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王聲的相聲《滿腹經綸》如果讓郭德綱和于謙來表演魅力如何

2020-12-21 火火的林曦影視

提到相聲演員苗阜、王聲,不得不說的是陝西西安的相聲社團「青曲社」,2007年成立以來,立志「青雲直上,曲故情長」。

奠定陝西早期相聲格局的有四位人物:鄭文喜、鄭小山、張常鎖、張常態四位老先生,讓青曲社為大家所知的是苗阜和王聲,苗阜是鄭小山先生高徒,王聲是鄭文喜先生得意弟子。

苗阜

中國最早類今天的相聲表演形式是俳優,這些早在戰國時代著作中已記載,主要是樂舞諧戲,在古代沒有今天的電視或者新聞媒體,官宦之家或者專業娛樂機構會提供樂舞表演,當然為了豐富生活,新表演形式出現了,比如俳優,在表演樂舞的同時伴有語言或動作戲劇情節加入。

唐代的參軍戲,說是戲其實是優伶演變而來,其實就是通過誇張的表演以滿足大家的娛樂,被戲弄的是「參軍」,戲弄者叫「蒼鶻」,這種表演形式更多樣。其實今天的二人轉也有這種戲的影子,只是東北更流行。

配飾 戲曲

今天的相聲發源自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南京夫子廟,其實在清末鹹豐年間已具有現代特點,只不過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通過「說、學、逗、唱」等藝術手段進行表演。也許你會有疑問,相聲發源地沒有西安,是的。自宋朝以後千年以來,西安在中國璀璨帝都生涯開始沒落,但是民間藝術更加繁榮,奠定中國戲曲文學與小說作品的時代是元朝,元曲為後世的創作提供了靈感,這些都豐富了近代相聲表演素材。

夫子廟 南京

雖然不是發源地,當藝人們在哪裡落家藝術就在哪裡生根,發芽,苗阜、王聲就是陝西相聲的主力代表,當然陝西的相聲還有「相聲新勢力」的盧鑫、玉浩,這兩人很有實力。

苗阜和王聲

苗阜、王聲都是80後,苗阜著實長得著急了點,真正的鐵路技工出身。

王聲,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文化水平很高。王聲和苗阜都出身於銅川市王益區,同一個區能夠在一塊搭檔說相聲,年齡又相仿真的很不容易。

苗阜 王聲

郭德綱和于謙

提起青曲社不得不提北京「德雲社」,代表人物郭德綱、于謙,郭德綱的相聲生涯前期確實是苦,現在當然是紅紅火火。謙哥就不用說了,那在老郭沒有成名的時候就已經小有名氣了,拍電影、抽菸、喝酒、燙頭,後來下嫁老郭說了相聲,養了動物,可以說是謙哥說了相聲後養了大批動物,孫悅是養了大象之後改行說相聲,德雲社也是人才濟濟。

郭德綱 于謙

相聲東西

當前的相聲團隊中西邊可以說是「青曲社」為代表,當然也有新的崛起力量;東邊以「德雲社」為代表的,北京、天津老藝術家很多,「德雲社」目前最火;南邊基本上沒有體系團隊,比如南京、長沙、上海,上海的「滑稽戲」都貌似比上海出名。

滿腹經綸

下面給出《滿腹經綸》文字版本,視頻可以到網絡上搜索。

苗:我們來自陝西西安青曲社,第一次站在咱們喜劇幽默大賽的舞臺上。

王:沒錯。

苗:說實話我這個心中非常的上下,作為一名啊相聲……

王:等一下,苗老師。怎麼了?您心情非常的……

苗:上下不安吶。

王:您是不是想說忐忑不安。

苗:啊,對對對對對,您見諒啊,一上來就丟這個醜,我這個文化造紙實在是……

王:造詣,文化造詣。

苗:好好好好。

王:您能使用這種詞兒用這種詞兒。

苗:啊。

王:不能用這種詞兒,最好說大白話。

苗:對對對對,這點來說我跟我身邊這位王聲老師說實話是比不了啊。

王:不敢不敢。

苗:王聲老師,人家是正經的大學畢業生。

王:呦,還正經......

