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不是一兩天形成的。
天下網商記者 章航英
十月,兩家日本服裝巨頭在中國的命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優衣庫加大了在中國擴張的步伐。據媒體報導,如今其在中國的門店數已經反超了日本門店數量。截至今年8月底,優衣庫在中國共開出767家直營門店,在日本的直營門店數則為764家。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會長兼社長柳井正表示,將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按中國人口計算,預計可開3000家。
日本經濟新聞則感嘆,迅銷市值已達到7萬多億日元(近600億歐元),比新冠病毒全面流行前的2月底上漲了3成之多,縮小了與全球服飾老大、Zara母公司Inditex的差距。相比之下,Inditex市值約750億歐元,比2月底減少1成。
與此同時,優衣庫在日本的勁敵Shimamura(飾夢樂)卻徹底止住了在中國的腳步。
飾夢樂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服裝品牌,在日本開了超過2000家店鋪,是日本僅次於優衣庫的第二大服飾零售商,增長勢頭一度超過優衣庫。
然而在中國,與優衣庫廣受歡迎不同,大多數人連飾夢樂的名字都不知道。就連其最近將在中國關閉最後一家門店、徹底與中國市場告別的消息,也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一進一退,優衣庫做對了什麼,飾夢樂又做錯了什麼?
飾夢樂閉店清倉,內褲5元一條
飾夢樂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介紹是:種類繁多、價格平民的日本服飾品牌——乍一看,以為是在形容優衣庫。
自2020年8月24日起,飾夢樂公眾號連續推了多條閉店折扣信息,宣告了其在中國所有門店的倒計時。這6家門店集中在上海、蘇州和無錫。據悉,飾夢樂上海環球港店計劃於10月25日閉店,這意味著,屆時,這個巨頭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與優衣庫一樣,作為日本平價服飾的代表,飾夢樂經營全系列服飾,不僅有女裝,還有男裝、童裝、內衣、鞋襪、帽子、書包等產品。逛一家店,就可以解決全家人的穿搭需求。
隨著閉店時間的臨近,門店庫存原先的7折變成了5折,價格一降再降,得到消息的人們湧進飾夢樂撿漏。
「買了全家的衣服,短T、皮帶、男士運動褲、女包、秋衣,滿滿一大袋,只花了200元」「也太划算了吧,買到內褲5元一條,衣架5元10個,各種帽子各種戴,準備再去淘一波」,不少消費者都在點評類APP上秀出了「戰利品」。
2012年,飾夢樂在上海開出了中國第一家門店。這之後的8年裡,其門店數最高為12家店,連優衣庫的零頭都不到。
相比於在日本的開店規模,飾夢樂中國的營收貢獻可以忽略不計。
根據飾夢樂本財年半年報(2020年2月21日至8月20日),飾夢樂的營收為2542億日元(約合164億元人民幣),同比降8.3%。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僅為500萬元,同比下跌54.6%。
優衣庫加速開店,中國市場貢獻23.5%
不同於飾夢樂的「小眾」,在中國大部分商場,你都能見到優衣庫熟悉的logo。在一定程度上,優衣庫成了商場吸引客流的「標配」。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老人還是小孩,都能在優衣庫找到適合自己的行頭。
2015年8月底,優衣庫在中國的門店數是387家。五年後,這個數字翻了1倍,達到767家——超過日本本土門店數。
它還在繼續開店。今年8月14日這一天,優衣庫在中國新開19家店鋪,一個月後的2020年9月底,它的中國門店數已達782家。
中國門店對優衣庫至關重要。
受疫情影響,迅銷集團2020財年前三季度(截至2020年5月底)業績不佳:收入1.54萬億日元,同比下滑15.2%;淨利潤906.4億日元,同比下滑43%。
頹勢下,大中華區的地位得到凸顯。
在前三季財報中,迅銷集團表示「大中華地區雖錄得收益和溢利大幅下降,但在5月份則實現單月收益和溢利同比雙增長,業績開始穩步回升」,並認為「大中華區的業績恢復步伐高於預期」。
迅銷集團對中國市場頗為重視,稱其為集團銷售增長的支柱。財報顯示,優衣庫中國2020財年前三季度銷售額為3626.5億日元,銷售佔比達23.5%。
在優衣庫的營收中,線上銷售貢獻了很大一部分業績。第三財季單季,優衣庫線上銷售額同比大增47.7%,毛利率同比上升3.3%。
迅銷2019財年銷售額中,電商所佔比例約為20%,高於日本(約10%)。中國電商有著極高滲透率,優衣庫中國單季線上銷售額增長一度超30%。柳井正對中國電商給予期待,他表示:「中國的電商和支付系統發展很快。如果能將電商和現有門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銷售額完全可以達到2萬億日元。」
為什麼走向岔路?
