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看來,中國人是猴子變的。
墨西哥人,的確是玉米稈上長出來的。
說「墨西哥玉米餅」這六個字,可以很迅速地劃分出至少兩個人群。一個是連2012 年度關鍵詞都要落選的屌絲族群,他們會提出一個基於肯德基的約會方案,甚至有人會開始懷念在深圳已經渺無聲息的塔可鍾;另外一個則一定是文青們,他們會滿懷深情地背誦上一段三毛昔年的作品,關於她如何吃一塊tacos,它如何像一塊滴滴答答的小抹布,一邊吃一邊裡面的餡料就滴滴答答地滴落下來。
而事實上tacos 不過是墨西哥玉米餅中的一種——嗯,就是小抹布那種。真正提起玉米餅來所用的詞是antojito,在西班牙語裡竟然是「一時興起的念頭」的意思。墨西哥人相信人是從玉米稈上長出來的,所以玉米崇拜之下,墨西哥玉米餅可以分成8大類,有上千種吃法。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容易產生某種不敬的念頭,就像我當年問陝西人那樣:「說起來你們陝西光是麵條就有幾百種,哦,粗的是一種,很粗的是一種,不太粗的是一種;細的是一種,非常細的又是一種;還不說加羊肉片的是一種,加羊肉末的又是一種……真賴皮啊。」這話一說出來就遭到陝西人的狙擊,腦門上從此貼了「不懂麵食」的標籤,無法在西北行走江湖。
然而這千種玉米餅也讓人迷惑,至少到最後,我也還沒有搞懂卷肉玉米餅(enchilada)和玉米餅卷肉(tacosde carbon)有什麼區別,正如明明是饃夾肉怎麼就變成了肉夾饃。
如果你有一個墨西哥朋友,他們一定會熱情地邀請你去吃一個玉米餅餐,這是經典的墨西哥菜,在這個餐裡,8個類型的玉米餅你都能吃到。
第一種是玉米餅。嗯,也就是tacos,就是把魚、肉、蔬菜、沙拉醬夾在餅裡,捲起來吃。
第二種是玉米酥餅,標準做法是將玉米粉做成的圓餅對摺,填充餡料,炸或者煎到酥脆。餡料多數是辣香腸、南瓜花、大蒜蘑菇、豆類,或者肉。
第三種是玉米卷餅,一般都是三四個一起上,輕輕炸過,餡料直接平鋪在上面,這道通常算主食。
第四種是炸玉米粉圓餅,要把餅烤到或者炸到脆之後冷卻,再把雞肉、奶油、生菜絲、洋蔥、牛油果、乳酪,逐層疊放。
說到這裡,其實我根本沒有辦法解釋以上四種有什麼區別,事實上當你吃的時候也不會感覺到差別——除非是餡料非常迥異。
第五種叫sopes,有點韭菜盒子的意思,只是裡面的餡料變成豆子、醬料、奶酪和香腸。
第六種叫gorditas,有點像麥當勞早餐的pancake,只是上面都鋪著豆子吃。
第七種叫chilaquiles,現在已經進軍所有的超市和墨西哥以外的墨西哥餐館及酒吧了。把玉米餅裁成三角形小片,炸到香脆,再蘸著各種醬料,一般算餐前小吃。而在墨西哥,人們通常把這種脆片放在醬汁裡煮軟,當早餐吃。
最後也就是最奇怪的tamales,就是玉米粽子。用紅燒肉、魚、蔬菜做餡料,豬油混了糯米粉,裹了餡料再包起來蒸熟。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餡料,最出名的是用辣巧克力醬——是的,辣巧克力醬做餡料。單是想到這種辣椒+巧克力+豬油+玉米粉的組合方式,我的味覺想像力就已經遠遠不夠用了。
這頓墨西哥玉米餅全餐到最後一定會造成兩個結果:第一,肚子和腦子都變得非常撐,非常非常撐;第二,肚子和腦子都非常非常迷糊。倘若當時我沒有懷著一個媒體人的操守在紙條上寫下這些筆記,想憑記憶就把這幾乎是孿生兄弟一樣的8款玉米餅複述出來?嗯,看來,中國人是猴子變的。墨西哥人,的確是玉米稈上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