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19歲寫下的一首16字奇詩,卻不像詩不像詞,歷來為人稱誦不已

2020-12-17 解憂文史

不知大家是否曾發現這個問題:韓愈文名千古浩蕩,可是為什麼課本卻很少收錄他的詩?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啊,他是文章巨公啊,他是百代詞宗啊,他是被諡為「文公」的風範大家啊,然而在我們印象裡,他的名號在唐宋文壇好像遠遠不如李白、杜甫、蘇軾。

其實,韓愈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詩歌亦獨具特色,在雲煙萬狀的大唐詩壇別有一番風味。韓愈寫詩以雄大氣勢見長,以追求怪奇意象著稱,他天生浪漫氣質,骨子裡就喜歡新鮮奇異的東西,因此寫下的詩歌酣暢淋漓、氣豪勢猛,但有時也會令人看不太懂。不過,韓愈19歲時寫的這首詩卻在其作品之中別具一格。

唐貞元二年,韓愈十九歲,正值風華少年,還尚未嘗到生活和仕途的苦,因此胸懷遠大,自小就刻苦攻讀詩書的他,立下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這一年,他遊歷河東,來到中條山上,被眼前的壯麗所震撼,因此揮筆寫下了一首奇詩。

《條山蒼》

條山蒼,河水黃。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岡。

乍讀之下,不禁感嘆:這是什麼詩?字數雜亂,內容簡略,甚至感受不到什麼詩意啊?就好像是為完成任務而寫的遊記一樣。這就是韓愈的厲害之處了,別看此詩僅有短短4句16字,卻色彩斑斕,對比強烈,既有繪畫風韻,又有動靜之美,又因為它形式上很像歌謠,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歷來受人傳誦,好評不斷。

首句「條山蒼」,蒼是深綠色,綠山必然翠,因此這簡單一個「蒼」字就描繪出了中條山的壯麗色彩;而以「蒼」來概括一座山的風貌,說明此山是連綿起來渾然一色的,放眼望去滿目蒼翠:中條山之山勢夠大!下一句「河水黃」,看似是與上句形成對偶關係,一個寫山一個寫水,其實這河也是為山服務的。

水為何而「黃」?說明水流竄急而流量巨大,將河底沉沙翻湧而起。韓愈借河之滔滔漭漭來映襯山之氣勢雄偉,且河水的混黃之色又與山的蒼翠明麗形成顯著對比,使二者形成強烈的視覺差異,達到了山水分明的藝術效果,也更加凸顯出了中條山水的波瀾壯麗。詩人僅用「蒼、黃」二字,就展開了一幅浩瀚的山水畫卷。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岡。」沄沄形容波浪滔滔的樣子。這兩句其實是對前兩句的解釋和補充:河水黃是因為「浪波沄沄去」,山蒼翠是因為「松柏在高岡」。雖然前後意義差不多,但其藝術境界卻大不相同,因為前兩句只是直觀印象,而後兩句則融入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河山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到此為止,韓愈的景色描述已經全部完成,但他的精神塑造卻還沒有挖掘到。你以為19歲的青春少年大老遠跑到中條山就為了旅遊?吹吹山多綠水多黃?非也,古人云詩言志詞言情,韓愈此詩意在抒發自己的壯志豪情。看似是詠景,實際則是詠志。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流水自古以來就被冠以時光逝去的代表,韓愈以滾滾而去的浪波來感嘆人生易逝。生命是短暫的,那麼怎樣做才能無恨無悔呢?那就要學站立在中條山高崗上的那些松柏,學習它們、剛正不阿的人格、堅韌不拔的品德,如此一來,也便能像它們一樣萬古長青。

「松柏在高崗」一語雙關,既解釋了「蒼」,又抒發了作者奮發勇為的志氣與理想。正因為有了這兩層境界,使得這首詩既有境界遠闊的風景,又有鬥志昂揚的立意。所以,這首不像詩不像詞的16字小詩,才能歷經千年時光,依然綻放著哲理的光芒。