這兩家日本服飾巨頭間的相似透露在各個地方,無論是產品、門店還是定位。如果說在日本市場還能一較高下,在中國市場卻早已分出勝負。
之所以出現分叉,原因在三。
首先,從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看。
2002年9月,優衣庫在上海開出中國市場第一家門店,隨後在北京、廣州、杭州等一二線城市陸續鋪開,截至2009年上半年,優衣庫在中國13個城市開設的服裝專賣店數量共計32家,2015年則達到387家。
飾夢樂進軍中國的時間比優衣庫晚了10年。2012年,它才在中國開出第一家門店。當時包括ZARA、優衣庫在內的老牌快時尚品牌早已在中國市場安營紮寨,一路風生水起,競爭激烈,留給飾夢樂的空間也不多了。
其次,中國市場產品力的差距。
飾夢樂在日本曾是引流潮流的品牌,到了中國卻似乎降低了時尚的品味。有消費者吐槽:「在官網上看日本的飾夢樂的東西感覺質量又好又可愛,但是國內店裡的衣服有些土氣。」店內裝飾更是如街邊攤一般沒有質感。
如今中國消費者加在飾夢樂上面的標籤是:「大媽味」「廉價」。閉店清倉時,有消費者給出提醒:只有內衣還可以。
反觀優衣庫,上新快,近年來一系列明星代言、聯名款也俘獲了不少年輕人的芳心。去年6月,優衣庫與藝術家KAWS的聯名UT開啟了一場瘋狂搶購的「名場面」,迅速出圈成為網紅。而今,UT系列仍在不斷更新,聯名IP擴展到了「漫威」「櫻桃小丸子」「小黃人」「linefriends」……
優衣庫提前鎖定爆款,反向快速出貨,從而保證快速銷售,基本沒有尾貨。飾夢樂卻被曝基本不管制造,而是直接從海外低成本工廠拿貨銷售。
再次,是線上發展的差距。
飾夢樂近乎透明的中國市場存在感,一部分歸咎於其對中國市場的忽視以及保守態度。
在渠道上,飾夢樂不僅開店少,且門店範圍只限於江浙滬地區。這意味著全國大部分地方的人們將無法接觸到它。
2017年,進軍中國五年後,飾夢樂開設天貓旗艦店。而優衣庫與天貓的合作,則要追溯到2009年。入住天貓前身淘寶商城當天,陣仗盛大。發布會現場,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優衣庫中國區CEO潘寧、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都出席。
由此可以看出,柳井正對線上銷售的重視。
上線三個月後,優衣庫就把當時淘寶上的所有功能、玩法都試驗了一番,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2015年以來,優衣庫連續多年蟬聯天貓雙11服飾類銷售冠軍,如今優衣庫天貓旗艦店的粉絲已經達到2272萬,一款男士仿羊羔外套月銷58000件,每場日常直播都吸引著近萬消費者觀看。
此外,優衣庫還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聯動。優衣庫天貓旗艦店在四年前就上線了門店自提、異地自提、門店換貨等服務。而這一年,馬雲剛剛提出了新零售。優衣庫率先試驗,並很快跑通。
差距不是一兩天形成的。
飾夢樂的負責人曾表示:「迅銷遠在我們之上,我們只是一家普通的公司。我們之所以能生存,是不靠賭博,只會專注做我們確定會勝利及熟悉的事,這是企業最基本政策。」
如果飾夢樂對中國市場更專注一點,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編輯 徐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