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身體機能處於收斂、低下、陰冷、減退、沉迷的狀態。
體質特徵:黃腫發胖而身體睏倦的人;面部浮腫或有黃褐斑的人;皮膚乾燥粗糙作癢的人;平時不易出汗的人;經常腰痛腿痛的人;有劇烈頭痛的人;月經延後、經量少或閉經的人;經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脹腹瀉的人;疲倦懶言而思睡的人;口不乾渴、小便清長的人;脈象沉細微弱遲緩的人。
(1)麻黃 發汗、平喘、利尿、通經、興奮。主治黃腫,兼治咳喘惡寒無汗而身痛者。
所謂黃腫是指面色黃暗而浮腫或有浮腫貌者,患者多見小便量少。
咳喘則是麻黃的兼治證之一,這種咳喘多伴有喉中痰聲,或有哮鳴音。黃腫者的咳喘,用麻黃最為適宜。
惡寒無汗而身疼痛者,乃是一組綜合症狀。這種惡寒是指雖不當風而感覺有寒冷感;無汗的互詞是皮膚乾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急感。臨床有惡寒而體痛氣喘者;有惡寒而體倦、息微而脈沉遲無力者;有始雖惡寒,後必肌膚發熱者;有惡寒而面目黃腫、精神困頓者;由於惡寒與身體疼痛均是屬於患者的自覺症狀,所以無汗一症的鑑別特別重要,患者多無汗或少汗並且平素不
易出汗,故其皮膚多見乾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魚鱗,其膚色多黃暗而缺乏光澤。張仲景在判定使用麻黃後的療效時,常以患者服藥後有無出汗作為標準。
麻黃體質:是寒體中相對來說較為充實的體質,具體特徵是體型壯實,肌肉發達或較肥滿,胖或浮腫、同時皮膚乾燥而粗糙,不容易出汗,無光澤、發暗,睏倦;感覺和反應比較遲鈍;腹肌較有彈性,腹壁脂肪較厚,脈搏有力,心臟功能較好,無心臟病。
常用麻黃類方:麻黃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葛根湯、麻杏甘石湯等。
所謂涎唾即涎沫,即唾液及痰涎,多痰涎者,即口內唾液較多,或咳吐痰涎較多。而乾薑所主的涎唾多清稀透明,或多泡沫,患者多無口渴感,或雖渴而所飲不多。臨床見此等症,其舌苔必白厚或膩,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層粘液,這種舌象表現正是所謂的「乾薑舌」。
一般來說,乾薑證多出現於下列情況:
1,反覆的服用攻下的藥物後----凡誤下或屢下後仲景多使用乾薑;
2,以腹瀉、嘔吐為特徵的消化道疾病以及伴有脈微而肢冷時;
3,以咳嗽或咳喘為特徵的呼吸道疾病;
4,以腰部冷痛為表現的骨關節疾病等;
5,部分出血性疾病。
乾薑體質:是寒體中以脾胃虛寒為主要表現的體質類型,特別是易於嘔吐、易於腹脹、腹瀉,而進食生冷時容易導致發病者。
乾薑類方:甘草乾薑湯、理中湯、甘姜苓術湯(腎著湯)等。
(3)附子 溫陽,回陽救逆,止痛。主治痛證而脈見沉、微者。
脈沉微,乃指脈象極細極微,按之如遊絲,似有若無,或脈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或可見脈象突然變得空軟無力,此皆為所謂「附子脈」的常見特徵,而這些脈象多見於大汗、大吐、大出血或者極度疲勞、寒泠刺激之後而導致體質情況相當虛弱的患者,也可見於一些由於長期疾病的折磨或者年高體弱的患者。
而常常與上述症狀相伴而來的症狀是:
1,精神萎靡、極度疲勞感,表現為聲音低微;
2,畏寒,四肢冰冷而過肘膝;
3,大便溏薄或腹瀉,瀉下物多為不消化物----所謂的完谷不化,同時可伴有腹滿腹痛等;
4,浮腫,尤其是下肢的凹陷性水腫,有時也可以出現腹水,如果檢測血壓,可以見到血壓偏低,心、腎功能也可能會低下。所以我們不能把「脈微細」僅僅理解為一種複合的脈象的層次或者一個症狀,而應該將之理解為一種體質狀態,亦即所謂的「少陰陽虛證」。
