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專欄 風尚標 曾雅嫻
深冬的下午走在回家的路上,會發現,外面的一切都漸漸蕭條,如同久遠年代的老電影,吱吱呀呀從膠片中拉伸出來的疏離影像,全然沒了秋的斑斕。陽光雖然看起來燦爛,卻總是像鏡子裡的反射沒不夠溫暖,但作為吃貨一枚我知道,這個季節又到腊味聚會的時候了。
江西人喜歡在初冬開始儲備鹹魚,臘肉,燻肉,板鴨來作為過冬和過年必備的美食。
我媽媽也不例外,每年都會做好鹹魚和臘肉燻肉板鴨雞胗還有節節飽滿的香腸在大太陽的日子裡陽臺上滿滿曬傷。面對著如此鍾愛的美味,我總是恨不得把每一種都咽進我的肚子裡,在不想洗蔬菜的季節裡,我認為再沒什麼方式比腊味拼盤更省事和迷人啦。
腊味拼盤是江西的叫法,在湖南其實也叫腊味合蒸,但主要做法都是把各種腊味放在一個盤子上在上鍋蒸熟,你也可以自行創意把玉米,紅薯等粗糧和各種腊味一塊蒸。我一直認為腊味拼盤真是一道適合懶人做的菜,你看一道工序,吃不下三種甚至更多的山珍或美味,這多低碳環保啊!
關於腊味拼盤也有一個故事,故事當然也是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劉七的人,在一個小鎮上開飯館,不幸卻被村霸逼債勒索破了產,只好流落他鄉討飯。這一天劉七討飯來到一座縣城。因為將近年關,大家施捨給他一些年貨,比如臘魚臘肉什麼的。劉七見家家戶戶操鍋舞勺的準備團圓飯,他也精心的設計一番,把討來的臘魚臘肉調配一下用蒸缽盛了,在一個財主家的屋簷下生火做了起來。
這時這家的財主正在陪客人飲酒,正當他們吃的高興的時候,忽然有濃鬱的香味溢上客廳。客人狠狠的用鼻子聞一聞,說:「老弟,酒已三巡,你為何留一手呢?快端出來嘛。」財主也聞到這個香味 ,忙向身邊的僕人一瞪眼,命令道:「還不快端上來。」僕人很是奇怪,明明把菜全端上桌了,怎麼還會有什麼菜沒端上來呢?到廚房一看果然沒有菜了。可有一股越來越濃的香味飄來,就到門外一看,看到牆角有一個乞丐正在從火上端下蒸缽要吃,香味就是從這裡來的,就惡聲惡氣的要趕他說:「你走,把那個留下。」劉七說:「我好不容易有點好吃的,給你留下我吃什麼?」僕人也不好硬搶,就說要用兩倍的飯來換,劉七隻好答應。僕人把劉七的菜換了一個盆子盛好,侍弄的漂漂亮亮的端進客廳。客人忙夾起一塊肉填到嘴裡,連連喊道:「好菜,好菜。」財主一嘗果然味道不錯。恰好這位客人是本縣一家大飯莊的老闆,他想這道菜菜色美,味道香,當下正是過節,如把它移到飯莊豈不更招徠生意?於是就想借財主家的廚子去兜兜生意。財主正要答應,僕人在一旁慌了,趕緊在財主耳旁一陣低語。財主才轉向客人說:「此事好說,老兄如不嫌棄,小弟以廚子相送。」飯莊老闆一聽很是高興。僕人忙到屋外對劉七說:「我們家員外開恩,要送你到本城最大的飯莊去當大師傅。」劉七本是廚子出身這下就有用武之地了,當然就馬上就答應了。劉七進大飯莊把他這道菜搭配的更精細,腊味的香氣總是輕易就找來賓客無數,飯莊的生意十分的興隆。這樣後人把這道各種腊味開會的菜,取名為腊味拼盤或腊味合蒸並開始流傳開來。
愛上一道腊味的優點,不用一朵花開的時間,腊味拼盤就像一次舊情人在數年後的偶遇。此時的他們身邊都有了新的愛人,心裡縱然有牽掛和悸動,但各自都回不去了,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中,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原來你也在這裡。在可能尷尬的客套的噓寒問暖後,也只能微笑,然後再沒什麼好說,再然後無言地站了一會兒,便各自走開了。
然後,就這樣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