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晶片」要打一場翻身仗,遼寧已經行動

2020-12-26 瀟湘晨報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認真總結今年經濟工作,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全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

在一系列要求部署中,有一項任務是近年經濟工作會首次提出,即: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會議指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解決種子問題為何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罕見地重點強調?

據中新網報導,種子可以說是農業的晶片,嚴重依賴進口對我國自身的糧食安全是不利的,必須未雨綢繆,這樣才能牢牢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現在國際上種子壟斷性比較強,這意味著價格上是供應方說了算。中國本身是一個農業大國,良種培育是基礎性的技術,自己掌握也是應該的。

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尤其是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實現完全自給,雜交水稻畝產潛力突破1000公斤並保持國際領先。

農業「晶片」要打一場翻身仗,遼寧省已經行動!

記者從遼寧省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作為農業大省,遼寧省著力支持種業自主創新,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推進區域特色種子生產基地建設。近年來,通過深入開展產學研聯合育種攻關,成功培育並推廣東單1331、北粳1號等一大批高產、穩產、綠色、優質的突破性糧油優良新品種。啟動水稻、玉米、蔬菜種業創新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完善食用菌科研與菌種繁育體系,培育出一批蔬菜、果樹苗木等新品種,選育出一批特色花卉新品種。

著力增強良種供應保障能力。目前,遼寧省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農作物省內外年制種面積分別達24萬畝、4萬畝、8萬畝,成為全國最重要的鮮食大豆繁種基地。常規水稻、大豆實現省內基本自給,雜交玉米自給率約85%。建設南繁基地2062畝,納入國家南繁育種確權核心區面積1041畝。建設蘋果、梨、葡萄等果樹種苗生產基地70個,球根花卉種球繁育基地種球產銷量佔全國種球需求量30%。

提升種業企業市場競爭能力。遼寧省省擁有各類農作物種子企業400餘家,省級雜交玉米種子企業85家。種子企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逐步實現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畜禽種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一批大型本地種畜禽企業改造升級,新建一批種豬育種企業。良種示範展示能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期間累計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704個,較「十二五」期間增加252個。建設展示示範基地157個次,展示新品種5203個次。全省現保存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3萬餘份;「十三五」期間收集入庫資源1.2萬餘份;對外提供種質資源2700餘份。

遼寧省種質資源庫建成於2009年,目前共收集保存作物種質資源3萬餘份,涵蓋16種農作物,已完成2.7萬餘份庫存資源的基礎性狀評價,並篩選出優質、抗病、耐旱、耐鹽鹼等優異種質資源100餘份。同時,對外提供種質資源交流利用2500多份次,初步搭建起遼寧省種質資源實物與信息共享服務平臺。

過去成績斐然,未來目標已定。日前,遼寧省省下發《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明確到明年要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徵集工作,搶救一批古老、珍稀、瀕危、特有、名優的地方品種及野生近緣種。到2025年,要建成相對完善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基本完成農作物、畜禽、水產及農業微生物等農業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收集和現有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工作。

為保護好農業「晶片」,遼寧省省綜合考慮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及發展潛力,科學制定全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分類別、分區域、分階段提出保護利用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

遼寧省省明確,將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會組織和個人掌握的種質資源統一納入調查範圍,做到全省種質資源基礎家底應收盡收。強化鑑定評價,以遼寧省省農科院、瀋陽農業大學等優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依託,搭建專業化、智能化資源鑑定評價與基因發掘平臺,建立全省統籌、分工協作的農業種質資源鑑定評價體系。

提升保護能力。遼寧省省要統籌布局省級中長期綜合種質資源庫、基因庫、特色專業庫(場、區、圃)和原生境保護區,優化完善資源保護保存設施設備,對收集的種質資源集中入庫(場、區、圃)保存;對重要無性繁殖作物、農業微生物等特異種質資源通過組織培養、低溫、超低溫等離體保存技術保種;對優異家畜和水產種質資源通過精子與胚胎冷凍、基因文庫技術保存,實現中長期安全保存。推進開發利用,鼓勵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等搭建科技創新平臺,開展優異種質資源創製、開發及應用研究,推進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

