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元代書法高手,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趙子昂和鮮于樞等人。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哪些功力深厚的傳統名家呢?
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位咱們不經常提起的,名叫康裡巎巎。
首先介紹一下,康裡巎巎,蒙古族,字子山,號正齋,元代著名書法家。康裡巎巎學書法,也是非常勤奮的,據說他可以日書三萬字。就書法成就而言,他和趙子昂、鮮于樞等人齊名,被譽為「北巎南趙」。
說了這么半天,康裡巎巎的書法到底是什麼樣呢?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康裡巎巎寫的《草書張旭筆法卷》,瀟灑爽利,也是學王羲之的高手。
這篇《草書張旭筆法卷》,是康裡巎巎在38歲時寫的,從整體上講,康裡巎巎的書法不離王羲之,用筆精到且爽利,遒勁且瀟灑。當然了,除了王羲之之外,他還兼學虞世南、懷素、米芾等人,融合各家所長後,才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這些特點,從他的這篇《草書張旭筆法卷》中能看到個大概。
就用筆和章法上講,康裡巎巎這篇《草書張旭筆法卷》明顯帶有一些張旭和懷素的味道。只不過,他的用筆更為簡潔明快,瀟灑且不浮漂,可以說是神清氣爽,別有一番韻味。
在結字方面,康裡巎巎的處理也比較灑脫華麗,仔細看的話,真有點類似懷素和米芾的那種豪爽。大家看下面這個片段,你能在其中看到讀出他是學的誰嗎?
康裡巎巎為啥能寫出這般味道?別的先不說,個人感覺,最重要還是精和熟,就和趙子昂一樣。怎麼樣才能精?怎麼樣才能熟?具體學誰先不說,最起碼要多練。趙子昂日書萬字,康裡巎巎日書三萬字,具體是不是能達到這個數,我們沒必要去較真,最起碼能說明人家的用功之勤。
咱們都聽說過那個「一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呢,在書法學習方面也是同樣適用的。如果按照每天練字3小時計算,一年下來就是一千個小時,如果想完成一萬個小時,整整需要十年的時間。想學好書法的朋友們,你能每天抽出3個小時來練字嗎?你能一直埋頭苦學堅持十年嗎?我相信,大多數人是沒有這個毅力的。
另外,單純從付出和回報這個角度上講,學書法好像並不是那麼划算。即使你付出了,也未必能達到你想要的那種結果。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學書法呢?如果非要找個理由的話,我只能說是因為喜歡。
人總要有個愛好的嘛,如果您也鍾情於書法,建議大家放平自己的心態,寫自己喜歡的,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