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經方 | 經方八大體質詳解上

2021-02-07 易傳承學堂

指身體機能處於收斂、低下、陰冷、減退、沉迷的狀態。

體質特徵:黃腫發胖而身體睏倦的人;面部浮腫或有黃褐斑的人;皮膚乾燥粗糙作癢的人;平時不易出汗的人;經常腰痛腿痛的人;有劇烈頭痛的人;月經延後、經量少或閉經的人;經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脹腹瀉的人;疲倦懶言而思睡的人;口不乾渴、小便清長的人;脈象沉細微弱遲緩的人。

(1)麻黃  發汗、平喘、利尿、通經、興奮。主治黃腫,兼治咳喘惡寒無汗而身痛者。

  所謂黃腫是指面色黃暗而浮腫或有浮腫貌者,患者多見小便量少。

  咳喘則是麻黃的兼治證之一,這種咳喘多伴有喉中痰聲,或有哮鳴音。黃腫者的咳喘,用麻黃最為適宜。

  惡寒無汗而身疼痛者,乃是一組綜合症狀。這種惡寒是指雖不當風而感覺有寒冷感;無汗的互詞是皮膚乾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急感。臨床有惡寒而體痛氣喘者;有惡寒而體倦、息微而脈沉遲無力者;有始雖惡寒,後必肌膚發熱者;有惡寒而面目黃腫、精神困頓者;由於惡寒與身體疼痛均是屬於患者的自覺症狀,所以無汗一症的鑑別特別重要,患者多無汗或少汗並且平素不

易出汗,故其皮膚多見乾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魚鱗,其膚色多黃暗而缺乏光澤。張仲景在判定使用麻黃後的療效時,常以患者服藥後有無出汗作為標準。

麻黃體質:是寒體中相對來說較為充實的體質,具體特徵是體型壯實,肌肉發達或較肥滿,胖或浮腫、同時皮膚乾燥而粗糙,不容易出汗,無光澤、發暗,睏倦;感覺和反應比較遲鈍;腹肌較有彈性,腹壁脂肪較厚,脈搏有力,心臟功能較好,無心臟病。

常用麻黃類方:麻黃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葛根湯、麻杏甘石湯等。

所謂涎唾即涎沫,即唾液及痰涎,多痰涎者,即口內唾液較多,或咳吐痰涎較多。而乾薑所主的涎唾多清稀透明,或多泡沫,患者多無口渴感,或雖渴而所飲不多。臨床見此等症,其舌苔必白厚或膩,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層粘液,這種舌象表現正是所謂的「乾薑舌」。

一般來說,乾薑證多出現於下列情況:

1,反覆的服用攻下的藥物後----凡誤下或屢下後仲景多使用乾薑;

2,以腹瀉、嘔吐為特徵的消化道疾病以及伴有脈微而肢冷時;

3,以咳嗽或咳喘為特徵的呼吸道疾病;

4,以腰部冷痛為表現的骨關節疾病等;

5,部分出血性疾病。

乾薑體質:是寒體中以脾胃虛寒為主要表現的體質類型,特別是易於嘔吐、易於腹脹、腹瀉,而進食生冷時容易導致發病者。

乾薑類方:甘草乾薑湯、理中湯、甘姜苓術湯(腎著湯)等。

(3)附子  溫陽,回陽救逆,止痛。主治痛證而脈見沉、微者。

     脈沉微,乃指脈象極細極微,按之如遊絲,似有若無,或脈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或可見脈象突然變得空軟無力,此皆為所謂「附子脈」的常見特徵,而這些脈象多見於大汗、大吐、大出血或者極度疲勞、寒泠刺激之後而導致體質情況相當虛弱的患者,也可見於一些由於長期疾病的折磨或者年高體弱的患者。

而常常與上述症狀相伴而來的症狀是:

1,精神萎靡、極度疲勞感,表現為聲音低微;

2,畏寒,四肢冰冷而過肘膝;

