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

2020-12-12 生物谷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Harvey J. Alter、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Michael Houghton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Charles M. Rice因發現了C肝病毒而獲得此獎。

圖片來源:www.nobelprize.org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給了三位在血源性肝炎研究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血源性肝炎是一種全球人群所面臨的健康問題,其會導致很多人患上肝硬化乃至肝癌。來自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Harvey J. Alter、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Michael Houghton和洛克菲勒大學的科學家Charles M. Rice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後簡稱「C肝病毒」),在此前研究中,A肝病毒和B肝病毒的相繼發現不斷推動血源性肝炎領域的研究,但目前大多數血源性感染仍然無法被解釋,而C肝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它慢性肝炎病毒發生的原因,同時也使得血液檢測技術和新型藥物的開發成為可能,未來或有望幫助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肝炎—一種人類健康所面臨的全球性威脅

肝炎(liver inflammation或hepatitis)是希臘語中肝臟和炎症的合成詞,儘管酗酒、環境毒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誘發肝炎的主要原因,但其主要原因仍然是由病毒感染所誘發;20世紀40年代,人們很清楚的認識到有兩種主要的傳染性感染,第一種是A型肝炎,其主要通過被汙染的水或食物來傳播(糞口途徑),這種肝炎通常對患者並沒有長期的健康影響。第二種肝炎類型則是通過血液和體液來傳播,其代表了一種更嚴重的健康威脅,通常會誘發慢性肝炎,同時還會使得患者伴隨肝硬化甚至肝癌(如圖1);這種形式的肝炎是非常狡猾陰險的,在出現嚴重併發症之前,健康的人群可能會被悄聲無息地感染很多年;血源性肝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其會造成大約100萬人死亡,這就使其成為了與愛滋病和結核病危險程度相當的全球性健康問題。

圖1:肝炎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其中一種形式是由A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其主要通過受汙染的水和食物來進行傳播,另一種是由B肝病毒和C肝病毒(今年獲得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所引起的,這種血源性的肝炎通常是一種慢性疾病,其會慢慢進展為肝硬化乃至肝細胞癌。

一種未知的感染因子

對傳染性疾病進行成功幹預的關鍵就是確定病原體,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者Baruch Blumberg博士確定了一種由B肝病毒感染所引發的血源性肝炎,這一研究發現為開發診斷測試技術和有效疫苗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這一研究發現,Baruch Blumberg獲得了197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當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Harvey J. Alter液正在研究輸血患者的肝炎發生率,儘管新發現的B肝病毒血液檢測技術能夠減少輸血相關的肝炎病例,但Alter及其同事驚人地發現,依然還要大量肝炎病例存在著,在這一研究期間,研究人員還開發出了針對A肝病毒的檢測手段,但是很顯然,A肝病毒似乎並不是大量不明原因病例的原因。

許多接受輸血的人群常常會因一種未知的感染性病原體而發展為慢性肝炎,這或許是一個讓科學家們非常關心的研究課題,隨後Harvey J. Alter及其同事通過研究發現,來自這些肝炎患者機體的血液也能將疾病傳染給黑猩猩,而黑猩猩是除了人類之外唯一易感的宿主,接下來的研究結果還表明,這種未知的感染性病原體或許具有病毒的特徵,研究者Alter通過研究定義了一種全新的、獨特的慢性病毒性感染,這種神秘的疾病後來被稱為非甲型、非B型肝炎。

發現C肝病毒

識別這種新型病毒似乎是研究人員當下必須完成的任務,隨後研究者使用了所有傳統的技術,但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依然無法捕捉到這種神秘的病毒,當時在製藥公司Chiron任職的Michael Houghton就承擔了分離病毒基因組序列的艱巨任務,Houghton及其同事從一隻被感染的黑猩猩機體的血液中收集到了一組DNA片段;這些片段中的大部分來自於黑猩猩自身的基因組,但研究人員預測,其中肯定有某些片段來自於這種未知的病毒,研究者推測,抵禦這種神秘病毒的抗體肯定存在於肝炎患者的血液中,隨後他們利用患者的血清來識別能編碼病毒蛋白的克隆病毒DNA片段,通過進行全面的搜索分析,研究人員鑑別出了一株陽性克隆,進一步研究發現,該克隆來自於一種屬於黃病毒家族的新型RNA病毒,其被命名為C型肝炎病毒,慢性肝炎患者機體中抗體的存在強烈意味著這種病毒就是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的缺失的病原體。