苗:你不像我小學三年級以後,我就函授了。

王:誰給你寄那教材去。

苗:這不自謙說的嘛,王聲老師畢業於陝西吃飯大學,在陝西吃飯大學這幾年……

王:我又改飯桶了。

苗:不是,您那學校是……

王:陝西師範大學。

苗:對對對,陝西師範大學,當年文學院的高材生。

王:不趕。

苗:學的這個進口挖掘機修理,這多少年了呀。

王:您會聊天不會啊。

苗:怎麼啦?

王:怎麼了?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苗:啊。

王:我學進口挖掘機修理,我怎麼不上藍翔技校呢?

苗:我,我沒有這個上過大學呀。

王:那您問哪。

苗:恕罪,啊恕罪。

王:恕罪。

苗:我沒有這個上過大學的經歷,但是我聽說王老師當年可是文學院四大才子。

王:沒我。

苗:他行九。

王:我行九。

苗:一打聽都知道這事。

王:別……別四大才子了,我連八大金剛都不是。

苗:八大金剛都不是?

王:我是個老九啊。

苗:不是按3579那麼排的嗎?老大就是老三,老二就是老五,老三、老七,你,老九。

王:文學院排序排出等差數列來了。

苗:這說明你文武雙全吶,我現在說實話得補充自己的這個精力。

王:啊。

苗:因為人家是滿腹經綸,我們又是一對搭檔。

王:嗯。

苗:這說不好,說實話,我這心裡也是,是那麼的上......忐忑,跟人家搭到一起來。王:嗯。

苗:我最近也開始看書了。

王:哦。

苗:我現在可以說,我是達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

王:你又餓了是怎麼著,讓你卷著吃的,手不釋卷。

苗:手不釋卷,各種這個中外名著,好傢夥天天拿著看。

王:都看什麼。

苗:什麼名偵探柯南,海賊王,天天拿到手裡看。

王:你加一本七龍珠,加一本聖鬥士,叫四大名著,知道嗎?

苗:怎麼回事呢?

王:那有看漫畫的,這個。

苗:我是想養成我這個看書的習慣,先......先用漫畫把我勾引住。

王:培養住,書不能勾引你啊。

苗:四大名著咱不是也看嗎。王:哦。

苗:剛才你說,那個。王:嗯。

苗:咱也得好好看。

王:是嗎?

苗:因為咱們這個說實話,這80後嘛。

王:誰?您剛才說了一個年齡檔次。

苗:我,80後啊。

王:你這個算是做舊嗎這個算。

苗:我這是著急了一點,知道嗎?

王:長成這樣還80後。

苗:小時候看那個四大名著改編的那個電視劇。

王:這個倒有。

苗:尤其是西遊記啊,一到寒暑假,打開電視就看,這個多……

王:西遊記,孫悟空。

苗:是,是,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猴上去了;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猴上去了;等等等等等等等......

王:您讓猴歇會好嗎?

苗:印象深刻。

王:蹦三回來了都。

苗:就喜歡看這個,到現在這個主題曲是記憶猶新吶,張嘴就唱,鴛鴦雙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玉帝哥哥,玉帝哥哥,玉帝哥哥給老娘樂一個。

王:唉。

苗:幹嘛你不理我了?

王:這,這就是西遊記主題曲。苗:啊。

王:我都替你臊得慌,知道嗎?

苗:怎麼著了?

王:你看了25集,女兒國。

苗:可能這一集這個印象比較深刻吧。

王:主題曲是你牽著馬,我挑著擔。

苗:哦,想起來了,想起來了,還有好多吶,比如說啊,水壺傳,水壺傳我也愛看?

王:水滸傳你都看過呀!

苗:108個大水壺嗎。

王:哎呦,這得多大一個鍋爐房啊!