3,大便溏薄或腹瀉,瀉下物多為不消化物----所謂的完谷不化,同時可伴有腹滿腹痛等;

4,浮腫,尤其是下肢的凹陷性水腫,有時也可以出現腹水,如果檢測血壓,可以見到血壓偏低,心、腎功能也可能會低下。所以我們不能把「脈微細」僅僅理解為一種複合的脈象的層次或者一個症狀,而應該將之理解為一種體質狀態,亦即所謂的「少陰陽虛證」。

附子所主治的痛證,其痛勢多較為劇烈並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患者雖然可以蒼白虛弱,反而又見煩躁不安,全身疼痛而痛無定處,例如一些腫瘤所引起的疼痛和或中樞性疼痛等。

2:關節疼痛、拘急而冷汗直冒,如某些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脫出症、痛風等。

3:脅腹大痛而局部按之並無硬滿拒按或抵抗而且舌不紅苔不黃膩者。

4:胸痛徹背並伴見四肢冰冷過肘及膝,如心絞痛等。

另外,《傷寒論》在使用附子的條文中多次提到「惡寒」、「微寒」、「不渴」,我們反向證明附子證決無口渴、惡熱諸症----當然是指一般常規,我們讀書要活,切不可死於句下。患者多面色晦暗,或有輕度浮腫,目睛無神,言語無力,多感覺身體困重而嗜臥思睡,即經文所述的「脈微細,但欲寐」的狀態。如果沒有以上指徵時,我們使用附子時就要謹慎而不可隨便使用大量了。

附子與乾薑的主治相似,其區別在於:附子證多見心血管、循環系統症狀,如脈象沉微;而乾薑證則多見消化、呼吸系統症狀,如嘔吐、腹瀉,舌苔白膩,咳嗽咯吐清稀痰涎等;附子能止身疼痛,而乾薑能除腹脹滿,兩者有內外之別與整體和局部之殊。

附子體質:是寒體中體質更為低下的體質類型,是特徵是精神萎靡,聲低息微,少氣懶言,身重惡寒,脈象無力、沉、微、弱,患者多有重大疾病,臟器功能低下。

附子類方:四逆湯、真武湯、參附湯。

(4)細辛  功效:散寒、化飲、止痛。主治:惡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

   患者多見畏寒喜暖,四肢厥冷,往往雖夏日而厚衣,或稍受風寒則冷氣入骨,全身拘急不適。

所謂不渴,是指口不乾渴,唾液清稀且量多,甚或自覺口內有冷氣,唾液咽下也覺冰冷。凡惡寒不渴之人,多精神不振,喜臥懶言,小便清長,脈象或緩或遲,其舌質淡紅,舌苔白滑,上罩一層稀滑粘液----此即黃煌教授所觀察總結的「細辛舌」。

兼咳喘者,痰液清稀如水,或帶泡沫;兼厥冷者,則四肢冷且痛,遇冷尤劇;兼痛者多為頭痛、身痛、腹痛、胸背痛,以及咽痛、齒痛或目痛等。

細辛與附子的主治頗為相似,均用於惡寒而身痛者,但附子功可回陽救逆,用於脈伏不出時;而細辛只能化飲,不能擔當救人於危難的大任。細辛證必有水,如痰涕清稀,或舌苔水滑,精神狀態相對較好;而附子證則必有寒,如關節拘急疼痛、惡寒,精神狀態較為萎靡不振。

還有,細辛與乾薑均可用於不渴而苔滑者,但細辛長於止痛,乾薑則善於治療吐利,很明顯,前者偏於神經系統,而後者則偏於消化系統。

細辛體質:是寒體中以寒飲為突出表現的一種體質類型。其特徵是容易出現頭痛、腹痛、身體痛、牙齒痛等,與之同時可表現為背部冷、四肢冷而咳吐水樣痰涎者。

細辛類方:小青龍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當歸四逆湯。

是指機體處於亢進、高漲、張揚、興奮的狀態。

體質特徵:面紅油光的人;好動怕熱的人;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的人;慣常生瘡癤、膿包的人;經常咽喉紅腫的人;經常鼻子出血的人;晨起有眼屎的人;汗多而皮膚油膩的人;煩躁易怒、焦慮不安的人;唇紅舌潰的人;口乾尿黃的人;血壓高、腦溢血的人;脈數滑大的人。

