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2020-12-23 歷來現實

眾所周知,就像世界上原本沒有路一樣,地球上原本是沒有國家的,強者多了,就要對弱者進行管理,把他們圈養起來,於是就出現了國家。

可是圈養起來的弱者覺悟高低不一,有順民也有刁民。刁民不服從管理,還會搞事,於是就出現了軍隊和警察。軍隊的職責就是保護人民,抵禦外部侵略,還專治各種不服。

但治理國家不比打仗,一戰定乾坤。國家要的是長治久安,皇帝光靠大棒也不行,還要用別的手腕,不僅要有制度,還要有一個班子,幾個部門,各司其職,用不同手段治理國家,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

把那麼多的人民管理起來,在古代是很難做到的。但能夠治人的人,都是勞心者,他們的智商要比普通人搞得多。對他們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再說了他們會不斷探索,或者探摸石頭,或者借鑑前朝,找到了不少駕馭百姓的辦法,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六部就是皇帝們智慧的結晶,成功的經驗,他們付出辛勤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和繼承。

六部制度是我國政治家的智慧結晶,它是一個統治集團治理國家的主要機構,是國家繁榮和社會穩定必不可少的機構。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貫徹執行者和有力監督者。正是有了六部,國家這個機器才能穩定高速運轉,政權才能得到鞏固。

據專家考證,六部在周朝的時候就設立了,周天子就是靠著六部對國家進行治理的。

到了秦朝的時候,統治者有點迷信,心說周朝就是因為六部制度而失去天下的,我們不能沿用六部這個名稱,晦氣。於是他們就用九卿來替代,雖然名稱換了,執行機構卻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

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覺得秦朝的名稱不吉利,所以就改稱"六曹",各曹的首長稱為尚書。

六曹到了隋朝的時候,被棄之不用,據說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說,六曹這個名字彆扭,叫人想起陰曹地府,多瘮得慌,另外起個名字吧。於是大臣有人出點子,建議把六曹改成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到了唐朝,李世民覺得"部"這名稱好聽,高端大氣上檔次,叫起來朗朗上口的,乾脆都叫六部吧。就這樣,六部作為中央機關的名稱被確定了下來。

說了半天,六部是哪六部呢?

六部依次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刑部和工部,唐宋時期的六部在尚書省統一管轄之下,尚書省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元朝的時候,尚書省改稱中書省,不過也是新瓶子裝舊酒,換了名稱而已。

一轉眼元朝滅亡,泥腿子朱元璋當了皇帝,他做皇帝後對前朝制度進行了徹底反思,他覺得中國那麼多王朝之所以滅亡,是獨裁搞得還不夠,權力太下放了,要什麼中書省、尚書省,皇帝直接管理多好。要想千秋萬代,必須皇帝掛帥,要想永不變色,必須老朱專權。於是,中書省被取消,改成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

六部實行一把手負責制,領導人叫尚書。部裡設立有兩個副手,被稱為左右侍郎,他們三個負責管理各部的內部事務。

明朝時期擔任各部一把手的尚書在朝廷裡的官階是正二品,左右侍郎則屬於正三品級別。

說著說著,明朝也玩完了,滿清入關做了主人,又一個封建王朝橫空出世。滿清作為當時的異族,也沒有什麼統治經驗,沿用漢人的一套統治方法和管理制度,六部的機構也就延續下來。

有所不同的是,各部的尚書被提高了一級成為一品大員,左右侍郎成為正二品。要不說還是滿人會治國,國家機關的領導們僅僅是提了一級,待遇改變了一點,大傢伙就會死心塌地為皇帝幹活。

雍正做了皇帝之後,自信心滿滿,他覺得皇帝不必什麼事都操心,就設立了一個大學士,負責協調、監管六部工作。

那麼,六部的職責是什麼,他們都分管什麼工作呢?

