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代餐食品刷屏,「一瓶代一餐」「飽腹黑科技」等宣傳迎合了部分減肥人士的需求。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代餐食品有哪些?原本小眾化的代餐食品為何近期頻頻走入大眾視野?代餐食品真的能「吃瘦」嗎?一日三餐都吃代餐食品是否可取?一邊是行業的野蠻生長,一邊是管理的滯後,面對各式代餐食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
編者按 近年來,代餐食品受到追捧,「不挨餓,不運動,就能瘦下來」,看到這樣的宣傳,你心動了嗎?如今,抱著「吃瘦」願望的消費者日漸養「肥」了代餐食品市場,然而我國目前依然沒有關於代餐食品的強制性標準。代餐食品,真能一邊吃一邊瘦嗎?晚報特推出《代餐不是減肥「神話」天然食材不可替代》系列報導,為您揭開代餐食品的面紗,同時介紹正確的減肥瘦身理念。
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代餐食品刷屏,「一瓶代一餐」「飽腹黑科技」等宣傳迎合了部分減肥人士的需求。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代餐食品有哪些?原本小眾化的代餐食品為何近期頻頻走入大眾視野?代餐食品真的能「吃瘦」嗎?一日三餐都吃代餐食品是否可取?一邊是行業的野蠻生長,一邊是管理的滯後,面對各式代餐食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代餐食品話題,為您詳細介紹行業相關情況。
現象:代餐食品主打減肥瘦身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近期,一條代餐食品的廣告出現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在這條廣告下面,各類評論十分熱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給不少人「科普」了最近大熱的代餐食品。
代餐食品,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一種食品。熱量低、膳食纖維含量高、能讓人具有長時間的飽腹感,是它的三大特徵。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代餐食品主要有代餐粉、餅乾、乳製品、麥片和能量棒等,無糖、飽腹、減肥、減脂是主要的宣傳點。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代餐食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到2019年,天貓平臺上代餐食品的消費規模增速在50%以上。眾多投資者看到其中的「錢景」紛紛入局,2018年國內的代餐食品企業就已超過400家,這也正是大家在朋友圈中不斷看到代餐食品廣告的原因。
走訪:從小眾到大眾反映出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
記者走訪發現,新潮的代餐麥片、高麩質餅乾等代餐食品已出現在我市部分超市,傳統的五穀粉等則更為常見。
在洛龍區一家超市,工作人員指著一款麥片說:「這是非油炸的,飽腹感強,口感好,雖然不便宜,但賣得很好,很多人都直接當早飯吃。」
該工作人員說,現在市民的消費習慣已經從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轉變,所以無糖、低鹽、非油炸、高膳食纖維類食品受到青睞。
在採訪中,一些年輕消費者表示,代餐食品不僅要健康,更要好吃、省時、夠潮,線上消費是他們購買代餐食品的主要渠道。
今年28歲的市民王女士,第一次購買代餐食品就是單純被其「顏值」打動的。她說:「我當時看到偶像為這款產品做了代言,包裝也好看,就毫不猶豫點擊連結下單了。」
由於工作忙,王女士的晚餐通常都是外賣,現在則替換成了代餐食品。她說:「一開始只是嘗鮮,後來覺得代餐食品比外賣健康,就徹底『入坑』了。」
過去,代餐食品僅在程式設計師、運動員等群體中流行,宣傳點是短時間內快速補充能量。現在,身材管理被更多人重視,減肥瘦身成為「剛需」,代餐食品行業也迎來了「風口」。
分析:年輕女性成代餐食品市場實力「金主」
市場背後是哪些消費者在託舉?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天貓於2019年發布的《中國線上代餐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85%的消費者購買代餐食品是因為健身;在2018年,「95後」已經取代「90後」,佔據主要消費者地位。
其中,女性代餐食品消費金額貢獻度逐年上升,在2019年,女性消費額佔到了七成,消費規模是男性消費規模的2.5倍。35歲以下,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女性是代餐食品市場的實力「金主」,其中「95後」的貢獻最大。
代餐食品真的能一邊吃一邊瘦嗎?食用代餐食品是否有相應禁忌?下篇,將由專業人士為你解答。(記者 郭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