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有多開放?不僅能捶丸,甚至還能做這些

2021-01-14 鶴語啊

古代女子要尊崇三從四德,有很多禮儀和禁忌束縛著古代女子。深閨不出閣是古代最常見的現象。在父權社會,女子的地位始終無法得到提升。婦女為出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還要嚴守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些禮教對婦女的一生進行規範要求。儘管如此,在中國古代某些時期,女子還是能出門遊戲。比如宋朝的一種遊戲——捶丸。這種遊戲不僅男子可以玩,女子也可以玩。

古代的一種遊戲——捶丸

捶丸,顧名思義,捶者打也,丸者球也。1282年一個署名為「寧志齋」的人編寫了專門論述捶丸的著作,名字叫《丸經》,這是關於捶丸最早的記錄。根據這篇著作,我們知道捶丸的形成期很有可能在北宋時期。捶丸形成之前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唐代的步打球有點像今天的曲棍球,相對來說有較強的對抗性。之後到了宋朝,這種同場對抗性競賽的步打球慢慢變成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球門也變成球穴,「捶丸」這種遊戲就是這樣形成的,他也可以叫做「步擊」。如果說步打球類似現在的曲棍球,那捶丸就與高爾夫異曲同工。

捶丸

捶丸這一活動在宋、金、元三代非常火爆。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樂此不疲。連兒童都非常喜愛捶丸活動。例如北宋官吏膝甫,小時候特別喜歡「擊角球」,他舅父範仲淹「每戒之不聽」。這裡所提到的「角球」,就是一種用角骨製成的球,不容易擊碎。這有力地佐證了當時捶丸活動有多盛行。

之前特別火爆的電視劇《知否》中,就出現了捶丸。盛家五姑娘如蘭沒有參加馬球比賽,而是央求母親想去捶丸。這一劇情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捶丸發展到明朝時期,雖然遠不及前朝那樣普及,但直到明朝中期,捶丸這種遊戲仍未絕跡。

女子捶丸

明代杜堇的《仕女圖》長卷,現在被收藏在上海市博物館,這幅畫中描繪了明代貴族婦女的休閒娛樂場景。她們在庭院的一角,沒有什麼特別的建築,只是在花木假山之間挖幾個洞就可以捶丸了。除此之外,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明代《朱瞻基行樂圖》畫卷,描繪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御園觀賞,並參與體育競技表演的場景。圖畫中,朱瞻基左右手都拿著一棒子,準備擊球,大概是在猶豫用什麼棒子擊球更好。由此可見,捶丸這種遊戲不僅出現在男子遊戲中,女子同樣可以參與其中。

女子玩遊戲

除了捶丸,女子還可以打馬球。打馬球就是人騎在馬上,用馬球桿擊球入門的一種體育競技活動。馬球也叫「擊鞠」,開始於漢代,在東漢後期,曹植的《名都篇》中有一句「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這一句就是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景。馬球盛行在唐宋元三個朝代,到了清朝就慢慢消失了。2008年馬球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朝是馬球流行的巔峰時期,是皇室貴族間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西乾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中發現了打馬球壁畫,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有關馬球最早的形象材料。據有關資料記載,唐朝的皇帝都提倡並參與到馬球運動中。唐穆宗李恆非常喜歡打馬球,甚至因為打馬球受到驚嚇,中風而死。唐玄宗還專門頒詔,將馬球納入軍隊訓練的課目中。

女子打馬球

而且在唐代,女子打馬球非常常見。王建在《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詩》中就寫到「十隊紅妝伎打球」;花蕊夫人也在《宮詞》中寫道「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除了唐朝,北宋時期,女子打馬球的風姿更讓人驚嘆。當時的宋徽宗就組建了一支球技特別好的宮廷女子馬球隊。宋朝的宮廷女子馬球隊在他的組織和調教下風採卓絕。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宮廷女子馬球隊的隊長就是宋徽宗的貴妃崔修儀。