做好登記共享。遼寧省省明確,要加快完善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制度,分物種實行統一身份信息管理,實現農業種質資源身份信息可查詢可追溯。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建設全省農業種質資源共享利用平臺。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優質的農產品,源於優異的種質資源。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種質係指農作物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若沒有豐富多樣的種質資源,種業原始創新就將失去基礎保障。近年來,受氣候環境變化、自然災害、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地方種質資源逐年減少,亟須搶救保護。

「誰掌握了種質資源,誰就掌握了未來。」目前,遼寧省省已初步構建起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立了作物種質資源庫、資源圃和原生境保護區,這些資源將為種質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遼寧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京師學校落位,合隆要打一場翻身仗?
    京師學校落位,合隆要打一場翻身仗?
  • 中國晶片巨頭打贏翻身仗,躋身全球第四,3個月進帳216億
    4G後期陷入水逆的聯發科,終於在5G時代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這無疑是一場完美的逆襲。據悉,在全球IC設計公司中,只有高通、博通和英偉達的年營收邁過了百億美元的門檻。根據聯發科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聯發科在三季度的淨利潤達到133.67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1.3億元,同比增長93.7%,再創歷史新高。
  • 被卡脖子的農業「晶片」,該如何破局?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編輯/星空下的菠菜排版/星空下的小魚原來我們被「卡脖子」的,除了有晶片,還有農業的「晶片」——種子。上周五收盤後,重大會議的新聞稿提示我們,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保耕地,更重要的是要「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題材經過周末的發酵,今天早盤農業板塊應聲上漲——該追嗎?不要被拉升衝昏了頭腦,在買入應該做好冷靜分析。
  • 打好「種業翻身仗」——臨澤縣農業農村系統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
    gt;> 縣區 >> 臨澤 打好「種業翻身仗
  • FIFA口碑逆勢上揚 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和平分手後的第五年,FIFA腳踩著昔日「老相好」《法國足球》,牽手新科世界足球先生萊萬,口碑逆勢上揚,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裡貝裡看了會流淚,範戴克看了會沉默,不轉不是斯內德。」對於今年萊萬擊敗「梅羅」,球迷們最普遍的評價是「這次終於沒瞎」,尤其是在《法國足球》前腳取消了金球獎,後腳推出歷史最佳陣容被噴成篩子的情況下。看吧,只要你正常,往往就已經打敗了90%的同行。
  • 2021年打贏種業翻身仗 農業農村部圈定這幾大作物和畜牧品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1年打贏種業翻身仗,農業農村部圈定這幾大作物和畜牧品種作者:周瀟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1年重點工作之一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 聯手梁孟松來一場絕地翻身仗
    聯手梁孟松來一場絕地翻身仗來自大國深度參考00:0022:40百年現代史,武漢,一直是座英雄城。晶片進化史,梁孟松,一直是引動風雷的英雄。2020,一頭一尾,武漢和梁孟松,兩個跌落神壇的掙扎者。他們,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需要一場絕地翻盤!
  • 農業板塊迎密集催化:種源「卡脖子」攻關將加快實施,行業爆發點...
    財聯社1月4日訊,日前,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中國農科院調研期間表示,要把種業作為「十四五」農業科技攻關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來抓,加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保持水稻、小麥等品種的競爭優勢,縮小玉米、大豆、生豬、奶牛等品種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 穩固耕地基本盤,打好種業翻身仗——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穩固耕地基本盤,打好種業翻身仗——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華社評論員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切實穩固耕地基本盤,要下大力氣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著力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要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紮實做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畜禽養殖汙染治理、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項工作,進一步夯實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
  • 國網遼寧電力:扶貧路上的「旭光」行動
