗨了!
  • 廣式打邊爐的做法,湯底也可以喝掉的那種,比火鍋健康營養多了
    打邊爐是什麼?有的人說是火鍋的一個分支,但有的人覺得打邊爐和火鍋屬於不同的派別。尤其是一些廣東本地的老一輩人,如果你跟他們說打邊爐是火鍋,他們會跟你急跟你辯論。火鍋的靈魂在於火鍋料,多數吃的是牛羊肉等這類紅肉。
  • 聊聊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近代最有名的不是東來順(東來順掌柜的最早賣過黃土,想起馬三爺來了),而是正陽樓(兄弟企業正明齋),口外的羊和勝芳的蟹,正陽樓以前用整塊冰坨子壓肉放血(現在叫排酸了),疑似得自清朝御膳房的涮肉小料,所以正陽樓才是北京人心中的大飯莊,東來順講究的刀工,其實切肉師傅也是從正陽樓高價挖來的。
  • 冷冷冷冷空氣明日殺到,趕快擼頓火鍋壓壓驚
    你是喜歡重口味的麻辣火鍋,還是鍾情佛系養生的清湯鍋底,亦或是喜歡獵奇的冰淇淋芝士鍋物呢?香港電影裡,經常會出現的黑社會大佬一邊打邊爐一邊「聊生意」的情景,給人一種看起來其樂融融,但實則劍拔弩張的氣氛。       打邊爐,沒有重口味的鍋底,一切以新鮮食材取勝。以前廣東打邊爐,大多數都是吃蔬菜、鯇魚、丸子等普通食材。現在慢慢的和牛、東星斑、象拔蚌、鮑魚等「貴价」食材也開始出現在打邊爐裡。
  • 冬季美食火鍋種類大比拼 看看你吃過幾種
    火鍋或許是最適合冬天的美食了,無論是外出聚餐,還是居家招待。吃火鍋通常是省事又討好的選擇。家人朋友圍爐而坐,邊吃邊談,那種熱氣騰騰的感覺充斥著一幸福和美好。火鍋是中國獨創的美食之一,也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其歷史悠久。發展至今不光中國各地的特色火鍋層出不窮,在國外也是花色紛呈。
  • 林記港式打邊爐火鍋是如何顛覆火鍋界?被譽為火鍋界黑馬的?
    打邊爐(火鍋)在清代就已被發明,流傳至今,早些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器皿,只是以小型砂鍋(古代常見的器皿,做出來的產品營養豐富,健康養生)作為烹飪工具,從廣東地區開始流傳,成為了廣東,香港等地的特色美食,打邊爐一詞是粵語中對火鍋的稱謂,原始吃法是一群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在歡聲笑語中享受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