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聖地 和尚不披袈裟

2021-01-07 環球網

日本的平泉位於巖手縣的西南部,平安時代就享有盛名。這裡如今是日本有名的佛教聖地,今年還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尊寺是平泉昔日繁華的象徵,中尊寺的金色堂是平泉的一大聖地。雖然建設於1124年,卻至今保存完好。當時的平泉首富藤原清衡因為飽經戰亂,決心在平泉建立一個沒有戰亂、沒有爭鬥的和平世界。他在平泉大興佛教,中尊寺、金色堂等眾多寺廟就是淨土思想的產物。金色堂名副其實,金色的佛像、金色的柱子、金色的房簷。當時人們認為金色經過太陽反射就會呈現七彩光,那就應該是極樂世界的樣子。藤原清衡死後,被安置到了金色堂內。此後,他的一家四代都被葬在這裡。據說棺槨為了防腐全部塗漆,並墊上絲綢讓棺槨無縫。如今屍體都變成了骷髏,依然靜靜地躺在金色堂內,接受著現代人的頂禮膜拜。外面的紀念品商店裡不僅有多種鍍金紀念品,還可以吃到撒著金箔的冰淇淋。

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金色堂,已把全堂密封起來。即使隔著透明玻璃,依然感覺到金色堂內發出的耀眼光芒。這裡的僧侶說,中尊寺建成的數百年裡發生過多次火災,其他寺廟都不復存在,唯有金色堂和這些遺骸完整保存下來。這也說明了這裡的非同尋常。

平泉除了中尊寺外,還有一個著名的寺廟叫做「毛越寺」。據說當年一位大師巡遊之際,遇大霧而迷路,突然看到地上有很多白毛,於是順著白毛走向前方,竟然看到一隻白鹿席地而臥。可是當大師走過去,白鹿竟然消失在霧中。此時,一位白髮老人突然現身,並說如果在這裡建造一座寺廟,佛法必將廣為流傳。於是就有了毛越寺最早的一座廟宇。有趣的是,《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裡的和尚沒穿袈裟,而是在脖子上掛一條錦帶(如圖),取名「輪袈裟」。據說,這裡的一位高僧為求得真經曾乘船東渡大唐。求得真經後遭遇會昌廢佛變故,當時的僧侶一律不得念經、穿袈裟等。於是他想到用錦帶做成「輪袈裟」代替袈裟,以示佛在心中。後來其返回日本後,「輪袈裟」一直流傳至今。

金雞山可謂平泉的第三大聖地。據說是因為其山上埋著一隻金雞而得名。於是總有人為了尋找金雞而不惜冒險。但金雞一直沒有被發現。也有人說此地是因為山形似金雞而得名。金雞山下有很多庭院,為了突出佛國淨土特色,庭院裡的池塘不是造成仙鶴狀就是龜形,象徵著吉祥長壽。當地人介紹,金雞山下有座寺廟,如今只剩下幾塊基石了,但是寺內的池塘還在。池塘的形狀是一隻仙鶴。當時把寺廟建造在那裡可謂獨具匠心。當太陽升起的時候,金光萬丈,閃耀在金雞山上,眼前是仙鶴池,山與池塘之間是一座紅色的廟宇,三點正好連成一線,充分體現了佛國淨土的吉祥如意。遺憾的是目前寺廟已經不在,只有池塘和基石與金雞山遙遙相望。

