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鵬原創養生保健丨運動養生警示錄

2020-12-23 真言貞語

運動養生警示錄

文/李友鵬

經常看到手機上「微信運動」裡的好友在朋友圈曬運動量,在走步計數中有曬10000步的,有曬20000步的,甚至還有曬更多步的。在為他們點讚的同時也增加了些許擔憂,要知道這走步可不是走得越多越好呀,走得過多年輕人可能暫時啥也不覺得,而中老年人往往當時就會感到疲勞至極。凡事有度,不可過之,鍛鍊身體的各種運動也是如此,要講究適度才行。如果鍛鍊強度過大、時間過長,則對身體有害無益。

就拿散步走路來說吧,這是人人都在做的最平常、最穩當、最安全的運動,誰人不在飯後出去溜達溜達散散步,消化一下食物,這散步即是散心,無拘無束地放鬆,吸收一下新鮮空氣,調節一下心情,這是比吃藥還管用的養生保健方法。但物極必反,走路過多就有害無益,首先傷害的是膝關節,長時間走路會導致韌帶使用過度,產生疼痛感,這一疼就說明是膝關節出問題了。如果發生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就很困難了,恐怕連上下樓這些最基本的活動都難以維繫。走路過多最常見的損害是導致膝關節的軟骨過度磨損而發生病變,還有罹患關節滑膜炎的可能。中老年人的膝關節原本就面臨發生退行性變,易患骨質增生等疾病,再加上過多的走路磨損,更易導致半月板損傷、關節腔積液等疾病,而一旦患上這類疾病,不管是內服吃藥、針灸理療,還是外用抹藥貼膏藥,療效都不盡人意。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軟骨是無血管組織,服用藥物需先經胃腸道吸收,再通過血液的循環才能到達病灶,所以很難奏效。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身體的資源是有限的,要節省著使用關節和軟骨,因為軟骨是不可能再生的,一旦磨損過度治癒是很困難的,而要想置換這些零件是「賊貴」的,花完家底積蓄不說,就是搞了「關節置換」也不如原來的好用。所以,關於走路的警示就是:千萬不要認為走得越多越好!

那麼走路到底走多少步才為好呢?對此可謂是眾說紛紜,有的說8000步,有的說10000步,還有的說走得越多越好。籠統地說這些說法都不一定對,怎樣才算對?我說要因人、因年齡、職業、走步的目的而有所差別,不可千篇一律,那種試圖用一個數字固定下來的標準要求是不科學的,所有的人為標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適合每個人情況的才是最好的標準。但話又說回來,也不可能一人一個標準,所謂的標準只是適合大多數人情況的平均值。建議減肥為目的的散步以多走、急走為好,超萬步也是可行的;平日裡以鍛鍊身體為目的的走步,以8000步左右為好;中老年人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散步時以不超過6000步為宜;以養生為目的散心走步,以慢走為好,可以不追求步數。

長時間的走步或鍛鍊,還容易造成身體的疲勞。颳風下雨不知道情有可原,因為「天有不測風雲」,作為萬應靈感動物的人累不累還是應該感覺到的。鍛鍊過度造成了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把人體的防線打破,失去部分抵禦外敵的能力,使身體又酸又乏,累得倒頭便睡,雖然少了些雜念,睡眠也會睡得更香,但如果做不好防護卻容易感冒,本來是通過鍛鍊想獲得健康,卻因鍛鍊過度影響了健康,使身體蒙受不應有的損失,實在是不應當。