當然,宋徽宗除了組織、觀看女子打馬球以外,還在重大節日慶祝時組織人員在開封金明池表演打馬球,讓百姓們觀賞。他還為打馬球寫過詩句「控馬攀鞍事打球,花袍束帶競風流。盈盈巧學男兒拜,唯喜長贏第一籌。」

投壺

除了捶丸、打馬球以外,古代女子還可以投壺。投壺是古代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但它不僅僅是遊戲,也是一種禮儀。在戰國時期就很流行,到了唐代更是將其發揚光大。《醉翁亭記》中的「射」就是指的「投壺」這一遊戲。東漢以前,投壺這一活動帶有較強的禮教意思。到了魏晉南北朝,這一技藝開始有所不同,更傾向於娛樂遊戲。

女子touhu

據《禮記投壺》記載,他們以盛酒的壺口作為投入口,在一定的距離間投擲,投入的最多的人獲勝,沒有獲勝的人就要被罰酒。宋元時期,投壺在士大夫中依然很流行,司馬光對投壺有悖於古代禮儀非常不滿,認為投壺不應該是一種娛樂。他根據封建禮節對投壺做了非常全面的總結,讓投壺起到教育的作用。他甚至說「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何以言之?夫投壺者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

古代遊戲

他還對投壺進行命名,定有「有初」(第一箭入壺者)、「連中」(第二箭連中)、「貫耳」(投入壺耳者)、「散箭」(第一箭不入壺,第二箭起投入者)、「全壺」(箭箭都中者)、「有終」(末箭入壺者)、「驍箭」(投入壺中之箭反躍出來,接著又投入中者)。司馬光以「禮」的眼光,提出自己的意見,使投壺有了明顯的政治色彩。儘管投壺有了明顯的政治色彩,女子也是可以參與其中的。

如果你是女兒身,並且生在古代,你會選擇捶丸嗎?

