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在火藥面前不堪一擊,為何中世紀歐洲封建主還「專注」長槍?

2020-12-18 千經不盡理復來

世界的文明發展各有自己的脈絡,它們在文明的演變過程之中出現了各自的特色和不同的時代特徵。但是,不同地區的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遇見不同文明的碰撞,各自文明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產生了不一樣的發展結果。

在歐洲的中世紀,這是一個政治文明較為黑暗的時代;但是東方文明的到來,促進了這樣格局的改變。尤其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更使得歐洲的發展出現了新局面。其中,火藥的傳入使得原有的騎士、封建主階層開始沒落。然而,別人能夠想到的事情,作為歐洲的封建主卻為什麼不使用火藥武器?這裡面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一、中世紀的歐洲,封建主腦海中的封建思想落後而愚昧

(1)中世紀的歐洲,階層的變化極為罕見,鬥爭需求並不強烈

公元前476年,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此後的歐洲開始進入了中世紀時期。所謂的中世紀在馬克思看來就是一個封建社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和世界上所有的封建國家一樣,它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從大封建主到小封建主、平民這樣的社會層級次序。

通過這樣的封建政權的建設方式,中世紀的歐洲呈現出了金字塔式的等級次序。在這樣的情況下,階級之間的變動都屬於是比較少見的情況。此時在政治經濟上佔有優勢地位的封建主階級,根據時代的發展,承襲著自己前輩的社會地位;但歐美那些悲慘的平民奴隸,卻依舊是只隸屬於社會的下層。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各階級之間雖然存在著矛盾,但是處於優勢地位的封建主依然是佔據著較為強大的優勢。這就使得這些封建主不太需要藉助軍事武裝的力量,去解決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衝突。

因此,即便是在黑暗的中世紀,社會漸層的變動,缺乏相應的生命力,不同階級的鬥爭並不明顯,所以在這一時候的封建主們並不太需要先進的軍事武器,而依舊能夠憑藉著原有的騎士階層鎮壓反抗。

同時也正是因為鬥爭需求的不強烈,以及原有騎士勢力的強大,使得剛開始在歐洲火藥武器並不為被重視。所以說,作為中世紀歐洲的暴力武裝,騎士階級一直發揮著相對重要的作用。

(2)中世紀歐洲的封建主一直依靠著騎士勢力,對於火藥武器並不重視。

在西歐的中世紀,等級分明的社會格局下,除卻封建主之外的大勢力,最為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便是騎士階層的發展。在當時封建地主的城堡莊園之內,必定會豢養一批騎士。他們作為這些封建主的守護勢力,歷來有著不俗的戰鬥力。

但是這些騎士自建立以來就靠著盔甲和長槍作戰,經歷了滿數十年上百年的發展,他們已經極為依賴自身的長槍鐵甲,對於逐漸發展起來的火藥武器卻不屑一顧。在這樣的時候,封建主根據自己豢養的騎士的反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這些封建主,也因此,對於東方傳來的火藥武器並不看重。

當然,對於當時的歐洲來說,戰爭多是平原之戰。而此時只有一發子彈的火藥武器,遠不如長槍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那麼大。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這也成為了火藥武器不被那些封建主所看中的原因,加之歐洲潮溼的海洋性氣候,使得火藥容易受潮。這樣的情況下,封建主對於火藥武器還是不是非常看重的。在當時教會勢力的領導之下,也使得火藥武器在被人們重視的過程中再一次遇冷。

二、教會勢力的影響,火藥作為武器的應用發展受阻

在中世紀的歐洲,最大的封建主便是基督教會。然而,基督教會對於火藥武器的發展一直持有一種莫名的態度。在宗教神學看來,火藥武器並不是火藥的最終歸途。

根據史學家們的考證研究發現,在此時的一些宗教人士看來,火藥應當是作為煙花使用,他們將這視為獻給上帝的禮物。與此同時,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的勢力是極其強大的,在教會最為鼎盛的時期,甚至能夠左右王權的變更。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基督教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便代表著中世紀歐洲封建主對於火藥武器的態度。在當時的基督教看來,他並不需要人們去製作武器和需要人們順從自身、順從宗教的教義。

製作武器傷害生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這些火藥武器反抗教會的統治,這些情況都是教會所不允許的。因此,在火藥傳入歐洲以來,遇上了發展的最大障礙。