附子所主治的痛證,其痛勢多較為劇烈並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患者雖然可以蒼白虛弱,反而又見煩躁不安,全身疼痛而痛無定處,例如一些腫瘤所引起的疼痛和或中樞性疼痛等。
2:關節疼痛、拘急而冷汗直冒,如某些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脫出症、痛風等。
3:脅腹大痛而局部按之並無硬滿拒按或抵抗而且舌不紅苔不黃膩者。
4:胸痛徹背並伴見四肢冰冷過肘及膝,如心絞痛等。
另外,《傷寒論》在使用附子的條文中多次提到「惡寒」、「微寒」、「不渴」,我們反向證明附子證決無口渴、惡熱諸症----當然是指一般常規,我們讀書要活,切不可死於句下。患者多面色晦暗,或有輕度浮腫,目睛無神,言語無力,多感覺身體困重而嗜臥思睡,即經文所述的「脈微細,但欲寐」的狀態。如果沒有以上指徵時,我們使用附子時就要謹慎而不可隨便使用大量了。
附子與乾薑的主治相似,其區別在於:附子證多見心血管、循環系統症狀,如脈象沉微;而乾薑證則多見消化、呼吸系統症狀,如嘔吐、腹瀉,舌苔白膩,咳嗽咯吐清稀痰涎等;附子能止身疼痛,而乾薑能除腹脹滿,兩者有內外之別與整體和局部之殊。
附子體質:是寒體中體質更為低下的體質類型,是特徵是精神萎靡,聲低息微,少氣懶言,身重惡寒,脈象無力、沉、微、弱,患者多有重大疾病,臟器功能低下。
附子類方:四逆湯、真武湯、參附湯。
(4)細辛 功效:散寒、化飲、止痛。主治:惡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
患者多見畏寒喜暖,四肢厥冷,往往雖夏日而厚衣,或稍受風寒則冷氣入骨,全身拘急不適。
所謂不渴,是指口不乾渴,唾液清稀且量多,甚或自覺口內有冷氣,唾液咽下也覺冰冷。凡惡寒不渴之人,多精神不振,喜臥懶言,小便清長,脈象或緩或遲,其舌質淡紅,舌苔白滑,上罩一層稀滑粘液----此即黃煌教授所觀察總結的「細辛舌」。
兼咳喘者,痰液清稀如水,或帶泡沫;兼厥冷者,則四肢冷且痛,遇冷尤劇;兼痛者多為頭痛、身痛、腹痛、胸背痛,以及咽痛、齒痛或目痛等。
細辛與附子的主治頗為相似,均用於惡寒而身痛者,但附子功可回陽救逆,用於脈伏不出時;而細辛只能化飲,不能擔當救人於危難的大任。細辛證必有水,如痰涕清稀,或舌苔水滑,精神狀態相對較好;而附子證則必有寒,如關節拘急疼痛、惡寒,精神狀態較為萎靡不振。
還有,細辛與乾薑均可用於不渴而苔滑者,但細辛長於止痛,乾薑則善於治療吐利,很明顯,前者偏於神經系統,而後者則偏於消化系統。
細辛體質:是寒體中以寒飲為突出表現的一種體質類型。其特徵是容易出現頭痛、腹痛、身體痛、牙齒痛等,與之同時可表現為背部冷、四肢冷而咳吐水樣痰涎者。
細辛類方:小青龍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當歸四逆湯。
是指機體處於亢進、高漲、張揚、興奮的狀態。
體質特徵:面紅油光的人;好動怕熱的人;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的人;慣常生瘡癤、膿包的人;經常咽喉紅腫的人;經常鼻子出血的人;晨起有眼屎的人;汗多而皮膚油膩的人;煩躁易怒、焦慮不安的人;唇紅舌潰的人;口乾尿黃的人;血壓高、腦溢血的人;脈數滑大的人。
調體藥物
(1)黃連 清熱燥溼,瀉火除煩。主治心中煩,兼治心下痞、下利者。
這裡所說的心中煩,主要指精神障礙,如煩躁不安、焦慮緊張、強迫症狀,注意力不能集中,頭昏頭痛,甚至出現神志錯亂或昏迷等;與之同時,患者多表現有身體的燥熱感、胸中苦悶感、心臟悸動感等,即通常所謂的煩熱、煩悶和煩悸等。與心中煩相伴的是----不得臥,即睡眠障礙,或表現為入睡困難,或為多夢易醒,或為醒後不能很快再次入睡,或為過早覺醒。總之,心中煩乃是黃連證的關鍵!
