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同時開餐館和健身房,但GLO的特色在於健身餐飲

2021-01-08 36kr

健身行業有個說法,叫「三分練七分食」,說明吃在健身中的重要性。但是,健身房雖多,健身餐飲卻少。我氪之前報導過七分食、 HeyJuice、檸檬覺醒、純悅生活、甜心搖滾沙拉等做這方面的創業公司。然而,除了七分食,它們都是健康餐,專業性有待加強;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外賣品牌,沒有線下店。而我最近接觸的這個GLO(GLO kitchen + Fitness),則是一家開在健身房旁邊的健身餐餐館。

當被問起為什麼不做外賣品牌而要開線下店,GLO的創始人Shirley說:「健身後補充營養是一件時效性很強的事情,超過40分鐘就沒用了。外賣品牌的問題在於送餐時間不穩定,可能錯過黃金時間。而在我們這裡,健身結束後就能及時進食。」

我還注意到,GLO 的健身餐客單價比較高,達到了80~100元/人。雖然這裡還有68元的套餐,但似乎並沒有太多地拉低GLO的客單價。Shirley解釋道:「我們發現一個重要的事情,大多數平價的健身餐都不好吃。但飲食如果不好吃,又有誰會吃呢?最後必然會影響健身效果。所以,不如乾脆把客單價提高,讓健身餐好吃起來。」當然,這樣也有助於提高盈利。

在配套健身房方面,GLO 則選擇了現在還不算特別常見的crossfit模式的健身房。Shirley說:「crossfit的好處在於社交性比較強,而且見效很快,且不需要大量的重型器械。最近crossfit健身房增長得比較快,我們希望能夠跟上這個潮流。」 GLO 的配套健身房現在有一個15個人的場地,兩個主教練,一個助教。

現在,GLO 在光華路soho開設了它的第一家店面。Shirley說,他們比較看重光華路soho附近白領人群的消費能力。Shirley說:「我們開業之後不久就實現了盈利。」盈利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餐館自身的經營,而且不僅是健身人士會來這裡消費;另一方面就是健身房的盈利。Shirley說:「我們的健身房分為年卡,半年卡,季卡,50次卡,周卡等多種銷售形式。」

對於未來,GLO 的規劃是成為中國「健身餐飲的領頭羊」。Shirley 說:「未來我希望能把Glo做成一個運動愛好者的社區,讓所有喜歡健身,喜歡美食,熱愛生活的人能在這個社區裡有更多的交流」,這是Shirley目前的構想。把美食和健身結合,不失為一種新的複合式經營模式,通過餐廳為健身房帶來會員流量,通過健身房來彌補健康餐市場的受眾不明確的缺點。"

不過我觀察到,GLO 現在的菜單主要是西餐。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主廚是美國大廚。但是他們也在嘗試引入中餐。Shirley說:「中餐比較高油高鹽,不太適合健身餐,所以開發價錢合適又好吃的中式健身餐,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我們會做得比較中式,但是不會變成中餐。」然而一旦開發成功,形成比較系統的餐飲體系,那麼這可能成為GLO的一個競爭壁壘。

目前,GLO團隊有22個人。創始人Shirley是加拿大籍華人,之前曾經在香港的四大審計所、投行工作,並且開過瑜伽館,做過私募基金。他們正在尋求 Pre-A 輪融資。