苗:人都是英雄好漢,什麼鍋爐房。

王:英雄好漢有叫水壺的嘛。

苗:有那本書啊。

王:水滸,水滸梁山伯。

苗:和祝英臺嘛。

王:呀……

苗:你也說聊齋,我也……

王:梁山伯跟祝英臺是另一個故事。

苗:你剛才說是梁山……

王:水泊梁山。

苗:宋江有吧。

王:對對對對對。

苗:扈三娘。

王:有。

苗:化蝶了嗎?

王:哎呀。

苗:我看過這個,你也說聊齋……

王:別說聊齋了。

苗:怎麼著了?化蝶得有祝英臺,那到底有沒有?

王:我也不知道有沒有了。

苗:我這個可能看得少啊。

王:宋江和扈三娘不化蝶。

苗:反正108將。

王:對對對對。

苗:108將,我也不看。

王:不看了。

苗:老打架,打打殺殺有啥子意思?

王:您看點那不打架的啊。

苗:您比如說看著那個鬥智鬥勇的。

王:什麼呀。

苗:三國。

王:這是。

苗:三國演義。

王:嗯,經典。

苗:魏蜀吳多好,看這個,尤其是我看軍師。

王:謀士。

苗:謀士人家這個鬥智鬥勇啊,尤其裡面的幾個謀士,我最喜歡的那個啊。

王:三位。

苗:諸葛亮。

王:頭一個。

苗:孔明、臥龍我最喜歡,都特別聰明,草船借箭,三打祝家莊,四探無底洞。

王:三打祝家莊,把祝英臺救出來化蝶去了吧?

苗:怎麼又化蝶了。

王:這都是什麼回目,您這背的都是。

苗:我再告訴您一遍。

王:這三沒法在一塊鬥智鬥勇。

苗:為什麼呢?

王:這三統共是一個人。

苗:他不鬥嗎?

王:沒法鬥,一個人怎麼鬥。

苗:我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你管得著嗎?

王:您不用看書了啊,您都悟透了,你都。

苗:再說了,以我這個形象,我這個氣質我能看那個老打打殺殺的事兒嗎?

王:你得看看考古資料說的這事兒,都自己刨出來。

苗:我最愛看得是才子佳人的東西。

王:哎呦,您別噁心著我。

苗: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啊。

王:你這模樣還才子佳人呢?

苗:我最喜歡看的。

王:什麼書。

苗:金......

王:陵十二釵。

苗:對,金陵十二釵也叫紅樓夢,裡面那曹雪芹。王:嗯。

苗:多好。

王:這是作者,不在書裡頭,好傢夥,你就看一扉頁曹雪芹,書合上了。

苗:我那兒就光看個扉頁。

王:什麼玩意兒啊?

苗:曹雪芹,我,我喜歡這個人吶,作者啊,好傢夥,原來年輕的時候,家裡特別的富有,後來家道中落,晚年只能靠賣書,賣雪裡紅芹菜啊勉強度日。

王:嘿...苗老師...苗老師,賣雪裡紅芹菜,這個您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苗:雪芹曹嘛?雪裡紅芹菜,他得生活嘛,知道吧。

王:叫曹雪芹就歸了小商販了是吧,這就。

苗:我這麼琢磨的。

王:您呀,您沒看過這書,壓根就沒看過。

苗:我怎麼沒看過。

王:你記不清楚。

苗:裡面有一闋詞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王:一闋詞。

苗:枉凝眉有木有?

王:這您剛才提過,電視劇改編主題曲,用它。

苗:對。

王:對了。

苗:譜上曲多好聽,而且這個唱之前吶,還有這個四句定場詩。

王:那叫定場詩,那個,那就念四句詩。

苗:特別好聽啊,朗誦腔念出來。

王:朗誦腔?

苗:特別的好。

王:您能念念嗎?

苗: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二聲),那啥那啥啥。

王:好......

苗:慚愧慚愧慚愧。

王:您這個詩包羅萬象。苗:啊。

王:充滿了想像力。

苗:想啥有啥。

王:您您您到底......

苗:我主要讓您看見這個朗誦腔。

王:光有腔沒有字是吧。

苗:咱不是主要講枉凝眉嗎?

王:枉凝眉有字嗎?