中世紀最大的封建主帶頭反對火藥武器的使用,這讓那些原本對於火藥武器的使用心存顧忌的小封建主紛紛表明了態度。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火藥武器在歐洲土地上的普及變得非常困難,不僅如此,即即便是有了火藥武器的中世紀時代,戰爭的主流依舊是屬於冷兵器為主的潮流。然而,隨著中世紀時代的發展,封建地主也遇到了發展的障礙。這時候,等他們已經想好了,開始重視火藥武器的時候卻為時已晚了。

三、中世紀後期,封建主勢力衰弱,對火藥武器顯得有些有心無力

(1)城市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封建主的勢力開始衰弱

中世紀晚期,歐洲的社會力量開始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在這裡時候,城市中隨著商業的發展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一些新興的工商業主的實力開始增強,商業化的資本開始逐漸發展起來。

而此時依靠著傳統地租的封建主勢力開始衰弱,作為依靠農產品交租的封建主,無疑是一種新的打擊。在這個時候,封建主面對的不再是之前那樣懦弱無能的農奴和一些僱農等。

作為此時封建主的敵人,便是那些新興的工商業者,他們在發展出自己的商業勢力後,便開始尋求政治上的地位。

而隨著新航路的發展、海外市場的擴展為工商業的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質積累。這為他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政治鬥爭的底氣。

商業的發展為這些封建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他們的經濟勢力開始逐漸遭到壓縮。這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之中,不得不開始重視起了火藥武器為他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些開明的封建主依靠對於火藥武器,正式開始進入了海外貿易發展的行列。而一些遭到了壓縮的封建主勢力,對於火藥武器卻顯得有些有心無力了。

(3)火藥武器製作的繁瑣,讓封建主有些望而卻步

眾所周知,火藥作為武器,並不只是一個生產環節就可以完成的過程。它需要從生產製造到後期保障,都要有一條完整的工業鏈。

在這期間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極大的資本。不僅如此,對於原本就資源稀缺的歐洲來說,一些重金屬的購買和使用無疑也加大了它的成本。這使得一些處於農業發展方式早期的封建主便不能承擔這樣的發展成本。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對於火藥製造技術也提到了更高的要求,這無疑也是雪上加霜。

因為一些封建主長期植根於農業、農村之上,對於新技術、新問題的了解並不足夠。大量金錢的消耗,讓這些封建主不堪重負,只能望洋興嘆。而封建主所在的地區,卻又使得他們對於火藥武器的重視和需求量相對較大。

作為封建主所在的農村地區,他們需要相對多的武器彈藥來維持自己所豢養的武裝。而這些都需要自身農莊經濟發展所提供。這就使得了火藥武器在封建主的莊園裡,卻並沒有城市那樣常見。加之氣候的影響,火藥武器的維護成本在不斷增加。

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歐洲大部分地區屬於海洋性的潮溼氣候。這就使得火藥經常容易因為受潮而失效,這就增加了,封建組對於火藥武器維護的成本,同時也需要大量購買火藥,以維持所需的軍事彈藥支出。這樣的成本在不斷增加,使得一些小封建主不得不望而卻步

但是,封建主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無法承擔這樣高額的成本,也只能放棄對於火藥武器的大規模使用。

結語:

中世紀的歐洲封建主不使用火藥武器,這並不是他們的見識所限制的,而是在特定時代要求下的必然結果。在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火藥武器的使用在當時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這也就是揭示了為什麼當時的封建主不使用火藥武器的多方面原因。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必須所要面對的問題便是如何利用前人的經驗,為我們現在的發展的服務,從而為時代的進步提供更多的經驗教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回首往事,只為更好展望未來。

參考書籍:

