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主題:軟歐包」
這一年多來軟歐包越來越流行,相對來說它對設備不依賴、相對省時。這不是傳統的麵包,算是在洋麵包的造型、技術和軟麵包的口感之間做的一個平衡。它要"軟",所以不能象硬歐一樣無糖無油、成份簡單,因為它需要一些副材料來達到"軟"的要求;它還沾著"歐"字,所以不能只在外形方面象硬歐,配比方面也應該有點兒歐式麵包的樣子,不應該那麼"濃鬱"。它可以有糖、有油、甚至有蛋,但相對來講這些副材料的量要用得少一些。
有朋友問我"軟歐"在配比方面有沒有標準?我認為這個"標準"在於製作者自己控制,要把握好"軟"和"歐"的度,比如糖、油的比例不要那麼高。如果只在外形上比較歐,配方方面糖、油的量分明就是甜麵包使用的量,那不如還是歸在甜麵包分類裡吧。
開篇我寫道它"對設備不依賴、相對省時",因為做這類麵包可以不用攪拌機、發酵箱。
我之前寫過使用"自解法",這種加有雜糧的麵團"自解(或稱浸泡、靜置)"半小時後,麵團已經可以拉出比較薄的膜,然後順序加入酵母、鹽、黃油揉勻就可以了,這時候把麵團拉開來看看,膜又薄又結實。有沒有注意到"膜又薄又結實"這幾個字,對大多數這種麵包來說,不管手揉還是多次摺疊,都還是需要一定麵筋強度的,不是隨便揉勻就可以哦。
至於冬天怎麼發酵待小編以後為大家詳解哈~~~ 小編先把方子分享給大家
麵團原料:麵包粉150克,全麥麵粉50克,法國老面40克,即發乾酵母2.5克,細砂糖12克,鹽3克,水140克,黃油12克
餡料:馬蘇裡拉奶酪,車打奶酪(以1:1的比例混勻)
表面裝飾:馬蘇裡拉奶酪
① 將除黃油以外的原料放在一起揉至能拉出比較厚的膜。
② 加入黃油,將麵團揉至擴展階段後,放溫暖處進行基礎發酵。
③ 基礎發酵結束,將麵團平均分割成3份,滾圓(圖1),鬆弛15分鐘。
④ 將鬆弛後的麵團分別向三個方向擀開(圖2),中間厚,擀開的地方薄。
⑤ 在中間放上混勻的奶酪(圖3),將3個角分別向內折,將麵團整成三角形(圖4-6)。
⑥ 將麵團排在烤盤上(圖7),蓋保鮮膜進行最後發酵。
⑦ 最後發酵至約2倍大,在表面放上馬蘇裡拉奶酪(圖8)。
⑧ 入預熱200℃的烤箱,中下層,上下火,20分鐘。
說明:
奶酪餡我選擇馬蘇裡拉和車打奶酪1:1的配比,如果單用馬蘇裡拉的話我認為味道會太清淡。
公告1 :麵包上牆
關於「麵包上牆」模塊:親愛的焙粉們按照此配方製作麵包,將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配帶圖片留言給小編或者將你的製作過程拍成視頻傳給小編(更容易讓老師找出大家的問題哈)。小編整理之後每周周二或周三由愛和自由老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幫助大家解惑。各位焙粉們的作品還將有機會分享在自由家烘焙「麵包上牆」的模塊中哦~~~
公告2 :徵集「我(或我身邊)的烘焙故事」
關於「我(或我身邊)的烘焙故事」:即日起本公眾號開始徵集「我和我身邊的烘焙故事」,可以是照片,可以是文章,可以是圖畫,可以是烘焙奇葩趣事……不管什麼形式,只要是你想分享給大家的都可以投稿給我們。
投稿郵箱是:mkt_dept@bjkjpress.com
新加入的焙友:點擊右上角小人"查看歷史消息",可查閱以往發送精彩文章。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點擊對話窗口下面的自定義菜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