調體藥物

(1)黃連  清熱燥溼,瀉火除煩。主治心中煩,兼治心下痞、下利者。

   這裡所說的心中煩,主要指精神障礙,如煩躁不安、焦慮緊張、強迫症狀,注意力不能集中,頭昏頭痛,甚至出現神志錯亂或昏迷等;與之同時,患者多表現有身體的燥熱感、胸中苦悶感、心臟悸動感等,即通常所謂的煩熱、煩悶和煩悸等。與心中煩相伴的是----不得臥,即睡眠障礙,或表現為入睡困難,或為多夢易醒,或為醒後不能很快再次入睡,或為過早覺醒。總之,心中煩乃是黃連證的關鍵!

心下痞,乃指患者自覺的上腹部的一種不適感,似痛非痛,似脹非脹,醫者按壓其上腹部時,患者會感覺到有瀰漫性的壓痛,但卻無肌緊張或肌衛現象,即所謂的「心下痞,按之濡」(154條),此時常常伴有口苦、噯氣、噁心、嘔吐,甚至吐血、便血等症。

所謂下利,即指腹瀉而言,或伴見腹痛,或裡急後重,或肛門灼熱,大便粘膩臭穢,或大便中夾帶粘液及血液等。

黃連體質:乃是熱體中偏溼熱及心火為特徵的一種體質狀態。其具體特徵是患者的面部多油膩,煩熱感明顯,經常胸悶心悸或心下痞,或腹瀉,其人多舌質堅老,舌色紅或暗紅,舌苔黃膩而較厚----黃連舌。脈多滑數或數促。

類方:黃連解毒湯、黃連阿膠湯、黃連湯、葛根芩連湯。

(2)黃芩   清熱瀉火止血,主治煩熱而出血者,兼治熱利、熱痞、熱痺。

所謂的煩熱乃是一種難以解除的發熱或發熱感,患者表現為胸悶不安、躁動焦慮、睡眠障礙乃至精神障礙,同時又具有身體的熱感,或汗出或心悸,或胸悶而有呼吸不暢感,或小便的灼熱感,或口乾苦,或舌紅脈滑數等。黃芩所主治的煩熱與黃連證大致相似,二者的不同之處是:黃芩證的煩熱是手足心煩熱,而黃連證的煩熱則以胸中的悶熱感較為明顯。從熱的範圍來講,黃芩之熱所概較廣,可以包括全身性的熱感,而黃連證的煩熱則較為局限,多見於心下或者胸中。

黃芩是止血良藥,張仲景用黃芩、大黃、黃連治療吐血、衄血,而後世則用單味黃芩治療出血,如《聖惠方》黃芩散即以黃芩搗細為散內服治療吐血衄血或發或止;《聖濟總錄》獨聖湯以黃芩為粗末水煎溫服治鼻衄或汗孔出血;《本事方》也單用黃芩為末治療崩中下血。黃芩所主的出血,有吐、衄、崩漏、便血等,適用面比較寬泛,不過其血色多黯紅,質粘稠或有血塊, 則應是黃芩所主血證的特點。

黃芩所主的下利,以熱利為主,所謂熱利,多為腹瀉的同時,伴有身熱煩躁,或便下膿血,或腹痛如絞,或肛門如灼,或見舌紅唇紅,或脈象滑數等等。許多急慢性的腸道感染及消化道的炎症時多見此證,對於此種情況,黃芩可以作為首選良藥。《傷寒論》黃芩湯是治療熱利的祖方,後世治療腹痛下利的處方,大都是從此方演變而來。