《世界文明史》

《全球通史》

《歐洲中世紀生活》

相關焦點

  • 歐洲中世紀的「嗜血」冷兵器:凜冽劍光,十步一殺
    請各位看官移步讓我們一同前往中世紀歐洲一探究竟。凜冽劍光,十步一殺冷兵器是指用於在殺傷敵人的同時能夠進行自我防衛,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化學上的反應。廣義上的冷兵器是指在冷兵器時代使用的武器,在那個時代沒有火藥,炸藥等威力巨大的熱能打擊系統。狹義上的冷兵器是戰鬥過程中,士兵不需要隨身攜帶火藥、炸藥或者其他的可燃物,能夠直接殺敵進行自我防衛的武器。
  • 獵手之王3.26終極測試 再現中世紀冷兵器傳奇
    寒芒劃破鐵甲,馬蹄翻濺淤泥,《獵手之王》的中世紀戰場正徐徐展現在你的指尖,釋放出充滿時代感的競技魅力。 【持冷兵器近戰肉搏,秒切武器炫目連招】 歐洲自中世紀開始,冶鐵技術不斷提高,並出現了大量獨特而驚豔的冷兵器。
  • 經濟決定勝負:公元16世紀至18世紀歐洲軍事變革的成果與影響
    近代歐洲的兵種變革:從重裝騎兵的衰落到步兵方陣的崛起很多讀者可能會認為,在火藥尚未傳入歐洲之前,冷兵器時代的中世紀是「騎士的時代」,直到火藥的傳入才徹底擊潰了沉著笨重的重裝騎士,粉碎了歐洲的騎士階級。而早期的歐洲火炮更是陷入了「巨炮主義」的怪圈之中:早期的臼炮往往通過增大主炮口徑來提升火力,但是這樣做所帶來的麻煩卻多了不止一倍,由於初期火炮的口徑巨大但是卻異常沉重,即使加上輪子也沒有靈活的機動性,並且還非常容易炸膛。因此在14世紀的戰場之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弓箭不輸於火槍或者火炮的存在,這一切都是因為歐洲火器早期發展的盲目與落後。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二,歐洲中世紀是「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 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對人民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
  • 歐洲中世紀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在嚴密的封建環境下艱難前行
    自從法蘭克帝國分裂之後,封建制度逐漸形成,歐洲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時期。歐洲中世紀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莊園為單位,層級分明的進行農業生產。一個莊園可能包括一個或幾個村莊。在自己的莊園裡,領主具備一切權利,沒有立法、行政之類的職務,領主所說的話便是「聖旨」。
  • 歐洲中世紀十大冷兵器,第三種名叫「雜種大劍」,石中之刃上榜!
    在皮德拉戰役中,突破了馬其頓方陣那長達七米、恐怖至極的長槍之壁後,羅馬士兵的Gladius就把馬其頓兵砍得落花流水。2.石中之刃:闊劍,闊劍是有著典型英格蘭風味的武器。平行的劍刃,長橢圓的頭部,較寬厚的刃身和夠雙手使用的劍柄,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武器,但是無論是馬上、步戰、平時防身或水上戰鬥時都能發揮出作用,在十一到十五世紀中一直是主流的個人武器。
  • 為什麼歐洲人在得到火藥和火器技術後能夠超過中國?
    另外,銅火統火門上還新添了火藥槽和火門蓋,火門蓋可以自由開合,這樣就防止了風雨天氣對火藥的吹散和打溼,保證作戰時儘量免受環境影響,從銘文上可以看到這些銅火統都有生產和編制序號,而序號都排到了三萬,四萬、甚至六萬。可見永樂朝器生產和裝備的龐大數量。
  • 論歐洲文化的特性——看中世紀歐洲的契約精神
    契約精神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對歐洲中世紀的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對現代全球文化也是影響深遠。契約精神在歐洲封建社會中的作用則甚為明顯。這一思想範式對近現代歐洲的民主革命運動起了深刻的影響。一、契約精神的來源中世紀的歐洲文化是由日耳曼傳統、古典文明和基督教在一定社會條件下融合而生的,因此此時期契約精神的來源也應從這三個因素中發掘。契約精神在日耳曼人的社會中就有體現。
  • 中世紀的歐洲歷史,為何沒有「官逼民反」「農民起義」的現象
    與此同時,遙隔萬裡以外的歐洲大陸,雖然也有著中世紀漫長的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現象卻十分罕見,沒有出現中國歷史上,那種動輒數十萬規模的農民起義。歸根結底,它是有多重原因所致。 華夏封建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宗教運動,它便是西漢時期,漢武帝與董仲舒搞得那套「君權神授」理論。 這套理論與歐洲的宗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想藉助造神的手段,將皇帝打造成至高無上的「神」,將皇帝的個人意願說成是老天爺的意願。單純說「造神」的工作,中世紀的歐洲顯然要比華夏西漢要成功很多。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難怪有學者評價道歐洲就是一個天然的火藥桶,一點就燃。從英法百年戰爭到拿破崙霸業,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歐洲都是所有戰爭的策源地。那麼歐洲中世紀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和今天有什麼不同?首先中古時期的歐洲和人們今天印象中的歐洲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歐洲經歷了君主立憲制,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所以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秩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能理解的世界面貌。
