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瀟灑爽利,學王羲之的高手

2020-12-26 沐石陪您學書法

說起元代書法高手,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趙子昂和鮮于樞等人。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哪些功力深厚的傳統名家呢?

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位咱們不經常提起的,名叫康裡巎巎。

首先介紹一下,康裡巎巎,蒙古族,字子山,號正齋,元代著名書法家。康裡巎巎學書法,也是非常勤奮的,據說他可以日書三萬字。就書法成就而言,他和趙子昂、鮮于樞等人齊名,被譽為「北巎南趙」。

說了這么半天,康裡巎巎的書法到底是什麼樣呢?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康裡巎巎寫的《草書張旭筆法卷》,瀟灑爽利,也是學王羲之的高手。

這篇《草書張旭筆法卷》,是康裡巎巎在38歲時寫的,從整體上講,康裡巎巎的書法不離王羲之,用筆精到且爽利,遒勁且瀟灑。當然了,除了王羲之之外,他還兼學虞世南、懷素、米芾等人,融合各家所長後,才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這些特點,從他的這篇《草書張旭筆法卷》中能看到個大概。

就用筆和章法上講,康裡巎巎這篇《草書張旭筆法卷》明顯帶有一些張旭和懷素的味道。只不過,他的用筆更為簡潔明快,瀟灑且不浮漂,可以說是神清氣爽,別有一番韻味。

在結字方面,康裡巎巎的處理也比較灑脫華麗,仔細看的話,真有點類似懷素和米芾的那種豪爽。大家看下面這個片段,你能在其中看到讀出他是學的誰嗎?

康裡巎巎為啥能寫出這般味道?別的先不說,個人感覺,最重要還是精和熟,就和趙子昂一樣。怎麼樣才能精?怎麼樣才能熟?具體學誰先不說,最起碼要多練。趙子昂日書萬字,康裡巎巎日書三萬字,具體是不是能達到這個數,我們沒必要去較真,最起碼能說明人家的用功之勤。

咱們都聽說過那個「一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呢,在書法學習方面也是同樣適用的。如果按照每天練字3小時計算,一年下來就是一千個小時,如果想完成一萬個小時,整整需要十年的時間。想學好書法的朋友們,你能每天抽出3個小時來練字嗎?你能一直埋頭苦學堅持十年嗎?我相信,大多數人是沒有這個毅力的。

另外,單純從付出和回報這個角度上講,學書法好像並不是那麼划算。即使你付出了,也未必能達到你想要的那種結果。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學書法呢?如果非要找個理由的話,我只能說是因為喜歡。