心下痞,乃指患者自覺的上腹部的一種不適感,似痛非痛,似脹非脹,醫者按壓其上腹部時,患者會感覺到有瀰漫性的壓痛,但卻無肌緊張或肌衛現象,即所謂的「心下痞,按之濡」(154條),此時常常伴有口苦、噯氣、噁心、嘔吐,甚至吐血、便血等症。
所謂下利,即指腹瀉而言,或伴見腹痛,或裡急後重,或肛門灼熱,大便粘膩臭穢,或大便中夾帶粘液及血液等。
黃連體質:乃是熱體中偏溼熱及心火為特徵的一種體質狀態。其具體特徵是患者的面部多油膩,煩熱感明顯,經常胸悶心悸或心下痞,或腹瀉,其人多舌質堅老,舌色紅或暗紅,舌苔黃膩而較厚----黃連舌。脈多滑數或數促。
類方:黃連解毒湯、黃連阿膠湯、黃連湯、葛根芩連湯。
(2)黃芩 清熱瀉火止血,主治煩熱而出血者,兼治熱利、熱痞、熱痺。
所謂的煩熱乃是一種難以解除的發熱或發熱感,患者表現為胸悶不安、躁動焦慮、睡眠障礙乃至精神障礙,同時又具有身體的熱感,或汗出或心悸,或胸悶而有呼吸不暢感,或小便的灼熱感,或口乾苦,或舌紅脈滑數等。黃芩所主治的煩熱與黃連證大致相似,二者的不同之處是:黃芩證的煩熱是手足心煩熱,而黃連證的煩熱則以胸中的悶熱感較為明顯。從熱的範圍來講,黃芩之熱所概較廣,可以包括全身性的熱感,而黃連證的煩熱則較為局限,多見於心下或者胸中。
黃芩是止血良藥,張仲景用黃芩、大黃、黃連治療吐血、衄血,而後世則用單味黃芩治療出血,如《聖惠方》黃芩散即以黃芩搗細為散內服治療吐血衄血或發或止;《聖濟總錄》獨聖湯以黃芩為粗末水煎溫服治鼻衄或汗孔出血;《本事方》也單用黃芩為末治療崩中下血。黃芩所主的出血,有吐、衄、崩漏、便血等,適用面比較寬泛,不過其血色多黯紅,質粘稠或有血塊, 則應是黃芩所主血證的特點。
黃芩所主的下利,以熱利為主,所謂熱利,多為腹瀉的同時,伴有身熱煩躁,或便下膿血,或腹痛如絞,或肛門如灼,或見舌紅唇紅,或脈象滑數等等。許多急慢性的腸道感染及消化道的炎症時多見此證,對於此種情況,黃芩可以作為首選良藥。《傷寒論》黃芩湯是治療熱利的祖方,後世治療腹痛下利的處方,大都是從此方演變而來。
所謂熱痞,即心下痞而伴有煩熱或出血者,其人多唇舌紅而口乾膩,上消化道的炎症、潰瘍等多見這種表現。治療熱痞時,黃芩多與黃連配伍使用。
所謂熱痺,乃指煩熱而且關節疼痛,如《金匱要略》所謂的四肢煩熱,患者多表現為關節腫痛而入夜尤甚,並見晨僵、盜汗、小便黃短等。
黃芩體質:是熱體中而以出血傾向較為突出的一種體質類型。黃煌教授經驗:凡是適用黃芩者,其人多肌肉堅緊,面紅、唇深紅,舌質堅老,脈象滑數。如為女性患者,則必見月經色暗紅粘稠,並有血塊而經量偏多等。
黃芩類方:黃芩湯、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半夏瀉心湯。
(3)梔子 清熱瀉火、除煩止血 主治:煩熱而胸中窒者。
煩熱,即心煩不安,臥起不寧,往往伴有睡眠障礙。胸中窒,即患者自覺其胸部有重壓感、窒塞感、呼吸不暢感,甚至疼痛感等,臨床上常見的焦慮症、強迫症等多可見有上述表現。
梔子兼治黃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其黃疸多鮮明如橘子色,此時多配伍茵陳蒿、大黃、黃柏等;其腹痛多位於上腹部或劍突下,呈持續性的脹痛或灼痛,這種情況則多配伍黃連、連翹等。其咽喉疼痛時,多見局部充血或腫大,可配伍桔梗、生甘草;梔子治療鼻衄尤為擅長;另外對於尿血、血淋,梔子常配伍滑石、甘草、阿膠;而目赤則是指結膜充血,同時可伴見疼痛等症狀。