  • 騎士精神:歐洲代表的精神文化,核心思想與今日世界文化相牽連
    在歐洲中世紀之初,騎士精神主要指的是騎士階層的精神信仰,這個時候的騎士精神是作為封建制度的組成部分而存在。這種信仰要求信守它的士兵(騎士)將維護國家利益作為最高信仰,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到了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發展迅速,他們對騎士階級的精神思想做了補充,這個時候的騎士精神更加完善。
  • 中世紀黑暗時代:是誰把歐洲推向地獄?基督教也有很大「功勞」
    在強悍的古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滅亡之後,歐洲缺少一個強大的政權進行統治,失去凝聚的權力就像一盤大散沙,盤中的沙子都想興風作浪,導致封建割據的局面,戰爭頻頻在歐洲大陸上上演,使得歐洲的生產力停滯,科技得不到發展,並伴隨著饑荒、瘟疫,混亂黑暗的生活,使得歐洲人們過著毫無希望的日子,即便掙扎,也無地可掙扎。
  •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 誰才是冷兵器之王?
    這是只冷兵器時代諸多戰爭的一個縮影,在熱兵器還沒有全面崛起的年代,戰鬥想要獲勝,除了有將領出色的指揮,合理的戰術安排,素質拔尖的兵員之外,使用的兵器也是左右勝負的砝碼。 戰爭是科學發展的一大推動力,為了獲得勝利,武器的研究一刻也未曾停息,也正是因此,在冷兵器時代誕生了各式各樣的新奇設計。
  • 魚鱗VS鐵皮:板甲防禦技術滿點,為何古代中國卻鍾情於鱗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黃金鎖子甲,風吹色如鐵」……金戈鐵馬入夢的冷兵器時代,戰爭似乎都離不開鎧甲。「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往往是敵我雙方點對點的對衝。 簡單地從器物層面討論戰爭,那就是矛和盾的故事,矛主攻,盾重防。刀光劍影的戰場上,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害是每一個將士的期望。
  • 中世紀的武器究竟什麼樣子?看看歐洲的這些武器,風格迥異!
    從公元476年到公元1640年期間,是中世紀的時期,那個時期的歐洲中世紀可謂是風雲異常,特別是冷兵器的製造可以說歐洲冷兵器的鑄造在中世紀時期展開了漫長的發展史,在連年絡繹不絕的戰爭中,中世紀的歐洲冷兵器也是種類奇多,在許許多多的武器的加持下,中世界的歐洲戰場也是異常的殘忍,兇猛的戰士們在歐洲大陸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展開了拼搏廝殺
  • 歐洲中世紀城市為何興起?商業繁榮、農民進城是推動力
    同時,歐洲獨特的政治環境也使農民們的權益得到了較為全面的保障。中世紀的歐洲並非如中國一般是由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統治,一切行動都需要聽從中央調度,府自然就對農民具有極大的生殺予奪權力,租稅也會相對應的提高。
  • 中世紀騎士為何越來越少,全因生活需要儀式感,比養貴婦還燒錢
    英國的的騎士出現在徵服者威廉之前,早年的撒克遜社會裡的塞恩等服役階層就和騎士非常類似,克努特大帝甚至還專門讓人制定了英國版的騎士禮儀手冊,走在了歐洲前列。克努特大帝這個維京掠奪者的後人教導英國騎士要講禮貌,兩個身份相當的人見面時必須要打招呼,如果不打招呼那麼就可以直接兵刃伺候;克努特還教育撒克遜騎士要注意吃相等問題。
  • 捷克布拉格——中世紀歐洲城市的「活化石」
    捷克首都布拉格是一座非常受全世界遊客喜歡的城市,可以說是最能夠代表歐洲文明的城市之一。在布拉格,你很難看到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整座城市都遍布著紅色屋頂的歐式傳統建築,其間點綴著教堂的綠色尖頂,讓人感覺就像是來到了歐洲的童話中。
  • 當城堡遇上火炮,火藥與石壁的對決,中世紀要塞天翻地覆的變化
    (上圖)1487 年繪製的羅得城地圖,雖然比例和透視都有問題,但基本地形和主要標誌性建築均在圖中有所體現 恩格斯曾說,火炮擊碎了封建城堡,埋葬了黑暗的中世紀
  • 歐洲中世紀的等級制度
    在中世紀晚期,服裝時尚常常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生活的風尚,可惜即使今天的加冕禮也只留下服裝時尚蒼白的痕跡。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世紀歐洲的等級制度。一、社會等級之差在日常生活裡,裘皮和色彩、便帽和時尚帽的差異表明嚴格的社會等級之差、貴賤之分,也反映歡樂的狀態、朋友的關係和情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