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幫你帶娃,你去工作!」父母說的一句話,那是給子女最大安慰

2021-01-08 晴安米拉

現在跟很多人把女性當作全能的人,她們既要能夠工作賺錢,還能夠相夫教子,把家庭生活和工作都管理得僅僅有條,可是人不是機器,她不能24小時輪軸轉,如果一個女性能把家庭和工作都做得非常好,我想那一定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她的身後一定有許多人在幫助她,那些一定都是非常愛她的人,也許是她的父母,也許是她的公婆,也許是她的另一半,只有這些強大的力量在幫助她,她才能安心工作,照顧好家庭。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長輩在抱怨自己的媳婦或是女兒,「她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就照顧一個孩子」、「我女兒懶得老死,別人家的女兒賺大錢,她就在家裡待一個孩子。」這些長輩明明也是當年的女兒或是兒媳,作為過來人她們竟然忘記了自己當年受過的苦,或許當年她們有婆婆媽媽的幫助,她們從來不知道帶孩子的辛苦,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一位長輩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女兒,她說:「別人家的女兒都賺大錢了,我家女兒成天就帶著一個女兒懶死了,窮都不會去賺錢。」有人問她:「她帶孩子哪有時間工作。」這位女性長輩說:「怎麼不可以工作,別人都可以,她難道就不行嗎?就是懶嘛!」有人問:「那孩子誰帶?孩子小身邊總要有人帶啊!」這位女性長輩說:「我是不帶,她生的孩子有她的爺爺奶奶,憑什麼要我帶?」有人問「你兒子的就帶,女兒的就不帶啊!」這位女性長輩說:「女兒生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又不是我家的,兒子的孩子才是我家的孩子!」這位女性長輩一直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女兒給自己丟臉了,別人家的女兒咋那麼有錢,天天往娘家送東西,她家女兒看到她來就煩。

那位女性長輩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思想,她忘記了女兒也是她十月懷胎生下來的,雖然女兒生的孩子姓別人家的姓,但是女兒生的孩子也有一半血緣是她的,現實中其實很多這樣的長輩,就像《歡樂頌》裡樊盛美的媽媽一樣,生在這種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有太多的無奈和委屈,說樊盛美媽媽不愛自己的女兒嗎?愛,她也會心疼樊盛美,但是當女兒和兒子擺在一起的時候,兒子是她所有的的重心,她忘記了女兒的存在,更不在乎女兒的感受。

現在社會生活中流行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我想會幫女兒帶孩子養孩子的姥姥,她真不僅真正愛自己的女兒,做到了男女平等,更做到了愛屋及烏,因為愛女兒才會愛女兒生的孩子,這樣的姥姥真的非常偉大,她們深深地知道並了解一個人帶孩子的辛苦,普通家庭如果一個人工作想要養活一家幾口人是非常艱難得,所以姥姥看到了年輕人的辛苦,她們只要能做就做,能讓女兒不要那麼辛苦她們就覺得開心,有這樣的姥姥真的很幸福!

「我給你帶娃,你去工作!」父母的一句話真的給女兒莫大的安慰,而不是像前面那位長輩一樣,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管,只會一味著抱怨女兒沒有工作,沒有別人的女兒會賺錢,那樣的長輩似乎只想從女兒身上撈到點好處,卻從來不想女兒的辛苦,如果全職媽媽可以一邊帶好孩子還可以一邊工作,沒有身邊的幫助,那簡直是超人,但我想沒有女人願意做超人,超人的背後有太多的辛酸,不求別人懂,只求多些理解,就算父母再重男輕女,在女兒心裡父母永遠是她最愛的人,一切都不想去計較,雖然委屈,雖然難過,依然愛自己的父母!