· 吏部:吏部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組織部和人事部。主要負責選拔官員、任用官員,對官員進行管理。

通過了八股考試的學子,吏部負責分配他們到合適的領導崗位上做官。官員有成績了就提拔他們。有過錯了就處分他們。錯誤更大的、性質較嚴重的,就要降職處分。犯了原則性錯誤,影響惡劣、後果嚴重的,就要免除職務,交予司法部門定罪。

· 戶部:戶部類似於民政部和土地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全國的土地情況,耕地情況,農田管理,各地收成,農業稅額的制定;以及各地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戶籍管理和信息,國庫收支盈餘,全在戶部職責範圍。

· 兵部:兵部就是現在的國防部和國家安全部,是國家的槍桿子的大拿,為皇帝保駕護航的最高機關。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武器研發和更新,軍隊人才的培養,軍隊幹部的升遷調動,兵員的召集和分配,軍備的分配和調度,人才的選拔;以及戰爭、動亂時的軍隊指揮,戰術戰略,都是兵部的職責。

· 禮部:禮部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外交部和禮儀司。國慶、皇帝壽誕、駕崩皇帝治喪,重大活動策劃和管理,來訪使者和賓客的接待;以及文化交流、學術交流,等等。

· 刑部:刑部是國家刑法的最高權力機關。比如重大案件審理、量刑,對官員行為的監督,國家各項法律、法規的制定,審察,上訪群眾的接待,大案要案的覆審,越級上訪案件的覆審,冤假錯案的平反昭雪,各地法醫、法官的培訓。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最高法院和檢察院。