圖2: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摘要概述。Harvey J. Alter對輸血相關肝炎的系統性研究表明,一種未知的病毒或許是誘發很多慢性肝炎病例的常見原因;研究者Michael Houghton使用了一種未經驗證的策略分離到了名為C型肝炎病毒的新型病毒;研究者Charles M. Rice提供了最終的證據表明,僅C肝病毒就能誘發肝炎。

C肝病毒的發現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和意義,但這一研究謎題的關鍵部分卻被遺漏了,僅僅是C肝病毒就能誘發肝炎嗎?為了回答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就必須調查是否單個病毒克隆就能夠進行複製並誘發疾病,來自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員Charles M. Rice和其它從事RNA病毒研究的科學家們發現,C肝病毒基因組末端有一個此前並未被識別的特殊區域,他們推測該區域對於病毒的複製非常重要。此外,研究者Rice還在分離的病毒樣本中觀察到了特殊的遺傳變異,同時還推測其中有些遺傳變異或許會阻斷病毒的複製,通過遺傳工程操作,Rice在C肝病毒中產生了RNA突變,其中就包括新定義的病毒基因組區域,但並不存在失活的遺傳變異;當將這種RNA注射到黑猩猩的肝臟中後,研究者在其血液中檢測到了病毒的存在,隨後還觀察到了黑猩猩與患有慢性肝炎的人群一樣會出現相類似的病理學變化,這或許就是最後的證據來表明,C肝病毒可以單獨誘發不明原因的輸血所介導的肝炎病例的發生。

「發現C肝病毒」這一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意義

「C肝病毒的發現」能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或將成為今後科學家們抵禦病毒性疾病的一項裡程碑(見圖2),感謝上述三位科學家的重大發現,正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了C肝病毒,才有後期所開發的高靈敏性的血液檢測技術,而這些檢測技術基本上消除了全球許多地區人群出現的輸血後肝炎的發生,極大地改善了全球人群的健康;這一研究發現也能促進科學家們快速開發針對C肝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同時在歷史上C型肝炎被首次治癒也為後期根除全球的C肝感染人群帶來了一定希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後期還見更需要各國間加強合作促進血液檢測和新型抗病毒藥物的研發(見圖3)。

圖3:三位諾獎獲得者的發現使得靈敏性血液檢測技術的開發成為了可能,這或有望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消除輸血所介導的肝炎的傳播風險,而這一研究突破也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有效治療C肝的新型療法,當然了,C型肝炎依然是全球人群所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如今便有很多機會能夠消除這種疾病了。

關鍵研究成果:

【1】Alter HJ, Holland PV, Purcell RH, Lander JJ, Feinstone SM, Morrow AG, Schmidt PJ. Posttransfusion hepatitis after exclusion of commercial and hepatitis-B antigen-positive donors. Ann Intern Med. 1972; 77:691-699.

【2】Feinstone SM, Kapikian AZ, Purcell RH, Alter HJ, Holland PV. Transfusion-associated hepatitis not due to viral hepatitis type A or B. N Engl J Med. 1975; 292:767-770.

【3】Alter HJ, Holland PV, Morrow AG, Purcell RH, Feinstone SM, Moritsugu Y. Clinical and serological analysis of transfusion-associated hepatitis. Lancet. 1975; 2:838-841.

【4】Alter HJ, Purcell RH, Holland PV, Popper H. Transmissible agent in non-A, non-B hepatitis. Lancet. 1978; 1:459-463.

