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玉專設的管理部門,竟還隸屬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2020-12-10 騰訊網

從原始社會到先秦,玉的地位一直是非常崇高的,被冠以神靈之物,只供君王貴族使用。因此玉也就成了等級地位的象徵,為了嚴格規範用玉的等級制度,玉器發展到西周時期,已經有了一套完備的管理玉器的制度,並且為玉專設了好多管理部門。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國家專職管玉機構——玉府。

在儒家經典的《周禮》、《儀禮》和《禮記》這「三禮」中,明確了玉府的官階等級、隸屬關係、職能編制和工作任務。《周禮·天官·玉府》有載:「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貨賄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按《周禮》的規定,玉府隸屬於天官,而天官是天子近旁最高權力機構,乃六卿之首,屬最高等級,它的職能是執掌總理天下政務,率領其所轄部屬輔佐君主治理國家。由此隸屬關係可見,在古代國家政治體制當中,管玉是一件多麼重大的事情。

商代 | 獸面紋刀

商代 | 玉燕

從玉府的組織編制和配備上也能看出玉府的至高地位。人員編制上包括「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賈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這一套機構很齊全,而且具有相當的規模,總編制共計有七十八人,分別負責檔案管理、技術管理、加工採集、保管供給等具體工作。根據史書文獻,早在商周時代的中心城市就已經形成了繁榮的制玉業。而玉府的各種職司配備具有雙重任務,一是對國家玉器的管理;二是為了加工宮廷用玉器。如果不是為了政治上的特殊需要和有相當的需求量,是不可能設立這樣龐大的機構的。

西周 | 玉兔

西周 | 玉琮

玉府的主要職能之一是掌管玉器,但一般的金玉布帛並不在玉府徵集之列。玉府所掌管的東西均屬宮廷重大禮節所需的專用物品。除禮器外,即便屬金玉布帛之類,會被玉府負責管理的也都是價值特別昂貴、工藝特別高超的珍品。比如君主所需用的金玉工藝品、欣賞器物、旌旗儀仗之類,還包括異邦及臣下進貢之物等等。

西周 | 人龍紋白玉戈

玉府另一大職能就是政令和供給,專門掌握不同等級、不同場合、不同玉器用品之間的政策區別,這些都是政治禮儀的專用之物,是不能有絲毫差錯的。比如君主頭戴的冠冕、佩戴的玉飾、賞賜臣下或邦國的器物、政治禮儀用品、喪葬用品等,均由玉府安排和供給。

