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 輯 /三水 📷 出 品 / 自由氣質
菱角,作為「江南水八仙「的叛逆少年,裝扮著一幅桀驁不羈的造型,卻又是溫柔的江南水鄉的獨有標記。
千百年來,飛揚跋扈的菱角卻受盡文化人的寵愛。採摘菱角的場面甚至被文人畫家們取了個專屬的名字「採菱」。
仿佛在江南生活過的詩人,必會留下點與菱有關的記憶。
採菱在詩人筆下一次次搖曳生姿,它是王維文筆下的「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張元凱的「菱角何纖纖,菱葉何田田」。此外,它還是"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畫筆下的《採菱圖》,百姓口中廣為流傳的《採菱曲》。
菱角到底是何物?
在南方,菱角是初秋時節的池塘邊隨處可見的。站在池塘邊,一池的綠色盡收眼底。菱角的葉子密密麻麻,把整個水面覆蓋在下。
菱角的外層有一層厚實的果殼包裹去掉果殼的果肉肉質脆嫩,可以生吃,並且在咀嚼時還會產生一些糖分,故而菱角有著淡淡的甘甜味。
小時候沒啥水果吃,就盼著菱角熟了摘了解解饞。所以,每隔幾日便有不少小孩子,時不時地沿著池塘的四週遊走,滿懷期待地盼望著菱角趕快成熟。
菱角一被摘下,嘴饞的小夥伴便會揀那些嫩的,直接用手撥開,當場食用。對於那些老的菱角則是用井水洗淨之後,放在鍋裡煮熟,菱角肉粉粉的,香香的。
童年的時光無憂無慮,不被生活拘束,總能將最普通的事物當成自己的玩具,一顆小小的菱角也能製作成哨子。
即便現在想起那時的場景,也會禁不住咽下口水,摘菱角的妙處,不僅僅在於摘到一個個飽滿菱角時的興奮,以及吃到一個個鮮嫩菱角時的激動,還在於那份特殊的樂趣與心境。
一入秋天,湖塘水面葉片兒滿滿,滿眼碧綠,好不壯觀。
採菱可是個技術活。採菱人劃入湖塘間,需要配備一個專門的木澡盆,不同於傳統的澡盆,採菱的木澡盆更長一些,幫子也加高了,將木盆滑入水中,掌握技巧後便開始採菱了。
人人都愛採菱,姑娘尤甚。
撥開漂浮著葉片,就可以看見菱角苗,輕輕提起菱葉,將菱角一把摘下。
而且採摘下來的菱角得平放在水面上,避免日照將它曬死。為了躲避白日的高溫,他們從夕陽落山時開始採摘,往往要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四五點,但同時也保證了菱角的新鮮程度。
古人將採菱描繪的十分浪漫,「蕩舟遊女滿中央,採菱不顧馬上郎」,殊不知背後全是採菱人的辛酸和不易。
她們坐在一隻只菱桶裡,蕩漾於碧波上,穿梭於菱葉間,飛手翻動著。新鮮的菱角就進入桶中,採到興致高處,旁人在岸邊走,也能聽見採菱姑娘的歌聲,飄蕩著豐收的歡樂。
溱湖的四角菱是江淮地區四大名菱之一。「四角菱」形狀奇特,味道香甜,是「溱湖八鮮」之一。
出水的老菱鮮、嫩、脆、甜、香,生吃嫩菱,皮脆肉嫩,質鮮爽口,熟食老菱,其肉質雪白如玉,粉而不膩,噴香撲鼻,享有「出水鮮」的美譽。作為一般人,忍受不住菱角的美味誘惑時,還是得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優雅的吃菱角,還不會被扎嘴?作為生長在河塘邊的「水慄子」,作為食材,與其他美味相比,並無特別之處,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清新之氣。
剛剛採上來的菱角,呈現鮮嫩的青色,用手剝開,手指會染上一層綠色。菱角吃法很多,鮮、老、熟皆是美味,可與筍一起清炒,也可與蓮子做成沙拉。
菱除了鮮食熟食,也入菜,與慄子通,就是說慄子可以燒什麼,菱也可這麼燒,比如慄子燒肉,菱也可以,慄子蒸飯,菱也行。但是菱還多一些菜品,比如新鮮的菱,肉鮮脆,可以切片,與藕片清炒。清代《養小錄》還說「可焯可糟」,稱其為「野菜中第一品」,總之無論怎麼做,不可辜負就是了。▽掃描圖片二維碼即可購買咕嘟精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