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詞「袈裟」的由來,袈裟為何又叫做離塵服?你懂多少?

2021-01-07 每日一首佛歌

《楞嚴經》第103課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佛講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首先,他講到出家眾,因為阿難是出家人,也是常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常隨弟子,想必他每天的生活場面點點滴滴。他就取了一個點滴,風性無體,動靜沒有常態,風性也不是確定的,沒有一個常態,有的時候是以動,動的時候啟動了,靜的時候就好像感覺沒有了。這個風是不是會有沒有的時候?因為我們好像覺得在靜的時候,風就好像沒有了。

比如:如果一個人在外面颳了好幾級風的時候,你覺得自己的身體坐在這,好像在屋子裡很定。如果你已經修這個禪,比如:打坐打得心到微細之處,你觀自己的呼吸,最後都跟拉風箱一樣就吵得受不了。聽過說兩個禪師晚上,有一個說把蚊子腿給折折了,一晚上嚎叫得他吵得他睡不著嗎?所以風大,就是動相,它也是周遍法界的。

我們自以為靜是相對而言,所以說動靜沒有常態,其體動靜不常。什麼時候在人的視野中有一個小小的發揮呢?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就是說阿難,我也是搭的這個衣,每次搭衣的時候都有一個規格的,手裡這麼一挽,往過一弄,手再過去來這樣一搭,這樣的話,他走起路來也會行雲流水似的時候,會有風出現。

曹雪芹描繪林黛玉,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就是她走起來裙子似弱柳扶風,還是用風大。當然我們不說林黛玉,還是講這個出家人比較莊嚴。

僧伽梨是什麼意思呢?僧伽梨就是比丘三衣中最大的一件,叫做大衣。如果比丘在外出莊嚴的儀式,或者是大的這種去王宮裡面應供,聚落裡邊說法,升座說法這種法會的時候,一定是要搭僧伽梨大衣的,在說法的時候而且有降服外道的加持,這個衣一披,所以有時候又稱入王宮聚落衣——僧伽梨。

大衣一般分為三品,這給大家講一些知識,有的是九條、十一條、十三條的屬於下品,還有一種是十五、十七、十九條的叫中品,最大的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條。二十五條衣就叫做大衣裡面的上品衣。所以最重要的這些法會的時候,一定要搭這個衣。對於僧伽梨其實又叫袈裟,是它的通名。

僧伽衣袈裟,又想起《西遊記》裡面,金池長老,他的這個又叫離塵服,離塵服就是斷六塵,外在的我們說六根染六塵,所以離塵服就是離外在的塵勞煩惱,離開的意思,又叫離塵服。有時候又叫消瘦服,大家不要以為說消瘦服就是說和尚應該瘦得渾身無力,面黃肌瘦,不是的,就是割煩惱,就是讓你的煩惱瘦下來,不要那麼的肥滿、豐滿,我們現在每個人的煩惱都很肥,比身體要肥得多了。

再一個又叫蓮華服,真正的內涵叫蓮華服,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無染著故。所以這裡講到的僧伽梨,就是阿難,你每次有法會的時候,常著衣服入到大眾的時候,衣服這個角會動嗎?動及旁人的時候就會有微風吹到那個人的面上。就利用這麼一個生活的小小場景,佛陀就問這個,你的風是出自袈裟的角呢?還是發生在虛空裡邊?還是在那個人的面上自己生出來的?因為微風拂面,拂到他的面上。

在這種情況下,佛就開始又給他講了,說阿難,此風,假如這個風是出自袈裟角,出自這個衣,那麼你現在身著袈裟,你正在聽我法的時候也在披著袈裟,既然風出自袈裟,說明你披著袈裟你就是披著風?你披風的時候,衣就應該不斷地來回擺,不斷地飛、搖,就是隨風飄揚!