商代 | 龍形玉玦

西周 | 玉牛

因此,為適應不同等級、不同場合所用不同玉器,玉府所掌管和供給的玉器品類也特別多。玉府的這一套機構可謂是當時玉器行業的組織機構和指導機構,一切玉器作坊都在玉府的管轄之下。得益於國家對玉器的重視,以及玉府的這些職責與功能,它對於國家的政治貢獻,也決定了它可以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成為國家政治管理範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沃爾特·沙伊德爾 編《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
    本書收錄八篇文章,作者包括趙鼎新、陸威儀、普鳴等,他們從比較視野研究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分別討論這兩個影響深遠的文明大國在這些方面的異同:王權與國家精英的構成、行政決策的制定、國家官僚制度的組織與運作、國家財政收支、國家權力對城市社會的控制、宗教信仰與王權正統的關係等。
  • 明朝六部,五軍都督府,都察院是什麼機構?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通常都會遇到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各種機構名目繁多,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一些經常聽說的部門卻不知道它具體是幹什麼的。有鑑於此,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系列講解一下古代各王朝的主要機構部門。
  • 河南24個隸屬海關機構全部開關運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新昌 通訊員 程菲12月16日,記者從鄭州海關獲悉,12月8日至15日,鄭州海關所屬濟源海關、駐馬店海關、平頂山海關、開封海關相繼揭牌開關,標誌著我省獲批新設的4個隸屬海關機構均已正式開辦海關業務,也標誌著我省24個隸屬海關機構全部正式運行
  • 全省24個隸屬海關機構全部開關運行
    【中原經濟網訊】(河南經濟報 記者 孔凡哲)12月8日至15日,鄭州海關所屬濟源海關、駐馬店海關、平頂山海關、開封海關相繼揭牌開關,標誌著我省獲批新設的4個隸屬海關機構均已正式開辦海關業務,也標誌著我省24個隸屬海關機構全部正式運行。
  • 【研究】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 權力清單制度研究
    要理解和實施這些革命性措施,必須克服「對國家以及一切有關國家的事物的盲目崇拜」,即「認為全社會的公共事業和公共利益只能用舊的方法來處理和保護,即通過國家及其收入極多的官吏來處理和保護」的觀念。列寧在另一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經典著作《國家與革命》中評價說: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和此後20年的全部經驗教訓基礎上對於這種「對國家的迷信」的批判,「完全可以稱為馬克思主義在國家問題上的最高成就」。
  • 現在的北京市長,按古代官職分類,相當於什麼官?
    自那時候起,秦始皇設置了中央和地方官僚體系從而進行實行地方和中央分開管理的體制,由他自己掌握最終大權,直接負責任免或管理。那時的御史大夫、太尉和丞相屬於中央官僚,合稱為「三公」,其權力相對來說較大,職責也主要為上傳下達,互相監督。今天的國家總理就和丞相職務類似,而掌管軍權的太尉就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部長,還有御史大夫就是今天的中央紀檢委一職。在三公之下便是九卿,是負責處理各項事務的具體部門。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但治理國家不比打仗,一戰定乾坤。國家要的是長治久安,皇帝光靠大棒也不行,還要用別的手腕,不僅要有制度,還要有一個班子,幾個部門,各司其職,用不同手段治理國家,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把那麼多的人民管理起來,在古代是很難做到的。但能夠治人的人,都是勞心者,他們的智商要比普通人搞得多。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六部的下面還有什麼機構?它們是管什麼的?
    六部之下還有別的政治機構嗎?它們的職責和管理範圍分別是什麼?1、吏部,顧名思義,吏部的職責就是主管全國官吏的任免、升降、調動和考核。2、第二個部門負責製造貨幣、讓貨幣進入市場,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銀行。3.第三個部門存儲著國家的錢財和物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庫。4、第四個部門管理著稅糧、軍需的驗收及轉運。以上四個部門當中第一個部門是戶部底下最龐大的一個機構,分管這四個部門的官員是侍郎,類似於現在的財政部副部長。
  • 近代內閣制形成丨國王權力下的大臣組織為何成為最高的權力機構?
    少數貴族執政後,國家權力從國王逐漸轉向議會。威廉統治英國政治結構劇變,內閣取代了樞密院的權力,從此內閣制在英國形成。樞密院為都鐸王朝建立的機構,職責是為國王想辦法並協助國王處理國家事務,成員多為地位高貴的貴族、主教等,最初僅15人左右,後期才增添到50人。
  • 關於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因私事出國(境)管理的暫行規定