梔子體質:乃是熱體中的一種以黏膜充血為特徵的體質類型,其表現為煩熱而胸中窒,多易患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澀痛、舌紅等症,舌苔粘膩而較厚為其舌診特點。
梔子類方:梔子豉湯、梔子厚樸湯、梔子柏皮湯、梔子大黃湯。
(4)石膏 清熱 除煩 止渴主治身熱、汗出、煩渴,脈滑、浮大、洪大者。
身熱既指患有高熱,也指身體的自覺發熱感,還包括患者表現為畏熱喜冷、喜飲冰涼食物者。
汗出,其特點一是量多,常常汗出溼衣,或者反覆出汗;二是出汗的同時伴有身體的熱感,患者不惡寒反惡熱,而且還伴有煩躁不安以及強烈的渴感。
煩渴,也稱大渴,石膏多配知母、人參,「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168條),舌上乾燥,為舌頭乾燥缺乏津液,有的可表現為舌面幹焦而如砂皮,是渴的客觀指徵;欲飲水數升,謂患者能夠大量喝水,這是提示其口渴感的強烈程度,而與大渴相伴的,是大汗以及脈象洪大,如白虎加人參湯就主治「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26條)
脈滑、浮大、洪大,因為只有這種脈象的人,才可能會出現大渴、大汗出,並可見煩躁不安、易於興奮等症。如果其人脈象沉微,則必精神萎靡,畏寒無汗,則與石膏證恰恰相反而當禁用石膏。
石膏體質:為熱體中一種由於熱甚而致津液不足的體質類型。其特徵是面白而皮膚憔悴,雖然身熱汗出,但卻無健康時的紅光而現憔悴之態,舌面乾燥而舌苔則較薄,脈形則為浮大或洪大者。
石膏類方: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
指物質匱乏及功能低下的狀態。
體質特徵:極度消瘦的人;經常心慌氣短的人;平時多汗或經過反覆發汗的人;腹肌萎縮而脂肪堆積的人;血壓低而脈弱的人;有心肺功能不全的人;能食而無力動則心慌的人;高齡的老人;久病不起的人;經過放療、化療後的人;動過重大手術後的人;久病浮腫的人;大量失血的人;反覆腹瀉或反覆嘔吐的人;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人。
調體藥物
(1)桂枝 功效:通陽、平衝定悸。主治氣上衝而自汗者。
所謂的氣上衝,是指胸腹部的一種上衝感和搏動感,有三種情況:第一是心悸,患者自覺心中悸動,按壓後舒適,或者病人全身均出現搏動感;第二是臍腹動悸,患者感到其臍腹部有跳動感,甚至可以導致暈厥;第三是頸動脈的搏動感也包括在動悸之內。臨床可見,許多循環系統疾病如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低血壓、心力衰竭以及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等,均可出現動悸的症候群。
自汗,為自動出汗,即天氣並不熱,也未服用發汗藥物的情況下微微汗出,而且汗出後又出現心悸、乏力、惡風畏寒,關節疼痛,煩躁不安,同時皮膚溼冷或者四肢冷者,即所謂的冷汗。
桂枝證代表桂枝類方的主治特徵,動悸、自汗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症狀,而應該將之看作是一種疾病或者一類疾病,也可以將之看作是一種體質狀態。