苗:有字啊,唱出來好聽極了。王:啊。

苗:一個是閬苑仙葩。

王:可算對了一回。

苗:一個是美玉無暇。

王:寫的多美。

苗:一個挑著擔,還有一個牽著馬,你老推我幹什麼?

王:我實在忍受不了了。

苗:怎麼了。

王:這是枉凝眉,頭了寶玉黛玉後頭八戒,沙僧。

苗:就是不能跟兩個書童啊。

王:沒有這詞兒啊,壓根就。

苗:你剛告訴我牽著馬,挑著擔。

王:你又想起來了,是吧?

苗:我不是最近剛剛看這些書嘛。

王:這書還剛看。

苗:越是熟悉的,可能越看得不仔細。

王:哎呦。

苗: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王:哎呦,您淨說這論語上的話了,你看看。

苗:我最近不是在看些其他的不太熟悉的書。

王:看什麼書?

苗:你就比如說山海經,你聽說過嗎?你聽說過山海經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王:這叫山海經。

苗:這叫。

王:這叫三字經。

苗:啥字經。

王:三字經,知道嗎?還山海經。

苗:不是神話故事嗎?

王:對,這句對了。苗:啊。

王:您剛四大名著看的都這樣,好傢夥呼倫吞棗記不清楚呢。苗:啊。

王:山海經。苗:怎麼啦?

王:先秦的古典,文字詰屈聱牙,這您能來的了。

苗:你剛說的啥?

王:剛才是個幻覺。

苗:我是主要看故事你知道嗎?我給你說幾個故事就明白了,你就說我看過沒看過,精衛填海。

王:呦。

苗:有沒有。

王:大荒西經裡所載。

苗:我不知道哪兒的啊,我就看過這個。

王:看過這個故事。

苗:精衛填海。

王:就說您看過。

苗:為什麼填海?

王:為什麼?

苗:大漢奸,投靠日本人,這抓住就直接摁下去,你知道嗎?

王:精衛填海是把汪精衛填海裡頭了。

苗:活活摁下去,這樣就填了海了,這你沒看過嗎?

王:我實在沒,沒辦法了,我告訴你啊,精衛填海,不是我好為人師啊,精衛不是汪精衛。苗:啊。

王:是太陽神炎帝的女兒。苗:啊。

王:小名叫女娃。

苗:補天的,我知道。

王:那可能是長大之後的事,小時候小名叫女娃,這一日,駕小舟過大海,翻覆于波濤之內,精魂不滅,化作水鳥名曰精衛,銜石子填大海欲報此仇,這叫精衛填海。

苗:哎呀,到底你這個知識滿腹經綸啊?王:不敢不敢。

苗:我就明白了,炎帝的女兒叫精衛,有一天沒事兒到大海上划船,劃著劃著一個波濤過來,精衛一看,娘娘(讀niania)風浪太大咧。

王:嗯。苗:怎麼啦?

王:這裡頭那有一個寶雞人呢?

苗:炎帝不是寶雞人嗎?炎帝陵現在還在寶雞呢。

王:您這麼說破壞神話的美感。

苗:咱就尊重歷史史實。

王:您這個也沒記清楚。

苗:反正這事兒別的我記得清楚,寡婦追日,有沒有吧,寡婦追日怎麼回事呢?

王:這個故事我還真知道。

苗:哎呦,那您說說。

王:汪精衛死了之後,他媳婦陳碧君變成了寡婦了,沒有辦法生活了,追到日本去了,寡婦追日。

苗:說的好,總結的太到位了,哎呀媽呀,你這個總結出來就跟我總結出來不一樣。

王:您您這樣啊。苗:啊。

王:您……您把這地包天的下嘴唇拉出來,把臉遮住,順著這道往出跑能有多遠跑多遠,好嗎?

苗:怎麼了?

王:我丟不起這人。

苗:什麼叫丟人呢?

王:有寡婦追日,這故事叫夸父追日,也叫夸父追日。

苗:誇,夸父追日。

王:這人也是一個部落首領。

苗:追趕太陽。王:對了。

苗:每天追趕追不上,娘娘(nia)太陽跑的太快咧?