責任編輯:王力

相關焦點

  • 和尚為什麼一定要穿袈裟?你一定不知道!
    我們知道,佛教不是本土的宗教,傳自古印度,帶著一股濃濃的印度味。攜家帶口傳到中原,自然也帶來了一些行為規範,比如穿衣風格和生活方式。和尚披袈裟、下山化緣為生,幾乎是人人熟知的佛教行為藝術。但是這袈裟和化緣背後也是有講究的。袈裟為衣分形式場合穿,託缽乞食能結緣眾生,所以叫化緣。
  • 釋永信出門開豪車,身穿純金絲袈裟被批,和尚是否應該清貧?
    大家會發現,在唐朝之後和尚文化就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這種熱度並沒有呈現出一個斷崖式的下滑趨勢。其實佛教文化是在我國漢朝時期就已經傳入到了中原地帶,在唐朝時期實現了三教合一。然後熱度就一直沒有消退,直到現在,佛教文化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但是現在人們一提到和尚,就會引發出一個疑問,大家會覺得和尚實在是太有錢了。
  • 濟南靈巖寺旅遊探訪地湧袈裟,乾隆皇帝來過七次的佛教聖地!
    這是一座據說乾隆皇帝來過七次的佛教聖地,地湧袈裟是最出名的地標,像乾隆皇帝那麼喜歡寫詩的人,對靈巖寺當然少不了讚嘆的詩篇。靈巖寺是中國四大古剎之一,濟南人會常來 靈巖山是泰山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68米,爬大概40分鐘可以到達最高處「紅門」可燒香拜佛祈福。。
  • 佛教中的「袈裟」有何含義
    佛教中的「袈裟」有何含義(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撰寫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羅沙曳」,義譯是「濁、壞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義。
  • 佛教生活系列之十一:僧衣的類別
    從佛教僧裝的類別上來看的話,可以分為袈裟和普通僧裝兩大類。袈裟是用很多小塊布條縱橫交錯,拼作「田字形」,如同田地畦壟,表示僧眾為眾生的福田,因此,袈裟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亦稱慈悲服、無上衣、離塵服、解脫服等。依佛本制。
  • 南通人稱為「佛教聖地」的狼山,是一小土丘也無狼,你被唬住了嗎
    作為江淮地區著名的禮佛、祈福聖地,狼山名氣大得很,燒香拜佛,每年的佛教徒絡繹不絕,甚至有人跋山涉水而來。長江中下遊平原上的小土丘實不容易,稀為貴。土丘也就成了山,並為人津津樂道。狼山位於江蘇南通市區東南,西靠長江山水相依。作為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更是被冠以「江海第一山」的美譽。狼山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為五山之首。
  • 日本和尚:娶妻吃肉,繼承家業 異人錄
    作為日本最好、最賺錢、最安定的職業再配上良好的教育出身,僧職系男子在社會各個方面都受到現代女性的歡迎。納尼?是不是感覺很像秋葉原的AKB咖啡廳呢2012年廣濟堂出版過一本叫做美坊主圖鑑(美男和尚圖鑑)的圖集,日常還會有專門的與僧職男性相親(講禪)的禪會。2014年奈良更舉行了僧侶屆的時尚走秀,展示了各式的袈裟及僧袍制服。
  • 佛教名詞「袈裟」的由來,袈裟為何又叫做離塵服?你懂多少?
    不應衣中有藏風地。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汝宛不知如來藏中。
  • 日本和尚,是女性最想嫁的人,這……虐殺單身狗啊
    提起和尚,人們傳統概念中總是想起剃著光頭、身穿袈裟,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可是,日本的和尚卻有所不一樣,在修行以外能夠不剃頭,也能夠不穿袈裟。在日本各種相親活動中,和尚也是除了醫生之外,最受女性追捧的對象之一呢.
  • 皇帝為它放棄龍袍,和尚用它罩住九華山,好處太多普通人卻穿不得
    這和尚就是地藏菩薩轉世的金地藏。所以我們現在看地藏王菩薩畫像上經常出現的一老一少,一僧一俗,就是閔公父子。這就是九華山流傳千年的「閔公施地」的故事,故事中地藏菩薩用來覆蓋山的,就是袈裟。地藏王菩薩與一僧一俗弟子聽到這裡,是不是為袈裟增添了神奇之色?
  • 釋永信的袈裟有多奢侈?配鉤採用18K金,玉環用上等翡翠打造!
    在我們普通人的印象中,和尚一般都是遠離塵世,名利雙收,衣食住行都挺簡樸的。但是每個行業都有它高貴的象徵,袈裟就像佛教徒一樣。每個佛教徒都非常重視袈裟,袈裟是佛教僧侶最重要的服裝。愛護袈裟,是對佛教的尊重。