相關焦點

  • 韓愈夜裡在宮中值班,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短短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譬如中唐時期的大文豪韓愈,無論是他的散文,還是詩歌那都是別具一格,寫得極為優美,也很是有趣。特別是這首《題百葉桃花》,整首詩看似很普通,可是同樣寫得很唯美。韓愈寫這首詩時正是在宮中值班,由於有些無聊,正好看到了窗外的桃花,於是有感而發,匆匆寫下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作品,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寫得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
  • 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 韓愈晚年寫的一首春天詩,讀完受益良多,耐人尋味
    但是又不知道對還是不對。因此,我還是盼著暖春快點到來,於是想起韓愈晚年寫的一首詩《晚春》,讀完受益良多,耐人尋味。白居易給韓愈很高的評價,說他:「學術精博,文力雄健,立詞措意,有班(班固)、馬(司馬遷)之風,求之一時,甚不易得。」
  • 蘇軾信手拈來的一首詩,通篇短短的28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而且他與朋友之間的友情,那也是令人感動,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還是與張先,兩個人更是經常一唱一和,還寫下了經典的詩句:「一樹梨花壓海棠」這種令人驚豔的句子,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會引用他的詩句。那麼蘇軾為朋友寫過很多的詩作,特別是一些送別詩,寫得情深意重,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他在杭州做官時就寫過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贈劉景文》,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白居易的一首小詩,26個字,像詞一樣,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
    《洛神賦》綺麗絕倫,可是,到了唐代,白居易寫了一首雜言古詩,卻被評價為「雖《高唐》、《洛神》,綺麗不及也」,這首古詩作品就是白居易的《花非花》。像花不是花,像霧又不是霧。半夜時分時來,天亮了就走了。來的時候像春夢一樣短暫,去的時候,像朝雲一樣,了無蹤跡。這首詩表達的是有些人或事物,就像那「花」和「霧」一樣,來得匆忙,去無蹤跡,再不可得。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詩詞能夠帶給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也能讓我們體會詩人不同的心境。說起杜甫,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憂國憂民,杜甫的詩歌中總是充滿著憂愁和坎坷。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比較輕快的詩句,比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
  • 【關注】交城縣米家莊榆皮寺發現的一首奇詩怪詞
    2014年12月28日,我和《東社村志》編委會副主任張金鐘、司晉平在米家莊榆皮寺遺址調查中,陪同我們進山的原米家莊村書記張秀國(小名二籮頭)提起,原榆皮寺牆上有一首奇詩怪詞,並隨口給我們背了四句,並稱村人任續義熱愛家鄉文化,可找他細問
  • 韓愈不為人知的經典,僅16字就氣勢磅礴,鬥志昂揚,讀完精神振
    這是一首僅僅只有16字的千古名詩,詩人韓愈對美麗的景色並沒有進行瑣碎的描寫,但是我們從中不難感受到中條山的高聳入雲、巍峨挺拔。美麗的中條山位於我國山西省境內,黃河流經山腳下,位居太行山和華山之間,山勢險要山峰陡峭,遠遠望去一幅壯麗的祖國山水畫瞬間展現在詩人的面前。
  • 為什麼詞的美感與詩的美感完全不一樣?
    過去幾天「王庶文講壇」開講了《花間集》,為大家著重講解了「詞」的各類屬性與詩其實很不一樣。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另外一部詞類大作《淮海詞》,這是北宋大才子秦觀的詞集。在內容開始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一個成語「要修」。
  • 16歲少女愛慕蘇軾終生未嫁,為此他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人人會背
    16歲少女愛慕蘇軾終生未嫁,為此他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人人會背北宋大文豪蘇軾多才多藝,不僅詩詞、散文筆墨酣暢,而且書法、繪畫堪為一絕。他的散文平易自然、筆力縱橫,揮灑自如、雄辯滔滔,不僅在北宋影響很大,而且也讓後世欽佩不已。
  • 女道士戀上一僧人,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卻成愛情的至理名言
