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310)一位通信兵之抗美援朝經歷

2020-12-13 騰訊網

1952年秋,鄒良信在朝鮮蘆鋪裡半山腰照的照片。

1950年9月10日,志願軍開赴朝鮮前鄒良信與叔叔鄒抗在丹東的合影。

1952年春,鄒良信在朝鮮蘆鋪裡與朝鮮小學生合影。

1955年10月1日,鄒良信與妻子黃林在濟南大北照相館照的結婚照。

2010年10月22日,離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日還有三天。60年前的這一天,鄒良信和戰友們早上八點從丹東出發,跟彭德懷總司令一起開赴朝鮮戰場。「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陪他在異國度過三年半的戎馬歲月。鄒良信在零下40℃的嚴冬經歷著潮溼、飢餓的考驗,朝鮮大娘的一碗熱豆腐至今讓他記憶猶新。

文/本報見習記者 李嘯洋

圖片翻拍 王媛

樹枝偽裝的軍車遭美軍空襲

1932年2月,鄒良信出生在山東榮成市臺上鄒家村。鄒良信9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去上海做生意,他便和六旬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1947年,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在膠東軍區學習報務,26個英文字母、10個阿拉伯數字和中文標點是無線電收發學習的內容。每分鐘120個電碼(30個漢字)的輸入速度讓鄒良信在包括高中生的160名同學中脫穎而出,一年以後即被分配到第三野戰軍下屬的兩廣總隊當報務員。

1950年10月22日,18歲的鄒良信還沒來得及告訴家人入朝,便隨第一批援朝軍隊踏上開赴朝鮮戰場的火車。鄒良信說:「本來要去大榆洞,從丹東坐了一宿汽車到了北貞,路上司機恰好遇到我們設防隊的人,他們告訴我們大榆洞已被美軍佔領,我們就下了車。」

11月的一天下午,鄒良信正在洞外的木屋裡發無線電報,突然美軍B29轟炸機在低空盤旋開始轟炸,山坳裡用樹枝偽裝掩護的汽車被美軍炸了個粉碎,6米高的無限電線接收杆也被炸斷。鄒良信搬起50斤重的手搖發電機躲到洞裡,回來後才發現電報文件忘在木屋牆上的布兜裡。正要去取,23歲的搖機員小蘇一把將他拽住:「我去,我比你跑得快。」小蘇挎著包跑回來時被美軍的掃射槍擊中頭部,8米外的鄒良信眼看著倒下的戰友卻無能為力,這是他在朝鮮戰場上看到的第一位犧牲的中國志願軍。「敵人一見有人從洞裡出來就打,出去解手都是一邊跑一邊小便,回來大家互相看著溼漉漉的衣服說尿褲子了———其實山洞裡滴水,所有人的衣服成天都是溼的。」飛機見光就打,大榆洞的朝鮮人夜裡不敢點燈。夜裡隨時會傳來重要電報文件,山洞裡又溼又冷,發報員們不得不到當地百姓家裡發電報,用高粱稈把窗戶遮得嚴嚴實實。沒有取暖設備,鄒良信的手腳都被凍麻木了:「手指頭直接放在火焰上都沒有感覺。」

朝鮮大娘的一碗熱豆腐賽過山珍海味

鄒良信說,在朝鮮,發報員們吃蒸熟的高粱米,潮溼加寒冷,整粒的高粱米難以消化,常常是「怎麼吃進去怎麼拉出來」。沒水的時候就吃國內帶過來的炒麵,一把雪一把面就著吃,隊員們常鬧肚子。部隊裡規定不準拿當地百姓的一針一線,有一次,一位70歲的朝鮮老大娘給鄒良信端上一碗剛做的熱豆腐,老大娘親眼看著鄒良信吃完才放他走,「我幾個月沒吃上熱東西,只放了鹽巴的熱豆腐比得上山珍海味。」

由於營養供給不足,鄒良信害了夜盲症。「有一次夜裡過河,我能聽到流水聲但就是看不見,同隊的隊員給我遞了根棍子,我譁一下掉到水裡,棉衣全溼了。到了朝鮮老鄉的家裡才烤乾。」

山洞裡臨時做成的木床很潮溼,沒有褥子就用山草鋪。後來志願軍住在大榆洞村民家裡,習慣睡大通鋪的村民常常把熱炕頭主動讓給志願軍,自己睡涼處。有一次鄒良信在朝鮮居民家裡換下一身髒衣服後出去,回來時衣服整整齊齊遞到他面前。「我一問是這家的姑娘給洗了,以後我們換下的衣服要麼事先藏好,要麼馬上洗———怕她們搶著洗了。」