所謂熱痞,即心下痞而伴有煩熱或出血者,其人多唇舌紅而口乾膩,上消化道的炎症、潰瘍等多見這種表現。治療熱痞時,黃芩多與黃連配伍使用。

所謂熱痺,乃指煩熱而且關節疼痛,如《金匱要略》所謂的四肢煩熱,患者多表現為關節腫痛而入夜尤甚,並見晨僵、盜汗、小便黃短等。

黃芩體質:是熱體中而以出血傾向較為突出的一種體質類型。黃煌教授經驗:凡是適用黃芩者,其人多肌肉堅緊,面紅、唇深紅,舌質堅老,脈象滑數。如為女性患者,則必見月經色暗紅粘稠,並有血塊而經量偏多等。

黃芩類方:黃芩湯、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半夏瀉心湯。

   (3)梔子  清熱瀉火、除煩止血  主治:煩熱而胸中窒者。

煩熱,即心煩不安,臥起不寧,往往伴有睡眠障礙。胸中窒,即患者自覺其胸部有重壓感、窒塞感、呼吸不暢感,甚至疼痛感等,臨床上常見的焦慮症、強迫症等多可見有上述表現。

梔子兼治黃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其黃疸多鮮明如橘子色,此時多配伍茵陳蒿、大黃、黃柏等;其腹痛多位於上腹部或劍突下,呈持續性的脹痛或灼痛,這種情況則多配伍黃連、連翹等。其咽喉疼痛時,多見局部充血或腫大,可配伍桔梗、生甘草;梔子治療鼻衄尤為擅長;另外對於尿血、血淋,梔子常配伍滑石、甘草、阿膠;而目赤則是指結膜充血,同時可伴見疼痛等症狀。

梔子體質:乃是熱體中的一種以黏膜充血為特徵的體質類型,其表現為煩熱而胸中窒,多易患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澀痛、舌紅等症,舌苔粘膩而較厚為其舌診特點。

梔子類方:梔子豉湯、梔子厚樸湯、梔子柏皮湯、梔子大黃湯。

(4)石膏   清熱 除煩  止渴主治身熱、汗出、煩渴,脈滑、浮大、洪大者。

   身熱既指患有高熱,也指身體的自覺發熱感,還包括患者表現為畏熱喜冷、喜飲冰涼食物者。

   汗出,其特點一是量多,常常汗出溼衣,或者反覆出汗;二是出汗的同時伴有身體的熱感,患者不惡寒反惡熱,而且還伴有煩躁不安以及強烈的渴感。

煩渴,也稱大渴,石膏多配知母、人參,「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168條),舌上乾燥,為舌頭乾燥缺乏津液,有的可表現為舌面幹焦而如砂皮,是渴的客觀指徵;欲飲水數升,謂患者能夠大量喝水,這是提示其口渴感的強烈程度,而與大渴相伴的,是大汗以及脈象洪大,如白虎加人參湯就主治「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26條)

脈滑、浮大、洪大,因為只有這種脈象的人,才可能會出現大渴、大汗出,並可見煩躁不安、易於興奮等症。如果其人脈象沉微,則必精神萎靡,畏寒無汗,則與石膏證恰恰相反而當禁用石膏。

石膏體質:為熱體中一種由於熱甚而致津液不足的體質類型。其特徵是面白而皮膚憔悴,雖然身熱汗出,但卻無健康時的紅光而現憔悴之態,舌面乾燥而舌苔則較薄,脈形則為浮大或洪大者。

膏類方: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

指物質匱乏及功能低下的狀態。

體質特徵極度消瘦的人;經常心慌氣短的人;平時多汗或經過反覆發汗的人;腹肌萎縮而脂肪堆積的人;血壓低而脈弱的人;有心肺功能不全的人;能食而無力動則心慌的人;高齡的老人;久病不起的人;經過放療、化療後的人;動過重大手術後的人;久病浮腫的人;大量失血的人;反覆腹瀉或反覆嘔吐的人;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人。

