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與中國大不同?日本和尚還能開酒吧,一邊調酒一邊講佛經

2020-12-21 旅遊與攝影頻道

大家可能對日本的佛教不太了解,在日本的佛教文化中和尚不僅可以喝酒,甚至還能結婚生子。很久以前,佛教寺廟是人們飲酒和社交的聚會場所,也是聆聽佛教僧侶講道和敬拜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傳統消失了,但是一位名叫吉岡藤岡的佛教僧侶決定通過在新屋開設一家,由年輕的藤岡和一位年齡較大的盲僧經營的四谷酒吧——VOWZ,來恢復生活。

大約兩年前,這個地方在日本人中是一個熱門話題。它經常被當地媒體報導,每個人都想在這個佛教僧侶倒酒的地方喝一杯。這個地方的名字叫VOWZ BAR,是"誓言"(佛教僧侶遵循誓言遵循200多個行為準則)的巧妙雙關語和日語單詞坊主的縮寫,這是用來指代和尚的單詞之一。

推開酒吧的門,香氣立刻撲面而來。即使該地點與典型的西式酒吧有很多共同點,例如在後臺播放爵士音樂,也裝飾有許多傳統的日本或佛教元素。主要的是一種佛壇。人們可以在許多日本家庭中找到它,因為它們經常被用來為已故的家庭成員祈禱。其他物品包括曼陀羅,佛像,祈禱的鐘聲等。

但是酒吧的佛教方面不僅僅限於裝飾。每天下午21點和23點,在這段時間裡,佛教神父和酒吧老闆藤岡先生唱歌祈禱,然後簡短地講佛法。菜單很可愛,讀起來很有趣,日語版的菜單是小佛教徒的形狀酒吧還提供一些將軍料理,它起源可以追溯到7世紀。它是"山僧"食用的食物,完全是純素食主義者,因為它是基於佛陀的教導,即不要讓其他生物受苦。

你可能會認為佛教僧侶經營的酒吧氣氛非常嚴格,但酒吧令人驚訝地放鬆。人們可以從許多特色飲料中進行選擇,例如" 地獄永無止境",和"奴役愛與欲望"。在一個實際的廟宇中,即使無聊,顧客也很尊重並且不會四處走動。但是,在VOWZ酒吧的氣氛是如此輕鬆,以至於如果某人感到無聊,他們可以毫無憂慮地走出去。