    為適應改革開放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形勢發展的需要,保障公民出國(境)權利,公安機關將進一步簡化公民因私事出國(境)申請手續,2005年以前在全國大、中城市實現公民按需申領護照。即除保留部分國家工作人員仍按照組織、人事管理權限和行政隸屬關係出具單位意見外,其他公民只要不具有法律、法規規定的不準出境的情形,憑本人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即可按需要向公安機關申領出入境證件。
  • 2020國考錄取率最高部門!權力大!晉升快!薪資比同級高20%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性質惡劣、教訓深刻,銀保監會將堅決支持、積極配合主管部門依法嚴厲懲處,對財務造假行為始終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共同維護好良好的市場環境。看到這裡有很多同學會問,銀保監會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聽起來來頭很大、職責很高?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我們可以通過更加完善的唐朝,一起了解三省六部制是如何讓國家權力運行起來的。三省我們學過一個成語——「房謀杜斷」,這個成語裡面就提到了善謀的房玄齡和善斷的杜如晦,他們是唐太宗時期的兩位著名的宰相。尚書省作為一個執行機構,是國家系統中最龐大的行政機構,他們負責將講過中書門下兩省的詔書細化成具體的政令並頒布下去,同時負責監督和執行。六部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他們執行著不同的任務,六部之間各司其職都為朝廷辦事。
  • 歷史解密:清代「海關」真的是中國最早的航海管理機構?
    「海關」即為國家便於控制海內外貿易經濟的行政管理機構。近代中國海關制度的確立,來源於唐代設置的市舶使制度導向,其本質目的為管理來港船舶,收取相應關稅及出入口適應本國經濟發展的物資。(注意:唐代市舶使與宋代市舶司屬於同級管理機構,市舶使兼顧管理機構與專職官員)馬漢在《海權論》中指出,以海洋為主要航線必然產生大量商業利益。結合古代中國的海洋貿易發展史,中國古代海洋經濟縱深南擴(內陸經濟延伸至地緣經濟)也適應國內經濟環境的優化!
  • 臺灣科技部門和交通部門互踢皮球
    面對此一燙手山芋,轄下設有「太空中心」、主導臺灣「太空計劃」的科技部門,以「火箭可能會成運輸工具」等理由,打算推給交通部門,在航空器運輸管理層次討論,引發爭議。科技部門負責人陳良基受訪說,目前不確定臺灣火箭有沒有商業發展的機會,若成商業可能由經濟部門主管;若臺灣僅零星公司要發射未入軌外太空的火箭,那交通部門目前管理飛行器的法規應可規範。
  • 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雲南省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管理辦法的通知
    《雲南省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管理辦法》(雲政發〔2017〕64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管理辦法》出臺的重要意義  黨中央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則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 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部門?
    中國古代有一套非常嚴密的中央官制系統,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中央官制系統日趨完善。站在權力最頂端的自然是皇帝,皇帝之下是「三省」,即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三省」之下為「六部」,即我們經常在書籍或電視劇中看到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 俄「耶和華見證人」具有嚴格的權力垂直管理系統
    通過對「耶和華見證人」百餘種出版物進行專業審查,俄聯邦最高法院決定,將其封禁並列入《俄聯邦極端主義材料清單》。目前「耶和華見證人」成員違反俄羅斯反極端主義法案,在俄繼續散發宣傳資料。此外,除通過印刷品和線上資源傳播極端主義信息外,「耶和華見證人」還資助了八個地方宗教組織活動,依據俄羅斯現行法律判定,這些組織也具有極端主義性質。上述都是其被封禁的法律依據。
  • 淺析光武帝劉秀對中央統治機構的改革,防止第二個王莽出現!
    )、太僕(本意是皇帝車夫,掌皇帝輿馬,全國的馬政建設也往往歸其管理)、治慄內史(後改為大司農,管理國家財政)、少府(管理皇室財政,收入歸於皇帝的小金庫)。 而這九卿,亦都隸屬於丞相。由此可見,三公之中,丞相權勢最為煊赫,有時甚至能改變皇帝的決策。 而太尉雖然掌管全國軍事,但軍權太過敏感,從劉邦開始,就非常注意限制太尉的權力。太尉一般沒有下屬或有少量下屬,沒有權力調動軍隊,扮演著皇帝軍事顧問的角色,而且時常不設。
  •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
    這一制度確立後,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力一分為三,且三省互相牽制,六部分理政務,使得皇帝的命令得到集體複議,相對保證了政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三省六部是進步的。它貫穿了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制,從隋唐建立後,一直到清朝,隨著封建帝制的滅亡才最終消失。這期間,中央官制的變化基本圍繞其展開,對中國千餘年封建王朝的行政體制建設,造成了重要且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