王:啊!苗:怎麼了?

王:不是每一個部落首領都是寶雞人。

苗:炎黃子孫嘛,要不給你換個黃陵話?

王:您,您,您最好說一個您記得非常清楚的故事。

苗:我記得清楚啊。

王:啊,柯南裡頭的也行。

苗:那脫鬧海,有問題沒有。

王:那脫都能鬧海?只要你在海邊脫。

苗:那脫三太子。

王:哎呦,你問誰呢?

苗:陳塘關李靖有仨兒子嗎,金託、木託和哪兒託。

王:哎呀,要麼說您這個腦子啊,不好,這仨人名字您沒記,老大叫金託,老二木託,老三叫皮託。

苗:我有我有。

王:你有什麼你有,金吒,木吒,哪吒。

苗:哪兒嘛哪兒,where。

王:呦,你後面還講了一個英文是吧。

苗:就這字嗎,那嗎,where。

王:去過廟裡面沒有。

苗:去過啊。

王:牆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苗:啊。

王:念出來「na mi e mi tuo fo」。

苗:為什麼呢?

王:梵文那。

苗:不都簡化了嗎。

王:嗯,繁體的繁吶。

苗:你說的......

王:印度翻譯過來的,梵文。

苗:那他這名字應該叫。

王:哪吒。

苗:哪吒,哪吒鬧海。王:哎呦。

苗:我最喜歡看這個故事,熱鬧啊,好傢夥,有一天啊,這一天啊,把自己弄的特別的髒,一身的滋泥,小孩嗎,到處玩去,一看這髒了,怎麼辦,洗澡,門口就是海。

王:渤海灣。

苗:撕拉一下肚兜就拽下來了。

王:這都長身上了吧這都。

苗:黏住了嘛。王:啊。

苗:骷喳就跳海裡了。

王:你看用這象聲詞。

苗:骷喳跳海裡,遊啊,邊遊邊搓這滋泥兒。王:哎呦。

苗:他得弄乾淨啊。

王:天爺啊。

苗:這龍宮裡也有三太子。

王:龍王三太子。

苗:龍王三太子燴餅啊。

王:敖丙。

苗:敖丙正在那吃燴餅呢,正吃的高興啊,好傢夥飄飄然飄下來了,滋泥就飄下來了,三太子一看這龍鬚之上,掛滿了滋泥兒,我天爺,當時就急了,把這碗撂下來,這是幹厚麼(什麼)尼?

王:呀!

苗:這是幹厚麼尼?好好的怎麼這麼多滋泥啊?

王:三太子以前送過快遞。

苗:咋著改回來了,怎麼著?

王:這都什麼口音吶這都是?

苗:這不是離海近嗎,離海近。

王:就得是唐山人。

苗:啊,離海近。

王:嗯,嗯。

苗:夜叉,上去弄死他。

王:哎呦,好文化。

苗:夜叉就開始了,拿著這叉子,帶他的小夥伴。

王:哎呀?

苗:聖子精,海瓜子精,海帶精啊,這都上去了。

王:海帶怎麼成的精?

苗:你想像嘛,柔軟的妖精。王:啊!

苗:這就上去了,到海面上一看,哪吒正在那洗著呢,你弄啥咧?你在這弄啥咧?

王:哎呀!

苗:怎麼了?

王:一個唐山三太子。

苗:啊!

王:那個一個河南夜叉,一個送快遞的帶一個賣燴麵的。

苗:你不是,我……

王:這都歸城管管,這一段是吧?

苗:我是為了區別人物。

王:你這裡哪有人物。

苗:娘娘風浪太大了,誰?

王:精衛。

苗:幹厚麼尼?

王:三太子。

苗:你弄啥咧?