相關焦點

  • 【佛學常識】出家人的袈裟為何如此殊勝
    又有著怎樣的由來呢?一、袈裟的名義在所有僧人服飾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大約就是袈裟了。哪怕並不知道究竟什麼是袈裟的人,也可以通過影視作品或文學小說了解到出家人是穿袈裟的。事實上,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撰寫《字苑》,才把它改寫成漢字「袈裟」。袈裟翻譯為中文是不正色、染色之義,因此袈裟稱為壞色衣,意思是不能用青、黃、赤、白、藍等正色來製衣。
  • 關於袈裟你了解多少?
    袈裟意譯作壞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纏縛於僧眾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稱名。佛教僧眾所穿著的法衣,因為其色不正,故叫壞色衣。  已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袈裟是僧尼們的「法衣」,它是從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壞色衣或染汙衣。
  • 佛教中的「袈裟」有何含義
    佛教中的「袈裟」有何含義(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撰寫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羅沙曳」,義譯是「濁、壞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義。
  • 日本佛教聖地 和尚不披袈裟
    這裡如今是日本有名的佛教聖地,今年還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尊寺是平泉昔日繁華的象徵,中尊寺的金色堂是平泉的一大聖地。雖然建設於1124年,卻至今保存完好。當時的平泉首富藤原清衡因為飽經戰亂,決心在平泉建立一個沒有戰亂、沒有爭鬥的和平世界。他在平泉大興佛教,中尊寺、金色堂等眾多寺廟就是淨土思想的產物。金色堂名副其實,金色的佛像、金色的柱子、金色的房簷。
  • 為什麼沙門要穿袈裟?關於「袈裟」你知道多少?
    袈裟,是出家僧眾所穿的法衣,因為法衣的顏色不正而得名。也稱作袈裟野、迦邏沙曳、迦沙、加沙,梵語kas!a^ya,巴利語kasa^ya 或 kasa^va;意思是指壞色、不正色、赤色、染色。什麼叫「袈裟」?註解裡面說:「此約莊嚴標相,以彰佛德洪名。」
  • 釋永信的袈裟價值多少?配鉤採用18K金,玉環用上等翡翠打造
    但是每一個行業都有它尊貴的象徵,袈裟對於佛教徒就是如此。每一位佛教徒都對袈裟極為重視,這是佛教高僧最重要的衣裳,對袈裟的愛護彰顯對佛法的尊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作為名聲享譽海內外的佛教僧人,有一件袈裟非常的奢華,配鉤採用18K金,玉環用上等翡翠打造,那麼這件奢華袈裟到底價值多少呢?引起了網友的猜測和質疑。
  • 如來託觀音轉交的袈裟,唐僧為何從不敢穿?原來穿了三界都會震動
    可見,他對這件袈裟還是很重視。在觀音禪院,因孫悟空炫富,導致袈裟被偷,唐僧氣得當場要念緊箍咒,並罵猴子,袈裟找不回,你就不要回來了!此外,還有其它幾次袈裟被搶經歷,每一次都讓唐僧超級緊張。既然非常容易遺落,唐僧為何不把它穿在身上呢?這樣至少不會被人偷吧?其實,不是唐僧不想,而是他不敢。
  • 出家人穿的袈裟有什麼內涵
  • 釋永信的袈裟有多奢侈?配鉤採用18K金,玉環用上等翡翠打造!
    但是每個行業都有它高貴的象徵,袈裟就像佛教徒一樣。每個佛教徒都非常重視袈裟,袈裟是佛教僧侶最重要的服裝。愛護袈裟,是對佛教的尊重。作為少林寺的扛把子釋永信,作為一個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的佛教高僧,有一件袈裟非常的奢華,配鉤採用18K金,玉環用上等翡翠打造,那麼這件奢華袈裟到底價值多少呢?引起了網友的猜測和質疑。
  • 達摩祖師傳承的袈裟,今何在?
    眾所周知,佛教的發源地在古印度,而袈裟也是古印度沙門的產物,並非佛教專有。因此,所謂的袈裟,事實上是沙門標幟,不過袈裟這一說法,其實是梵文的音譯,其意為壞色衣,有時也稱為福田衣。而福田這一說法,則是指袈裟的外在形象,有點像田地一樣,一格一格的界線分明,因此,人們也把袈裟喻為田地,能生產萬物之意,所以,袈裟也稱為福田衣。
  • 佛教生活系列之十一:僧衣的類別