今天小編就先介紹到這裡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旅遊資訊,請來關注我們的帳號!這裡有最刺激的景點和最奇特的習俗,愛旅行愛冒險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快來關注、評論、轉發吧!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和在京都開酒吧的已婚和尚聊了聊人生
    2015年一部大熱日劇《朝五晚九:帥氣和尚愛上我》讓中國觀眾驚呼日本和尚居然可以結婚,其實在日本,有家室的和尚很普遍,開酒吧的和尚反而不太為人所知。如今全日本也只有四家和尚酒吧,經營的和尚都來自淨土真宗寺廟,最早一家於1992年在大阪開業,隨後是東京四谷和中野,京都坊主BAR屬於後來者,2011年初開業。 和尚不光喝酒還開酒吧?老闆是怎樣的酒肉和尚?每日喝得醉醺醺的如何修行?帶著種種疑問和好奇,我推開了坊主 BAR 的門。
  • 日本和尚簡直太野了!
    玩搖滾、開酒吧,日本和尚也瘋狂也許是刻板傳統、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催生出了強大的逆反心理,日本青年的新潮與不羈,在亞洲甚至全球,都算是出類拔萃的。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日本的佛門弟子。許多僧侶的生活,早就跳脫出青燈古佛紅塵看破。
  • 【佛經開示】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中國依鳩摩羅什譯本為流行本,一般所說的《金剛經》都指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科判則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
  • 和尚,酒吧,硅藻泥
    然而,在日本,和尚不但可以有老婆、生孩子,還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他們並不覺得和尚娶妻是「不正經」的,甚至,很多日本女性都想嫁給和尚。(作為小編實在想不通...)可以說,除了需要念經禮佛,他們的生活與常人無異。
  • 在那深夜酒吧,只想帶這幾位世界頂級調酒師回家
    一邊踩著旋律,一邊趁機混入了今年北京寶格麗『Symposia歡享沁飲』巡禮慶典現場,來了一場邂逅相遇(有預謀的採訪)。這位日本調酒師對聚光燈並不陌生,擁有眾多獎項和頭銜,其中包括《國際酒飲》頒發的國際最具影響力調酒師稱號。 基本上愛喝雞尾酒的人,沒有人沒聽說過Gokan的大名,他作為圈內「最帥最有錢」的調酒師,29歲就拿下全球冠軍,36歲坐擁亞洲4家金牌酒吧,其中三家入圍「亞洲50家酒吧」。
  • 日本調酒往事
    ,自此之後調酒師這項職業才算真正在日本國內落地生根。日本調酒師受英式調酒影響非常之深,倫敦Savoy Hotel的傳奇調酒師Harry Craddock在1930年首次出版的《The Savoy Cocktail Book》便是第一本被引入日本的西方調酒書籍,並被日本調酒師們奉為聖經。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中國依鳩摩羅什譯本為流行本,一般所說的《金剛經》都指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科判則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
  • 霸氣和尚愛上我?日本女模森泉嫁給45歲和尚,圖啥?
    你快看這個新聞,日本的一個和尚生閨女了!「小編頓時覺得五雷轟頂,什麼,現在日本人都這麼優秀了嗎?男人都能生閨女,這明顯是步泰國人的後塵。可是看了推送才知道是我那個二五腦的女朋友沒表述清楚,人家是」日本和尚娶妻生子,美女妻子乃是名模「。即使是這樣小編也是被震驚不輕,日本的和尚都能結婚?嚇得我趕緊去百度搜了一下怎麼去日本當和尚。
  • 誰說和尚不能娶妻,這個朝代婦女爭著嫁給和尚
    第二天,在朝堂上他把這個夢講給大臣們聽。大臣傅毅對明帝說:「皇上夢見的金人可能是天竺來的佛。佛是西方的神,那裡還有佛經。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攻打匈奴的時候,曾把休屠國王供奉的金人帶回長安,據說那個金人是從天竺國傳到休屠國去的。武帝把金人供奉在甘泉宮裡。西漢末年綠林赤眉起義時,那個金人不知落在誰的手裡了。昨天夜裡皇上夢見的金人,可能就是那個從天竺來的佛。」
  • 《美少女萬華鏡》的日本佛教世界觀:愛欲託生,因果流轉
    佛經中這是一種開在天界的花,佛陀說法感動天界,便有了「天花亂墜」一詞。但佛經並沒有詳細描述這是一種什麼花,漢傳佛教根據「赤團花」的詞意認為是石蒜,但石蒜其實是原產於中國的花。而本該是吉兆的石蒜到了日本卻被重新賦予了不祥的寓意。日本把秋分日加上前後三天這七天稱為「秋彼岸」,是掃墓和舉行法事的時期,正好也是石蒜的花期,於是石蒜在日本被叫做「彼岸花」。
  • 日本的花道其實是來源於中國的禪宗