  • 日本吸江寺發現日本南北朝夢窗疏石禪師傳法袈裟
    佛教在線海外訊 據《讀賣新聞》近日消息,研究人員日前證明,2009年4月,日本高知市吸江寺住持小林玄徹法師在該寺儲藏室內發現的袈裟,為創立京都天龍寺和相國寺等寺院的、日本南北朝時代臨濟宗夢窗疏石禪師傳法給其弟子絕海中津法師的袈裟即傳法衣。該袈裟於2010年1月12日被京都國立博物館收藏。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行「高僧與袈裟」特別展
    佛教在線海外訊 近日,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行了「高僧與袈裟」特別展,展出包括歷史悠久的高僧袈裟、禪宗傳法衣、肖像畫等百餘件珍貴展品。此外,10月8日,在奈良市復原的平城京仿唐建築大極殿廣場舉行「平城京遷都一千三百年慶典」,包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等各界代表逾二千人出席。
  • 佛教對僧侶著裝顏色有規定,僧侶分為三類,服裝樣式顏色規定
    佛教對僧侶著裝顏色有規定,僧侶分為三類,服裝樣式顏色規定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佛教僧侶服飾規定的特殊顏色。佛教教規對僧侶著裝的顏色有特殊的規定。僧尼的法衣稱袈裟,為梵語音譯,意為「壞色」。
  • 這裡的和尚竟然不吃素!180cm加上一身肌肉塊!宛若「活金剛」
    在大家的印象裡,影視劇,小說裡的和尚都是身材叟立,武藝高強,不爭不強,滿腹經綸!拋開一切雜念一心向佛!這是我們固有的思維,可是泰國的和尚可不太一樣!泰國佛教對於民眾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每一位泰國人都非常虔誠,泰國的男人一生,是一定要有一次出家的經歷的,就像很多國家到了成年需要服兵役一樣。所以很多泰國男孩兒,在成年之後都會被父母送去當地的寺廟修行。以往的和尚可能都是慈眉善目,苦心修行!可就是有這樣一位泰國小夥,出家後的一張照片,爆紅網絡,引起一片熱議!
  • 釋永信的袈裟:用上等翡翠做玉環,配鉤用18K金製造而成
    從古至今,許多的人物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今天要說的這位就和佛教有著非常深的關係,一說到佛教我們就會想到少林寺和老方丈,而在方丈的身上總是穿著袈裟,在西遊記中,我們會發現最後師徒四人都披上了袈裟,這也代表著師徒四人已經修成正果成為了佛,所以袈裟足以表達一個人在佛家的地位,今天要講的就是和袈裟有關。
  • 到印度必去的五大佛教聖地
    佛教產生於印度,與佛陀有關的遺蹟很多,佛陀出生之地藍比尼花園,悟道之地菩提迦耶,初轉法輪之地鹿野苑,圓寂之地拘屍那迦,還有著名的佛學院那爛陀……都是佛教僧侶和信徒到印度朝聖的必去之地。悉達多出生以後有預言家說太子將來會成為離家苦修的和尚,這讓父親淨飯王十分擔心,於是將悉達多養在皇宮大內,不讓他接觸外面的社會,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國王。太子大婚以後,開始從事一些社會工作,在這期間看到人間的生老病死等痛苦,感到迷惑,於是苦思冥想痛苦的根源。
  • 日本佛教與中國大不同?日本和尚還能開酒吧,一邊調酒一邊講佛經
    大家可能對日本的佛教不太了解,在日本的佛教文化中和尚不僅可以喝酒,甚至還能結婚生子。很久以前,佛教寺廟是人們飲酒和社交的聚會場所,也是聆聽佛教僧侶講道和敬拜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傳統消失了,但是一位名叫吉岡藤岡的佛教僧侶決定通過在新屋開設一家,由年輕的藤岡和一位年齡較大的盲僧經營的四谷酒吧——VOWZ,來恢復生活。大約兩年前,這個地方在日本人中是一個熱門話題。它經常被當地媒體報導,每個人都想在這個佛教僧侶倒酒的地方喝一杯。
  • 袈裟露出大肌肉,最近無數妹子被這個「帥和尚」迷倒了…
    當我們正在迷戀丁真的時候東南亞的人民正被一個僧人迷的神魂顛倒他身材高挑紅色袈裟披身他面色恬靜
  • 你所不知道的秘密:袈裟的種類
    原始的「袈裟」,本來是沒有裝配「衣鉤」的。據四分律第四十說:「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舍(俗人家),深恐風吹袈裟,脫肩落地」。由於這一因緣,佛才聽許諸比丘們,在左肩胸前袈裟領邊。穿釘鉤鈕,以便系牢袈裟。後來才演變成現在這樣的「如意」形的「衣鉤、衣環」。「三衣」的穿著,必須繞身三匝。並且可以視乎天氣的冷熱,隨穿一件、兩件、三件。如果夜裡太冷,也可以把「大衣」蓋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