    從佛教僧裝的類別上來看的話,可以分為袈裟和普通僧裝兩大類。袈裟是用很多小塊布條縱橫交錯,拼作「田字形」,如同田地畦壟,表示僧眾為眾生的福田,因此,袈裟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亦稱慈悲服、無上衣、離塵服、解脫服等。依佛本制。
  • 釋永信的袈裟有多奢華?配鉤用的18k金,玉環是上等翡翠打造
    我們首先來說說釋永信的袈裟。袈裟作為僧人的法衣,出席各大重大場合都是要穿著袈裟的。而釋永信的袈裟無疑是很豪華的,根據相關資料來源,釋永信的袈裟配置都很高,袈裟配鉤都是用18K金製成,而且上面的玉環更是由上等翡翠製造打。
  • 和尚為什麼一定要穿袈裟?你一定不知道!
    我們知道,佛教不是本土的宗教,傳自古印度,帶著一股濃濃的印度味。攜家帶口傳到中原,自然也帶來了一些行為規範,比如穿衣風格和生活方式。和尚披袈裟、下山化緣為生,幾乎是人人熟知的佛教行為藝術。但是這袈裟和化緣背後也是有講究的。袈裟為衣分形式場合穿,託缽乞食能結緣眾生,所以叫化緣。
  • 中佛協南傳佛教福慧袈裟暨福慧書屋捐贈儀式在雲南舉行
    中國佛教協會南傳佛教福慧袈裟暨福慧書屋捐贈儀式及瑞麗祝賀祜巴升座法會在雲南省德宏州瑞麗菩提學校隆重舉行(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桑吉扎西)2017年11月11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中國佛教協會南傳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員會
  • 濟南靈巖寺旅遊探訪地湧袈裟,乾隆皇帝來過七次的佛教聖地!
    這是一座據說乾隆皇帝來過七次的佛教聖地,地湧袈裟是最出名的地標,像乾隆皇帝那麼喜歡寫詩的人,對靈巖寺當然少不了讚嘆的詩篇。靈巖寺是中國四大古剎之一,濟南人會常來 靈巖山是泰山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68米,爬大概40分鐘可以到達最高處「紅門」可燒香拜佛祈福。。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行「高僧與袈裟」特別展
    佛教在線海外訊 近日,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行了「高僧與袈裟」特別展,展出包括歷史悠久的高僧袈裟、禪宗傳法衣、肖像畫等百餘件珍貴展品。此外,10月8日,在奈良市復原的平城京仿唐建築大極殿廣場舉行「平城京遷都一千三百年慶典」,包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等各界代表逾二千人出席。
  • 如來送給唐僧的袈裟,為何不能隨便穿,觀音菩薩跟李世民說了真相
    在取經路上,很多妖怪不僅盯著唐僧還有他包裡的袈裟,大家都好奇,如來送給唐僧的錦襴袈裟,為何不穿在身上?首先,我們看看唐僧這兩件法寶有什麼功能,一個是錦襴袈裟,還有一個是九環禪杖,當年如來佛祖是這樣介紹的:「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 釋永信的袈裟:用上等翡翠做玉環,配鉤用18K金製造而成
    從古至今,許多的人物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今天要說的這位就和佛教有著非常深的關係,一說到佛教我們就會想到少林寺和老方丈,而在方丈的身上總是穿著袈裟,在西遊記中,我們會發現最後師徒四人都披上了袈裟,這也代表著師徒四人已經修成正果成為了佛,所以袈裟足以表達一個人在佛家的地位,今天要講的就是和袈裟有關。
  • 日本吸江寺發現日本南北朝夢窗疏石禪師傳法袈裟
    佛教在線海外訊 據《讀賣新聞》近日消息,研究人員日前證明,2009年4月,日本高知市吸江寺住持小林玄徹法師在該寺儲藏室內發現的袈裟,為創立京都天龍寺和相國寺等寺院的、日本南北朝時代臨濟宗夢窗疏石禪師傳法給其弟子絕海中津法師的袈裟即傳法衣。該袈裟於2010年1月12日被京都國立博物館收藏。
  • 男子花9萬買下袈裟,鑑定出蓋過死人不吉利,後拍出1.3億天價
    ——《題破山寺後禪院》東漢年間,佛教傳入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我國的出土文物,或者古人古籍中,不難看出佛教與古人的精神世界聯繫緊密。有一條古代流傳下來的袈裟,在被9萬元買入後,為何後來竟拍出1.3億天價?男子花9萬買下袈裟,鑑定出蓋過死人不吉利,後拍出1.3億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