人總要有個愛好的嘛,如果您也鍾情於書法,建議大家放平自己的心態,寫自己喜歡的,也就夠了。

相關焦點

  • 書法史最勤奮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曾經獨步天下!
    康裡巎巎最為著名的代表作,是他的草書《張旭筆法卷》,這件長卷代表了他平生稅法的最高水準。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在元朝有四個大書法家值得大書特書,趙子昂、康裡巎巎、鮮于樞、鄧文原,這四個人共同撐起了元朝書法的大旗。
  • 元代草書第一高手,能夠「日書3萬字」,影響書法史800多年!
    康裡巎巎草書長卷《張旭筆法卷》康裡巎巎的祖父曾經服侍過元世祖忽必烈,其父親也在朝中擔任過高官,康裡巎巎自己最高也做到了翰林院承旨的位置,跟趙子昂是同一官位。康裡巎巎草書長卷《張旭筆法卷》百度百科上說康裡巎巎能夠每天寫3萬字,是能夠「日書一萬字」的趙子昂的三倍,這應該指的是草書,寫3萬小楷應該是不可能的!但這也足以令人驚嘆。
  • 他一天能寫3萬字,曾任兩代帝師,是書法史最勤奮的草書大師!
    康裡巎巎的書法以晉人為宗,其書法是真正得到了虞世南的衝淡平和之氣,在行草上尤其受到了王獻之的影響,瀟灑而磊落,乾淨而爽利,勁圓毫雄,極具個人特性。是元代草書當中的魁首!與鮮于樞不想上下!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傳說趙子昂練書法每天能寫一萬字,而康裡巎巎則能每天寫3萬字,於是在《元史》當中有這樣的記載:
  • 他是書法史上最用功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獨步天下!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他是元代頂尖的草書大師,且能達到「通神」的境界,書法史上能夠達到此種的境界,僅僅張旭、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王鐸等寥寥數人而已!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康裡巎出身高貴,從小接受了極為廣博的漢學教育,經史子集無一不通,又經名家指點,很快便卓然成家,長大之後他當過文宗和順帝的老師,是兩代皇帝的老師,且擔任過禮部尚書和翰林院承旨
  • 內蒙一位草書大師,一天能寫3萬字,被譽為:書法史上最勤奮的人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第三是勤奮的學習。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他就是康裡巎巎!他平生最佳的作品乃是他的草書作品《張旭筆法卷》,寫這件作品的時候康裡巎巎38歲,正是人生當中書法創作的壯年,這件作品如今是北京故宮博物館草書作品當中的至寶!也是後人學習草書作品,絕佳的一件入門範本!
  • 張旭獨創「狂草」,寫下《肚痛貼》
    另一方面,張旭對東漢「草聖」張芝的筆法加以接受、吸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造出一種瀟灑恢宏而又變化莫測、極富浪漫色彩的新體草書來,世稱「狂草書」。張旭能夠創造出狂草書,除了主要受這兩大書法脈絡影響之外,顏真卿的《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中還提到了張旭對褚遂良藏鋒古法的純熟運用。褚遂良的書法筆筆藏鋒,線條渾厚古拙,中鋒用筆線條特徵非常明顯。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在中國書法史的3000多年裡,能夠稱之為「神帖」的不過寥寥數件。「神帖」一般具備以下特徵:其一,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淘洗仍舊是千古不易的經典,至今仍舊盛傳不衰。其二,幾乎所有的書法人,都曾從中獲益,不學這本帖,你的書法境界便不會高明。
  • 元代一位書法宗師,草書冠絕天下,連趙子昂都甘拜下風!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元朝的書法家很多,除了趙子昂之外,還有以行書聞名天下的康裡巎巎,以及以章草冠絕一時的鄧文原,還有歐陽修的後人歐陽玄,以及後來的虞集、張雨、宋克、楊維楨、柯九思等等意思是我跟鮮于樞一塊學習草書,我竭盡全力仍舊比不上他。其實趙子昂的書法最早是學習宋高宗趙構,學了一手的嫵媚之氣,鮮于樞見到它的字之後,就讓他轉學王右軍,由此,趙子昂才舉起了「復古」的大旗,引領了一代的潮流。
  • 張旭草書《李清蓮序》,好不好先不說,你能讀出寫的是啥嗎?
