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朝廷六部排行榜

2021-01-09 俇攘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因恐懼丞相權力過大,於是在胡惟庸案之後撤銷了丞相這個延續了近兩千年的職位,自此,六部九卿一躍成為了朝廷名義上的最高級別行政官員。哪怕是後來成立了內閣制度,雖然內閣大學士權力無限大,但是實際品級只有正五品,遠不及六部堂官的正二品大員。所以,後來的明朝政府,搞出了一個兼職制度,內閣大學士往往是兼任六部中某部尚書或者某部侍郎。

雖然後來有內閣轄制,但是原則上,明朝的六部是直接對皇帝負責,乃是明代文官實權職位的最高品級。

明代六部圖

六部內部,堂官稱為尚書,下面一般有副職兩位侍郎,侍郎雖是尚書的下屬,但是也是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正二品,侍郎正三品。

再往下設司,各部情況不同,根據需要設置司,有的分省設司,比如戶部雲南主司海瑞;有個根據職能設司,比如萬千人哄搶的職位,文選司和武選司,司長稱為郎中,居正五品,副職員外郎,居從五品。

再往下就是各司辦事主事人員,官位居正六品。再往下是司務,居從九品,也就是最低等級。

當然,六部內還有辦事的六科,六科給事中只有正七品,權力卻無限大,但是他們屬於科道官,也就是所謂的言官,並不隸屬於六部,有自己的獨立體系,所以不算在六部之內。

明代朝廷大員
明代集權制度

朝廷六部,職能不同,分管的事務不同,所屬領域也各不相同,就難免有些部門肥、有些部門威、有些部門就成了清水衙門。漸漸的,六部就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排行先後順序,當然這並非官方排行,就是一個刻板印象。

那接下來,我們就刻板印象中的朝廷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進行一個排行,具體情況會如何呢?

1、吏部

吏部,相當於現在組織部,比組織部權力更大些。吏部尚書被稱為天官,權力極大,是可以對抗內閣大學士的存在。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務,主要是針對文官,武將由兵部負責,但是明代以文制武,所以文官地位更高。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另外吏部負責辦理京察、大計,能直接判四品以下官員的政治生命,權力極大。

吏部衙門
兵部令信

2、兵部

明朝兵部權力大,是因為明朝外患嚴重,打仗的時間很多,從北元到韃靼到瓦剌,北方就沒有消停過,後來又有倭寇,還有入朝打日本,再後來又有女真,再加上各地的叛亂和剿匪,以及末期的農民起義,兩百多年,戰事就沒怎麼斷過。主管軍事的兵部自然成了極為重要的職能部門。

兵部堂官被稱為夏官,是明代官方軍政機關,又稱"樞部"、"樞垣",專司武官選授、徵伐簡練、馬政驛傳諸事。

明朝中後期,兵部架空了五軍都督府,京師周邊的二十四衛等皆歸兵部轄制,兵部權力驟然提升,掌武衛官、土官選授考課及軍制、訓練、徵調、鎮戍、邊防、儀仗、禁衛、驛傳、廄牧、軍械、符勘、兵籍、武學等軍事行政,其堂官往往督軍出徵,本部操賞罰進退將帥之柄,職權尤重。

明代有很多奇人都任職過兵部尚書,包括力挽狂瀾的于謙于少保,以及被嚴世蕃稱為"天下三才"之一的楊博。

3、禮部

禮部堂官,被稱為春官,儘管禮部沒有吏部、兵部甚至其他部門的權力大,但是若論及地位之高,朝廷六部無人能出禮部之右。其雖然對比其餘五部,算是個清水衙門,但是卻掌握著當時朝廷最重要的一塊。

其職能主要有禮儀、祭祀、宴饗、貢舉四大塊,其中禮儀、宴饗中包含了外交的工作,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包括日常官員行為規範、禮儀禮節、公章管理、榮譽稱號、慶典活動組織、慶功宴安排等等事務性工作。

祭祀更不用說,乃是古代朝廷的重中之重,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農、求神問雨,都是朝廷的頭等大事。

另外禮部還掌貢舉,也就是科舉,包括興辦教育事業,科考,還有掌握天下百姓的思想方向。

禮部
戶部衙門

4、戶部

戶部堂官,人稱地官,與吏部的天官相對,戶部,也就是所謂的財政局、稅務局、統計局、民政局、人民銀行、審計局。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簡而言之,戶部掌管全國財政,還掌管土地和戶籍。移民墾荒,招撫安置流民,勸課農桑,掌握天下土地兼併情況,賑災、撫恤等。