· 工部:工部就是我們現在的水利建設部。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皇帝行宮的建造,各地招待所賓館的審批、建造。紀念館的選址和建造,皇帝和皇親陵墓的選址和建造;以及河道疏通,防務工程和水利設施的施工和維修等等。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六部的下面還有什麼機構?它們是管什麼的?
    唐朝三省六部結構圖三省六部制度是隋唐時期創建起來的一種政治結構和官制體系,古裝題材的電視劇裡會經常提到六部,那麼這六部是哪六部呢?六部之下還有別的政治機構嗎?它們的職責和管理範圍分別是什麼?吏部的一把手是吏部尚書,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人事部部長,吏部之下設立了四個部門,簡稱「四司」四司的具體部門名稱因為朝代的不同而各不一樣,但不管哪個朝代它的職能都是大同小異、基本類似的:1、第一個部門主要是負責官員的考授、揀選、升降和月選。2、第二個部門主要是執行封爵、世襲、恩蔭、請封的職能。3、第三個部門負責管理官員的復名複姓、入籍、出籍、和養老。
  • 明朝六部,五軍都督府,都察院是什麼機構?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通常都會遇到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各種機構名目繁多,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一些經常聽說的部門卻不知道它具體是幹什麼的。有鑑於此,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系列講解一下古代各王朝的主要機構部門。
  • 起源於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有哪些利弊?
    我國古代王朝制度中,官僚制度是中華的一大非物質遺產文化,其中最出名的就數鼎鼎大名的三省六部制,何為三省六部制呢?三省六部制,一般泛指總管政務大權的中書省、協助中書省共議國事的門下省,以及撰寫和頒布政令的尚書省。而六部泛指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
  • 清朝的六部是幹什麼的?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部門?
    中國古代有一套非常嚴密的中央官制系統,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中央官制系統日趨完善。站在權力最頂端的自然是皇帝,皇帝之下是「三省」,即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三省」之下為「六部」,即我們經常在書籍或電視劇中看到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 清朝「六部尚書」分別是哪六部?哪個部門最厲害?
    所以,顧名思義,六部尚書便是六大不同職能部門的六位主管。隋朝初年,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龐大帝國的各項事務,"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工部"六大部門應運而生,它們分管不同方面,有效提高了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後來唐朝建立,度支、都官這兩個極富異域色彩的名詞變為了戶部、刑部。因為六部制度的顯著優勢,此後的歷朝歷代將其沿用,直至清朝滅亡。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何為三省六部?三省就是中書省、尚書省、還有門下省,六部就是戶部、禮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是歸於尚書省管的,六部下面的每一個部門又負責一個司,形成了一個管理"金字塔",自然而然管理起來就會方便了。一:古代分為三省六部,兵部主要管理軍事六部歸屬尚書省管理,其中吏部在其中的權力最大,吏部主要管理的是文職這一塊,而兵部則管理的是武官軍隊這一塊,兵部按照字面意思上就是管理軍事機構。
  • 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隋初稱「內史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
  • 古代的六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職能分別是啥
    三省六部制的出現相權跟皇權互相競爭有過很多時代,但相權的做大是很難避免的,畢竟人家本來就管理百官,所以在後來的很多個朝代裡,大家都想過把宰相這個職位給廢除,此時就出現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最早建於西漢時期,隋唐時期發展完善,後來成為了延續了2000年的一種制度。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分別是門下、中書、尚書,六部分別是禮部、吏部、兵部、工部、戶部、刑部。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你看他管的是什麼
    今兒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三省六部」,它們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實關於這項制度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並被沿用至清朝。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嚴密的官職制度,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這之後的八年時間裡,他平突厥、攻陳國,最終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將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據,但是南北朝頻繁的朝代更迭還是給隋朝留下了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多官亂的局面,《隋書》中的描述是「
  • 明朝六部尚書都管什麼?哪部權利最大?
    其廢除丞相制度,是為了讓六部直接按照自己的旨意辦事,從而完全實現君主專制穩固地位。吏部即人事部,為六部之首,負責官員們的獎勵處分或升調退休,是朝廷中權力最大、身份最高的部門。戶部,負責全國戶籍、田地、俸餉、賦稅及一切財政事宜。類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禮部春季最為繁忙,負責科舉、祭祀大典、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等!
  • 【漲知識】古代三省六部是指?其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三省六部制簡介: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本文這就為你介紹:三省六部制簡介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於隋朝,完善於唐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
  • 明朝時期的六部制度,其中各自的職責與權利分別是什麼?
    明朝時期對於官吏的選舉和人用都有著嚴格的制度規定,而其中的六部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個王朝的官制大體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選官制度和任官制度。出於加強皇權統治的目的,朱元璋後期廢除了老舊的三省制。在胡惟庸一案過後,朱元璋親自下令廢除了丞相制度,開始將朝政分配給六部管理。
  • 古代立戶禮兵刑工六部哪個部門沒實權?答案不是存在感最弱的禮部
    古代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戶部管人口、財政,吏部管科舉祭祀,兵部管兵有權,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建設有錢。相對來說,禮部是不是最弱的?如果比較實際權力,確實不如吏部戶部甚至其他部,但從地位來講還是很高的。
  • 現在的北京市長,按古代官職分類,相當於什麼官?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官職也僅僅是一個名稱,我們也並知道太多關於官職的高低和尊卑的區別,比如北京市現在的市長一職在古代究竟相當於什麼樣的官員存在呢?那麼現在,我們便來了解一下關於古代官職和其對應當今職務的關係。自秦國統一中國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便應運而生,官僚體系正式建立。
  •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
    秦朝中央官制秦漢兩代的政治體制一脈相承, 這一時期內,丞相在三公裡面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帝。中書詔令、門下封駁、尚書執行並分曹理事的三省六部形態,在魏晉南北朝大體落實。隋朝結束了中國300多年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三省六部制確立了為皇權服務的中央官制,也適應了大一統國家的發展趨勢。那麼,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經歷了哪些發展?如何最終走向衰落?第一,隋代用典章制度確立三省六部制,並將相權一分為多。
  • 明代朝廷六部排行榜
    那接下來,我們就刻板印象中的朝廷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進行一個排行,具體情況會如何呢?1、吏部吏部,相當於現在組織部,比組織部權力更大些。吏部尚書被稱為天官,權力極大,是可以對抗內閣大學士的存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務,主要是針對文官,武將由兵部負責,但是明代以文制武,所以文官地位更高。
  • 古代六部的「司長」與如今各部委的司長,從級別上看不是一個概念
    經常有人將古代的官員與現代的官員進行比較,進行類比。如所謂的七品芝麻官、七品縣令與我們如今的縣長,網上有很大部分人認為他們是相當的、至少在級別上是差不多的。對此,筆者很不以為然。因為在古代,至少在大部分朝代,都是將官員分成了九品十八級(這還不包括一些超品爵位或職位),而我們現在從正國到副科僅僅只有十級,差不多隻相當於古代的一半;因而,作為我們如今的縣長(從正國排到正處、恰好居於第七個層級)、從級別上則大致相當於古代的正六品到從五品官員。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