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陳智勇退而不休 種植聖女果帶動村民致富

2020-12-26 湛江新聞網

陳智勇在田地裡勞作。記者 鄧耀瑞 通訊員 符小盈 攝

    初冬的雷州大地,依然暖意融融。在雷州市北和鎮北港村剛開墾出的田地上,種植聖女果一派熱火朝天。這裡120多畝聖女果園的主人是烏石鎮嶺下村剛卸任的村幹部陳智勇,他退而不休、開荒闢地,堅定追逐種植夢,帶動更多村民發家致富。

    11月29日,記者在北和鎮北港村聖女果種植基地看到,地裡輸水管道縱橫交錯,一行行壟起的畦地上拉起滴管、蓋上薄膜,基地裡人頭湧動,大家搬苗、插種、澆水分工協作,一片繁忙景象。基地裡,從海南邀請來的技術員不時地給工人指導種植技巧。皮膚黝黑的陳智勇也在地裡來回忙個不停。他說,這是從海南引進的優質品種「千禧」聖女果苗,明年春節後將進入收穫期,可以一直採摘到清明時節。

    陳智勇坦言,他今年從村支書崗位上退下後,瞄準時機,果斷包地種植,實現了多年來的種植夢想。他說,他追逐的夢想是發展好一個好產業先富起來,再帶動家鄉的年輕人搞好種植謀求創業,促進村裡經濟發展。自從陳智勇來到北港村租地墾荒造田、平整土地到種植期間,每天都吸引不少群眾前來參觀。

    近年來,產自雷州半島西海岸的新品種「千禧」聖女果暢銷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且價格一直堅挺,一畝可淨賺兩萬元左右。於是,陳智勇拿定主意,決心外出包地發展種植優質品種聖女果。

    「一口氣承包14年,目前已籤約了120多畝。」陳智勇說,在朋友親戚的幫助下,他籌措了一筆資金,為趕農時,在今年秋天裡,天天堅守基地,起早貪黑,積極備耕備種,「想努力幹出一個樣來,給村裡的年輕人樹個榜樣,讓他們增加向土地要經濟效益的信心,帶動更多人投身種植,發展好村子裡經濟」。

    據北港村幹部杜六介紹,由於村裡土地較零散,加上沒有機耕道路通往,許多村民都不願意種植,不少土地擱置撂荒多年,多虧陳智勇通過土地流轉,將這片土地承包下來。北港村村民說,土地流轉承包出去好處多多,大家既拿了租金,又在自己土地上打工賺錢。

    在陳智勇的帶動下,已有不少農戶紛紛仿效種起聖女果。陳智勇信心滿滿地說,自己富起來不算富,要帶動更多的人發展起「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讓大家共奔富途,過上火紅日子,明年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到四五百畝,帶動更多村民發家致富。