相關焦點

  • 開一家小餐館,都需要做些什麼工作?
    開一家小餐館,每天和吃打交道,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願。表面上看起來,開餐館就是找個店面支起爐灶,把菜炒了端給客人。實際上,即使開一家很小的餐館,都有很多環節、很多瑣碎的事情。原料如何採購最省錢省心?設備怎樣配置最合理……有時候,一些環節是否做到位,直接影響著這個餐館的成敗。本期創業調查對開一家特色小餐館的各大步驟進行解剖,同時介紹行業內的一些經營訣竅。
  • 杭兒風颳到滬上 杭城特色餐館越開越有腔調
    如今,小而美的精緻人氣餐飲正受到越來越多吃貨的追捧。五一期間,特色的人氣小餐館吸金能力表現不俗。外婆家老闆吳國平說,旗下一波小餐館今年將陸續亮相。  徒手餐廳、融合日式拉麵和酒吧的居酒屋  餐飲大佬「面對面」PK  百來個餐位,實用面積並不大,走時尚和特色路線的小餐館正在迎來新一波的投資熱。業內人士表示,限制公款消費之後,是時候進入以年輕人為主的小時代餐飲階段了,各家餐飲大佬們也紛紛動起了腦筋,以期吸引愛獵奇和喜好噱頭的潮流吃貨們。
  • 80後小夥開健身房,健身不要錢,一個月收款336萬,你也可以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為80後大叔開健身房的案例。這家健身房就在我們小區對面的商業街樓上,有趣的是,這家健身房並不像日常那些健身房一樣通過辦會員卡來掙錢。而是免費鍛鍊,不僅不收你的錢,甚至你還可以從中賺錢。
  • 健身為什麼要去健身房?
    導語:如今健身房越開越多,可生意依舊火爆,大家明明都可以選擇在家健身或者去公園廣場裡去健身,為什麼還要花錢到健身房健身呢?健身房究竟有什麼魔力,讓這麼多人為之嚮往呢?其實相比於其他地方,健身房是更加專業、更加合適的健身場所,具體有哪些好處,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 健身、餐飲合流?「健康餐飲」或成為未來大眾的主流消費方式
    其實現下致力於健身的人,大多都停留在訂場、約教練上課等基礎服務上,而每位教練都會提醒注意的飲食環節卻被忽視了。其實,從飲食角度談健身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演進和消費升級的加速,健身後端市場之一的健身餐開始崛起。在美國,線上健康減重配餐早已流行。
  • 中航「健身+餐飲」服務新模式,或成健身行業轉型突破口
    日前,記者走訪健身市場時發現,深圳中航健身會引入了數字健身餐,以「健身+餐飲」的服務新模式,將「吃+練」結合給健身會員帶來了更好的體驗。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該模式或成健身行業轉型突破口。「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健身房復工開門不再困難,但等來客戶的回歸卻需要時間,所以在疫情影響逐漸淡化的當下及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行業都需要汲取疫情期間的探索積累和反思經驗,恢復市場信心並尋找突破、打造新常態下的業務模式。」深圳某健身會所負責人告訴記者。
  • 【創業】開敞廚房,大學生開餐館月賺上萬
    行家預言要做死  小店連老闆帶工人只有5個人,卻有兩人擁有本科學歷——羅適和妻子鄧瓊,兩人都是四川省巴中人。兩年前,儘管毫無經驗,小夫妻倆還是投資8萬餘元,接手了磁器口一賣玉器的門面開起了餐館。  開餐館前,羅適在大學裡學的是自動化專業。鄧瓊在大學學的是旅遊專業,在巴中一旅遊公司當導遊。
  • 在健身房健身和在家裡健身有什麼區別?
    鍛鍊的時間最多的就是跑步,在家、公園廣場、健身房都可以。跑就是簡單地鍛鍊身體,鍛鍊肺活量,保持健康。為了鍛鍊出一身好身材,火辣辣地選擇去健身房,健身房裡的健身器材齊全,有專業的健身教練指導。保持健康順其自然,不要羨慕別人身體多強壯,體形多健美。選好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的健身之道。
  • 健身房套路:總是在關門的健身房
    2018年6月份,健身連鎖品牌浩沙健身一夜崩盤,全國直營門店全線倒閉,讓所有健身行業人士為之震撼。作為一家擁有20多年歷史的老牌健身房品牌,浩沙門店在2009年曾擴張至86家,成為當年行業門店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品牌。
  • 健身工作室是否能取代健身房?