相關焦點

  • 古代女子:瞎說,還能防寒、治病、祈福
    褻衣,一般多用來形容古代女子的內衣。由於女性胸部大部分都是脂肪組織,雖然會有一些韌帶組織以及皮膚組織對其形成一定的支撐。但在很多特殊的情境下,就好比跑步什麼的,往往就會讓這些韌帶組織以及皮膚組織很難發揮出足夠的支撐作用,造成疼痛等一系列的不適感。
  • 古代這個皇帝有多惹人厭?不僅讓宮女穿開襠褲,還對宮女做這種事
    在我國古代那樣一個嚴重的封建社會中,關於一些規章制度是非常嚴格的,當時制定這些規章制度的都是有皇宮裡的皇帝,就比如太監吧,他進入皇宮之前還要做一項很殘忍的事情,皇帝他有很高的權力,他讓別人做什麼,你就必須做什麼。
  • 古代女子到年紀不嫁人就要罰錢,甚至坐牢,你還敢單身嗎?
    古代女子到年紀不嫁人就要罰錢,甚至坐牢,你還敢單身嗎?小編今年芳齡二十,正是青春好年紀,本沾沾自喜,但了解了古代女子到年紀不嫁人就要罰錢,大吃一驚。看現在,都提倡高學歷,有些女生讀完大學接著考研,讀完研究生接著讀博,如此一來,等到學業有成時,年紀已經到了三十多歲,俗稱大齡剩女,有句俗語是,世界上的女生分兩種,一種是普通女生,一種是女博士,說的就是這種高知識和年紀大的女子,在現代社會,年紀大不嫁人自然是沒什麼關係,要是換成古代,到了一定的年紀,如果還不嫁人,那可是要罰錢,甚至於坐牢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古代女子:為什麼書生多為負心漢?原因在這裡!
    自從人類文明開始,建立了社會關係,人們就開始渴望有真摯美好的愛情,但在古代的戲曲和小說,大多都是負心書生的故事。有的故事也流傳至今,被作為典型的例子,我們知道故事來源於生活,無論是古代文學小說,還是近代文學作品,都是基於一定的現實故事為背景的。所以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古代的書生群體中,有那麼多渣男呢?
  • 享悅古文化常識小課堂:古代的遊戲/娛樂活動有哪些?
    文|玉松現代生活中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比如KTV唱歌、棋牌社、聚餐、體育項目、等等,那麼在古代,人們都有哪些娛樂活動呢?下面我們就列舉十個項目分享給大家。【投壺】投壺在古代是一種高端人士的遊戲,一般在宴飲時做的投擲類遊戲,也代表一種禮儀。把箭向壺裡投,投中多的為勝,負者照規定的杯數喝酒。戰國時盛行,到唐朝,得到發揚。春秋戰國諸侯在宴請時請客人射箭作為一種禮儀,若成年男子不會射箭則會被恥笑的,主人請客人射箭,客人不能推辭。
  • 古代的官妓是什麼?為何很多女子寧願死,也不願意去做官妓
    為何很多女子寧願死,也不願意去做官妓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女子地位卑微,男子和女子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標準。古時候,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普遍的事情,然而女人只能夠從一而終。男人還能夠當官,女人只能夠宅在家中。封建思想的束縛,男人可以經商,女子只能在家中相夫教子。不僅如此,古代還有三從四德來抑制與規劃女子的行為,那時候的女子完全成了男子的附屬品。
  • 古代女人也穿內衣?唐朝女子內衣最開放,看完都不好意思了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女子的內衣也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它不僅為女性遮體保暖,更起到了凸顯身材的作用。古代對女子內衣羞而不提,因此我們只有在大量古代詩賦中,才可以了解到古代內衣的發展史。讓我們來了解下古代內衣的發展吧。秦漢時期是內衣的產生階段,所以內衣的樣式還有所欠缺。
  • 古代為何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古代的女子每天都幹什麼
    從黃帝開始,提倡種植農業,提高人口數量,為了讓女子早結婚,多生子,很有可能從這個時候就推出「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觀念。如果女子成天跟男人一樣讀書玩墨,或者習武打仗,那麼誰來生孩子,男的他也生不了啊。從古代帝王和高官顯貴人家來看,他們的妻子更多,在高階層是為了家業發展的需要。
  • 古代女子衣服有深V領,還能半袒胸乳?別驚訝,這都是日常穿搭
    文丨木木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封建社會有嚴重的禮樂教條,尤其是對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穿衣打扮方面,女子的身體更是不可以被他人看到,尤其是腳,被除了丈夫之外的男人看到是極大的罪過,更是產生了纏足的畸形審美。
  • 古代女子為了變漂亮有多拼?不惜以生命作代價,讓現代人後背發涼
    開面,看到這兩字可不要太激動,開面並不是像開顱一樣把臉切開,而是用兩股棉線,在臉上反覆的絞夾,相信這個動作大家在電視劇中應該看到過,這麼做事為了把臉上的汗毛通通都拔出來,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脫毛,據說開面之後皮膚能像剛剝光的雞蛋一樣的光潔,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一生只開一次面,就是在結婚的時候。