桂枝體質:是虛體中一種以循環系統疾病為常見的體質類型。臨床可見到患者的體型多偏於消瘦而肌肉不夠發達,皮膚溼潤、細膩而缺少光澤,腹壁薄而無力,但按之表皮較硬,腹直肌多緊張,舌質淡紅或暗淡,舌體較柔軟而舌面較溼潤,舌苔薄白。(桂枝舌)桂枝證的脈象以虛緩為多見,虛,指無力;緩,指脈不數,有時相反還較慢。容易出冷汗,汗後又覺不舒服,容易出現動悸感,或頭昏暈厥;體力低下,容易疲勞,持久力差,容易腹痛(痙攣),此種腹痛一般多呈陣發對性;容易失眠多夢;對於寒冷和疼痛較為敏感;易罹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壓、血管病、消化系統疾病和營養不良性疾病等。
桂枝類方:桂枝甘草湯、桂枝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大黃湯、小建中湯。
(2)人參 功效:補氣、生津;主治:極度消瘦、食欲不振,脈微、沉、細者。
從上述人參的主治內容來看,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氣(功能)陰(物質)兩虛的體質狀態,所以我們可以把人參看作是一味體質性的藥物。
人參體質:是虛體中以氣、液不足為特徵的一種體質類型。患者多表現為消瘦或枯瘦,肌肉萎縮,而且膚色乾枯缺乏彈性,沒有健康人應有的紅光,有皺紋;語聲低微。腹部扁平而硬,又兼心下部不適,食欲不振,口乾、舌面幹,舌質必嫩紅而不堅老,舌色不絳,脈象多見沉、伏、微、弱。小腿較細而腓腸肌不夠發達或萎縮,並用肌肉較為鬆軟;容易出現頭昏眼花、氣短或疲乏無力。這類患者大多患有重大疾病,如腫瘤、貧血等,或者重要臟器有損害,或手術、過勞後,大量出汗,反覆嘔吐、腹瀉導致營養不良以及飢餓等誘因。
人參類方:獨參湯、麥門冬湯、生脈散、桂枝加人參湯、四逆加人參湯、薯蕷丸等。
(3)當歸 功效:養血調經,止痛、通便。主治婦人腹痛。
當歸主治婦人腹痛,其腹痛的部位多在少腹,常表現為刺痛、絞痛、急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較重,前人常用「刺痛不止」、「痛不可忍」等詞語來表述。這種腹痛可以牽引到腰背,且多與婦人的月經、胎產有關,即月經期、圍產期、產後的少腹痛,大多屬於當歸證的範疇。另外,《本經》說當歸主「絕子」,而後世又視當歸為補血藥,把此,月經過少以及閉經不孕等,也應該是當歸主治。
當歸體質:是虛體中以女性的月經不調為特徵的一種體質類型。其外觀體徵為羸瘦,皮膚多枯黃乾燥甚至有脫屑,頭髮枯黃易脫,易於出現腹痛,月經量少或閉經,其脈多細。
當歸類方: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芍藥散、膠艾湯。
即體內毒素不能排出導致功能障礙的狀態。
體質特徵:經常腹痛便秘的人;經常飯後腹脹、噯氣反流的人;體型狀實腹部按之飽滿的人;患有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的人;思維減慢或思維錯亂的人;容易頭昏頭痛、煩躁易怒的人;月經不調或閉經、或經來不暢、漏下不止的人。
調體藥物
(1)大黃 功效:清熱、通便、止血、解毒、逐瘀、通經。主治:大實痛、煩熱、口燥舌黃,脈滑實有力;兼治心下痞、吐血衄血,經水不利、黃疸、嘔吐、癰疽疔瘡等。