因鍛鍊過度使身體受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我的鄰居張大姐,常年堅持跳廣場舞,一到晚上就要跳一個小時,同時還放著音樂,高聲大聲喊著指揮大家,天天如此,把跳廣場舞變成一種負擔。除此之外,對所跳的舞技自己在家先學著跳,學會了再傳授給大家,這樣一來她就付出了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每天要運動兩三個小時,結果運動就超時了,對關節造成了嚴重的磨損,引發了嚴重的膝關節炎。通過治療後病情雖然有所緩解,但藥物不是萬能的,仍留有嚴重的後遺症,上樓時要雙手緊緊抓住扶手,以減少雙腿的承重;下樓時則要待兩隻腳放在一個臺階上才能再挪入下一個臺階,可謂是步履維艱,讓別人看了都心疼。還有前樓的劉大姐也是這樣,因為經常跳廣場舞超時,再加之其他不加節制的鍛鍊,引發嚴重的骨關節疾病,導致無法走路,原有的糖尿病、心臟病也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厲害了,現在只能是「宅」在家中了,這就是過度鍛鍊導致的不良後果。

事物都有它的兩重性,什麼事情千篇一律是不對的,在對待運動養生問題上也是這樣。說是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就是好,一般的是這樣,但特殊情況並非如此,這並非是奇談怪論。如著名學者季羨林在生前就曾堅持「三不」主義,即「不鍛鍊、不挑食、不嘀咕」,他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活到了97歲。究其原因,他雖然不太鍛鍊,但他在生活上的「不挑食,不嘀咕」,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和生活方式,僅此一點,也是有些人學不了的。在對待運動養生問題上還應該承認,誰人都不是萬能的,有些養生專家也有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說的話也不一定全對,其壽命並不一定比平常人的壽命長。所謂的專家,只不過是在某一方面比別人懂得稍多一些罷了,對此我們要正確理解和對待,不能以偏概全。特別是當有些年齡並沒有多大的養生專家突然離世時,我們沒必要去「吐槽」拿來說事,這沒什麼稀奇,畢竟生老病死是誰人也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還有一點就是有些保健器械和儀器也不是萬能的,如原來有用健康搖擺機越搖病越厲害的,還有服用保健蛋白粉過敏的病例。總之,要以人為本,適合個體情況的才是最好的鍛鍊方式。

關於運動鍛鍊的「宜」與「忌」:

一、晨間不宜空腹去運動,不宜飯後立即去運動,霧霾天更不宜早出運動。有的習慣於早上去鍛鍊,如果不吃飯也要喝杯雞蛋蜂蜜水或白開水再外出,切忌空腹去鍛鍊。不管是散步走路,還是去打太極拳,都不要飯後立即就走,這是因為飯後的血液會集中在消化系統,人體中的血液是有一定數量的,如果輸送到胃裡的血液多了,供應心臟與大腦的血液就會相應減少,容易造成心腦部位的供血不足,出現頭暈、胸悶、嗜睡、乏力等,嚴重者可誘發腦血栓、腦溢血甚或猝死。飯後立即運動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強度過大還可引起腹痛等症狀。

飯後這半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慢慢清理一下房間雜物,做些家務活。揉腹治百病,飯後宜做按摩,這是幫助消化的好運動。年輕人對此可能做不到,也不必強求,但中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弱,揉腹作用凸顯,可在飯後輕推腹部或輕輕拍打小腹以上正中的經絡20分鐘左右,這是任脈部位,可以幫助消耗熱量,有很好的幫助消化的作用。飯後半小時內不宜喝茶,可喝些白開水幫助脂肪代謝。

二、去運動鍛鍊時穿戴宜寬鬆而舒服,隨意而得體;中老年不宜在鍛鍊時穿著過於暴露,更忌袒胸露腹,以防外感風寒或風中經絡引致各種疾病。

三、在鍛鍊中不宜犯急躁病,忌急功近利式的盲目鍛鍊,要量力而行,避免在鍛鍊上的極端行為,防止意外損傷。

四、不宜對運動要求偏激,不要逞強好勝證明自己身體有多壯,更忌超出年齡或體力範圍的高強度鍛鍊。

五、中老年的鍛鍊宜多樣化,不宜單獨從事一項運動或一種器械進行鍛鍊,只有參與的運動項目多,才能使機體在各方面的機能都得以調整和提升,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六、不宜生搬硬套書上講的,適合自己情況的鍛鍊方式才是最好的,應以鍛鍊後不感覺疲勞為宜。例如爬山運動,年輕人倒可以,而中老年人則要慎重從事;沒有膝關節損傷還可以,假若已有關節疾病就不宜從事爬山的旅遊觀光或鍛鍊了。

