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秋冬季節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很多人會出現感染的情況,尤其是以細菌感染最為常見,一般普通的藥物治療起來相對的困難,需要使用抗生素類的消炎藥進行治療,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狀。這種消炎藥具有一定的分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抗菌消炎外用藥有哪些。
一、外用抗細菌藥
外用抗細菌藥(外用消炎藥)首先要選擇不經常或不作為全身使用的;其次還要對症下藥,不同細菌造成感染的表現不一樣,所選用的藥物也就不一樣。重要的是,不要長期、大面積外用抗細菌藥物,一方面是因為藥物會經皮膚吸收,產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長期外用慶大黴素,吸收後可能產生耳毒性和腎毒性;另一方面是這樣會誘發耐藥菌株的出現,造成日後使用抗細菌藥無效。
二、外用抗真菌藥物
外用抗真菌藥物(外用消炎藥)有碘苷,酞丁安,阿昔洛韋等。主要用於治療病毒性皮膚病,如單純皰疹、帶狀皰疹、水痘、扁平疣、尖銳溼疣等,還可用於治療淺表部真菌感染及皮膚瘙癢症。抗病毒藥物一般是抑制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的複製,但同時對人體細胞的DNA聚合酶也有抑制作用,從而影響人體DNA的複製。所以,妊娠期在使用各種抗病毒外用藥時應慎重。有些患者外用消炎藥會出現過敏反應,從而使皮膚損害加重。因此,如果用藥期間出現紅疹等過敏症狀,應及時停藥或換藥。
三、消毒防腐藥
消毒防腐藥主要有碘伏、紅汞、甲紫、利凡諾溶液等。其中,紅藥水最好不要長期用於大面積傷口,否則會發生汞中毒。紫藥水只能用於局部未破損的皮膚,不宜塗抹於黏膜傷口。利凡諾溶液可以清潔創面,防治皮膚感染。
相信通過以上的學習,大家已經知道抗菌消炎外用藥有哪些了。在流行性的疾病發生的季節,一定要注意做好隔離措施,注意空氣的流通,還要注意的是在發病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患者在服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服藥情況,千萬不可以亂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