    他們憑藉個人的能力和資源立足於健身市場,頗有底氣地與健身房開展競爭。在歐美的一些國家,健身工作室已經取代健身房,佔領了本國的健身市場。三、健身工作室未來的三種盈利模式私以為,未來十年健身工作室將會在我國遍地開花,逐漸取代健身房的私教,中低檔次的健身房生存空間將進一步縮小,這部分健身房將主要提供健身的場地,放棄私教方面的盈利。
  • 家門口健身每天不到2塊錢 嘉興經開百姓健身房全覆蓋
    每天晚飯後,他都會來到家門口的百姓健身房,先慢跑半個小時,然後在教練的指導下,利用各種器械再訓練半個小時。一個多小時下來,雖汗流浹背,卻也渾身舒爽。家門口享受高質量的健身設施和指導。作為一項民生實事工程,2020年底,總投資42萬元的建成社區百姓健身房投入使用,嘉興經開區百姓健身房建設實現街道全覆蓋。這意味著,嘉興經開轄區居民只要花費極低的價格,就可以享受家門口的健身服務。
  • 娛樂圈吹起「運動風」 明星開健身房各有攬客妙招
    明星開展副業如今已是見怪不怪,服裝、餐飲通常是他們跨界涉足的兩大行業。但這些年,娛樂圈「健身風」吹得正勁,越來越多的藝人熱衷秀出自己的健身照片,有鑑於此,不少明星也相繼進入健身領域。普通健身房攬客尚且有各種招數,而明星健身房,除了強調「明星效應」,為了招攬生意、做出特色,各位明星投資者也是費盡心思。  主打明星效應  周杰倫開健身房帶動同事健身  以愛健身出名的劉耕宏,早年在臺灣開辦健身房「300壯士俱樂部」,請來不少圈內好友站臺助陣,包括周杰倫、柯有倫、汪東城等。
  • 紐約州新規:餐館、酒吧、健身房執行晚上10點後閉門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為加強疫情管控措施,紐約州於當地時間11月13日起開始要求州內所有餐館、酒吧、健身房執行晚上10時之後閉門謝客的新措施。紐約市警7分局即日起在轄區開展執法行動,提醒小商家遵守新規,違者可能面臨最高1萬美金和吊銷執照的處罰。
  • 陳冠希賣衣服、周杰倫開健身房、謝霆鋒副業年入過億
    餐飲開餐館似乎是明星們選擇最多的一類「兼職」,從任泉、李冰冰、黃曉明一起搞的「熱辣壹號」、薛之謙的「上上謙「、孟非的小面到周杰倫的「J大俠 中華料理」、郭德綱的「郭家菜」……明以食為天,開餐廳成為明星最熱衷的一項副業。
  • 2020年餐飲開店策劃方案,如何開餐館
    2020年餐飲開店策劃方案,2020年如何開餐館需求了解哪些常識呢?需求預備什麼呢?關於新手餐飲創業者來說,一向都很想了解的問題,小可今天針對此問題在網上找了些相關資料,做了分析,期望更好的幫助到咱們了解。
  • 像逛便利店一樣去健身?7-ELEVEN和全家也開出了24小時健身房
    便利店+健身房是否也會遍地開花中國未來的健身市場仍然是千億級的,「輕健身」模式越來越受歡迎,24小時自助健身房的出現
  • 從健身、飲食到工作、休息,在Lululemon的全球首家健身房可以待一天
    一樓是運動服飾的零售區域,二樓健身房包括兩間健身教室、一個冥想區、一個餐飲區和一個公共辦公區域,總面積達2000平,幾乎是集齊了用戶吃穿練、工作和生活,所有類目的Lululemon一站式運動生活空間。Lululemon把這健身房分為「Sweat」、「Grow」和「Connect」三個部分,兩間健身房和一個冥想區稱為「Sweat」流汗區域。
  • 鄭州市的健身房等開始恢復營業 室內消毒到位,團體課不開
    和餐飲、超市類的企業不同,健身房不屬於大眾的「硬需求」,那麼,恢復營業的健身房狀況如何?健身達人們是否可以放心去健身?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進店先測體溫,私教全程戴口罩近日,記者探訪了復工的健身房以及熱愛健身的一些人。
  • 健身+蹦迪,這些夜店風健身房了解一下?
    還有地鐵口一年四季圍追堵截的「遊泳健身了解一下」,像複讀機般洗腦。國內健身房越開越多,在一線城市的市中心,幾乎到了一公裡一遇的地步。健身房行業如今面臨著僧多肉少的問題,於是這些品牌另闢蹊徑,開啟了「蹦迪式健身」的道路。Space Cycle在2018年獲得了一億元的融資,其中吳彥祖等一眾音樂、明星投資人賺足了眼球!
  • 街頭健身和健身房健身哪個好?先別下結論,我來為你好好分析
    隨著健身市場的逐漸壯大,人們逐漸地意識到健身的重要性,健身變成了一種時尚,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健身的行列希望通過運動來改變身材,但健身是一個覆蓋範圍非常大的領域,健身沒有具體的定義,也沒有一個具體的運動項目,跑步是健身、跳廣場舞是健身、街頭健身和去健身房做抗阻力訓練都是健身,那麼一說到街頭健身和健身房健身就是個讓人爭論不休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