七、宜做好運動意外損傷及運動病的預防,不宜沒有準備的盲目去鍛鍊。要熟悉突發意外情況的急救措施,高危人群口袋中宜常備簡單應急藥品,助人與自救都要熟知什麼突發病該動,什麼突發病不該動,如突發腦血管意外,就不要輕易搬動病人。平時注意鈣質及維生素AD的補充並多曬太陽,這是做好養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運動養生的好處與禁忌並存,特匯集成警示歌謠一首,以饗讀者:

運動場所常露面,球也打來拳也練;

安步當車天天跑,四肢常動生病少;

飯後慢走三百步,就能減少進藥鋪;

常到花園走一走,有望活到九十九;

越不運動越長胖,慢病也要纏身上;

運動超量損健康,關節磨損軟骨傷;

飯要少吃才覺香,運動適量才健康;

早起空腹不鍛鍊,霧霾天氣閉門窗;

運動頭暈需警惕,坐下休息莫慌張;

走路不要懶散腰,快行更易耗熱量;

保護關節六千步,走路萬步是限量;

走路不把手機看,行路安全記心上;

腦怕不用早衰老,身怕不動功能降;

都說人老骨先老,養骨養髓是要方;

膝常扭來腳常搓,活動關節防異常;

曲蹲踮腳伸伸腰,捶打胸背多花樣;

女人常揉三陰交,美容養顏更漂亮;

肝主筋骨華在「爪」,手腳溫熱身強壯;

肌肉酸疼又抽筋,當用「白芍甘草湯」;

膝蓋病痛查胸腰,「治病求本」才對方;

足跟病痛把腳燙,「醋汁透骨草」煎湯;

足腿浮腫查原因,手足發涼需補陽;

皮外擦傷是意外,雞蛋內膜敷無恙;

扭挫裂傷先冷敷,膏藥活血宜避讓;

麻是氣來血不來,木是血管不流暢;

麻木若是治不好,心腦血管就遭殃;

運動舒筋又活血,經絡一通生命旺;

運動鍛鍊好方藥,預防疾病功無量;

運動過後避冷風,飲用洗漱均忌涼;

運動警示記心上,養生有方壽更長。

(寫於2020年12月13日)

【作者簡介】李友鵬(男),知名中醫,北京名醫名方研究推廣中心特邀研究員,河南仲景醫藥研究會特邀研究員,中國特效醫術發掘整理委員會專業委員。原籍山東齊河,現居山東濟南。文學愛好者,熱愛生命,熱心公益事業,注重中醫養生研究和疑難雜症的治療,先後發表學術論文與詩歌100多篇,創城徵文獲得濟南市一等獎。

