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一個寶藏,可以做文學的研究、博物學的研究,還可以做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的研究。我們上一篇學的《蝃dì蝀dōng》,說的是衛文公中興之際,社會風俗已開始轉變,淫奔之風已為人不齒。今天學習《鄘風·相鼠》,講的是衛文公時對禮儀問題的再次重視。
《相鼠》文中大意是
你看這老鼠還有皮,人卻不要臉面。這樣的人,還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這老鼠還有牙齒,人卻不顧德行。這樣的人,不去死還等什麼。
你看這老鼠還有肢體,人卻不知禮儀。這樣的人,還不如快快死去。
由此可見文公時期,民眾對禮儀的重視程度,已經到了零容忍的狀態。民眾對人人憎厭的老鼠尚能容忍,但對禮儀、德行敗壞的人,直罵不如死了算啦,禮儀對民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相鼠》
[先秦 無名氏]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sì)?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chuán)死?
原文解析
《鄘風·相鼠》此詩其實很簡單,相,是看的意思。看那老鼠,老鼠有皮,人卻無儀。老鼠有齒,人卻沒有容止,老鼠有四體,人卻無禮。連那麼醜陋的、人人憎厭的老鼠都有模有樣,生而為人卻連老鼠都不如,那還真不如死了。俟(sì),待也。遄(chuán),速也。
《毛詩序》說:「《相鼠》,刺無禮也。衛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無禮儀也。」這裡我們可以看一下衛文公的各位先君:殺了親兄弟上位的公子州籲,把兒媳佔為己有的宣公,愛鶴成癖以致於亡國的懿公。在上禮義廉恥喪盡,在下自然盡情仿效,所以到了文公中興時代,以如此激烈而刺耳的言辭相罵也是合情合理的。
若人連禽獸都不如,又何以自立於天地之間呢?
詩經《鄘風·相鼠》帶給我們的啟發
詩中對於那些無禮義之人所罵之狠,直言「不死何為?」可見禮儀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論語·季氏篇第十六》有言:「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不學禮,無以立身。」
禮儀對於我們的作用,它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淨化社會風氣。
從單位角度來說,可以塑造單位形象,提高顧客滿意和美譽度,並最終達到提升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很多標準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體。
所以,禮儀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講,不僅是時代的潮流,更是提升競爭力的現實所需。
以上就是小蟲子對詩經《相鼠》的學習,有不當之處望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