負責全國財稅的調動,負責核查和收取稅收,負責錢銀的製造。管理著鹽鐵、運河、貴重金屬,也就是掌握著天下的經濟命脈。

戶部很有底氣,畢竟戶部掌握著天下官員的俸祿和餉銀,朝廷的一切支出都得由戶部度支。

5、刑部

刑部堂官,被稱為秋官。主管天下刑政,審定和執行律例,判案定罪,管理囚犯。因為訟事繁重,也按省分為十三個清吏司,各管一省刑政。但是明代司法分為兩大體系,一個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組成的三司,另一部分則是「廠衛制度」。刑部負責所有案件的偵查和審判,大理寺負責刑部審查結果的覆核,都察院則有司法監察的職能,就是負責整個流程的監督。

刑部就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司法局、中級法院。刑部負責天下案件刑名,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部門。但是明代因為有廠衛制度的分權,在中後期,刑部職能顯得有些不那麼顯眼。

刑部天牢
工部祠堂

6、工部

工部堂官,被稱為冬官,主管天下工程建築,也可以稱為建設部,是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工部雖然肥缺很多,卻常被人瞧不起,那是因為實際行政權力比較小,皇家開大工,運河治理等都屬於工部的職能範圍。

當然工部還掌管著工匠,還有屯田、水利和交通等業務。工部業務多,大到包括皇家園林的修繕,小至皇家用柴用碳都歸工部管轄,其中油水不少。但是就是個幹活的部門,行政權力小,不太受人待見,只能屈居六部之末。