相關焦點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源這個鎮的聖女果了不起,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近年來, 東源縣藍口鎮老埔場村 因地制宜發展聖女果產業, 不斷完善帶貧益貧聯結機制, 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小小的「聖女果」
  • 草莓種植帶動村民富起來
    在杭州工作時,他發現「採摘遊」在一些大城市周邊地區快速興起,遂萌生了回家鄉種植草莓的念頭。2015年,周宜章不顧家人的反對,湊了30多萬元,種植了10餘畝大棚草莓。為了讓更多村民參與到草莓種植行業中來,第二年他成立了商城縣康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到2018年,周宜章種植的草莓產量提高了,知名度提上去了,每畝草莓銷售額有3萬多元,純收入每畝已超萬元。「一個人富不算富,讓更多人都致富,這才叫真本事。」
  • 江蘇洪澤:紅辣椒種植助力村民走上致富路
    12月9日,走進江蘇洪澤朱壩街道大劉村蔬菜種植區,呈現眼前的一排排塑料大棚連延成片,形成白茫茫的一片蔚為壯觀,正在採摘紅辣椒的村民忙忙碌碌。大棚內,一株株綠油油的辣椒長勢喜人,一個個又大又紅的大辣椒掛滿枝間,讓人賞心悅目。
  • ...基地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小小仙人掌撐起村民「致富傘...
    王五鎮東光村仙人掌基地村民正在為仙人掌鬆土。在鎮政府的引領下,東光村流轉村裡土地約1500畝,通過「貧困戶+村委會+鎮政府+企業」的合作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2018年年底,該村仙人掌產業基地開始種植。「仙人掌是一種很好的中草藥,仙人掌產業是一項健康產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王五鎮我們共徵地1500畝,目前已種植約300畝。」
  • 黔西南貓寨村:主抓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黔西南貓寨村:主抓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發布時間:2021-01-06 14:59:26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年來,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在脫貧攻堅戰中把發展產業作為抓手,村裡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 尉氏縣大營鎮:小草莓成了村民群眾的「致富果」
    「依託黨的好政策和鎮村幹部的幫扶,俺現在已發展草莓種植大棚11個佔地30多畝,吸納附近村民20多人進基地務工,草莓長勢挺好,目前基地種植的紅顏、貴妃、豐香、英農四號等優質品種的草莓已經陸續成熟,預計畝產3000多斤,俺市場銷售均價每市斤
  • 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做強集體經濟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永和行政村村民衛進才:我(家)一共三口人,有個八十歲的老母親,(分紅)一個人360,一共分了1080塊錢,去年我做了多半年,放了多半年馬,也掙了兩萬七千多塊錢,搞集體經濟確實對我們挺好的,駐村幹部搞得也挺好,對我們生活確實也挺有利,村裡人也沒少就業,都也過的挺好的生活了,非常感謝駐村工作隊的,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好了。
  • 濟寧曲阜市後苗營村:大櫻桃紅了小村莊,村幹部引領致富路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9日訊 後苗營村黨支部書記李亞民和村第一書記倪磊正在搗鼓抖音,「看著抖音上有很多人直播賣農產品,我們倆就想著幫村民推推大櫻桃」,倪書記第一次自己錄抖音,還有點靦腆,但是說到櫻桃「甜度高、產品好」時,他底氣十足。
  • 彩虹西瓜、陽光玫瑰葡萄……果蔬種植鼓了村民「錢袋子」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榮靜靜)近日,在汶上縣劉樓鎮徐老莊村特色農業種植基地的葡萄園內,56歲的張香蘭和另外兩名老鄉正忙著採摘葡萄,裝箱後再發往濟寧市各農貿市場。據悉,張香蘭是徐老莊村村民,一直在葡萄園裡幹活,「以前在家種地,一年收入不足3000元。
  • 領好頭引好路 帶領村民共致富——四川省勞動模範、威遠縣新店鎮...
    在今年12月被評為四川省勞動模範後,她坦言: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記者 丁潔 文/圖創業「試水」當好致富「先行者」12月16日,冬雨綿綿。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村委會辦公室裡,支部書記劉紅和村幹部們忙著準備村委換屆選舉材料。
  • 忠仁鎮康樂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忠仁鎮康樂村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過程中,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模式,提高種植水平,有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76歲的忠仁鎮康樂村村民祝慶德家中,一進門口,乾淨整潔的院子映入眼帘,祝慶德把他家後院的菜園子分成了兩片,一片種玉米,一片種農家小菜,不僅拓寬了收入渠道,還大大改善了居住環境。
  • 且末縣:香蒜種植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巴州統計局、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巴州支公司駐且末縣其木布拉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波華向村民宣布香蒜銷售的金額,工作隊副隊長同古力克逐一為村民發放現金,並鼓勵村民明年再接再勵,實現增產增收。
  • 【壹點頭條】特色種植鼓了村民腰包,金鄉這位第一書記脫貧的點子真...
    提起莫繼紅,濟寧市金鄉縣胡集鎮大劉莊村的村民們都豎起了大拇指。從金鄉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到大劉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莫繼紅駐村一年來,與村民打成一片,調動村民積極性,建起了微型消防車生產車間,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鼓了村民的腰包,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 返鄉創業帶動廉江鄉村振興
    李丹已經記不清走破了多少雙鞋,磨破了多少次嘴皮,只清楚記得筆記本上寫下的四句勵志詩:「風吹雨打不回頭,力瘁筋摧勿怨尤。何必計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回來的初衷不是為了享福,而是要探索一條新的致富路,幫助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給家鄉發展鋪一條康莊大道!荒山一片片綠起來,村民的口袋漸漸鼓了起來,「茗皇茶」成了名副其實的「扶貧茶。
  • 綏陽:梅花鹿養殖業帶動群眾致富
    貴州省綏陽縣青槓塘鎮野茶村村民趙偉2014年5月返鄉創辦梅花鹿養殖場,潛心梅花鹿的養殖、經營。目前,已建成標準化梅花鹿養殖場及梅花鹿系列產品深加工廠,養殖場存鹿1200餘頭,村民養鹿300頭,人工種草760畝、中藥材種植1300餘畝。
  • 小夥兒返鄉打開致富商「雞」——石蟆鎮村民何宇生態養雞助脫貧的...
    昨日,石蟆鎮二溪村村民何宇一邊接著訂單電話,一邊將自家的土雞熟練地綁腳上秤。何宇今年34歲,是二溪村的養雞大戶,養有跑山土雞超過1萬羽。他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由於要照顧一家老小,何宇想回家創業。看到自家房前屋後的土地資源閒置,村裡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經過多方考察,何宇萌生出養殖生態土雞的想法。
  • 王施程:讓村民心服口服的「娃娃書記」
    通過認真走訪,他發現潤豐村存在村「兩委」班子不健全、村幹部能力不足、移民不適應新環境等問題,另外還有大家對自己這個「娃娃書記」工作能力的質疑。王施程白天逐戶走訪,在老百姓家裡嘮家常、聊想法,晚上到村幹部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和幹部思想動態。為了提升村「兩委」班子綜合素質,他還鼓勵大家報考市委黨校大專班,並將一些有想法、可塑造的年輕人納入村幹部隊伍,增強了整個隊伍能力。
  • 西華縣:特色林果成村民脫貧致富的「致富果」
    為了擴大櫻桃李的知名度,王騰飛通過抖音、快手、微信群發布櫻桃李種植、管理、銷售信息,把自己種植櫻桃李的故事,不厭其煩地講給身邊的村民貧困戶聽,講個網友聽,鴻騰櫻桃李採摘園的美名越傳越遠。「我每天都拍短視頻發到網上,吸引很多網友圍觀、點讚。除了果商購買,每天都有遊客來果園採摘,周六周日人更多。」王騰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