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棉時代視頻廣告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內容是一個外貌精緻的女性,被人尾隨,在快速卸妝之後變醜,立刻就安全了。全棉時代用這個故事來宣傳自己的卸妝溼巾,視頻發布後被大量網友指責是侮辱女性,歪曲治安問題。
(全棉時代廣告爭議;視頻來源:新京報)
全棉時代的廣告很快就被撤掉了,1月10號,全棉時代官方微博再次就此事道歉,結果再次引爆了負面輿情,因為這封所謂的道歉信,絕大多數的篇幅都在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說自己的原則是社會價值優先於企業價值,認為全棉改造世界是自己的重大貢獻,把道歉信硬生生寫成了另外一份廣告。
(全棉時代道歉信)
據了解這份道歉信是全棉時代董事長李建全看過的,這很符合全棉時代的價值觀。
2009年,李建全成立了全棉時代公司,logo就是一朵棉花。 從成立那天開始,李建全就用全棉概念作為信仰宣傳,2016年,他曾經做過一次公開演講,總結棉花的十大優點,他認為,全棉產品舒適,生產過程不需要任何化學添加劑,符合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同時也不排放汙染,還能改善環境,必須是市場的首選,代表了中國紡織業的發展趨勢。
化纖在一個歷史階段解決我們的衣食住行問題,在穿衣來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今天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是不是要回歸天然的東西?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有化纖就沒有市場的完整,但不能把祖先留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忽視掉了
從上面李建全的話看來,他認為70年代到現在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暫的化纖階段,應該儘快結束,自己企業的目標不僅僅是賺錢,而且應該幫助中國儘早回到「全棉時代」,所以才有公司起了這個名字。
2018年全棉時代發起了一次營銷活動,主題是「拒絕化纖大行動」,合作夥伴是專門面向大學生市場的超級課程表app,宣傳理念是人體能夠接觸到的紡織品都不應該有化纖。
(「拒絕化纖大行動」宣傳文案)
如果你接受這家企業的理念就有可能贏得獎品,也就是全棉時代製造的「全棉產品」,但是稍有化學常識,就應該知道紡織業不可能拒絕化纖,也不可能放棄所有添加劑。
李建全認為,這些細節沒有用,消費者不需要知道,他之前接受採訪,曾經公開說:專業的語言,消費者是不看的。
雖然市面上類似的廣告不少,但李健全的說法肯定是碰到了明確的法律紅線了,全棉時代攻擊整個化纖行業,號召消費者「拒絕化纖」,明顯違反了廣告法第13條:廣告不得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
李健全攻擊所有的化纖產品,他的宣傳沒有受到處罰,讓其他企業也看到了國家機關的管理盲區,所以行業之間的對抗越來越極端化,2018年底開始,喜眠品牌的創始人賈千生多次在公開活動上撕破身上的純棉衣服,直接說「純棉是兒童的敵人」
賈千生說,純棉吸溼不排汗,給孩子和父母帶來太多的麻煩和苦惱,純棉是多汗兒童的敵人,也是喜眠的敵人!
對此,李建全說別人手撕棉布推廣化纖是侮辱祖先,但是我們大多數祖先根本就不用棉布,棉花的原產地是熱帶,宋朝快滅亡的時候,才被中國內地的紡織業接受,明朝早期棉布才成為普通人的日用品,清末到新中國,中國農村又經歷一次棉花換種運動,改用從美洲傳過來的「大陸棉」,這才有今天的棉紡織業。
直到今天中國棉花依然在很多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和印度。
棉花和化纖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而且隨著技術進步,兩種產品的優缺點不斷變化,始終在不斷競爭,也通過混紡技術互補,盲目排斥,哪一方面都不適合。
70年代到90年代化纖產品快速取代了部分棉布市場,一個重要原因是化纖的強度更大,但是隨著紡紗織布技術水平的提高,棉紡產品強度差的弱點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修復,這也是十幾年棉布復興的重要原因。
但是純棉紡織品並不像李建全說的那樣,不需要任何的化學加工成分,而是恰恰是現代化學工業的產物,無論是做衣服還是做紙巾,棉花都要經歷灌漿,染色,化學柔軟劑後處理的步驟,完全拒絕化學工業的棉布,幾乎不可能在市場上賣出去,而且棉花本身沒有彈性,一般都會添加適量的氨綸,提高耐用性和舒適度,根據國家標準,氨綸含量小於等於百分之5 的棉布就能夠宣布自己就是是100%棉,純棉或者全棉,所以就算標籤上是純棉產品,買下來也不一定能夠避開所有的化纖,至於說純棉意味著健康,這也沒有什麼必然的邏輯,的確有人對特定的化纖過敏,但是純棉產品也更容易生蟎蟲,也能夠製造過敏問題,在保暖,透汗等方面,純棉產品也沒有優勢,長期看來紡織業的大趨勢必然是精密混紡,同時兼顧天然纖維和化工纖維的好處。
近年來,隨著國內產業升級,中國的成衣製造業大規模向越南和孟加拉轉移,但是因為中國紡織業掌握了混紡面料的製造能力,所以還是在紡織業佔了絕對優勢,進口全世界最多的棉花,創造最高的紡織業產值,而且很難被取代。
最近,一位俄羅斯運動員家裡失火,幾乎所有物品都被燒毀,但它的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的冠軍獎牌和綬帶完好無損,金牌不怕火可以理解,但是紡織品不怕火,因為綬帶使用了38%的桑蠶絲和62%的滌綸化纖混紡,再經過納米級的後處理,所以能夠防火耐髒,永不褪色,這是中國現在紡織業技術創造的奇蹟。
在其他方面,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混紡也在不斷提升性能,和60年代的棉衣棉褲相對比,現在的中國人,在室外穿的更單薄,更貼身,但是明顯要更暖和,更舒適,這也是紡織業進步的證據。
棉花和化纖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而且隨著技術進步,兩種產品的優缺點不斷變化,始終在不斷競爭,也通過混紡技術互補,盲目排斥,哪一方面都不適合。如果我們要學習祖先,應該學習幾百年前的祖先,放棄麻布轉向棉布的變革精神,學習幾十年前的祖先,放棄本地棉花改美洲棉花的進步精神,客觀看待化纖和各種天然纖維,鼓勵中國紡織業發展更好的混紡技術。
素材來源:微博;新京報;睡前消息;
由塑連網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標註出處。
「塑連網絡科技信息平臺」是一家致力於打造面向全球橡塑行業買家的專業化垂直領域信息平臺。旨在為全球橡塑行業的商家提供公平、開放、真實、便捷的網上營商環境。
END
聲明:凡未標記原創的作品均屬編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用於學習交流,並不代表塑連網觀點以及對其內容負責。若涉及版權,請作者留言小編17374704731(微信同號),小編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