【5】Choo QL, Kuo G, Weiner AJ, Overby LR, Bradley DW, Houghton M. Isolation of a cDNA clone derived from a blood-borne non-A, non-B viral hepatitis genome. Science. 1989; 244:359-362.

【6】Kuo G., Choo QL, Alter HJ, Gitnick GL, Redeker AG, Purcell RH, Miyamura T, Dienstag JL, Alter CE, Stevens CE, Tegtmeier GE, Bonino F, Colombo M, Lee WS, Kuo C., Berger K, Shuster JR, Overby LR, Bradley DW, Houghton M. An assay for circulating antibodies to a major etiologic virus of human non-A, non-B hepatitis. Science. 1989; 244:362-364.

【7】Kolykhalov AA, Agapov EV, Blight KJ, Mihalik K, Feinstone SM, Rice CM.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by intrahepatic inoculation with transcribed RNA. Science. 1997; 277:570-574.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簡介:

Harvey J. Alter

1935年出生於紐約,在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學士學位,並在斯特朗紀念醫院和西雅圖大學醫院接受內科培訓,1961年加入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擔任臨床助理,期間在喬治城大學進修過幾年,隨後再次回到NIH並加入到了臨床研究中心輸血醫學系擔任高級研究員。

Michael Houghton

出生於英國,1977年在倫敦國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加入到了G.D.Searle & Company公司工作,1982年就職於加利福尼亞州的Chiron公司;2010年,Michael Houghton任職於加拿大的阿爾伯塔大學,目前是加拿大卓越研究中心的病毒學研究主席和李嘉誠病毒研究所的教授兼研究所所長。