王:夜叉。

苗:看分多清楚,區別人物嘛。

王:我就不應該搭這茬我。

苗:就這道理。

王:幹嘛呀。

苗:好傢夥,哪吒也不是善茬啊。王:對了。

苗:這就打起來了。

王:靈珠子嘛。

苗:哪吒拿著他那個呼啦圈,長手絹,打將起來。

王:哦,哪吒還練過藝術體操。

苗:這哪有藝術體操什麼事。

王:長手絹是哪來的。

苗:他有兩樣兵刃。

王:混天綾,乾坤圈。

苗:混天圈,乾坤綾。

王:反了。

苗:一個圈一個綾,打將起來,你來吧,打將起來呀。

王:這還是呼啦圈啊。

苗:我不知道這兵刃怎麼使用。

王:寶物及在半空。

苗:及在了半空,這就打起來了,越大越厲害,這個海浪一會就起來了。

王:江洋翻覆。

苗:就在這時,精衛剛好劃個小船,娘娘風浪太大咧。

王:出去。苗:怎麼了?

王:精衛這會幹嘛啊。

苗:浪來了,浪來了。

王:他衝浪來了是怎麼的這是。

苗:我剛琢磨好像有這事。

王:沒有,這會沒有精衛。

苗:沒有精衛,這海水越長越高。王:嗯。

苗:越長越高,不一會就把金山寺給淹了,法海正在那念經呢,「做(走)啥(sa)子 ,老子惹那個了?」。

王:可說呢。

陝派相聲

說陝派相聲有點大,但是文哏類,苗阜、王聲說的是最好的,畢竟有文化根底,雖然也拿學歷開玩笑,但是畢竟是上過大學,不能因為出名了,有錢了就拿小學或初中學歷來插科打諢,這其實是對觀眾最大的諷刺,學習是每一個人的重要出路。