所謂的大實痛,是指腹痛而大便不通,按之腹部有充實抵抗感,患者可感到腹部有不適感、壓痛感或脹痛感,甚至痛不可按。如大陷胸湯主治「心下痛,按之石硬者」、「不大便五六日······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忍者」,這是比較典型的大黃證。
煩熱,是精神症狀,急症重症可見譫語、煩躁、其人如狂、獨語如見鬼狀、目中不了了等;慢性病可表現為頭昏頭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情緒失控以及思維減慢或錯亂等。
大黃證的客觀指徵為口燥舌黃,其舌質堅老,舌苔黃而幹糙,或如幹焦鍋巴狀此即黃煌教授總結的大黃舌!而與之相反的,對於見到舌面潤滑、口不燥渴的,我們就要慎用大黃了!所以仲景才有「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130條)的訓誡。
脈滑實,滑是指脈來流利、圓滑鼓指;二也指脈搏相對較快;實是指脈搏按之較為有力,可以提示患者的心功能較好,血壓可能較高,體格也比較壯實,此亦即所謂的「大黃脈」,脈實、脈滑,或沉實,或沉滑,或滑數均屬此類。
大黃體質:乃是實體中一種以積熱和(或)瘀血為特徵的體質類型。其體格健壯或胖壯,肌肉豐滿,面紅有油光,口唇暗紅,皮膚易生瘡痘,腹部多充實、飽滿,腹壁脂肪厚,按之硬或脹痛,容易頭昏頭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煩躁易怒,情緒容易失控,思維或慢或錯亂等;食慾一般比較旺盛,但容易食後出現腹部的脹痛,容易大便秘結,容易出血。自覺身體發熱,容易感染,容易生癰疽疔瘡,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者血粘度偏高。女性多月經不調或閉經,或表現為月經不暢,漏下不止。導致上述各症的常見誘因是:疾病、感染、創傷、中毒、精神緊張,長期飲食過量或沒有規律等。另據黃煌教授觀察總結,大黃體質多見於中、老年人。
大黃類方;大承氣湯、小承氣湯、桃核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黃附子湯。
(2)枳實 功效:消痞、消積、化痰、破氣、通便。主治:胸腹痞滿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所謂的痞,是一種患者自覺的堵悶不適感,滿為脹滿。而胸腹痞滿乃是患者感到其胸腹部脹悶、疼痛、堵塞不通。用手按壓,劍突以下可以明顯的感到其腹壁的肌肉堅硬而有抵抗感。患者還可訴說按壓後上腹部有不適感或疼痛感,這也就是張仲景所描述的「心下堅」和「心下硬」,同時多見其人大便乾燥難解,或者數日一行,亦即所謂:「腹大滿不通」、「脾約」,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等。
枳實體質:乃是實體中以氣機的阻滯為突出特徵的一種體質類型。其腹部一種多充實,按壓其腹部時會有明顯的抵抗感,容易出現腹痛、便秘,容易腹脹、噯氣或返流,容易出現頭痛,女性容易患有乳腺小葉增生。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參考。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