    據《唐才子傳》記載,當時有許多文人雅士來李冶所在的觀中遊覽,李冶先後與當時的名士朱放、皎然、陸雨、閻士和、崔煥、肖叔子等人交往甚好,經常談詩論詞。她的詩名便越傳越廣,著名詩人劉長卿對她的詩便極其讚賞,還稱她為「女中詩豪」。
  • 他詩紅人不紅,一首小詩,短短27字出神入化,後世讚嘆不已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創作於這個時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嘴裡銜著泥土的燕子,突然飛到富麗堂皇的大堂之上,佔據著房間裡房梁上最安穩的地方,體態輕盈的燕子也是得到了主人特殊的愛戴,美好的姻緣真是令人羨慕不已啊!這時一首很明顯的借物詠懷的詩篇,從中也是表達了女主人公對美滿愛情的追求之情。
  • 白居易為女兒寫下兩首詩,一首舐犢情深,一首痛斷肝腸
    白居易37歲才結婚,一生共有三個子女,其中的兩個都在三歲的時候夭折。這對於年近四十才當了父親的白居易來說,是極其痛苦的經歷。他曾經為長女金鑾子,寫下過兩首詩,一首舐犢情深,一首卻讓人肝腸寸斷。 第一首詩,是在金鑾子周歲的時候寫下的,此時,第一次做父親的白居易看著懷抱中嬌憨可愛、粉妝玉琢的女兒,心裡非常高興,便寫下了《金鑾子晬日》這首詩——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鑾。生來始周歲,學坐未能言。慚非達者懷,未免俗情憐。從此累身外,徒雲慰目前。若無夭折患,則有婚嫁牽。使我歸山計,應遲十五年。
  • 李白最好的一首詩,也是唐詩最好的一首,卻像謎語一樣,千年難解
    李白的《蜀道難》堪稱千古絕唱,有人認為它是李白全部詩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認為它是全部唐詩中最好的一首。但是,這首詩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對於它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闡釋。李白不同於李商隱,也不同於李賀,他的詩歌藝術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境,不走朦朧晦澀之偏鋒。
  • 成語「飛黃騰達」,出自韓愈的一首詩,網友:用來教孩子剛好
    這個成語出自韓愈的一首詩中。韓愈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他的兒子韓符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十分的貪玩,所以,韓愈專門寫了這首詩來勸誡兒子,要立志飛黃騰達,不可虛度光陰。由於全詩篇幅內容過長,筆者就摘抄了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研究一下。
  • 李清照目睹丈夫貪生怕死,後寫下一首最霸氣的詩,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詞人,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據史料記載,李清照因曾經在詞作中三次用過「瘦「字,因此江湖人稱「李三瘦」。第一處是《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二處是《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三處是《鳳凰臺上憶吹簫》:「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從她一貫的詞作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她的才氣及柔情。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另外,道潛還是一位才子,除了念經誦佛之外,他喜歡研究詩詞,所以與蘇軾的關係不錯。有趣的是,道潛曾因寫詩得罪了宋哲宗,皇帝一生氣,後果很嚴重,儘管沒有把道潛打入大牢,卻下旨勒令他還俗。真正修行之人,不在乎是否還俗,道潛不敢違抗聖旨,還俗後依舊不為凡塵之事擾亂心境,過著僧侶般的生活,謹記佛門清規戒律。
  • 蘇軾納歌姬為妾,為表白愛意寫下一首表白詩,成為經典流傳至今
    蘇軾納歌姬為妾,為表白愛意寫下一首表白詩,成為經典流傳至今大文豪蘇軾的一生中,有三位很重要的女人,蘇軾並不想只把她們放在自己的回憶裡,而是充斥在那美輪美奐的詩詞中。這一偶遇,讓蘇軾心生歡喜,揮毫寫下了傳頌千古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後來蘇軾招王朝云為自己的侍女,跟隨左右,王閏之去世後,王朝雲由侍女改為侍妾。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那麼關於八仙裡的人物,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是有原型,例如韓湘子是在中唐人韓愈的侄子,另外呂洞賓也是真實存在,大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時期,原名呂巖,他不僅是一位道士,同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有很多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一首《牧童》更是具有代表性,把牧童描寫得活靈活現,讀來令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