青曲社表演

相聲作品也代表了不同的時代印記,當前的相聲夾雜了唱歌、跳舞等片段,雖說圈粉不少,但是拼到最後還是文化底蘊。

前面說過,郭德綱和于謙老師在相聲這一行站穩真的不易,說這種文哏相聲輕而易舉,其魅力十足。

相關焦點

  • 苗阜:會說相聲嗎?郭德綱:承讓,我會一點,主要是靠同行的襯託
    不過,在這種默認的規則中,一些人就認為郭德綱是如今相聲行業內的第一人,第二人則是苗阜,可真的是這樣嗎?還有,同樣是作為相聲班主來說,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和青曲社的班主苗阜,他們兩個人的相聲水平差距又有多大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苗阜王聲的相聲水平和郭德綱于謙有可比性嗎?
  • 相聲《滿腹經綸》:苗阜說四大名著,王聲都聽呆了
    相聲《滿腹經綸》是由陝西籍演員苗阜、王聲表演的相聲作品,該相聲將中國傳統文化成語、神話故事與外國神話結合,達到了古今中外薈萃的效果。整片相聲涵蓋了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哪吒鬧海、水漫金山寺等段子,把寶雞話、武漢話、唐山話、河南話、四川話等方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笑點特別多。
  • 王聲——不亞於孫越的一流捧哏演員
    苗阜王聲組合,憑著《滿腹經綸》走紅,一度成為僅次於郭德綱于謙的相聲頂流,青曲社人氣最高的時候,國內商演熱度也不亞於德雲社。人氣雖然不濟,但苗阜王聲的能力是沒什麼問題的,雖然苗阜失常腦子抽風,喜歡各種姿勢蹭熱度,然後光速刪帖,但那終歸是吃相問題,要論相聲基本功的話,苗阜比嶽雲鵬要高一些,即使在整個德雲社歷史上,苗阜的傳統底子也只是略遜於何雲偉跟曹雲金。
  • 評相聲《滿腹經綸》走紅:好的相聲是不分場合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來自陝西青曲社的苗阜、王聲的相聲《滿腹經綸》反響極大,在網絡上迅速躥紅,可謂一匹黑馬,「一鳴驚人」。有網友發微博稱:「北京衛視春晚的相聲《滿腹經綸》,把我和我爹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全篇沒一個微博段子,你看人家才是業界良心」。  《滿腹經綸》的確是一個優秀的相聲。這個相聲不僅出現在BTV春晚上,也出現在上海、山東、湖北的春晚上。
  • 苗阜王聲成名作《滿腹經綸》,到底算不算文哏相聲?我問了問王聲
    苗阜、王聲合說的《滿腹經綸》,是典型的文哏相聲,而且是這些年來最為成功的文哏作品,可以不加「之一」。為什麼不用加?在觀眾需求越來越娛樂化的今天,文哏相聲由於演起來不夠熱鬧,在一些大型演出中一般是不進行表演的,在晚會上演一般也不太受歡迎。
  • 王聲:觀眾如今進劇場不是聽相聲,是花錢說相聲來了
    最早知道王聲老師是通過東東槍的微博,槍總說青年相聲演員王聲長得像老年林語堂。那時,他和苗阜老師還沒有上北京春晚說《滿腹經綸》,大部分人還不知道他。2014年和王聲老師認識,這些年平時偶爾聊上幾句。這輪訪談我提出採訪他和苗阜老師,他說主要是苗老師比較忙不好「逮」。
  • 何雲偉苗阜隔空對話,一唱一和疑敲打郭德綱,網友:要淨化相聲?
    另外,青曲社班主、相聲演員苗阜前天的發文,與何雲偉的看法可謂層見疊出。苗阜在微博上洋洋灑灑寫了一篇400字長文,對他口中「個別演員自甘下流」的現象進行抨擊。從相聲前輩1950年成立相聲改進小組,說到如今他眼中的行業「亂象」,他認為有必要號召文藝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當年真正有水平有文化的前輩,並呼籲大家轉發擴散,共同許諾做一個有品味、講格調,不向三俗低頭的相聲演員。針對苗阜發文內容,除了個別自帶網友反對立場,大部分評論均以「一切為相聲更好發展」等詞彙對他大加褒揚。
  • 苗阜:我不是被「招安」,對於相聲的過度娛樂,我本就深惡痛絕
    張望志拍攝苗阜訪談錄苗阜:1982年生,陝西銅川人。自幼喜愛曲藝,後拜鄭小山為師學習相聲。2006年開始與王聲合作表演相聲,2007年與王聲創辦陝西青年曲藝社,常年堅持在小劇場演出,陝西青年曲藝社後改名青曲社。2014年,和王聲在北京春晚表演相聲《滿腹經綸》,2015年兩人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這不是我的》。
  • 爆笑相聲《滿腹經綸》,苗阜「飽覽全書」
    《滿腹經綸》是2014年1月31日晚(馬年大年初一)北京衛視春晚由陝西籍演員苗阜、王聲表演的相聲作品,該相聲將中國傳統文化成語、神話故事與外國文化藝術結合,達到了古今中外薈萃的效果。整片相聲涵蓋了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哪吒鬧海、水漫金山寺等段子,把寶雞話、武漢話、唐山話、河南話、四川話等方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笑點頗多。
  • 相聲演員苗阜深夜發文曬圖 臉部抓痕明顯疑似被打
    苗阜,著名青年相聲演員,2007年創立陝西青年曲藝社(後更名為"青曲社")。 2013年,參加北京喜劇幽默大賽,表演相聲《滿腹經綸》。
