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懂這3點,老實人也能精明處世

2020-12-17 文史夢古今

曾國藩: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懂這3點,老實人也能精明處世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恐怕沒有人能知道。世間萬物人們更難知道的是隔著肚皮的人心,尤其是如何防範身邊的小人。先賢曾國藩平生功勞身大,以一己之力挽大清於危難,最厲害的並不是他的「豐功偉績」,令人稱道的卻是他的識人術。按照曾國藩的識人理論,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最關鍵的是看懂這3點,搞明白了老實人也能精明處世。

說白了,曾國藩識人術的核心在於看透了人性。君子與小人的根本區別,取決於人性。人性是很難看透的,一旦摸透了人性,那就了不得,基本上算是「半仙級別」。咱普通老百姓,不求成為半仙,但求自保以謀幸福。人心不但隔著肚皮,還隔著模糊泛黃的脂肪,就更難了。古人云「於細節處見真章」,結合曾國藩識人術,來觀察細節,估計也能把一個人看得差不多了。

第一個細節:聊天神態,辨人真偽

相由心生,此金玉之言誠不欺人。一個人說話時的神態,很能說明問題。這裡說的神態,不僅僅指的是表情,而是指五官綜合展現結果。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通過神態基本上能摸得八九不離十。君子神態,往往由氣質沉澱而成,自然不做作,氣定神閒中如沐春風;小人神態,猥瑣不堪令人生厭,眉宇起伏不定,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因而,聊天神態辨認真偽,這個細節看懂了,老實人也可察言觀色精明處世。

第二個細節:說話語氣,識人深淺

曾國藩是個識人高手,他看人識人往往能夠通過語氣來判斷,對方究竟是學識淵博的君子,還是一個淺薄無知的小人。君子語氣,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抑揚頓挫力量感極強;小人語氣,因心懷怪胎雲裡霧裡讓人想不明白,總是在掩蓋什麼,歸根到底還是肚裡沒貨。老實人看懂這個細節,親君子遠小人以成就自我,此所謂精明處世之首要。

第三個細節:手勢動作,看人素養

手勢動作運用得當,能夠很好的輔助口語表達,能夠很好的控制情緒,收放自如間讓人心悅誠服,從而令對方如沐春風。君子手勢,運用得體恰如其分的輔助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以「不爭是爭」的靜態表達與別人交流,不會給人無形的壓力;小人手勢,則是手舞足蹈讓你根本搞不明白人家在說什麼,甚至於說到動情處,做出讓你「閉嘴」。老實人大多嘴笨,以手勢動作看人素養,精明處世問題不大。