    在楷書方面,有諸如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傳世高手。自唐以後1000多年,也有一大批楷書高手,可是呢,大家都是在取法效仿,幾乎沒有超越的,以後也很難有。唐代不光出了一大批頂尖的楷書高手,在草書方面,也有許多不同凡響的大家出現。在這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當屬張旭和懷素。
  • 張旭與徐渭筆法比較——一個「平動、絞轉」一個「提按、頓挫」
    就張旭和徐渭來說,張旭草書因為其對「線」的強調,線的粗細變化幅度很小,故張旭草書的筆法側重於平動和絞轉,其對「點」的弱化,也就是傾向於將「點」線化,以及其長線條的使用也都說明張旭的筆法「平動」是主流,平動和絞轉最早源自於篆書的筆法,而我們通常認為張旭的草書線條有「篆籀氣」,正是因為張旭草書在筆畫上強調「線」,在筆法上強調平動和絞轉 。
  • 不過運腕確實是草書必需
    唐朝有兩位草書大家並列「草聖」,被人們稱作「癲張狂素」。張旭之癲源於飲酒,他同李白、賀知章等七位嗜酒好道的學者名人並稱「飲中八仙」。據張懷瓘《書斷·張旭》記載,「飲醉,輒草書,揮毫大呼,以頭搵水墨中,天下呼為張癲。」喝多了酒用頭當筆,說來也真是與眾不同!
  • 草書可分為哪幾種呢?
    今草是從章草演變而成的,與章草不同之處是,章草還保留著隸書的「尾巴」,而今草已完全去掉了隸書的「燕尾」筆法,結體也由扁方趨於長方,橫勢改為縱勢,字與字之間也偶相連續,打破了章草每個字不相連讀的規矩。漢代張芝是最早的今草書法家,也是狂草的創始者,張芝有《冠軍帖》、《終年帖》、《今欲歸帖》、《二月八日帖》傳世,(前兩帖近大草,後近小草)。
  • 懷素禪師狂草字帖欣賞,筆法飄逸雋秀,結體剛柔相濟,真書法也
    今草書體至東晉而大盛,經王羲之,王獻之高度發揮,奠定後世學習今草之典範。隋釋知水臨池功夫最深,溫厚古雅。唐初孫過庭妙於用筆,米芾稱「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草書應該是一種結體嚴格、書寫規範的書體,這有別於任意潦草的亂寫。所謂:「草字離了格,神仙也不識」。這裡的「格」,就是草書書寫的基本法則和規範。
  • 王羲之的一部「書法聖經」,總共943個字,被後人評為:草書之祖
    最高的經典,莫過於王羲之的書法了。唐太宗將這3000紙,其中每一丈二尺而一卷,將其相似的內容連綴成卷。在數卷王羲之的法帖當中,其中最經典的一幅作品乃是記錄了王羲之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這14年的草書信札。橫跨了整個王羲之的中晚年時代。
  • 他寫草書不喝酒,全靠「心悟」!
    王羲之醉書《蘭亭序》,酒醒後正式謄寫效果不佳。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局部)懷素一日九醉,寺壁、裡牆、衣裳,到處寫字。黃庭堅《諸上座草書卷》(局部)他自認草書不能通神入妙,原因全在不喝酒上。他頗受啟發,茅塞頓開,悟出了筆法筆勢。
  • 王羲之能寫出神品蘭亭序,千變萬化的筆法,源自他在這方面的努力
    ,王羲之的筆法是怎樣練的?  學書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大部分人在盲目學習,盲目臨帖,沒有一定的目的性。  王羲之蘭亭序高超的筆法,源自他在這方面的努力。  王羲之  各種書體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很多人學書法喜歡孤立的學某種書體。  比如有人喜歡學楷書,就成年累月的學楷書。有種學不好楷書,別的書體就不碰的勢頭。
  • 書法學習的重點是得筆法,得筆法者就會一通百通
    如果你的毛筆訓練的如同獵人訓練的獵鷹那樣聽話,王羲之那樣的法帖你也能寫!這麼說來,毛筆運筆時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算正確的呢?還記得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張旭對他傳授筆法時的對話嗎?顏真卿問張旭用筆的神妙之法是什麼,張長史說他的筆法得於他老舅陸彥遠。陸彥遠說他自己雖然用了很深的功夫,但是墨跡一直不能達到絕妙的程度,後來褚遂良原因,褚河南說「用筆一定要象印印泥一樣」。
  • 一位不懂楷書的草書大師,他的字冠絕天下,連王羲之都比不上!
    張芝就是一位不懂楷書的草書大師,他的字冠絕天下,連王羲之都比不上!在孫過庭的《書譜》當中有過記載:「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王羲之說自己的書法跟鍾繇比,應該差不過,或者高那麼一點,比起張芝來,因為不如人家用工,所以不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