  • 青曲社班主苗阜被打,掀開了陝派相聲的江湖恩怨
    作為陝西本土的兩大相聲派系,青曲社和相聲新勢力不能說是水火不容,但恩恩怨怨一直未休。 今年7月,相聲演員兼青曲社財務總監鄭宏偉微博發文,表示要替父親(相聲大師鄭文喜)「清理門戶」,將苗阜搭檔王聲逐出師門,鄭宏偉後來解釋,他與王聲之間發生了個人矛盾,被王聲所打。
  • 六年前北京春晚推出《滿腹經綸》,苗阜也沒想到,這個節目能大火
    苗阜、王聲來自陝西,對於北京觀眾和全國大部分觀眾來說都是陌生的,然而他們一段帶有陝西地方特色的《滿腹經綸》,讓很多看央視春晚沒有笑痛快的觀眾,在這時終於大笑開懷。北京春晚成功推出相聲新人新作而央視春晚落在後面,這也是多年未遇的事情。苗阜王聲這對演員由此被更多觀眾認識,迅速成為全國知名的相聲演員,一直到現在。
  • 西安曲藝界大震蕩,王聲被鄭文喜之子逐出師門,苗阜陷入兩難境地
    日前,西安相聲演員鄭宏偉發文引發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鄭宏偉發文稱:大家好!我是西安已故相聲老藝人鄭文喜之子,也是一名相聲藝人叫鄭宏偉,今天我宣布一件事兒,西安相聲演員王聲狂妄自大,現被我替父鄭文喜逐出師門!望相聲界的朋友們周知為盼。
  • 相聲演員苗阜被打始末,馮鞏李金鬥等大佬都在現場,到底惹了什麼恩仇?
    青曲社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個相聲社團,成立於2007年。其中主要成員為相聲演員苗阜、王聲。 但有了解情況的網友總結了事情經過。這件事是苗阜的搭檔王聲揍了相聲演員玉浩搭檔盧鑫的師父鄭宏偉,鄭宏偉還有一個身份,是張玉浩的義父,隨後張玉浩就把苗阜打了一頓。
  • 2020西安青曲社相聲大會 歡樂開啟!
    12月24日,青曲社將為我們帶來西安青曲社相聲大會,讓我們走進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廈大劇院,在青曲社精彩有趣的表演中,度過一段歡樂時光吧!該團體取名為「青雲直上,曲故情長」之意,青曲社也不負期望,憑藉精彩有趣的相聲表演,贏得了許多相聲迷的喜愛,成為了在國內佔有一席之地的相聲表演團隊。而青曲社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相聲團員的努力。據悉,該團隊擁有呂納超、張再馳、紀明亮、苗阜、王聲等諸多優秀的相聲演員。
  • 理解郭德綱的感受了?苗阜深夜發文明志,用辛棄疾的詩感慨自己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放在青曲社的班主苗阜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前兩年的苗阜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作為姜昆親手提拔的紅人,苗阜上春晚,辦商演,風頭直逼郭德綱。可是最近這一段時間,苗阜有些流年不利,先是在非遺相聲大會上,被玉浩給打得差點破了相,又在陝西曲藝牡丹獎上顆粒無收。而最讓苗阜生氣的是,打他的玉浩,卻跟盧鑫一起,拿了陝西曲藝牡丹獎。曾經跟自己關係不錯的鄭宏偉,也就是苗阜搭檔王聲師父的兒子,也跟自己反目成仇,還在微博上發文,要把王聲逐出師門。
  • 張玉浩為何毆打苗阜?本人四字回應:因果循環,相聲的江湖看不懂
    如今說到相聲界誰最火,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郭德綱的德雲社。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德雲社確實取得了令眾人矚目的成績。如今的德雲社在很多觀眾心目中,已然成為相聲市場的標誌和首選!
  • 苗阜暗諷德雲社,炮轟粉絲模糊真相,疑為曲藝工作者發聲
    近日,張雲雷粉絲在青曲社微博的留言引起了苗阜的注意和怒懟。「再怎麼黑張雲雷場場火爆,打臉了吧」的話語被凌晨還未入睡的苗阜「掛」了起來,一時引起雙方爭執。以苗阜、王聲為代表的青曲社也是知名相聲團體。在官博下網友帶有嘲諷意味的語言即刻引起了苗阜的反感和怒懟。
  • 苗阜被揍!深夜發文控訴張玉浩,兩人拳腳相向竟然是為一個男人!
    這兩人不是相聲娃娃腿,屬於半路出家的藝人。一個學英語的,一個學播音的,盧鑫以前還參加過歌曲選秀,後來他在相聲段子裡面也調侃過這事情。說明他內心就是想當明星,只不過娛樂明星這條路太難走,競爭激烈而且還要人脈,指不定哪個女導演看上你了,還要找你睏覺,所以盧鑫走上了相聲之路。
  • 郭德綱發圖曬閒情逸緻,苗阜高調回復,網友:你非要對號入座?
    如今,相聲是大家非常喜愛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但是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相聲卻一度非常的落寞,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可以說徹底的拯救了相聲這個行業。這個人就是郭德綱,他的出現,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了相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