  • 古代女子沒有髮膠,也沒有發箍,她們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
    【古代女子沒有髮膠,也沒有發箍,她們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我們在看古裝劇時發現古代女子的頭髮都有很多種造型,於是很多人就問這究竟是怎麼固定的?很多人說這都是現代人拍的戲,可以用髮膠或者發卡固定。但其實古代確實有很多造型誇張的髮型,我們在清末的一下老照片就能看出來。很多發量可能沒有那麼多,就會戴假髮。沒有發箍沒有髮膠能做出這樣的頭髮似乎是不可能的,後來專家研究發現她們其實是用了髮膠,不過她們用的髮膠不是我們現在的髮膠,她們用的這種膠中含有木屑,先用溫水浸泡粘膠使其產生強大的粘力,然後將膠抹在頭髮上,大約1小時後,膠幹發硬,看似平板就定型啦。
  • 在古代,做一位「浪蕩女」是什麼體驗?
    在現代,她們有可能是前衛先鋒的開放式關係者;是流連情場的靚女海王;是有權有勢包養小白臉的富婆;或者是在利用自己的身體和感情換取金錢。現代人尚且褒貶不一,古代人們會怎樣對待這樣的女人呢?在保守的環境下,女人們怎樣才能走上這樣的道路呢?古代每個時期都有遊戲人間,放縱情慾的女子,來看看這些有顏有錢有地位的浪蕩姐姐祖奶奶們吧!
  • 揭古代女子神秘的性生活用品
    如今社會性生活用品到處都能見到,種類也很多。那麼古代的性生活用品都有哪些呢?
  • 古代女子戴耳環,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我們都知道女人首飾眾多,常見的就有:戒指,項鍊,手鐲,耳環等,但是最能體現一個女子嬌羞,活潑一面的就是耳環了。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古代女子帶耳環,有什麼講究。講究一:恪守婦道,原來古代女子一開始帶耳環,並不是用來裝飾和打扮自己的,而是一個警鐘,我們都知道古代女人是沒有地位的,在這種男權主義的社會中,古代的女子不得已要穿耳洞,戴上耳環,提醒她們要恪守婦道。
  • 古代也有「高跟鞋」,甚至比現代的更精緻,最貴的上十萬銀子
    在現代,女人們為了美,都會穿上高跟鞋,不僅讓身材變得高挑,而且非常的顯氣質。如此高的高跟鞋,女人們穿上它不僅能肆意走路,甚至還能穿上跳舞。不禁想要問她們,不害怕摔倒嗎?這種擔憂是有必要的,因為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
  • 沒有衛生巾的時代,古代女子來例假有多悲催
    古代來月經,卻被人鄙視根據大量人類學調查顯示,古人都無法理解女性這種「流血但卻不死亡」的生理現象,因此女性一來月經,就被認為是魔鬼附體。無論是經血,還是處於經期的女性,人們都認為她們會帶來厄運,往往這個時候就會這些女子會遭受歧視、隔離,甚至迫害。
  • 古代「黃花閨女」有多重要?如果女子出嫁發現不是會怎麼樣?
    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是不是「黃花閨女」有多重要?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大家都習慣將沒有出嫁的姑娘稱之為「黃花大閨女」,甚至還有人調侃單身狗說:「母胎單身30年,至今還是黃花大閨女。
  • 看他們夏天穿啥衣服,你就知道有多開放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記載古代民風的壁畫上,看出古人們夏天穿的衣服,就知道古人到底有多開放了,有些甚至比我們還大膽。由於夏季天氣炎熱,古代又沒有空調等降溫設備,所以為了讓身體感到舒爽,古人們在夏天的時候穿衣服相對會比較輕薄。古時就有一種用紗線紡織製成的紗衣很輕薄,非常適合在夏天的時候穿。
  • 古代看似簡單的女子畫眉,其實內涵深遠,寓意深刻
    就拿古代女子畫眉來說,畫眉在古代對女子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每個朝代因為民風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眉型也會不太一樣,有象徵著唐朝繁榮大氣的遠山眉,也有象徵宋朝溫婉文弱的柳葉眉,每一個女子眉黛的背後,都是一個朝代的經濟,文化,民風民俗的體現。而且女子畫眉和男子戴冠一樣,對她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儀容儀表的體現還是一個女人精緻自愛的表現。
  • 古代這類女子,遭遇連妾都不如,可以父子共用,甚至用來招待客人
    現在我們來談一談比妾地位低,命運悲慘得多的「姬婢伎」。他們其實都是妾,但沒有合法的身份,所以他們的遭遇連妾都不如。而且姬的地位比婢的地位低,這些都是買來或搶來的,她們是陪主人吃喝玩樂,嚴格地說,姬也可以稱為姬,伎的地位是最低的,這部分女子壓根不被當家看管,婢可以隨意被家中的主人和他的兒子吃喝玩樂,姬可以拿著酒菜或侍候客人,伎則是主人想幹什麼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