學朝鮮語鬧笑話,冰水治口瘡

朝鮮的天氣冷,許多人都是半個月洗漱一次。用大石頭砸開20釐米厚的河面,把毛巾往水裡一蘸一擰往臉上一抹就算洗過臉。「年輕人有火熱的心,大家都認為志願軍的任務光榮,保衛朝鮮很神聖,所以並不感覺到苦。」

涼水除了洗漱,有時被用作「藥」。由於任務繁忙,吃不上飯的鄒良信滿嘴生瘡,隨行倉促也沒帶藥。情急之中,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同志建議鄒良信喝冰水。「零下40℃手都伸不出來,哪裡還敢喝冰水,實在沒有辦法我咬緊牙咕咚喝了一通冰水,口瘡竟好了。」

鄒良信說,戰爭中儘管槍林彈雨,但發電報之餘志願軍們也不忘逗樂放鬆。剛學會幾句朝鮮語的發報員小李來到朝鮮人民軍一軍團通訊排,小李問一位女兵班的女同志隊裡有多少人,女兵班一位漢語不錯的告訴他有12人。小李張口就說:「這裡的女兵好『嘛石一搜』。」女兵翻譯給同伴後所有的女同志都捂著臉跑到洞裡。原來小李誤將『嘛尼一搜』(好多)說成『嘛石一搜』(好吃),「女兵好多」成了「女兵好吃」,小李紅透了臉。

戰友在防空洞「入洞房」

在朝鮮的三年半時間裡,鄒良信一共給家裡寫過七八封信,內容多是他在朝鮮平安,望家人安心之類。其中一封信是寫給從未見過面、比他大兩歲的「娃娃親」對象:「我跟她說我在朝鮮,我只說部隊打仗我隨時有危險,希望不要耽誤她。後來她嫁人了。」

1953年10月25日,《朝鮮停戰協定》籤訂後的三個月,防空洞成了鄒良信戰友喬俊的新婚洞房。喬俊結婚那天,二三十個人圍坐在食堂的大桌子前給他慶祝婚禮。喬俊和付慧英的婚禮是由上級領導促成,工作關係讓他們漸漸跑熟,但思想裡還沒有戀愛的概念。後來領導說要「愛老同志,愛38軍後勤隊的報務員」,28歲的喬俊便和19歲的付慧英搬到一起住,一張木板加上四條方凳便是結婚新床,乾淨的軍裝戴上軍帽就是新人們的婚服。鄒良信回憶婚禮上他見到了戰友從國內帶來的水果糖,這是鄒良信入朝以來第一次見到糖。食堂單位做的饅頭加朝鮮菜便是豐盛的婚宴,令人驚喜的是餐桌上首次出現了水果酒和紅酒。

入朝時沒長鬍子,

回鄉時鬍子拉碴

「入朝時我還沒長鬍子,回來時就鬍子拉碴了,在朝鮮我度過了青春。」鄒良信18歲入朝,1954年4月12日上午鄒良信從朝鮮泉洞坐上回國的列車。坐在沒有窗戶、不透一絲光亮的「悶罐車」上大家一言不發,「路過新義州大家都屏住呼吸,終於躲過了偵察車輛的美國人。」從一片漆黑的朝鮮新義州回到中國丹東,鄒良信和戰友們看到丹東路上一片燈火通明,對著寒夜的空氣高興地喊:「老子回來了,活著回來了!」

在丹東他和戰友們吃到一次正式的飯菜:大白菜燉豆腐加白面饅頭。臨走時上級告知他們回北京當通信兵。「一想到能回首都受毛主席檢閱,我們心裡很高興。當車行至瀋陽時,有的同志說要去新疆,我們的心一下涼了半截。車一路南下到了天津。說要去山東成立山東通訊團。」等「悶罐車」打開,4月15日列車行至最終目的地濟南,鄒良信回到故鄉。「能回家鄉也不錯。」隨後鄒良信進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獨立通訊團工作,繼續電波生涯。

