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最早發現的茶葉?喝茶的目的是什麼?陸羽在茶經中這樣記載

2020-12-21 甲子尋茶記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

全世界人民喝茶的習慣,都是中國人教給他們的。

那麼究竟是誰,最早發現了茶葉這個神奇樹葉的呢?

由於歷史過於久遠,很多歷史故事都是傳說,或者出現在文學作品當中。

唐·陸羽《茶經》中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意思是說,茶作為一種人們生活中的飲品,是從神農氏開始的,而到了魯國的周公才將其發揚光大,傳播開來。

華夏民族又被稱作是炎黃子孫,神農氏也有一種說法就是華夏族祖先之一的炎帝。

神農氏不單是農業之神,也是醫藥之神,相傳是他最早發明了草藥。

為了嘗藥,神農氏曾經一天之內中毒七十次,但都熬了過來,沒有喪命。

神農氏在不斷試藥的過程中,發現有一種有清香苦味的植物。不但可以生津解渴,還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而且還能提神醒腦,緩解疲勞。便將這種植物叫做「荼」,意思是開白花的植物

神農氏教會部落人們大量種植這種植物,被奉為解毒的仙藥。就是我們對茶最早認知的記載。

相傳神農氏有一個水晶肚子,可以看到吃下去的植物在身體內的變化。在嘗過很多種藥草之後,最終還是吃到了一種開著小黃花的藤狀植物。這是一種含有劇毒的植物,神農氏嘗後,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腸子斷裂成很多段,沒來得及吃茶解毒,就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這種植物就是金庸大俠筆下,可解「情花」之毒的「斷腸草」。

有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也由此可見,茶最早是以藥的形式出現的人們的視野之中。這也是我們現代人經常說喝茶有很多種養生功效的一個最原始的文化流傳概念。

關於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不過茶作為藥,出現在中國最早的飲品之中,已經是一個定論。

茶,已經變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再後來的演變中,不但給予了人類物質方面的健康。更帶來了許多精神方面的享受。

我是甲子,愛茶迷茶。周末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做志願者,致力推廣中國的茶和茶文化。如果你也愛茶,歡迎共同交流學習。