    說起插花藝術,必然會聯想到日本的花道。事實上,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後,由於日本花道的繁榮昌盛以及從創作到理論系統化的成熟,引起了世界性的矚目,並成為日本的國粹藝術之一。然而從歷史上看,日本的花道同其書法一樣來源於中國,受禪宗的影響最為深厚。插花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中國文明萌芽時期,花就與生活息息相關。
  • 當代佛教大事:夢參長老講解過華嚴經,明海大和尚正在講華嚴經疏
    當代佛教大事:夢參長老講解過華嚴經,明海大和尚正在講華嚴經疏明海大和尚:夢參長老在漢傳的教理傳承上也傳承華嚴宗,師從慈舟老和尚。慈舟老和尚是民國年間弘揚華嚴宗、弘揚戒律的一位高僧,夢參長老和他學華嚴教理。夢參長老認為《地藏菩薩本願經》跟《大方廣佛華嚴經》平等無二,《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小本的《華嚴經》。
  • 鑑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十年間第六次才成功,第五次最悲壯
    其中,日本派來了大量的人才來學習。而唐朝的高僧鑑真(688-763年)東渡日本,也傳播了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公元742年,已經在唐朝完成了學業的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鑑真。因為當時的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備,僧人不能按照律儀受戒。他們二人在唐朝國內遍訪高僧,最後決定邀請鑑真前往日本傳播佛教。鑑真為傳播佛教而欣然應允,並立即造船備糧,準備次年開春動身前往日本。
  • 這家有趣的網紅餐廳,一邊嫌棄一邊去了 4 次
    這家餐廳雖然第一次去我就覺得貴,但我還是一邊嫌棄一邊去了 4 次。2. 去的原因,並不是為了要吃完臭雞蛋才能罵母雞,而是真心覺得,餐廳雖有很多地方沒到位,但也有很多地方,確實有趣,吸引我一直去。我對 Garden to Table 的印象,是十幾年前 Jamie Oliver 有個紀錄片,全篇都在講他怎麼樣從一個花園裡摘下新鮮的香料入菜。
  • 日本街頭賣的這種氣球冰淇淋,50元一個,朋友一邊吃一邊吐槽
    日本街頭賣的這種氣球冰淇淋,50元一個,朋友一邊吃一邊吐槽美食無國界,但各個國家確實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因為每個國家地區的風俗和民俗都不一樣,所以也就有了個國家,有著不同食材不同製作方法製作的不同美味。日本的食物大多以小而精緻聞名,這和他們的脾氣性格有關,他們非常嚴謹和謹慎,所以對於食物的把控也是以小但不失品質的一種感覺,因此許多來自日本的零食或食物,都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喜好。許多人第一次在日本旅遊的時候,會被他們的食物震驚。
  • 日本佛教聖地 和尚不披袈裟
    日本的平泉位於巖手縣的西南部,平安時代就享有盛名。這裡如今是日本有名的佛教聖地,今年還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尊寺是平泉昔日繁華的象徵,中尊寺的金色堂是平泉的一大聖地。雖然建設於1124年,卻至今保存完好。當時的平泉首富藤原清衡因為飽經戰亂,決心在平泉建立一個沒有戰亂、沒有爭鬥的和平世界。他在平泉大興佛教,中尊寺、金色堂等眾多寺廟就是淨土思想的產物。
  • 日本和尚,是女性最想嫁的人,這……虐殺單身狗啊
    帥氣和尚愛上我》的日劇在中國颳起了一陣旋風。讓我的好朋友霓虹國那些事和你聊聊這個霸氣多金又死心塌地的帥和尚!不僅如此,依據宗派的不一樣,一部分日本和尚還能夠縱情喝酒、大口吃肉,甚至能夠成婚生子,並把自己的寺廟傳給子孫。
  • 專訪東京大學佛教學教授:日本是一個佛教國家
    這一制度或者說傳統其實是佛教與社會聯繫最緊密的一個方面,也是保證日本的佛教與佛教學研究能夠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今後的佛教與佛教學是否還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活力,也與這一制度或傳統如何延續息息相關。       寺院僧侶對民眾的「身後大事」的主管並不直接來源於印度佛教或中國佛教,而是由幾個不同時期的日本政府主導出來的結果。
  • 佛教:「六次東渡」的鑑真,讓日本見識到了大唐盛世的燦爛輝煌
    提起鑑真大師,大家一定很熟悉他應日僧所請,發願往日本弘法,經過六次東渡,終於到達日本的故事。但來中國尋訪高僧的日本僧人,為什麼獨獨選中鑑真大師呢,可能大家就不太了解了。在日本和隋唐交通之後,佛教在日本便大為興盛起來。但直到鑑真東渡前,日本佛教還很不成熟,尚處於起階段,戒律儀軌也極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