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甘蔗燉羊肉。 林波 攝
中新網寧波1月24日電(記者 林波)「這是我在手機直播中看到的煮羊肉秘方。」將甘蔗與羊肉放在一起燉煮,浙江省寧波市東獅村村民勵彩玲開始製作除夕夜的大餐。除了本土特色的海鮮菜外,今年的餐桌上多了幾道她從手機直播平臺上學習到的其他地域特色菜。
近年來,隨著農村通信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信息化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方式也隨之悄然改變。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25億人,佔網民總數的26.3%,較2018年年底增長305萬人,半年增長率為1.4%。
圖為農村年夜飯。 林波 攝
從網上「買」產品到網上「賣」產品,網際網路給農村帶來的,除了買賣方式的轉變外,上網看新聞、玩手機遊戲、看電影等諸多休閒娛樂方式正填充著農村的空閒時間。
「智慧型手機是個好東西。」接觸網絡直播平臺後,觀看各類「廚藝大師」的教學視頻成了勵彩玲平時最愛的消遣方式之一,「平常刷抖音,川菜、湘菜、杭幫菜等各類菜系都有在直播中展示,我就跟著手機學習了幾回。」
將五花肉切成薄片,青紅辣椒切成絲,下油鍋爆炒後加入豆瓣醬……在勵彩玲的鍋鏟下,一道色香味齊全的湖南特色菜小炒肉便出鍋了,「這也是我看視頻學習做的一道菜,兒子喜歡吃重口味的,這道菜正好下飯。」
在家裡人肯定「學習效果」之後,勵彩玲更是成為當地農村的「學員導師」,向周邊的朋友推薦起了「視頻教學」。
「涼菜有泡椒蘿蔔、酸辣鳳爪、夫妻肺片和紅膏蟹。」在東獅村村民王愛喜家中,一道道「網紅」涼菜拉開了年夜飯的前奏,「之前家裡的年夜飯涼菜大多是紅膏蟹、拌海蜇等海鮮,這次做了檸檬百香果酸辣鳳爪,沒想到孩子們都很喜歡吃。」
圖為農村年夜飯。 林波 攝
將一道道不同菜系的菜品端上桌,王愛喜笑著和兒女們說道,希望明年也能進軍直播平臺,「看多了網絡直播做菜,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勝任,尤其是海鮮,也給全國人民展現一下我們當地特色。」
從單一保守的傳統年夜飯菜色到各色菜系「混搭」的多元面貌,通過網絡,農村居家「小能手」們將動手學習能力發揮到了極致,改變了農村菜單,展現了農村發展的新面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