調體藥物

(1)桂枝  功效:通陽、平衝定悸。主治氣上衝而自汗者。

所謂的氣上衝,是指胸腹部的一種上衝感和搏動感,有三種情況:第一是心悸,患者自覺心中悸動,按壓後舒適,或者病人全身均出現搏動感;第二是臍腹動悸,患者感到其臍腹部有跳動感,甚至可以導致暈厥;第三是頸動脈的搏動感也包括在動悸之內。臨床可見,許多循環系統疾病如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低血壓、心力衰竭以及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等,均可出現動悸的症候群。

自汗,為自動出汗,即天氣並不熱,也未服用發汗藥物的情況下微微汗出,而且汗出後又出現心悸、乏力、惡風畏寒,關節疼痛,煩躁不安,同時皮膚溼冷或者四肢冷者,即所謂的冷汗。

桂枝證代表桂枝類方的主治特徵,動悸、自汗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症狀,而應該將之看作是一種疾病或者一類疾病,也可以將之看作是一種體質狀態。

桂枝體質:是虛體中一種以循環系統疾病為常見的體質類型。臨床可見到患者的體型多偏於消瘦而肌肉不夠發達,皮膚溼潤、細膩而缺少光澤,腹壁薄而無力,但按之表皮較硬,腹直肌多緊張,舌質淡紅或暗淡,舌體較柔軟而舌面較溼潤,舌苔薄白。(桂枝舌)桂枝證的脈象以虛緩為多見,虛,指無力;緩,指脈不數,有時相反還較慢。容易出冷汗,汗後又覺不舒服,容易出現動悸感,或頭昏暈厥;體力低下,容易疲勞,持久力差,容易腹痛(痙攣),此種腹痛一般多呈陣發對性;容易失眠多夢;對於寒冷和疼痛較為敏感;易罹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壓、血管病、消化系統疾病和營養不良性疾病等。

桂枝類方:桂枝甘草湯、桂枝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大黃湯、小建中湯。

(2)人參  功效:補氣、生津;主治:極度消瘦、食欲不振,脈微、沉、細者。

   從上述人參的主治內容來看,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氣(功能)陰(物質)兩虛的體質狀態,所以我們可以把人參看作是一味體質性的藥物。

人參體質:是虛體中以氣、液不足為特徵的一種體質類型。患者多表現為消瘦或枯瘦,肌肉萎縮,而且膚色乾枯缺乏彈性,沒有健康人應有的紅光,有皺紋;語聲低微。腹部扁平而硬,又兼心下部不適,食欲不振,口乾、舌面幹,舌質必嫩紅而不堅老,舌色不絳,脈象多見沉、伏、微、弱。小腿較細而腓腸肌不夠發達或萎縮,並用肌肉較為鬆軟;容易出現頭昏眼花、氣短或疲乏無力。這類患者大多患有重大疾病,如腫瘤、貧血等,或者重要臟器有損害,或手術、過勞後,大量出汗,反覆嘔吐、腹瀉導致營養不良以及飢餓等誘因。

人參類方:獨參湯、麥門冬湯、生脈散、桂枝加人參湯、四逆加人參湯、薯蕷丸等。

(3)當歸  功效:養血調經,止痛、通便。主治婦人腹痛。

   當歸主治婦人腹痛,其腹痛的部位多在少腹,常表現為刺痛、絞痛、急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較重,前人常用「刺痛不止」、「痛不可忍」等詞語來表述。這種腹痛可以牽引到腰背,且多與婦人的月經、胎產有關,即月經期、圍產期、產後的少腹痛,大多屬於當歸證的範疇。另外,《本經》說當歸主「絕子」,而後世又視當歸為補血藥,把此,月經過少以及閉經不孕等,也應該是當歸主治。