相關焦點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妍妍聽完內心很不是滋味,心寒又無奈,為此,她只好將自己的親媽喊過來幫忙,並要求老公每個月給一筆帶娃費用,這件事才得以畫上句號。而上個月婆婆因為雨天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剛好住院需要人照顧,妍妍老公立馬請求她去醫院照顧,她回擊道:當初我需要她的時候,她是怎麼拒絕我的?現在有事了想著我了,我是不會去的。
  • 「幫子女帶孩子是我最錯的選擇」,老人的哭訴,值得每個人反思
    相比之下,自己退休後,去跳跳廣場舞,溜溜彎,不比去子女家帶孩子強嗎?年輕人愛孩子的心情能理解,但咱們也要明白,老人身體沒有年輕人那麼好,反應也沒那麼快,總會有一點疏忽的,我們年輕人應該多體諒一些才對,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付出了真心,還被別人當成了驢肝肺,那老人可就不願意再幫子女帶娃了。
  • 為人子女的無奈:父母幫我帶娃十幾載,如今快70卻要回老家過晚年
    文|秘籍君父母們,你家孩子是誰在帶?如今有不少雙職工家庭,孩子出生後,就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城市幫忙帶娃。如果隨後生了二胎,等老人把老二帶到上完小學,往往也已經過去將近十年時間。這時候,老人也從曾經的五十來歲進入六十歲,有的甚至已經快70歲。
  • 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兩者有啥區別?聽聽過來人的回答
    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多生了寶寶的父母不僅要忙著工作,還要忙著照顧孩子,有時候會難以應付,就只能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其實,在老人心裡,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二者是有區別的。幫兒子帶娃的李奶奶就經常吐槽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育兒方法經常被兒媳批評,自己的兒子不也是這樣帶大的,也沒看到什麼問題。
  • 婆婆還不願幫兒媳帶娃?你晚年過得好不好,全憑兒媳一句話,現實
    文|文兒在現代生活中,婆婆不幫忙帶娃為什麼這麼遭兒媳婦的惱恨。因為很多寶媽在剛生產完就需要趕緊去工作賺錢,而剛出生的孩子需要人照顧。如果婆婆拒絕的話,寶媽就要親自待在家裡照顧孩子,那麼經濟來源就少了一份,生活壓力也會加大。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文|文兒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現在誰家老人願意幫子女帶娃、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做家務,那真是讓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人羨慕。因為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又直接「上崗」,輪流去給兒子女兒帶娃。但是,不管去哪家帶娃,她都不開心。用她的話說:「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這位大媽的遭遇,其實也是目前很多老人普遍遇到的情況。為什麼老人帶娃,出錢出力,付出這麼多,還得不到尊重呢?
  • 老人幫子女帶娃,不想受累受氣,以下「底線」要守好
    執筆:檸兒小區吳大媽,從退休後就一直幫子女帶娃。前幾年,是幫著大女兒帶娃,這兩年又去幫兒子帶娃。但是帶來帶去,哪一家都不待見她,只要孩子一上幼兒園,都立馬趕她回自己家。吳大媽逢人就說:「我真是上輩子欠了他們的,去哪家帶娃都是既要出錢出力,最後還受累受氣……」後來,我跟吳大媽聊了聊,發現她之所以在子女家帶娃受累受氣,其實還是怨她自己沒有守好自己的「底線」。
  • 辭職帶娃被說吃閒飯?這種行為才讓人看不起,很多年輕人都在做!
    嬰幼兒最需要的是母親的陪伴曉玲就是一位80後寶媽,為了能夠更好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她生完孩子就辭職帶娃了,每天都和寶寶開開心心地一起度過,但是漸漸的身邊就有人開始說閒話,「這麼年輕就辭職帶娃,這不是吃閒飯嗎?女人再懶也不能以帶娃為藉口不上班啊!」
  • 老人幫子女帶娃,以下「底線」拎不清,遲早要落埋怨
    可現實是不少家庭,沒孩子的時候或者說老人沒有過來幫著帶孩子的時候,一家人之間相處還很好,但老人過來給自己幫忙帶娃了,彼此間矛盾反而更多了。若不想這樣,除了年輕人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外,對老人而言有些事情也是不能做的。堅守住了這幾條「底線」,才能不落埋怨。
  •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這幾句話,很現實
    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父母生怕孩子磕著,在外面受委屈。電視劇《虎媽貓爸》裡,患有「公主病」的茜茜,就是父母太過於溺愛。在有一個情節中,虎媽趙薇去奶奶家接茜茜,茜茜認為自己是公主,躲在公主帳篷裡就是不出來。虎媽趙薇一身喝斥「我數到2,你要是再不出來,我就把這帳篷給拆了。」同時,虎媽趙薇制止爺爺奶奶和爸爸去幫忙。