相關焦點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
    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收藏於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2013年7月3日拍攝。目前展位已經變化,重新進行塗裝。 ㄇㄎ1-1115號蒸汽機車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是功勳機車。1996年,經鐵道部批准,瀋陽鐵路局向抗美援朝紀念館捐贈該機車。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桃源街附近,坐落在市中心北部風景秀麗的英華山上,是一座塔樓式建築群。該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10月。
  • 李進良:我在抗美援朝戰場通信
    70年前的10月剛剛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就面臨了美國轟炸我國東北邊境,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危機,為了保家衛國,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揭開序幕。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籤署。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 抗美援朝戰爭中,這些獨特的通信方法你聽說過嗎?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通信保障■白雪巖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續進行5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穩定了朝鮮戰局,迫使敵軍接受停戰談判。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桂建和:炮火中行進的通信兵 口令必達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 ...父輩旗幟 : 戰爭,歷史和英雄 --- 解讀當下的抗美援朝題材影視...
    觀《金剛川》可見微知著,當下,抗美援朝題材電影製作和國際主流趨勢高度接軌:以小搏大。 一是小視角再現大敘事。首次出現的後方視角,真實還原了戰爭全景;二是小人物表現大主題。普通一兵的群像塑造,再度詮釋了英雄主義;三是小戰鬥呈現大視覺。關注局部戰鬥細節體現了工業化製作的技術水準。四是小團隊體現大合作。
  • 抗美援朝70周年|外國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
    ,最應該萬世賡續的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今後,無論何時何地,美國膽敢挑起對中國的戰爭,他們仍將是我們的手下敗將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剛剛誕生一年,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也是中國人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與地區和平而進行的一場正義戰爭。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我方是正義的一方,且以弱勝強取得最終勝利。70年過去了,我們仍能從中獲取寶貴啟示。全民族應戰的大無畏精神彌足珍貴當今的世界,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抗美援朝197653是什麼意思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戰爭簡介及歷史意義
    197653的意思是: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的今天,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抗美援朝戰場。抗美援朝中國犧牲了多少人 ?歷史意義有哪些
  • 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該片高度還原並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詳細講述了黨中央艱難決策,志願軍秘密赴朝,歷次重大戰役,朝鮮停戰談判,志願軍凱旋歸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以及部分志願軍英模、戰鬥集體和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 抗美援朝70周年|徐焰: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奠基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致敬最可愛的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專家縱橫談(8)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奠基  文/徐焰  ●經過這場戰爭,中國陸軍有光榮傳統的步兵學會了打現代化戰爭
  • 光影鐫刻著歷史,回溯抗美援朝戰爭
    「勿謂言之不預也」,為禦敵於國門之外,在毛主席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經過反覆權衡,作出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歷史性決策。 1950年至2020年,歷經了70載風雲變幻,如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實力更有了天翻地覆的巨變,在櫛風沐雨愈發燦爛輝煌的共和國史冊裡,我們仍可在光影中體會到這場立國之戰帶來的深刻影響
  • 經歷過戰爭、火災、水災和地震 九十歲的鐘發玖回憶抗美援朝中...
    經歷過戰爭、火災、水災和5·12特大地震的他,如今已經90歲高齡。回憶起70年前與戰鬥英雄黃繼光在朝鮮參與抗美援朝的歷史,他仍然記憶猶新。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雲山之戰,中美兩軍初交鋒,志願軍出手即重創美軍王牌騎兵團;長津湖之戰,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和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漢江50晝夜、上甘嶺43晝夜,志願軍頂住美軍暴風雨般的火力衝擊,做到了寸土不讓。無數志願軍將士血灑戰場、埋骨異國,用鮮血與生命踐行了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定格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威震敵膽的英雄精神。
  • 老照片:黑白鏡頭中真實的抗美援朝戰爭
    美國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幹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在此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最根本經驗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政府武裝幹涉朝鮮內戰,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給中國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嚴重威脅新生共和國的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值此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要求,中國黨和政府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這是黨和國家政治意志的集中體現,「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
  • 抗美援朝老兵為地壇小學師生講述戰爭故事
    地壇小學供圖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吳蘋蘋)「我第一次參加戰爭,第一次在異國他鄉,第一次離開了我的家,我對祖國很思念,對我的家也很思念。」9月29日上午,北京市地壇小學迎來一位講述者:原北京軍區空軍司令領航處副處長、抗美援朝老兵、軍隊退役英模代表於志明。
  • 10張地圖,帶你回顧抗美援朝
    2 1950年·凜冬來臨 10月25日,我國抗美援朝的第一戰,在東、西兩線戰場同時打響。這一天也因此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 電影中的抗美援朝
    在電影之中,演員也要經歷真實戰場上的那種抉擇與掙扎,這是電影中的戰爭,也是真實戰爭的再現。毛主席指示拍攝《上甘嶺》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就是家喻戶曉的《上甘嶺》,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我的祖國》(原名《一條大河》)至今傳唱不衰。這部電影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 92歲志願軍老戰士,為小學生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近日,海澱區八裡莊街道舉辦「聆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抗美援朝主題宣講活動,街道退役軍人事務組特別邀請本地區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英雄張慰民,為定慧裡小學學生講述戰鬥故事。今年92歲的張慰民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場上多次立功且受過傷的志願軍女兵。
  • 抗美援朝有五大意義,真正看懂後,才發現這場戰爭最終贏家是中國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國和一些反對我國的政客散布謠言說,我國出兵朝鮮,發動抗美援朝戰爭是為了為蘇聯服務。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關於韓戰的一系列文件解密後,很多人單方面認為,中國在國力較弱的情況下參加韓戰,完全是損害本國利益。因此,很多人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持否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