    兩年來,遼寧電力動腦筋、出真招、出實招,結合貧困地區特點,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實施「電亮三農」扶貧攻堅專項行動,全力幫助扶貧對象實現「脫真貧、真脫貧」。作為定點扶貧村,老虎村有830戶2803人,其中,貧困戶170戶341人,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2019年12月31日,老虎村實現了脫貧摘帽,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超過4500元。
  • 遼寧臺安:人勤春來早 農業復產忙
    初春時節,在當地政府「春風行動」的幫扶下,遼寧省臺安縣各類農業企業開始積極恢復生產,擴大產能,保障當地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3月9日,鞍山星奧肉禽有限公司工人在禽類加工流水線上工作。 初春時節,在當地政府「春風行動」的幫扶下,遼寧省臺安縣各類農業企業開始積極恢復生產,擴大產能,保障當地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
  • 【地評線】視評:解決好種子問題 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並要求「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種業發展水平關乎一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命脈。   打好種業翻身仗,就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耕地是糧食安全的命根子,必須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趨勢,確保糧食基本自給、絕對安全。要遏制耕地「非農化」,還要防止「非糧化」「非食物化」。   打好種業翻身仗,要充分發揮科技力量,推進農村科技創新。
  • 新華社評論員:穩固耕地基本盤,打好種業翻身仗——學習貫徹中央...
    藏糧於地,要求基本農田要姓農,要種糧食,必須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決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來確定耕地用途。特別是要保障現有14億畝的三大穀物面積只增不減,確保耕地主要用於生產糧食和多元化食物,始終端穩中國飯碗,築牢大國糧倉。必須看到,近年來我國耕地數量下降,既有加快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佔用土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節約、不集約的因素。
  • 抗擊疫情,遼寧各市在行動
    ★瀋陽雙線作戰,列出今年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實施單」2020年瀋陽市政府「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日前正式公布。
  • 五帝王終於打了一個翻身仗,先鎖喉後秒殺,平成Boss果然不是菜狗
    這次,五帝王終於打了一個翻身仗,先鎖喉後秒殺,就連強悍無比的德爾塔天爪形態也吃癟了。它這是為平成Boss揚威,如此看來,平成Boss果然不是菜狗!這隻怪獸的設定我們就不做詳細的介紹了,相信大家對它都很熟悉。按照粉絲的話說,哪裡有五帝王,哪裡就有「三流氓」。
  • 遼寧號能打贏福特號嗎?二者相遇,要思考的並不是擊敗福特號
    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時間了,在這期間,中國成功的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了一個現代化的軍事強國。從上個世紀的時候中國就擬定了發展海軍的戰略方針,但是中國遭遇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同時還因為資金和其他各種類型的問題而無力發展航母。直到最近幾十年的時間,中國終於成功的改造了瓦良格號,發展出了遼寧艦,並且自主建造了山東艦,擁有了自己的航母。
  • 中國農業種子之痛,種豬大量依賴外國進口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晶片對美國掐脖子,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我們的農業育種技術也被卡脖子了呢?一、無奈之舉:一批又一批乘坐包機抵華的神秘客人?今天的中國的豬肉市場已經被洋豬主宰!然而我們中華是歷史上馴化養豬最早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更為殘酷的是,外國豬長期佔據了我們的市場,我們的餐桌,造成我國特有的90多種土豬,已經有8種滅絕,25種瀕臨滅絕!
  • 任正非開始行動,已經連出三招
    前段時間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公布了一份數據,讓很多人看清了背後的真相,數據中說到:因為晶片禁令的影響,美晶片行業為此已經損失了1700億美元(合約11170億元人民幣)。但很顯然這次要讓他們失望了,因為華為已經吹響了反擊的號角,任正非帶領著華為連出三招。
  • 《慶餘年》「雞腿姑娘」變「收視女王」,李沁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去年年底,一部《慶餘年》讓飾演「雞腿菇娘」的李沁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喜愛,如今李沁的新劇《錦繡南歌》開播,關注度一路飆升,有網友調侃,「雞腿菇娘」要變身「收視女王」了。當初李沁在《楚喬傳》裡飾演的元淳遭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如今李沁霸氣回歸,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也許,馬上就要迎來事業的春天了!跟其他劇裡的傻白甜女主不同,李沁的新劇中人設性格十分豪爽,本是行走江湖的俠女,但是為了伸張正義,化身成沈府的嫡女嫁入王府,闖得了江湖,整得了庶妹!看的觀眾連連叫好!
  • 遼寧法庫打造智慧農業 步入「大數據」時代 法庫·貴澳大數據農業...
    6月10日,「法庫貴澳大數據農業科技產業園」開工儀式在瀋陽法庫國家級通航特色小鎮規劃區內舉行,這是東北地區首個大數據現代農業科技園項目落地並開工建設,將促進法庫、瀋陽、遼寧農業資源的整合,引領農業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化進程,在農業這一傳統產業,培育出「數字經濟」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