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作為一個辯論綜藝節目,今年已經做到了第七季,初衷是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思考,可以變得更好。每一期的辯題,要麼是貼近生活的討論,要麼是人類文明的深思,既然有擺在那裡的題目,那還是值得我們去花時間研究的。
今天晚上的題目是:成年人崩潰要不要藏起來,其實就是如何面對壓力的問題,是自己消化,還是釋放給外界。我們不是辯論,先兩個方向都說一下,什麼時候藏起來好,什麼時候不藏好,看看你更傾向哪一種。
要藏起來
01:中華名族的文化就是藏起來的文化
中華名族在春秋戰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狀態,對於崩潰時的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道家遇到這種情況,可能除了讓你辭職跑到山裡,只能教你接受、順其自然。
兵家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肯定不會讓你直接崩潰,如果是別人的錯誤,你要用更好的方法回擊。
法家信仰法律和規則,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你崩潰肯定會影響周圍人正常的工作生活,法家不會支持。
墨家追求「兼愛」,怎麼會讓你帶給別人困擾和麻煩。
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這些思想家,到今天,對我們影響最大的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當然這其中有各個歷史時期帝王家的選擇,但是我們的確是接受了這種思想,今天儒家思想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到儒家,我們會想到什麼,「仁義禮智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站在一個壓力巨大即將崩潰的我的角度,我的思想中流淌著「仁義」,這很難去指導我做出不管不顧就崩潰的決定。
所以不管是思想豐富的軸心時代,還是被儒家思想灌輸兩千年的今天,我們很難去找到一個支持我們崩潰的基點,藏起來自己承受,是我們的文化帶給我們處理壓力的方式。
02:我們需要對外界的情感宣洩付費
這是一個功利性已經掌握主導權的社會,比起只考慮我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我們更需要認識到,當我們選擇崩潰的時候,我們是要為之付出代價的。
如果我崩潰的地點是公司,不管原因為何,我在同事的印象中一定是一個脆弱、不穩定、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因為不管是因為工作量大或者別人原因影響了你的工作,這些不會被人記住。
我們一年要做太多的工作,接觸公司不同的人,除非你真的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每件工作都不能讓領導滿意,那麼一次的工作失誤,並不會影響同事領導對你的看法,他們只會說:工作而已,畢竟誰也不想把工作當成生活的全部。
但是如果你崩潰了,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你這一次強烈的負面情緒釋放,同事和領導討論的不是你的工作,而是你這個人。這個工作沒做好,我們下一個工作還可以合作,與上一個工作無關。
但是如果同事和領導對你這個人有了負面的看法,這個是一個持續性的影響,以後每一次他們與你接觸,都會想到你可能會帶來得負面影響,這直接影響了你在公司未來的工作。
當然如果這個崩潰地點是在家裡就更不應該了。在家裡崩潰,我們傷害的是我們的親人,如果我們壓力太大,我們可以直接交流。崩潰,會傷害他們,他們會想是不是哪裡沒做好,哪裡對你不好了,但我們知道,問題在我們自己。
03:學習藏起來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
我們都清楚現代人壓力有多大,崩潰並不是一個一次性事件,我今天崩潰了,釋放了,明天我可能還會崩潰。
甚至這種崩潰會上癮,因為選擇崩潰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選擇,我不用去處理這個壓力,我只要把情緒向外界釋放。
但是這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既然崩潰是一件多次發生的事情,我們如果保證,會不會有一次崩潰,帶給我們不能磨滅的影響,直接毀了我們的人生?