相關焦點

  • 李友鵬原創養生保健丨語言養生警示錄
    語言養生警示錄文/李友鵬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之一,在人類的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語言養生的警示意義在於語言的多少、聲音的高低、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等方面把握一個恰當的分寸,把這些都做好了,才能對養生保健有益,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說起這語言,為什麼是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呢?因為這說話能養生,也能傷生;能養人,也能傷人。而傷人又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說話多少對本人身體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話說出後所產生的效應,即是對別人的影響。
  • 全國首家養生保健博物館就在佛山!愛養生的你別錯過
    在全國首家養生保健主題博物館參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位於南海九江的凱仕樂醫療保健器械養生博物館能夠給你答案。作為九江第四個落成的主題博物館,凱仕樂醫療保健器械養生博物館由凱仕樂(中國)醫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用4年時間建成,目前館內有1000多件展品,涵蓋了中醫針灸、推拿按摩、養生器械等方面。
  • 秋季養生的方法 秋季保健養生小常識
    秋季屬於冷熱交替的季節次深呼吸,這個時候多注意養生方面的小常識是非常重要的。保持身體的健康,儲蓄足夠的能量,才能更好的應對即將到來的冬天。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於秋季養生的小常識,希望大家喜歡!秋季養生的三個方法中醫認為,安撫經絡,可糾正臟腑功能的失衡,起到養心的功效。
  •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養生應該隨著天之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適時而行。最近剛剛立冬,又到冬季養生的時候了。冬季養生應以「藏」為主,而人體之中腎主藏,所以冬天養生重點祛寒就溫養腎進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點冬季養生小常識:1、進補冬天屬水,而人體的腎亦屬水,到了冬季,腎較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養生應順應了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潛藏的趨勢注重補腎。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但是補也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
  • 保健養生從飲食做起,多吃六色食物,保健養生有講究
    保健養生是人的一生當中離不開的一件事,很多人不會做,也不想做,因為不了解。其實保健養生並不是很難,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只要多注意,在很多時候不知不覺地就做到了保健養生的要求。就拿「吃」來說,其實只要吃對了,吃好了,在很多時候都能達到保健養生的效果。
  • 【中醫養生】立冬節氣如何養生保健
    立冬後如何養生?立冬是冬季的節氣之一,是天氣轉冷的一大標誌。立冬後要做好養生保健,那麼立冬後如何養生呢? 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冬季人們喜歡在室內取暖,這樣就使空氣溼度變得更低,不利於皮膚保健,所以應通過灑水、晾溼毛巾、使用加溼器等方法提高室內的溼度。 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實驗表明,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
  • 【運動保健】中醫中的運動養生究竟如何
    系統的運動保健,除具有系統的理論外,還有切實可行的原則和方法。
  • 足部保健,養生有道!
    【保健提示】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而成為痛點,每個痛點觸覺反應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顆粒,有些只有腫脹的感覺。適當刺激各反射區,自然會加快排毒,因而達到保健療效。  雙足分布有穴位60個,佔全人體穴位的1/10,許多通往全身各處的穴位,大都交匯於足部。
  • 步行是最安全、簡單、有效的保健養生運動
    步行是最好、最簡單、最安全的運動,步行運動不受時間、地點、條件等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步行,而且步行對健康很有好處,所以步行運動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步行是一種簡單易行、老少鹹宜的運,步行運動的作用很多,對血壓、膽固醇、體重、免疫力都有很好的調解作用。醫學專家們調查發現,長期徒步上下班和外出旅行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運動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都明顯低於那些「有車族」。
