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認真總結今年經濟工作,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全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
在一系列要求部署中,有一項任務是近年經濟工作會首次提出,即: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會議指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解決種子問題為何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罕見地重點強調?
據中新網報導,種子可以說是農業的晶片,嚴重依賴進口對我國自身的糧食安全是不利的,必須未雨綢繆,這樣才能牢牢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現在國際上種子壟斷性比較強,這意味著價格上是供應方說了算。中國本身是一個農業大國,良種培育是基礎性的技術,自己掌握也是應該的。
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尤其是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實現完全自給,雜交水稻畝產潛力突破1000公斤並保持國際領先。
農業「晶片」要打一場翻身仗,遼寧省已經行動!
記者從遼寧省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作為農業大省,遼寧省著力支持種業自主創新,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推進區域特色種子生產基地建設。近年來,通過深入開展產學研聯合育種攻關,成功培育並推廣東單1331、北粳1號等一大批高產、穩產、綠色、優質的突破性糧油優良新品種。啟動水稻、玉米、蔬菜種業創新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完善食用菌科研與菌種繁育體系,培育出一批蔬菜、果樹苗木等新品種,選育出一批特色花卉新品種。
著力增強良種供應保障能力。目前,遼寧省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農作物省內外年制種面積分別達24萬畝、4萬畝、8萬畝,成為全國最重要的鮮食大豆繁種基地。常規水稻、大豆實現省內基本自給,雜交玉米自給率約85%。建設南繁基地2062畝,納入國家南繁育種確權核心區面積1041畝。建設蘋果、梨、葡萄等果樹種苗生產基地70個,球根花卉種球繁育基地種球產銷量佔全國種球需求量30%。
提升種業企業市場競爭能力。遼寧省省擁有各類農作物種子企業400餘家,省級雜交玉米種子企業85家。種子企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逐步實現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畜禽種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一批大型本地種畜禽企業改造升級,新建一批種豬育種企業。良種示範展示能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期間累計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704個,較「十二五」期間增加252個。建設展示示範基地157個次,展示新品種5203個次。全省現保存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3萬餘份;「十三五」期間收集入庫資源1.2萬餘份;對外提供種質資源2700餘份。
遼寧省種質資源庫建成於2009年,目前共收集保存作物種質資源3萬餘份,涵蓋16種農作物,已完成2.7萬餘份庫存資源的基礎性狀評價,並篩選出優質、抗病、耐旱、耐鹽鹼等優異種質資源100餘份。同時,對外提供種質資源交流利用2500多份次,初步搭建起遼寧省種質資源實物與信息共享服務平臺。
過去成績斐然,未來目標已定。日前,遼寧省省下發《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明確到明年要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徵集工作,搶救一批古老、珍稀、瀕危、特有、名優的地方品種及野生近緣種。到2025年,要建成相對完善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基本完成農作物、畜禽、水產及農業微生物等農業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收集和現有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工作。
為保護好農業「晶片」,遼寧省省綜合考慮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及發展潛力,科學制定全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分類別、分區域、分階段提出保護利用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
遼寧省省明確,將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會組織和個人掌握的種質資源統一納入調查範圍,做到全省種質資源基礎家底應收盡收。強化鑑定評價,以遼寧省省農科院、瀋陽農業大學等優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依託,搭建專業化、智能化資源鑑定評價與基因發掘平臺,建立全省統籌、分工協作的農業種質資源鑑定評價體系。
提升保護能力。遼寧省省要統籌布局省級中長期綜合種質資源庫、基因庫、特色專業庫(場、區、圃)和原生境保護區,優化完善資源保護保存設施設備,對收集的種質資源集中入庫(場、區、圃)保存;對重要無性繁殖作物、農業微生物等特異種質資源通過組織培養、低溫、超低溫等離體保存技術保種;對優異家畜和水產種質資源通過精子與胚胎冷凍、基因文庫技術保存,實現中長期安全保存。推進開發利用,鼓勵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等搭建科技創新平臺,開展優異種質資源創製、開發及應用研究,推進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
做好登記共享。遼寧省省明確,要加快完善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制度,分物種實行統一身份信息管理,實現農業種質資源身份信息可查詢可追溯。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建設全省農業種質資源共享利用平臺。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優質的農產品,源於優異的種質資源。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種質係指農作物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若沒有豐富多樣的種質資源,種業原始創新就將失去基礎保障。近年來,受氣候環境變化、自然災害、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地方種質資源逐年減少,亟須搶救保護。
「誰掌握了種質資源,誰就掌握了未來。」目前,遼寧省省已初步構建起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立了作物種質資源庫、資源圃和原生境保護區,這些資源將為種質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遼寧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