Charles M. Rice

1952年出生於美國加州首府薩克拉門託,1981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並於1981-1985年攻讀博士後學位,1986年在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建立自己的研究小組,隨後於1995年成為正式教授;自2001年以來,Charles M. Rice在洛克菲勒大學擔任教授,2001-2018年期間,擔任洛克菲勒大學C肝研究中心的科學和執行主任,如今其依然活躍在研究一線。(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重磅解讀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C肝病毒發現者獲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Harvey J. Alter、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Michael Houghton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Charles M. Rice因發現了C肝病毒而獲得此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C肝病毒發現者獲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15個常見問題:哪一次受批評最多?
    在諾貝爾獎官網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秘書格蘭•K•漢松(Göran K. Hansson),解答了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15個常見問題。1、你們如何進行新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獲獎人的挑選工作?我們邀請來自全世界的專家為諾貝爾獎推薦候選人。他們包括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世界各地大學醫學院的教授、研究院所成員等。今年,我們任命了380多人來進行這一推薦。2、誰來選出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獲得者?
  • 近10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大盤點
    要聞 近10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大盤點! 2020年10月5日 18:50:04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源於「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由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整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旨在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並被普遍認為是這個領域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之一。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其他獎項將花落誰家?
    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數百萬...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美國)、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 「中國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漢頒發
    致以崇高敬意 從「一鳴驚人」到「享譽國際」 在推動生命醫學創新發展的道路上 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 一直在砥礪奮進 被譽為「中國版」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揭開生物節律的奧秘: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新聞—科學網
    張田勘 新聞背景 「十一」長假期間,2017年諾貝爾獎各科學獎項陸續公布。其中,因為涉及到「生物節律」這個人們熟悉又困惑的現象,本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格外受到關注。20年後,奧地利的阿爾弗雷德·特爾切爾教授也聲稱發現了人的智力存在著一個從出生之日起以33天為一個周期的「智力強弱周期」。後來人們稱這三人的發現為「人體生物三節律」,即PSI周期(Physical、Sensitive和Intellectual的縮寫)。 不過,這一人體生物三節律在後來並沒有得到更多的生物學內部機理的證明,也並不為人們廣泛認同。
  • 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經典名句,一生至少讀...
    諾貝爾獎官網2020 年 10 月 5 日,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圖片來源:www.nobelprize.org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 10 月 5 日下午 5 點 30 分公布,今年的獲獎者是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以及 Charles M. Rice 三位科學家。
  • 開拓癌症貧血新療法 3名科學家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名分別來自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塞門薩、拉特克利夫和凱林憑研究細胞缺氧反應的機制,揭開氧氣對細胞活動的具體影響,成為治療癌症、貧血等多種疾病的新希望,共同奪得201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應用 之 低氧訓練對身體機能影響的益處
    一、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北京時間2019年10月7日下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
  • 關注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身體「時鐘」攜帶的秘密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楊,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基因突變帶來作息異常  「這項成果回答了生物體最基本的問題,實至名歸。」  徐瓔2003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部門從事研究工作。「當時我們在研究一種『早睡早起』的基因。當地有個家族的人習慣在3時~4時起床,18時~19時睡覺。研究團隊發現,這一家族管理睡眠行為的PER2基因發生了突變。如果把這種突變基因轉給小鼠,小鼠同樣會早睡早起。」
  • 聖耳波楊新式療愈採耳:建立在兩項諾貝爾醫學獎上的全新健康服務
    掏耳朵,在中國有著1700年的歷史,盛行於巴蜀,到了明代成為宮廷貴胄們的專屬享樂項目。2003年,一個叫楊波的年輕人將傳統掏耳朵手藝從耳道清潔、簡單止癢的功能發展成為一個集身心靈療愈於一體的健康項目,並根據煤礦開採的思路將這個項目命名成"採耳"。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細胞如何感測和適應氧氣供應
    在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舉行的諾貝爾大會上決定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同授予小威廉·G·凱林,彼得·J·拉特克利夫爵士和格雷格·L·塞門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Animals needoxygen for the conversion of food into useful energy.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會是誰?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宣布預示著諾貝爾獎季的正式到來,瞬間晝夜節律成為多家媒體頭天,評述者和解析者眾多,這裡不在贅述。那麼,明天的諾貝爾化學獎會花落誰家呢?相對於生理學或醫學獎,化學獎更不按照常理出牌,預測難度更大。
  • 解讀諾貝爾醫學獎:什麼是端粒酶
    浙江在線·浙江科技新聞網11月12日訊2009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諾貝爾獎頒獎禮,無疑是一場空前盛會。不光美國總統親臨現場,更有3位美國知名抗衰老科學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以獎勵他們發現了人類逆轉衰老的關鍵——端粒酶。  諾貝爾專家評審組認為,端粒酶對人類長壽與治療各種衰老造成的疾病、功能退化,有著關鍵性作用,合理地運用提取生物端粒酶技術,將可讓全球人類生理年齡出現逆增長,許多困擾醫學界的慢性疾病將得到治療。
  • 生物鐘的研究、功能和機理——201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Young)因發現調節生物日節律行為的基因並闡明其作用原理獲得了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項工作揭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基本生命現象的分子機理,對了解生命的運行原理以及生命在演化過程中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治療由於生物鐘失常而導致的人類疾病和開發調控生物鐘元件的藥物奠定了基礎。
  • 《生理科學史話》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系列之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一):格蒂·特蕾莎·科裡
    在自然科學獎項中這一比例更低,物理獎得主只有2人,僅佔區區的1.0%(2/207);化學獎得主4人,佔比略高,為2.2%(4/178);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19年的118年間,除了因戰爭或其他原因中斷(1915年至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2年)未頒獎外,共頒發110次,共有219位醫學研究人員獲獎,其中女性得主有12人,比例為5.5%(12/219)
  • 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北京時間 10 月 5 日下午 5 點 30 分,2020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此獎項頒發給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走近諾貝爾醫學獎】1965年得主:發現了乳糖操縱組的三位法國科學家
    人物小故事:莫諾於1910年2月9日生於法國巴黎。父親盧森·莫諾(Lucien Monod)是畫家,愛好音樂和讀書,對達爾文進化論有特殊興趣,對莫諾影響很深。母親是蘇格蘭血統的美國人。莫諾是家庭四個孩子中的第三個。1917年幾經輾轉後全家定居於法國東南地中海城市坎城。在進大學前莫諾一直在這裡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