與人相處是一門藝術,其間學問非一言兩語能夠道盡說明。一言以蔽之,曾國藩告訴我們的是如何通過上述3個細節來識別人。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這三處細節基本上都說得很明白。老實人領會上述3個細節,方能精明處世。歸根到底,老實人如何識別君子還是小人,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站隊」問題。一個老實人跟著君子站隊,自然不會吃虧,相反跟著小人,最終的結局無外乎裡外俱失。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忠告:人品差的人,大都有這3點特徵,建議趁早遠離!
    老話常說「吃虧是福」,就是指,我們在和別人交往時,不要總想著佔別人便宜,有時候吃點小虧也是一種福氣。雖說吃點虧沒什麼,但最怕的還是遇到人品不好的小人,跟這種人打交道,我們不僅會吃大虧,可能還會一直黴運連連。
  • 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不在面相在這四處
    說君子看似淡漠但心底親近,小人以利相親卻利斷義絕。 這世上人心莫測,感情更是真假難辨,一個人是好是壞,憑單次的耳聽眼見都不一定為實,要用心去分辨,曾國藩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由此可見慧眼識人是件多麼重要的技能。
  • 老實人,借鑑曾國藩的3個「笨辦法」,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不僅是別人說曾國藩笨,他自己也親口承認自己笨:「餘資稟頑鈍」。曾國藩帶領湘軍打仗,喜歡「結硬寨,打呆仗」,更是他笨人品性的體現。為什麼如此資質笨拙的曾國藩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其實,曾國藩一生的成功,全靠以下這3個「笨辦法」。老實人,要想做事成功,出人頭地,也不妨借鑑曾國藩的3個「笨辦法」。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曾國藩:人品差的小人,大都有這3點特徵,別等栽跟頭了才知道!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場浮沉近40年,行走在朝堂上的爾虞我詐遊刃有餘,深諳人心險惡,依然以一片赤誠之心對待君王,對待同僚,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他認為,人品不好的人,雖然難以從外表上看出來,但他們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一旦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要趁早遠離。
  • 識人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三點就行了
    古人曾經三條分辨君子和小人的識人口訣,這樣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責己,小人苛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就是老祖宗的識人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三點就行了。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是孔聖先師留給世人的忠告,教會我們認識君子,看穿小人。南懷瑾大師也說過:「君子之心,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這一點與孔子不謀而合。
  • 曾國藩:心機重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別傻傻不知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生活中,尤其是在職場上,「小心機」到處都是,老實人往往京城中招。所以,看清一個人是非常有必要的。曾國藩年輕時經常因為不懂人心而得罪人,後來經過「重重磨難」才練就一身識人的本領,他告誡自己的後人:身上有這3個特徵的人,心計都是比較重的人,遇到了要小心。說話模稜兩可,從不推心置腹《周易》裡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 曾國藩識人術:老實人學會這3點,會越來越有能力,福氣不請自來
    曾國藩識人術:老實人學會這3點,會越來越有能力,福氣不請自來在曾國藩《冰鑑》中,對於識人術有一個非常精闢的論斷。曾國藩認為「一身精神,具乎兩目」,這話什麼意思呢?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看一個人精神不精神,主要就是看一個人的眼睛。
  •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看這八點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與人交往,應近君子,遠小人。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其實,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看這八點。做人,當如君子,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驕不傲,一視同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絕不勾結,光明磊落。3、看利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利益面前,最能分辨出一個人的德行。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這種人,一定是小人,但在利益面前,大公無私,顧及道義的,一定是君子。
  • 曾國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算計不如讓利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兩個人卻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讓利。 曾國藩主張:「凡事不可佔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
  • 曾國藩:越是小人,身上越有這四點特徵,趁早遠離,才是明智之舉
    曾國藩:越是小人,身上越有這四點特徵,趁早遠離,才是明智之舉!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當今社會,人越發越發複雜性,人心叵測的人不在少數。表層憨厚老實的,身後放冷箭的奸險小人也愈來愈多。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謙謙君子心胸寬廣,走正路信心豁達,奸險小人小肚雞腸,虛情假意奸詐,重視權益得與失。謙謙君子往往鬥不贏奸險小人,是由于謙謙君子講仁義,奸險小人講勢利眼。俗話說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人的內心始終是那麼複雜性,奸險小人也一直令人束手無策。
  • 馮唐:寧用樸拙君子,不用聰明小人
    你看一個人走過來,腦門上寫倆字「好人」,你只能說遇上了一個「二貨」。那怎麼判斷,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能幹的人還是不能幹的人,這是非常難學的。知人很難,而明白事理這件事可以通過閱歷,通過不斷地做事培養見識,通過努力得到。「曉事,則無論同己異己,均可徐徐開悟,以冀和衷。不曉事,則挾私固謬,秉公亦謬;小人固謬,君子亦謬;鄉原固謬,狂狷亦謬。」
  • 鬼谷子:老實人在交際中很被動,學會這3句話,做精明之人
    很多人從小都被教育要謙讓禮讓,這其實是人教養的一種體現。但是在我們踏入了社會以後,如果過分的忍讓其實不一定是好的事情。畢竟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度的,老實本身沒錯,錯的是沒把握好度。有的時候,稍微吃點虧,也許不會對我們自身造成太大傷害還能長個記性。
  • 識人術:從3點細節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目了然
    今天教大家一招「識人術」,從3點細節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目了然。一、請人喝頓酒。有一句話說得好「酒品即人品」,這就話一點都不假。因為一個人在喝醉酒後,往往會「酒後吐真言」,此時更容易吐露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 鬼谷子處世絕學:防小人也要防偽君子,學幾招與小人相處之道
    一、後來,我深信古人說的那句話:寧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在這個世界上,庸碌的小人並沒什麼真才實學,卻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挑撥是非、渾水摸魚,結果春風得意、前途無量。通過鬼谷子處世哲學的辯證分析,自古以來,會做事的終究不如會做人的,四處碰壁、歷盡坎坷的必定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君子。飛黃騰達的則多是左右逢源的人情老手。如果你做人做事都有手腕,那麼平步青雲非你莫屬。
  • 農村俗語「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老祖宗教人處世的智慧
    農村俗語「寧給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財」,老祖宗教人處世的智慧千百年來,人們的審美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欣賞那些為人謙遜,待人溫和的謙謙君子。如今的年輕人大多都熱衷於追名逐利,「君子」已經遍尋不得了。
  • 曾國藩:真正狠毒的人,不看面相,3種特徵一抓一個準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身邊總會有這樣一種品行低劣,低俗的小人。但要說「狠毒」,小人是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而且真正「狠毒」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他們不喜形於色,內心城府很深,但一旦出現,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果你身邊有這三種品質的人,一定要遠離他。
  • 曾國藩:人生有三不鬥,越是不鬥越興旺!
    晚清名臣曾國藩說過:「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這「三不鬥」乃是為人處世之道中非常高明的手段,遇到什麼人就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對待。儘管在當下的時代,很多人都選擇放下面子去追求更大的成就,可仍有不少信奉「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君子,也就是生活中身正、心正,志向高潔之人。像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平時觀之好像很迂腐,甚至冥頑不化,氣質這樣的人才是真的值得託付深交的人。
  • 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古人說「寧可終歲不讀書 不可一日近小人」,可見對小人是多麼的深惡痛絕,提醒大家要時刻防著點。孔子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述而》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是孔聖人在尊尊教導弟子時所說的話,他希望弟子們,都能完善自我,做個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 行走社會,老實人總是很被動,理解這4個字,你也可以精明處世
    戰國時期的鬼谷子便告誡過世人,如果一個老實人想要掌握主動權,不被他人左右,那麼必須要記住這四字真言:安徐正靜。這四個字分別是以下四個方面。心如止水,不被外物紛擾,而專注於本心,這是非常難得的。鬼谷子千年之前早已參透人生至理,人性本惡,相信善,則能活得輕鬆;看透人性,則能活得明白。當然,作為縱橫家的創始人,鬼谷子的智慧並不是這一兩篇文章就能說得完的。
  • 鬼谷子:老實人發不了財,多半是不懂變通!記住這4點,精明處世
    鬼谷子告誡:老實人發不了財,多半是不懂變通!記住這4點,精明處世1、安只有情緒穩定下來,才能冷靜思考。這實際上是生活中的一種狀況。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絕不能匆匆忙忙。匆忙之後,你將犯錯,而繁忙的日程安排中的錯誤將導致非常不令人滿意的後果,這將阻止你成功。因此,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想做好一件事情,那麼我們一定不要急於獲得成功和快速收穫。這很容易使自己犯很多錯誤,從而導致巨大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