  • 女性保健 女性養生常識要知道
    女性在過了25歲後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肌膚保養,身體的保養也不能忽視,女性是需要養生的人群,那么女性要如何養生呢?女性養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來介紹下女性養生的方法,希望對女性們有所幫助,一起看看吧。女性養生保健飲食不要太清淡很多女性都認為不吃肉就可以讓自己變瘦,於是只吃素食不吃葷這是不可取的,如果想保持完美的體型,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這些物質如果攝入過少會降低人體抵抗力,特別是對於那些身體虛弱的人更要注意多補充各種營養素了。穿衣要講究節氣一些女性為了秀出苗條的身材,往往是各種露背裝、穿短裙、丁字褲。
  • 養生保健產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剛需
    就這樣不少人選擇相信醫院,相信醫生的,吃降壓藥,降脂藥,降糖藥一直吃到永遠離開的那一天,還有不少人四處尋找解決辦法,改變生活方式,用養生保健產品調理、緩解、改善身體情況,隨著全民健康素養的普遍提高,選擇用養生保健產品的人越來越多。
  • 秋天養生保健的小常識
    接下來介紹幾個秋季養生小常識防秋燥,多補充水分秋季養生大家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這樣可以預防由於秋季氣候乾燥所造成的皮膚粗糙、皮膚起皺、皮膚瘙癢的症狀。一般秋季要比其他時節每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有條件的可以煮梨子水喝。
  • 小寒至寒 養生保健要保暖
    起居養生「小寒大寒,凍成一團」。小寒節氣,天氣寒冷,從生活到養生,都有許多需要講究的地方。生活上,小寒之前要做好防寒抗寒準備,儲存食物,準備衣物,小寒一到,要做好日常保暖。尤其以頭頸部、腳踝等易受涼的部位要特別注意。飲食養生養生中,小寒時節以進補為主,也是進補的最佳時節,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
  • 養生保健最傷人的5個習慣,你中槍了嗎?
    這樣忙碌的生活,加上不按時吃飯,沒有運動時間,睡眠又不足。到醫院一檢查,三高+肥胖。每次見到這個朋友,很是擔心她的身體健康問題,看著她疲倦忙碌又吃不好,也聯想到身邊好多人與她一樣忙碌的生活,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壓力不小。因此,很多人在養生保健這塊兒總有一些不良習慣存在,以下總結的幾個突出方面,你對照一下是不是中槍了?累了才歇。
  • 【養生保健】睡眠規律 運動平緩:秋季養生防秋燥
    秋天睡眠要規律秋三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中醫養生有天人相應一說,所謂天人相應是指人與天地相順應。最有效的養生方法就是隨四季的變化而調整作息。到了秋季,應該像晨鳴的雞一樣早睡早起。早起可以「使肺氣清」,早睡即可以「收斂肺氣」,又可以「使志安寧」,這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一致的,秋冬季天地萬物開始收斂,人也要「收斂」,即養陰,這裡的養陰並不是單純指養人體的屬「陰」的津液等,而是養人體收斂的狀態。
  • 足浴保健的養生功效有哪些?
    養生很多人都會從腳部開始做起,因為足部有很多神經,每一條神經都直接反映各個器官的健康程度,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對足部進行保健。近幾年逐漸開始流行以足療為主的保健養生方法,這也是朋友之間的聚會方式之一。那麼足浴保健的養生功效有哪些呢?
  • 【健康養生】養生保健必須學會的十道菜
    美容養生甜湯材料:雪耳、冰糖、海南12頭木瓜 製作方法: 小貼士: 蕨根是生長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藥食兩用天然野生植物,富含澱粉和人體所需的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滑腸通便、清熱解毒、消脂降壓、通經活絡、降氣化痰、幫助睡眠等食療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同時它還具有防癌、抗衰老、減肥的作用。
  • 李友鵬原創:故鄉傳奇——雲禪寺風雲(中)
    故鄉傳奇——雲禪寺風雲(中)作者:李友鵬在一個風高人靜的夜晚,天黑的伸手不見五指,大地一片陰沉,萬籟俱寂,唯有位於高地上的小園屋在雲禪寺的舊址上矗立著,顯得孤單而荒涼;屋裡點著一盞小小的煤油燈,透出一絲螢火蟲般的光亮,但在五米開外又漆黑如常。
  • 老年人在秋季如何進行養生保健?提醒:可以從這幾點著手
    秋季是進行身體養生保健的重要時期,在換季期間,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力也會逐步降低,更需要通過養生滋補的方式來提升抵抗病毒的能力。同樣在秋季進行養生保健,在入冬之後中老年群體也能夠以良好的免疫力避免感冒和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秋季養生成為了中老年人健康保健的重要環節。
  • 冬季養生保健食譜 冬天養生多喝茶和粥
    冬季養生保健食譜?茶飲和粥品都是女性日常飲食中不能錯過的養生食材,有很多種類供女性朋友們來選擇。  冬季養生保健食譜  荔枝綠茶  材料:荔枝幹6枚,綠茶3克。  做法:將荔枝幹去殼後,與茶葉一起入杯,沸水衝泡,燜5分鐘即成。每日1劑,分2~3次衝泡,代茶飲用,食荔枝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