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車馬不慢,但日色已晚。我要寄給你的信已經寫好,可我總要送往郵局,不喜歡放在街邊的綠色郵筒。我總疑心,那裡會慢一點,和著這漸晚的暮色,最終會消失在這悲愴的邊緣。
最美不過大自然。四時田園風光,自是難忘。如何把古詩改寫成小短文呢?以宋代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為例。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通過題目小括號裡邊的內容,我們知道《四時田園雜興》是一組詩,描寫的是四季農村田園生活風光。
把古詩改寫成小短文是五年級下冊第一課的選做題,細讀同學們的作品之後,發現還有個別同學改寫的不到位,決定再次就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
一、改寫要遵循兩個原則
查閱同學們的作業,還有個別同學沒有理解題意,不知何為改寫。有的在改寫和翻譯間畫上了等號;有的大肆渲染,脫離了詩人原文。
改寫一定要遵守兩個原則:第一:不改變原文內容和詩人情感;第二:改寫不等於翻譯。
打破這兩個原則的同學,建議第一步一定是要熟讀古詩,理解詩意,把握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此詩為例,詩人描寫的是初夏村裡農人們勤勞忙碌的景象,同時讚揚孩子們天真、好學、勤勞的品質。所以我們在進行改寫時,環境描寫的背景,一定要是古代夏季農忙的景象,不能出現與季節、地點、時代不相吻合的景物。第二步則是從詩中找主線,找關鍵點。找出詩中描寫的事件,景物,人物,理一理自己的寫作提綱,做好相應的筆記,為下文的想想擴寫作準備。
二、改寫要有開頭和結尾
古詩改寫成小短文,我們要明白雖然文章短小,但依舊是一篇文章,要有頭有尾。
在批改過程中,部分同學都添加了開頭,但文章的結尾,同學們往往落筆於最後一句詩的翻譯,沒有另寫結尾,往往讓人有意不盡之感。
結尾如何寫呢?還是要建立在你所理解的原文內容和你所描寫的內容上。以此詩為例,可以在結尾點明中心,也可採用首尾呼應法。如果文章開頭,你寫的是鄉村田園風光,那麼你可以繼續選擇環境描寫的方式來結尾;若是你對農忙時進行的一段特寫,那麼結尾依舊可以採用此法。
示例:遠處,天已經黑下去了,可村子裡的阿九依舊在挑水,那在水桶中一蕩一蕩的小調皮,便滴滴答答地打在了阿九回來的路上,好像在陪著阿九,讓他不要孤單,又好像在為阿九的勤勞唱一首讚歌呢……
三、改寫要點明中心
都說「贅字冗詞不能有,點題之筆不能無」,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寫文章時一定要及時點明中心,讓文章熠熠生輝,脫穎而出。改寫古詩也是一樣,也要及時點明中心,讓讀者明白你的價值情感趨向。
如何點明中心呢?我們可以巧用點題之筆。在文章開頭或者結尾之時,借點題來點明中心。如:田園風光,如詩如畫。鄉村人兒,勤勞持家。八歲稚童,也學種瓜。生死於斯,豈不美哉?
還可以借題記或者後記來抒發情感,點明中心。如:又見炊煙嫋嫋升起,那被風一吹就散的煙火氣下,他們,站在山水畫中;他們,站在歷史的肩頭;他們,正在從土地中尋求閃光的太陽!
古詩改寫成短文,一定要記得在開頭或結尾,把詩人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用一段景物描寫或者是一個畫面,又或者是一句直白的話語,抒發出來!
四、改寫要大膽想像
有人說,現實的世界是有盡頭的,但想像的世界卻是無涯的。想像是靈魂的眼睛。
我們在改寫時,一定要大膽想像。或抓住詩中提到的景物,進行環境、背景的擴寫;或抓住詩中的人物、事件,從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進行想像。如此詩中,提到「耘田」,我們可以從這裡推斷此詩作於初夏,那麼我們可以藉此描寫初夏時的田園風光。寫一寫晨起時的濃霧、花香或者聽到的鳥語,渲染出這是一個溫馨有勤勞的景象。
詩中還提到了「夜績麻」「學種瓜」,這些事件都是我們可以大膽想像的點。可以突出深夜搓麻餡的辛苦與堅持,孩子學種瓜時的笨拙與歡喜。
示例:「小弟,你看,父親母親都在地裡忙,我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去種瓜吧!」「好啊,好啊!」於是,子彥兩姐弟一個提著瓜種,一個扛著小鋤頭,走到了桑樹下。開始種瓜啦!子彥扔下一粒瓜種,一邊扔還一邊鄭重其事地說:「小呆瓜呀,快長大,長大後,就進我的碗裡吧!」「撲哧」,姐姐忍不住笑了出來「傻子彥,我們還沒挖洞呢!要先給瓜種找個小房子,他才能在家裡邊安心發芽啊!……」
大膽想像,平地可以起高樓,眨眼間可以行千裡。
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星空燦爛;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沒有月亮又怎樣,只要心中一片皎潔,這就足夠成就最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