如果文章的內容對您有幫助,感謝幫忙點讚,關注,轉發

分享給周圍的夥伴,一同學茶愛茶,感受中國的優質傳統文化氛圍,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陸羽《茶經》,茶人《聖經》
    《茶經》之前,中國人的茶飲活動已經延續了六、七千年,但是先民的茶飲感悟,鮮見於邏輯的整理。前人留下的,基本上只有感性的隻言片語。即使文學藝術方面,魏晉之際已經有《文心雕龍》那樣的學理的、系統的專著,茶學領域也只是到了《茶經》這裡,中國茶人才發現理性的美麗,中國人才發現:原來茶學可以這樣研究。
  • 《陸羽茶經誦讀》前言
    陸羽的《茶經》是一個茶者的必讀經典,本書融會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是第一部茶文化百科全書,同時也是茶道美學的集中展現。
  • 從《茶經》中,探尋唐代茶道的流派發展
    關於「茶道」一詞的最早記載,始見於唐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腦。」陸羽是中國茶葉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茶藝類茶道家,他的著作《茶經》也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系統闡述茶的書籍,基本可以定論為一本古代茶葉的百科全書。陸羽結合前人的經驗的基礎和自身的實踐,系統地考察了唐代衝泡茶葉的諸多環節,從用具、鑑水、選茶、煮茶等一應俱全,全方位再現唐代的煮茶工藝。
  • 茶文化中影響力極大的5位人物,促進了唐代茶文化發展,值得銘記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的作者,陸羽對茶文化的貢獻功不可沒。早年行走各地,花費十多年時間遍尋各茶,又花費十多年時間編撰《茶經》。《茶經》中非常系統的總結了唐代及其以前的所有有關茶葉的科學實踐經驗,可以說此書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 武夷茶最早文獻記載前推330年
    武夷茶最早文獻的探討也一直在深入,作者在編撰《武夷茶經》和《武夷山市茶志》的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新的觀點和論據,現整理出來,供讀者討論。 一、武夷茶已被認知的最早文獻
  •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茶,在國內最早是作為一種藥物來服用的,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茶起源於神農時代,《神農·食經》中有記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但陸羽尊為茶聖,為了推廣茶道文化,用上古時期的名人來作為宣傳也並無不可。實際上從有考究的史書中追溯出,茶的傳播在秦朝。
  • 這10位人物,影響了整個茶葉歷史進程
    人類歷史,儼然也是一部茶葉發展史,在茶葉歷史進程中,無數的茶人茶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有這樣十個人物,影響了整個茶葉歷史發展的進程。 茶葉之聖——陸羽
  • 大唐的爆款商品是什麼?
    我們來認識一下寫《茶經》的陸羽,他本來是一個棄嬰,是唐代開元年間的後期,在河北一座寺廟當中長大的青年的時候,也沒有什么正經工作,就是在江南各地四處評鑑茶葉,居無定所,24歲的時候在浙江湖州定居,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見聞寫出了《茶經》,這是陸羽的身份。用今天的話來講,這就是草根階層。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怎麼可能擁有影響草原部落的能力呢?所以茶葉的流行一定另有原因。
  • 《茶經》之中鬼事多
    《論語·述而》中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不倡導鬼神之說,但茶聖陸羽好像沒管那一套。
  • 乾隆曾大讚的茶葉,名氣不比大紅袍小,你猜到是什麼茶了嗎?
    乾隆曾大讚的茶葉,名氣不比大紅袍小,你猜到是什麼茶了嗎?只要你是個喝茶的人,你一定喝過綠茶,綠茶是中國最主要的6大茶類之一,它是不發酵茶葉,在綠茶中有一種茶非常出名,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湖龍井。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唐朝,在唐朝時期有有一個人非常著名,也就是我們現在喝茶人非常推崇的茶聖陸羽。陸羽在他所編著的茶經當中就有記載到西湖龍井。西湖龍井這個名字,最開始是源於宋朝,在元朝的時候開始聞名,揚名是在明朝,而繁盛在清朝。可以想像一下西湖龍井在這1000多年的歷史當中從默默無名到赫赫有名,皇帝的貢品到老百姓的茶桌上,從中國的名茶走到世界的名茶,一路走上了巔峰。
  • 常識積累:《茶經》的作者是?
    1、冬天,人在感覺手冷的時候,可以用搓手的辦法使手變熱,也可以把手插進褲袋裡使手變熱,這兩種辦法各是通過什麼方式使手得到熱量的?
  • 綠茶減肥法究竟是什麼?這樣配陳皮,養生又好吃,網友:變瘦法寶
    綠茶中的茶多酚、茶褐素等物質已被證實具有一定減肥降脂的作用,陳皮理氣健脾、消積化滯,其主要成分黃酮類物質,亦被證實可以調節血脂、抗氧化、抗自由基、抗癌及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綠茶減肥法究竟是什麼?這樣配陳皮,養生又好吃,網友:變瘦法寶!
  • 深入了解陸羽《茶經》古時對茶文化的探討及煮茶器具的講究
    陸羽對於筥的描述不算太細緻,後人也可以從一些資料中描畫出它的大致樣子。古時的竹製容器,方形為筐,圓形為筥,而且陸羽已明確給出「徑闊」也就是直徑大小,因此可以推斷炭筥的形體為圓形。筥和遠古時期的「篋」,在底和口部有相似之處,過去的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底部有用寬竹板做成的底座,這也容易解釋,筥本就是用來裝易受潮的木炭,因此在底部有足,以避免筥底挨地受潮。
  • 喝茶越喝越渴,真正原因是什麼?
    ——陸羽《茶經》《茶經》中明確指出,喝茶具有解渴去燥的功效,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會問到:為什么喝茶越喝越渴?今天就詳細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導致口渴的主要原因是:人體體液某種物質濃度過高,比如(糖、鹽),人體各個組織是一個平衡系統,當身體某種物質濃度增大,就需要補充水分來綜合它,使它保持原有的穩定狀態,喝茶就是在給身體補充微量元素的一個過程,當補充的微量元素和水分不平衡時,身體就會發出口渴的信號,要求繼續補水,其實這就是身體的平和機制在發揮作用,因此在飲茶過程中,出現口渴
  • 如何保存茶葉,讓茶葉更具風味?有5個方式,看完漲知識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茶經》是一本偉大的茶學專著,被稱為茶葉的百科全書。茶聖陸羽幾乎寫盡了關於茶的一切事,比如詳細寫了茶葉的生產歷史、技術、飲茶手法、茶道原理等等,但你若認真翻看《茶經》就會發現,裡頭關於茶葉的保存法的記載好像只有一言半語,並不像講述煎茶時有萬語千語。
  • 英國人:中國人跟全世界都格格不入,全世界只有他們不懂怎么喝茶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們神話傳說中的神農氏,相傳神農氏嘗百草,遇到有毒的植物,就含一片茶葉解毒。而我國在唐朝就有一位叫做陸羽的人寫下了流傳千年的《茶經》。而很多人都知道,英國人對於茶的狂熱喜愛,也是不比中國人差的,甚至跟中國的潮汕人一樣,可以一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
  • 玉蒼之南:【中國茶葉歷史】第五階段——迅速發展的茶文化
    唐代楊華《膳夫經手錄》記載:「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曆遂多,建中已後盛矣。」 從《茶經》和唐代其他的文獻記載來看,唐代茶葉產區已經遍及今四川陝西、湖北、雲南、河南等十四個省區。 從總體上看,唐代的茶葉產地已達到了與近代茶區相似的局面。 茶文化也隨著唐代的開始,迎來一了個新的高峰。
  • 影響全球茶史的十大著名人物,愛喝茶的你得知道
    1560年,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帶著「竊取」中國瓷器、絲、茶等機密的目的混入訪問中國的考察商隊中。 經過4年暗訪觀察,終於完成了歐洲第一本介紹中國茶的專著——《中國飲茶錄》。中國的茶文化也隨之傳入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