相關焦點

  • 既是治安之利器、又是朝廷心腹之患,明代土司兵為何是把雙刃劍?
    它是明代中央為了解決所屬疆域過大,少數民族地區經常叛亂而形成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地方政治體制。宋代的羈縻制度是土司制度的雛形。    2、土司制度的本質——中央與地方的互相妥協、利用和防備  明代土司制度的核心規定在於:第一、土司頭領由中央賜封並擁有世襲的權利。第二、土司頭領在保證忠於朝廷的前提之下擁有管制地方的絕對權利。不論是軍事還是政治上,在效忠中央的前提之下,土司頭領都是最大的領袖。
  • 古代六部的「司長」與如今各部委的司長,從級別上看不是一個概念
    而作為古代中央朝廷的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在明清時代基本上均由皇帝直接掌管(尤其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及中書省之後哈!)那麼六部尚書及其六部內設的一級機構、即各司「司長」們的級別,是不是都較高呢?他們二者之間的級別差距是小還是大呢?與我們如今國家部委首長及司長之間相比較的話,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
  • 明代宦官掌權的原因及宦官權力過大產生的影響
    影視作品中的這些劇情並非憑空捏造,在明代宦官的權力確實發展到了中國古代歷代王朝以來的頂峰,明代官員專權的現象對明代也產生了諸多的影響,那麼為什麼明代的皇帝不願重用朝廷官員,而放心將權力賜予被歷朝歷代的人視為下等人的宦官呢?
  • 明代風氣很壓抑嗎?新聞倒是蠻自由,皇家秘聞之類的都能見報
    至明代,奏事廳改為通政使司,為中央一級機構,地位較高,掌權較大,與朝廷接觸較多,所傳遞的情報較多。讀者面廣,需求大,也刺激了宮廷報業的發展。據黃宗羲《明儒案》所載,明代文武官員達十萬餘人,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候補的,這些候補官員掛職於各部,但沒有實際工作,要想了解政事,就必須讀讀邸報。
  • 明朝在北京一套六部,在南京一套六部,請問南京六部平時做什麼?
    但是,朱棣仍然在南京保留了六部等中央機構,南京成為了留都。朱棣為什麼這麼做?這裡面有三個問題:第一,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北平?第二,朱棣為什麼要在南京保留六部?第三,南京六部是幹什麼的?朱棣遷都北平的理由很充分朱棣做出遷都北平的決定,主要是基於政治需要和工作需要兩個方面的考量。從政治需要上說,遷都北平是最好的選擇。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三省六部制——影響中國古代一千多年的隋唐官制,具體是怎樣的?
    三省六部制,作為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時期,能夠沿用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它的形成過程是較為長久的,從西漢時期就開始一步步發展,直到隋唐時期才真正確立,並且完善成嚴謹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其中的三省為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以及尚書省;而六部指的是尚書省下屬的行政機構,分別為吏部、戶部(李世民之前為民部)、兵部、刑部、工部、禮部,且每部都各轄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
  • 互相監督,制約皇權: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如何幫助唐朝走上巔峰的?
    古代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也是最基本的官僚機構設置形式,它是在西漢以後長期發展中形成的,到了唐代才正式確立為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三省」中的尚書省在東漢時期產生萌芽(當時是叫做尚書臺),另外兩個是中書省和門下省,它們都是在三國動亂中形成的,目的是稀釋和分割尚書省所擁有的權力,防止朝廷權力被尚書省一部所控制,造成朝局動蕩。
  • 教科書上的三省六部制度,你真的懂了嗎?
    可是這種思路只會造成朝廷機構疊床架屋,阻止不了新的威脅皇權的實權宰相的出現。所以,楊堅必須找到新的方法,他以分權制衡取代一味地架空,創建了三省六部制的雛形。楊堅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不負實際責任。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唐承隋制,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構建起從中央到地方上下貫通、分工明確的機制,這樣促成了盛唐時期「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出現了太宗時期「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的太平景象,也出現了玄宗開元年間「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富足繁榮。我們可以通過更加完善的唐朝,一起了解三省六部制是如何讓國家權力運行起來的。
  • 最熱的六部泰劇,《石拉追妻》排行榜第一,你看了幾部?
    在最熱排行榜中排行第一了。第二部:《熾愛遊戲》《熾愛遊戲》是由Chudapa Chantakett執導,吉拉宇·唐思蘇克、娜塔玻·提米露克主演的泰國電視劇。女主因為父母離婚,地位底下而變得性格傲慢刻薄,男主是女主媽媽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六部就是皇帝們智慧的結晶,成功的經驗,他們付出辛勤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和繼承。六部制度是我國政治家的智慧結晶,它是一個統治集團治理國家的主要機構,是國家繁榮和社會穩定必不可少的機構。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貫徹執行者和有力監督者。正是有了六部,國家這個機器才能穩定高速運轉,政權才能得到鞏固。
  • 數碼寶貝前六部領導力最強的男一排行榜 大器屈居第二 大門大墊底
    近期數碼寶貝官方公開了之前票選前六部作品中,涉及到的人氣男一號的領導力排行榜,這次的排行榜有一定的爭議,不過領導力的限制條件多少也讓排名合理了一些,下面帶來具體的榜單數據還有說明。統計和匯總的是前六部從初代到合體戰爭的六位主角,不過合體戰爭後續正統結果接力棒的第七位被選召的男一號明石激,並沒與被官方算在內(慘),具體排名如下NO.1八神太一NO.2工藤大器NO.3神原拓也NO.4松田啟人NO.5本宮大輔NO.6大門大排名方面有一定的異議,應該說受到了一定情懷的影響,
  • 唐朝三省六部都在哪裡工作?
    唐朝的「三省六部」,一般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其中,尚書省下設禮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戶部,是為「六部」。這三省都是重要的朝廷官署,但是分工和性質不同,也決定了他們的辦公地點不同。尚書省六部辦公區全在皇城之內,約位於整個皇城的正中間,但是總佔地並不算大。看地圖,可以說「六部擠在一起辦公」,就是標為「尚書省」的那個長方形之內。但是還有兩個例外,就是「尚書省」右下角南面那一小塊,標為「吏部選院」和「禮部南院」的兩塊地方,獨立出來了。
  • 六部好看的愛情電影,臺灣影片《愛》排行榜第一,你看過嗎?
    第六部:《高跟鞋先生》《高跟鞋先生》主要講述了男主角「不擇手段」把自己打扮成靚麗姑娘追求女神的故事。影片尺度也在一眾國產喜劇中脫穎而出。嫵媚的夜場豔舞、激情四射的鋼管舞,畫面香豔,誘惑十足。今天自創的520情人節到了,和愛人一起看一看六部好看的愛情電影,重溫甜蜜愛情情節,而臺灣影片《愛》排行榜第一,你看過嗎?今天有沒有和愛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呢?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何為三省六部?三省就是中書省、尚書省、還有門下省,六部就是戶部、禮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是歸於尚書省管的,六部下面的每一個部門又負責一個司,形成了一個管理"金字塔",自然而然管理起來就會方便了。
  • 明朝六部尚書都管什麼?哪部權利最大?
    其廢除丞相制度,是為了讓六部直接按照自己的旨意辦事,從而完全實現君主專制穩固地位。吏部即人事部,為六部之首,負責官員們的獎勵處分或升調退休,是朝廷中權力最大、身份最高的部門。戶部,負責全國戶籍、田地、俸餉、賦稅及一切財政事宜。類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禮部春季最為繁忙,負責科舉、祭祀大典、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等!
  • 古代的六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職能分別是啥
    三省六部制的出現相權跟皇權互相競爭有過很多時代,但相權的做大是很難避免的,畢竟人家本來就管理百官,所以在後來的很多個朝代裡,大家都想過把宰相這個職位給廢除,此時就出現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最早建於西漢時期,隋唐時期發展完善,後來成為了延續了2000年的一種制度。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分別是門下、中書、尚書,六部分別是禮部、吏部、兵部、工部、戶部、刑部。
  • 明朝時期的六部制度,其中各自的職責與權利分別是什麼?
    明朝時期對於官吏的選舉和人用都有著嚴格的制度規定,而其中的六部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個王朝的官制大體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選官制度和任官制度。出於加強皇權統治的目的,朱元璋後期廢除了老舊的三省制。在胡惟庸一案過後,朱元璋親自下令廢除了丞相制度,開始將朝政分配給六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