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作為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歷朝歷代都是廣受讚賞的。聖人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在古代文人看來,通讀《詩經》並且領會其中真意,是做學問最基本的功課。包括以前的很多私塾,都是用《詩經》來給幼兒啟蒙的,可以說《詩經》是奠定了我國傳統文化根基的一部著作!直到今天,《詩經》都是學子們的必讀課外讀物之一,而詩經六義更是影響了我國數千年的文脈。
《詩經》中最粗鄙的一篇
《詩經》內含三百多首詩,故而又名詩三百。這三百首詩中覆蓋範圍極廣,既有帝王貴胄之家用於祭祀的《頌》,也有來自民間極大的反映了當時社會面貌的《風》、《雅》之言。通過閱讀"詩三百",我們可以粗略的了解到那時候的社會風貌與民間習俗,而且自《詩經》開始,我國的詩歌逐漸具有並且確立了"興觀群怨"功能,這四點在後世演變成為了詩歌的四項基本社會功能。
按理來說,詩經是被萬世傳誦的經典,又是傳統國學的基礎,能夠擁有這樣的讚譽,其內容應該都是陽春白雪才對。可事實上,《詩經》中有一篇詩的內容和用詞在千百年來一直飽受詬病,它雖然經典,但也被人們認為是《詩經》中最粗鄙的一首!這篇毀譽交加卻又十分經典的詩作就是《相鼠》。
《相鼠》的內容
在《詩經》中老鼠一直一種是惹人厭惡、人人喊打的意象,但《相鼠》全篇都以老鼠起興,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情感取向並不積極的詩作。其實,"情感取向並不積極"的這種說法還是委婉了些,準確來說《相鼠》通篇的語氣和基調都是十分尖刻、銳利的。
《相鼠》表面上是在寫老鼠,但內裡卻是用貪得無厭、狡獪陰險的老鼠來比喻統治者,暗諷統治者搜刮民脂民膏,將百姓敲骨食髓卻仍然不知道滿足的醜態。
雖然在今天人們公認《相鼠》是諷刺統治者的詩篇,但在學術界最開始探求《相鼠》的思想內涵時,專家們還曾對此產生過分歧。一部分學者秉承《魯詩》之中的觀點,提出這首詩或許是妻諫夫的作品,但《相鼠》之中言辭狠厲,顯然是表達了非常之深切的深惡痛絕。因為這一層緣故,學術界大多學者都不認可那種"妻諫夫"說法,堅定認為《相鼠》的情感內核是"民諫君"的哀憤。
《相鼠》粗鄙的理由
其實單從創作的藝術而言,《相鼠》是一篇十分優秀四言詩作,而且其中意象運用之巧妙生動、寫作手法之靈活、言辭情感之深切,在《詩經》中都是十分難得的存在。但即便是在藝術上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可《相鼠》一篇在歷朝歷代的文人眼中,仍舊是十分粗鄙不堪的。
《詩經》之中罵人的詩篇、諷喻的詩篇不在少數,為什麼偏偏是《相鼠》成為了粗鄙之最呢?從根本上而言,這是因為《相鼠》的言語太過於大膽、罵人的話太過於直白。讀過《詩經》的人對這一點都是十分清楚的,像是同樣被歸類為諷喻詩的《民勞》、《節南山》等詩作,雖然也反應了社會的黑暗並對統治者發出了控訴,但它們都是以一種比較哀苦的語調進行闡述的。所以說,要論罵得狠,《相鼠》是詩三百中的獨一號。
故而,不加節制的諷刺、十分刻薄的比喻、潑辣大膽的語氣,都是《相鼠》"脫穎而出"的原因。
《相鼠》的表現手法
《相鼠》作為流傳至今的詩經經典,它對於修辭手法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詩經》中的"賦、比、興"它多多少少都有涉及。而且在行文敘述上,《相鼠》更是重章疊句、反覆類比,極富文字張力且情感飽滿。再加之《相鼠》三章相疊,一氣呵成的怒斥了統治者的貪婪,更顯得回流激蕩!
而且《相鼠》用詞十分直白,沒有絲毫的偽善可言,在說過老鼠之後,直言人如果沒皮、無恥又無儀,還不是一死了之,不要再玷汙"人"這個字。讀過《相鼠》之後,我們可以既感受到詩者的憤慨,又可以感受到他的咬牙切齒!
作為一首諷喻詩來說,《相鼠》無疑是十分成功的。雖然《相鼠》被漢代儒者冠以了"虐且俚"的標籤,但後世學者對它藝術成就仍然十分認可,並給予了它"意在筆先,幾近裂眥"的高度評價,即便是如今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