  • 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他們自己帶娃也好,讓親家母帶也罷,或者是請保姆,都跟公婆無關。 第二,有力出力,如果公婆沒有錢,那麼就要付出相對應的勞動力,幫著年輕人帶娃看娃,讓他們好好工作,減輕他們的負擔。 年輕人的想法:年輕人有著「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想法,對於兒媳婦而言,公婆沒有養他,但生完孩子的這段困難是實打實的,老人老年生活過得如何,兒媳婦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你幫我帶娃
  • 姥姥帶娃有三大優勢,奶奶怎麼都比不上?過來人一句話揭示真相
    許多過來人都抱怨說:給兒子帶娃是自找苦吃,給女兒帶娃是費力不討好。而婆婆帶娃則不同,寶媽需要考慮到婆婆的想法,每一句話都要小心翼翼。相比奶奶帶娃,姥姥帶娃更能讓寶媽感受到坦然從容的生活。2)寶媽壓力小奶奶帶娃往往是出於傳宗接代的想法,帶孩子純屬喜愛,有很大的私心在裡面。
  • 自費帶娃的婆婆,兒媳與之翻臉,只因其轉發了一條朋友圈
    人到中年,做了爺爺奶奶,到底有沒有義務無償幫子女帶娃?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做父母的,大都希望子女生活能輕鬆一些,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也不會特別排斥幫子女帶娃這件事。當子女壓力太大,寶寶無人照看的時候,很多的父母都會站出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即出錢又出力的也不少。通常情況下,最開始的時候子女們都會有感激之心,家庭生活也是其樂融融。可是我們看過太多的案例,總結髮現:越是免費、自費幫忙帶娃的父母,到後面處境就越難。
  • 我們對父母最大的遺憾,就是我愛你卻救不了你
    在瓜分之前,我頂住姐姐們群嘲的壓力——「原來你買蛋糕就是為了拍個照,好發朋友圈啊」,硬是給蛋糕拍了張照,也讓媽媽拿著蛋糕合了個影。他們不知道,一年才回一次家的我,對這些照片有特別的感情。不像他們想回來就回來,現在還都住在家裡。這次回家待了8天,原本是想多陪陪父母,多和家人交流。
  • 有一種現實:催你生娃的比比皆是,幫你帶娃的空無一人
    娃娃一夜醒來無數次,只有你自己強撐著熬著黑眼圈一遍遍的給擦屁股、換尿不溼、餵奶、抱著哄睡,再也不能一覺睡到大天亮,其他人包括老公甚至都昏睡的跟豬一樣。 只有你24小時時刻不離娃的身邊哄娃帶娃。想去趟超市?想自由自在洗個澡?想安靜地吃次飯?想去跟閨蜜逛街?想去做個美容?這些都是痴心妄想。但凡你離開一會,娃會哭得聲嘶力竭地呼叫媽媽。
  • 請好好珍惜,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
    很多時候,我們理所當然地以為「老人帶孩子,越帶越歡喜」;我們總以為那是老人們心甘情願做的事兒;可我們卻從來沒有認真去問過老人:你願意嗎? 張阿姨在這兒人生地不熟,語言還不通,因有一次湊巧與我同路去菜場買過菜,彼此漸漸熟了,她就對我吐露了心聲。 「年紀大了,帶孩子真的有些吃不消。」張阿姨說。 從老家飛來之前,張阿姨剛剛幫著兒子把孫兒帶大讀了幼兒園中班,眼看著孫兒能夠自己吃飯自己玩,她暗喜總算能夠脫離苦海。
  • 「你當年給誰帶娃,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你當年給誰帶娃,現在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賀敏是個80後寶媽,當年懷胎十月的時候,自己母親正趕上骨折住院了,賀敏問老公,能否讓婆婆來幫自己來帶娃,老公說,婆婆早就盼望著抱孫子了,肯定願意來幫忙。
  • 「兩個孩子我真的帶不了」二胎媽媽準備工作,婆婆帶倆娃太辛苦
    總不能把兩個娃都扔給公婆吧,他們同時照顧兩個娃確實比較吃力,可能丈夫工作的事又要泡湯了。生兩個孩子確實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是帶個倆娃的寶媽或婆婆,其中滋味與心酸,一定會歷歷在目。小珠同樣是一名二胎媽媽,她三年期間生了一兒一女,婆婆偶爾從外省趕過來幫忙帶一陣孩子,其餘時間都是她獨自帶娃。
  • 蔡康永一句話戳心:每一次吵贏父母,都是我人生最後悔的那一刻
    蔡康永不愧是全球公認最會「好好說話」的人,他娓娓道來的一句話戳痛無數兒女的心。他說:「回想和父母相處的時候,我覺得每一次吵架吵贏了,都是我人生最後悔的那一刻。只要我當時選擇了閉嘴,我後來都好慶幸。」蔡康永老師認為,吵贏父母的那一刻,其實你已經徹底輸了。那不過是一個逞一時之快,然後無限追悔的過程。父母養你一輩子,不是為了讓你來證明他觀念過時的。所以,選擇閉嘴,然後去別的地方,幹啥都好,不要繼續爭論下去。和父母吵架,是絕大多數人都有過的經歷。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看完淚崩)
    子女長大了,他們卻老了。他們有心幫子女,卻無力幫忙。看著子女生活忙碌,自己不舒服,也故作輕鬆;看著子女工作勞累,自己很擔心,又不知如何開口。就像牛根生說的:「太陽光大,父母恩大。」身為子女,無論走到哪,都要銘記那份恩情。看過這樣一個視頻:在火車站,一個中年男子在前來為他送別的父母長跪不起,父母見此也在抹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