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丈夫因為工作的原因實在忍受不了在家裡崩潰了,在家裡與老婆吵架最終離婚。男青年因為生活失意崩潰,整天喝酒放縱,最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我們不能確定未來哪一次崩潰會給我們人生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如果我們不把崩潰藏起來,不藏以後每一次崩潰都是未知的風險,而藏起來,只需要學一次。
04:我崩潰的結束是別人崩潰的開始
我的崩潰對別人是信息不對稱的,當我們要崩潰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的壓力也許來自經濟不能維持,或者是與男朋友吵架,或者真的就是同事的原因。
但是在我們旁邊的那個第三人,他是不知道的,崩潰又是一個瞬時性過程。你崩潰時別人心裡就會打鼓,他會想他崩潰是不是因為我。
既然你已經因為壓力在崩潰與不崩潰之間掙扎,你知道這種痛苦,你為什麼要讓別人承擔本可能不是他應該承受的壓力呢。情緒是可傳遞的,我崩潰的壓力傳遞給別人,他離崩潰也近了一步,就回到了剛剛儒家的觀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更重要的是,我的小崩潰會帶來更大的崩潰。我的同事,我的家人接收到了我的負面情緒,可是他們生活的世界不是只有我一個人。
當我選擇崩潰的時候,我應該明白,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人跟我一樣選擇了崩潰。之前的三個不崩潰的理由不管是環境因素、功利因素還是為未來著想,我們都可以站在自我的角度說不,但是最後一個理由,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
05:把崩潰藏起來就是把垃圾扔到垃圾箱裡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快速傳遞信息的社會,如今網絡上那些負面的能力還不能讓我們警醒嗎?
這世界本來就是相互聯繫的,如果我們每天都選擇在這個地球上扔一個塑料瓶,只需要三天,地球表面就會被塑料瓶完全覆蓋。
崩潰也一樣,我們可以想像一位三十而立的男人在一上午的生活:早上沒有按時起床已經影響了一天的心情,到公司同事發來很多瑣事,你隔壁工位才畢業的小朋友已經忍受不了要崩潰了。主管領導叫你去談話,問你為什麼不好好帶新人,主管把不能完成業績的情緒發在了你身上,你中午吃飯時因為一上午的不開心對食堂阿姨大吼。
這僅僅是一上午,如果我今天告訴你,當你感受到壓力要崩潰的時候,就崩潰吧。我是在放任這個世界往更大的崩潰而去,我雖然不能去阻止別人崩潰,但是當我們自己要崩潰的時候,我希望我們能把它藏起來,這跟保護環境沒有區別,垃圾就應該扔在垃圾箱裡而不是隨手丟棄。
不藏起來
01:忍不住就不忍是每個人的自由
我們身處一個自由高度發展的世界,當然拿自由說事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說「不忍」是每個人的自由,你會說「藏起來」也是你的選擇,是你的自由。
關於自由個體性的討論在哲學上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話題,我們今天沒有機會展開討論。但是如果你要說「藏起來」是你的自由,我們就必須說明,當你要崩潰的那一刻,你一定是想要崩潰的。藏起來,是你的一種阻止性的選擇,不藏,才是推動性的選擇。
所以如果我想要崩潰是前提,那麼崩潰就是自由的,藏起來只是一種選擇,而這種選擇是我權衡利弊做出的。
02:壓力是持續性的,崩潰是瞬間的
我們可以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崩潰來源於壓力,崩潰可以釋放情緒,而不崩潰會繼續積累壓力。
壓力是一個持續性的情緒過程,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我今天特別想吃火鍋,如果我今天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吃上火鍋,那我明天也必須去吃。
崩潰也一樣,今天不崩潰,明天還是要崩潰,我可以藏一天,但是我不能讓壓力一天比一天壯大。
03:可以虧欠別人,但不要讓自己覺得全世界都虧欠你
我們當然要承認,當你崩潰的時候,一定是給別人帶去了不方便,可能會影響別人的心情,影響別人的工作,這個時候,我們是要承認我們崩潰的做法有問題,我們是虧欠別人的。
我們崩潰了以後有很多彌補的方法,可以直接跟我們周圍看見我們崩潰的人進行情感交流,告訴他我怎麼了。
壓力在今天這個社會上是如此常見的問題,崩潰也已經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了。我們承認在我崩潰的同時,我旁邊坐著的那一個人,不管是同事、親人、朋友,他也許也在崩潰的邊緣。
我當然接受上文藏起來最後一點關於價值觀的討論,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擁有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我們談到把崩潰比作垃圾,藏起來是把垃圾扔進垃圾箱,這也許沒有錯。
但我們要明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在保護環境中的位置並不是那個責任主體,如何解決塑料瓶的問題,其源頭是要解決是誰又為何要製造塑料瓶。
