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中國酒業的核心力量,這場會議要找到哪些答案?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
莫幹山,傳說春秋時期,受吳王闔閭指派,幹將、莫邪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的地方。
這裡環境秀麗,氣候宜人,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歷史上無數文人墨客為其留下了難以計數的詩文、石刻、事跡……
得益於絕佳的自然風貌和悠久的歷史傳說,莫幹山一直以避暑勝地著稱。直到1984年,一場會議的召開,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意義,其聲名也愈加遠播。
1984年9月初,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約一個月,由朱嘉明、劉佑成、黃江南、張鋼等青年經濟工作者組織召開了一場學術討論會——「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因會議地點正是莫幹山,因此簡稱「莫幹山會議」。
彼時,農村改革已經大有起色,而城市改革尚舉步維艱,莫幹山會議的中心議題便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據當年的參會者回憶,當時會議開得熱火朝天,有時火藥味兒十足,從白天到夜裡,討論、爭論不休。人們精神亢奮,專注,高強度,不休息,會議結束時,甚至還有一大半人都生了病。
會議討論了關於價格改革、工業企業實行自負盈虧等八大議題,進行了超前的探討和思考,形成並提交了《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企業實行自負盈虧應從國營小企業和集體企業起步》等七份重要的專題報告。
這場會議為八十年代的經濟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引起高層領導的重視。
也是在這一場會上,一批年輕的經濟學家開始脫穎而出,走上舞臺。比如會議的主要組織者朱嘉明、劉佑成、黃江南、張鋼等人,其時平均年齡僅為34歲。
從西北趕來參會的張維迎,24歲的他,是年紀最小的參會者,距離研究生畢業還有半年。當年12月,他便去體改委報到上班了——如今已是著名經濟學教授。
也是那時,如今的慧聰網董事局主席郭凡生,也只有隻有29歲。他所提出的「反梯度理論」,在當時理論界形成重要影響,也在參會期間引發熱議。
莫幹山會議被稱作「經濟改革思想史的開創性事件」,其對於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影響綿延至今。
而在整整36年後,同樣是在莫幹山,同樣是在九月,同樣是關乎發展大計,一場中國酒業的頂級思想交流盛會將在9月11日正式開啟。
此次會議,集合了中國酒業的核心力量,其中既有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等各酒種的龍頭企業,也有來自流通行業的一線大商代表,形成了「7+8」的龍頭企業溝通機制。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常務副會長劉員、秘書長秦書堯等嘉賓將共同出席本次會議。7家參會生產企業包括: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勁牌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8家流通企業則包括:金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糖業菸酒集團有限公司、百川名品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商源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粵強酒業有限公司、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酒仙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歌德盈香貿易有限公司等。
會議規模之大,層次之高,僅從以上參會企業、嘉賓名單便可見一斑。而從內容來看,此次會議的召開,也對中國酒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0年無疑是個特殊的年份,酒業與很多行業一樣,都經歷了嚴峻的考驗與挑戰。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酒業造成了明顯影響,一些龍頭酒企應對得力,業績穩健增長,但大部分酒企情況比較困難,業績普遍下滑明顯。
行業下一步究竟怎麼走,亟待互相溝通、尋求共識。
酒類消費總量接近天花板,如何繼續擴大市場需求?中國酒業能否藉助經濟轉型的「風力」,進一步提升自身價值和影響地位?在酒企差異、分化的表現背後,整個酒類行業如何適應接下來的中長期經濟形勢?在「內循環」格局下如何調整、作為,如何開拓產業持續提升、發展的戰略路徑?……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在當下這樣一個重大拐點上,酒業必須有更深層次的產業經濟思考。
1984年的莫幹山會議,研究探討了深層次經濟問題,並對此後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幾年後的名酒價格放開,便是會議期間價格改革議題討論埋下的伏筆。
而此次會議,同樣要以經濟學的思維與眼光對待當下酒行業面臨的問題,為酒業改革發展理清思路、打開困局。
我們期待在9月11日的莫幹山,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酒業「莫幹山會議」,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