當歸體質:是虛體中以女性的月經不調為特徵的一種體質類型。其外觀體徵為羸瘦,皮膚多枯黃乾燥甚至有脫屑,頭髮枯黃易脫,易於出現腹痛,月經量少或閉經,其脈多細。

當歸類方: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芍藥散、膠艾湯。

即體內毒素不能排出導致功能障礙的狀態。

體質特徵:經常腹痛便秘的人;經常飯後腹脹、噯氣反流的人;體型狀實腹部按之飽滿的人;患有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的人;思維減慢或思維錯亂的人;容易頭昏頭痛、煩躁易怒的人;月經不調或閉經、或經來不暢、漏下不止的人。

調體藥物

(1)大黃  功效:清熱、通便、止血、解毒、逐瘀、通經。主治:大實痛、煩熱、口燥舌黃,脈滑實有力;兼治心下痞、吐血衄血,經水不利、黃疸、嘔吐、癰疽疔瘡等。

 所謂的大實痛,是指腹痛而大便不通,按之腹部有充實抵抗感,患者可感到腹部有不適感、壓痛感或脹痛感,甚至痛不可按。如大陷胸湯主治「心下痛,按之石硬者」、「不大便五六日······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忍者」,這是比較典型的大黃證。

煩熱,是精神症狀,急症重症可見譫語、煩躁、其人如狂、獨語如見鬼狀、目中不了了等;慢性病可表現為頭昏頭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情緒失控以及思維減慢或錯亂等。

大黃證的客觀指徵為口燥舌黃,其舌質堅老,舌苔黃而幹糙,或如幹焦鍋巴狀此即黃煌教授總結的大黃舌!而與之相反的,對於見到舌面潤滑、口不燥渴的,我們就要慎用大黃了!所以仲景才有「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130條)的訓誡。

脈滑實,滑是指脈來流利、圓滑鼓指;二也指脈搏相對較快;實是指脈搏按之較為有力,可以提示患者的心功能較好,血壓可能較高,體格也比較壯實,此亦即所謂的「大黃脈」,脈實、脈滑,或沉實,或沉滑,或滑數均屬此類。

大黃體質:乃是實體中一種以積熱和(或)瘀血為特徵的體質類型。其體格健壯或胖壯,肌肉豐滿,面紅有油光,口唇暗紅,皮膚易生瘡痘,腹部多充實、飽滿,腹壁脂肪厚,按之硬或脹痛,容易頭昏頭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煩躁易怒,情緒容易失控,思維或慢或錯亂等;食慾一般比較旺盛,但容易食後出現腹部的脹痛,容易大便秘結,容易出血。自覺身體發熱,容易感染,容易生癰疽疔瘡,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者血粘度偏高。女性多月經不調或閉經,或表現為月經不暢,漏下不止。導致上述各症的常見誘因是:疾病、感染、創傷、中毒、精神緊張,長期飲食過量或沒有規律等。另據黃煌教授觀察總結,大黃體質多見於中、老年人。

大黃類方;大承氣湯、小承氣湯、桃核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黃附子湯。

(2)枳實   功效:消痞、消積、化痰、破氣、通便。主治:胸腹痞滿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所謂的痞,是一種患者自覺的堵悶不適感,滿為脹滿。而胸腹痞滿乃是患者感到其胸腹部脹悶、疼痛、堵塞不通。用手按壓,劍突以下可以明顯的感到其腹壁的肌肉堅硬而有抵抗感。患者還可訴說按壓後上腹部有不適感或疼痛感,這也就是張仲景所描述的「心下堅」和「心下硬」,同時多見其人大便乾燥難解,或者數日一行,亦即所謂:「腹大滿不通」、「脾約」,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等。

枳實體質:乃是實體中以氣機的阻滯為突出特徵的一種體質類型。其腹部一種多充實,按壓其腹部時會有明顯的抵抗感,容易出現腹痛、便秘,容易腹脹、噯氣或返流,容易出現頭痛,女性容易患有乳腺小葉增生。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參考。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侵刪!