崩潰同樣如此,我們如果只是一次又一次把崩潰藏起來,我們並不能減少崩潰在我們、在所有人生活中出現的概率,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是,面對它,解決它。
04:任何事:面對總比逃避要好
當我們崩潰出來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走出了面對的第一步,當我們的行為對外界產生了影響,我們不否認之前提到的崩潰出來之後我們會付出各種各樣的代價。
既然藏起來已經開始討論功利性的問題,那我們就不能只討論付出不討論回報。藏起來似乎不太需要付出什麼,就是壓力更大;崩潰釋放了壓力,得罪了外界。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藏起來不太需要付出自然就沒有什麼回報,藏,就是一個逃避的選擇,我們今天不去面對這個問題,問題並不會消失,壓力不會不見。
我們崩潰,領導同事對我們有看法,但這並不是一錘子買賣,我承認釋放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多時候大於工作失誤,但是這種影響是可以改變的。
如果因為這一次崩潰,我們去尋找到那個我自己壓力如何正確疏解的通道,我在事實上已經不是他們印象裡那個情緒不穩定、脆弱的人了,自然就不會存在未來會被這種刻版印象所影響的邏輯。
只有我們面對一件事的時候才是在解決問題,壓力是一個持續性的情緒,崩潰只是它的表現;把崩潰藏起來,永遠不能解決壓力問題。
05:不得不談一下抑鬱症
最後一個觀點裡我們必須要來談一下抑鬱症了,抑鬱症在百度百科裡這樣解釋。
抑鬱症是最常見的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產生嚴重行為;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
世界上目前被確定為抑鬱症患者的人數在3億以上,佔我們總人口的4%。我們沒有在抑鬱症的描述中看見任何瞬時性的行為,但抑鬱症有一個很常見的情緒:焦慮,焦慮也是一個持續性情緒,與壓力一樣。
在我比較主觀的認識裡,抑鬱症被今天這個社會無限的放大了,我們不否認抑鬱症帶給人們無限的傷害,但是我們說出一句「我抑鬱了」似乎太隨意了。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人類發展到生活節奏最快,人均可支配的自由時間最少的時代。我們當然有理由去焦慮、去被壓力裹挾,但不是所有的焦慮和壓力都可以假借抑鬱的名義,我們可能根本沒有了解過真正患有抑鬱症人的生活。
以下是百度百科對輕度抑鬱症的描述:
輕度抑鬱症以持續的心情低落為特徵。在情緒方面,心情壓抑、鬱悶、沮喪,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對前途悲觀失望,病前的精神創傷常盤踞在腦中,以致精神不振,腦力遲鈍,患者為此感到羞愧和內疚。在認知方面,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降低,思維遲緩,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自我評價下降,常誇大自己的缺點和失誤,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沒人關愛,並為此自責和自罪。在行為方面,動作遲滯,無精打採,表現為被動、依賴、退縮,不願意與人主動交往。
抑鬱症在生活中常見的狀態是,意志消沉、長期對外界不感興趣,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我想抑鬱與崩潰可能不太沾邊,這是這個時代那些不想要解決問題的人給自己的一個藉口。「我是抑鬱症」,似乎是一句特別有力量的話,給我很多的理由,去抱怨、去逃避。
把崩潰藏起來只是他不想解決生活中全部問題的冰山一角,如果他的生活還需要一點點希望,從第一次崩潰開始,會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我想說的話
我們今天已經討論了太多太多,回到我自己,成年人崩潰要不要藏起來。我會想我到今天快三十年的人生經歷,當我有記憶以來,我似乎沒有崩潰過。
我也許最大的情感釋放就是在夜深人靜時躲在被子裡哭泣,可是一覺醒來,我還是那個努力活著的自己。
就像我們前文討論的那樣,藏起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壓力還是其他的開心、厭惡,這是我們文化使然。既然是哲學討論自然也不會站在功利的角度去選擇。
當我寫完前面一共十點理由以後,我去回望我的三十年,我更希望我是不是有過一次崩潰的經歷或者說下一次當我真的忍不住的時候,我就去放心崩潰。
我想要看見我崩潰之後這個世界有沒有放棄我,我是不是有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安慰、同事的理解,這是我身在這個世界為之奮鬥的動力。
我不想我一輩子走完,回想自己沒有一次情緒的爆發,最後說一句,「我曾經崩潰的時候,謝謝你們都在。」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連接的紐帶,我的世界不應該只有我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