相關焦點

  • 黃煌:經方玫瑰與女性體質調理!
    經方的石榴裙下,不知迷倒多少中醫人士,經方的魅力,就像芬香撲鼻的花朵,歷久彌香,引無數人沉醉不自知。對於經方,黃煌教授是真正的蜜粉,一直致力於經方的研究,今天,小編就分享一篇黃煌教授「經方玫瑰」學說與女性體質調理的文章,精品美文要細看!黃師說「其實沒有醜女人,很多女人表面難看,都與體內氣血失調有關,每一個女人都是一朵玫瑰花!」這句話恐怕所有女患者都愛聽,因為玫瑰花很美。
  • 黃煌經方沙龍(第六期)
    印刷時間:2015-6-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包 裝:平裝 定 價:38.00內容提要本套叢書是以黃煌老師為首的經方團隊及其經方愛好者在其博客上的討論內容為主題的,並按時間順序及專題進行歸類整理而陸續出版。
  • 黃煌經方深圳平樂工作室揭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深平樂12月11日,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與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籤約成立「黃煌經方深圳平樂工作室」,並舉行揭牌儀式。活動現場,該院7名中醫師拜黃煌教授為師。
  • 黃煌:加強科普創新,讓中醫藥經方更好服務百姓
    經方大家、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院長黃煌教授,與醫藥行業翹首、媒體代表一起推動啟動杆,完成啟動儀式。黃煌教授是知名經方大家,以經方的方證與藥證為研究重點, 致力於經方的普及推廣工作。他的觀點鮮明且有新意,與臨床緊密結合,實用性強,是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的著名中醫學者。
  • 黃煌經方八大體質詳解(上)
    凡惡寒不渴之人,多精神不振,喜臥懶言,小便清長,脈象或緩或遲,其舌質淡紅,舌苔白滑,上罩一層稀滑粘液----此即黃煌教授所觀察總結的「細辛舌」。兼咳喘者,痰液清稀如水,或帶泡沫;兼厥冷者,則四肢冷且痛,遇冷尤劇;兼痛者多為頭痛、身痛、腹痛、胸背痛,以及咽痛、齒痛或目痛等。
  • 【黃煌經方方證藥證】《經方一百首》之厚樸麻黃湯
  • 【經方精品】春季類病班報名與葛根類方解析(上)
    2020「《經方》精品」春季類病(線上)班報名通知~A、開班情況   由《經方》雜誌主辦的「《經方》精品」班,近5年來獲得了廣大學員的認可和讚譽。學員們的門診流量不斷提升,匯報時流淌著的喜悅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 【何麗霞用經方】荊芥連翹湯治斑禿
    1、荊芥連翹湯適用於以紅腫熱痛為特徵的頭面部炎性疾病和熱性體質的調理。《黃煌經方醫案》2、患者為四逆散體質,在長期精神壓力大、抑鬱、煩躁心境下出現了斑禿,表現為頭油多,頭皮多發毛囊炎,發紅,瘙癢,遇熱加重,唇紅,舌暗紅,苔膩,舌下瘀脈,脈弦滑,為「荊芥連翹湯方證」,故選用之。
  • 我治療痤瘡的常用經方
    導言:我在05-06年的時候,就常在經方沙龍論壇裡閱讀黃兄整理的文章,受益匪淺,但一直沒有交流,直到去年,才互相加了微信,有了聯繫。黃兄是黃煌老師的得意門生,經方心得不少,大概也是在三四個月前,我跟他約稿,終於在昨晚給我交了上來。嗯,我就是喜歡壓榨同道的經驗,覺得好的使勁賞,我回頭轉給他做稿費,閒話不說了,大家欣賞文章吧。
  • 實戰說經方91 | 頑固性頭皮癢怎麼回事?
    收錄於話題 #實戰說經方處方如下:北柴胡15g 麩炒枳殼15g 赤芍15g 甘草10g 荊芥10g 防風10g 龍骨30g 牡蠣30g 連翹15g,共一十四劑 每日1劑 水煎內服。2019.08.13二診:藥後好很多,頭皮丘疹膿皰瘙癢消,患者直呼驚奇!近期時噯氣,開車時噁心欲嘔。睡眠好轉,但仍欠佳。
  • 代表心聲丨庹勤慧:救救中醫經方傳承!
    經方以其極強的規範性與有效性,在中醫人才培養、臨床醫療保健、市場開發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經方傳承的現狀並不樂觀。隨著老一輩經方家的逐漸謝世,經方派傳人漸少,經方醫學從主流中醫領域逐漸淡出。特別是上世紀末開始,一批《傷寒論》研究名家相繼去世,使得原本在中醫高校中就已經微弱的經方之聲更加寂寥。」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中醫藥大學教授庹勤慧說。
  • 發燒、愛睡覺的經方治療
    但是大部分人卻不願意接受這一事實:「恢復經方本真——八綱辨證,中醫學需要更多的客觀臨床描述,而不是所謂的文化、理論解讀。」還是自學成名,講求臨床實效的嶽美中前輩說的好,他這麼評價張仲景醫學:「察症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劑而不言藥性,準當前之象徵,投藥石以祛疾,直逼實驗科學之堂奧。」
  • 經方的治病原理
    地球上的生命生存主要依靠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所提供的熱輻射能。地球上的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生物質能等皆來源於太陽。經方扶陽派將這種生命的能量稱之為陽氣,即生命力。疾病則是生命體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無序化。
  • 黃煌經方100首之八十九:復脈湯(炙甘草湯)(轉載)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藥物的劑量與是否用酒方面。可見黃酒是不可忽略的藥物。本方劑量之大,是臨床不多見的,經觀察有中數患者服藥後略有頭昏,想睡覺,但能承受,餘無不良反應(上海中醫雜誌,1989;5:36)。經方家曹穎甫也有豐富的治驗,他說「餘用本方,無慮百數十次,未有不效者。其證以心動悸為主。若見脈結代,則其證為重,宜加重藥量。否則,但覺頭眩者為輕,投之更效。
  • 【經方講座】大陷胸湯
    ●●●經方傳真●●●【辨證要點】心下結硬、滿痛拒按而煩躁者。【方解】甘遂苦寒,為下水峻藥,使結於上的水和熱從大小便而去。芒硝洩熱軟堅,大黃洩熱破結,兩味協甘遂洩熱和消除心腹滿痛。甘遂攻水峻猛,與芒硝、大黃為伍則攻下更猛,但熱實結胸者,又非此不治。即本方治療陽明裡熱並與水結於胃上胸脅者。
  • 黃煌八大體質詳解與用方
    八大體質詳解
  • 經方辨治痰飲眩暈
    如《傷寒論》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這一條頭眩的病機就是中氣損傷,水飲上衝。《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說:「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這裡就主要闡釋了「目眩「、「冒眩」的病機是痰飲上冒清陽。
  • 你真的了解經方嗎?《經方學科》學習筆記(一)
    收錄於話題 #經方學習
  • 經方與現代臨床
    我個人在臨床上我不贊成經方以不加減為貴這種說法的,因為有很多病我們要用這個經方運用到現代臨床上未必都是完全符合條文的證,而且經方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它自己附帶有加減,也就是說仲景在臨床上用方子的時候是非常靈活的,他自己有加減,可以從可以從條文證來確定它的適用範圍,從經方的加減來推測經方的奧妙之處,這樣對推廣經方的運用,經方的療效可以說絲毫不減。
  • 黃煌經方100首之八十一:薏苡附子敗醬散(轉載)
    於是請教其先師鶴先生,先師曰:「此證肌膚甲錯,腹皮急,按之濡,謂薏苡附子敗醬散證也」。稻葉先生恍然而知自己之過失,並請罪致謝。遂遵先師之教導而投用此方,僅20日便治癒。經方家們對本方的應用並沒有停留在以上的層面,相反,卻作了進一步的探索和發揮。對於僅有單純的肌膚甲錯而沒有任何腹證的皮膚病用本方是否也同樣可以取效呢?請看下面兩則治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