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所有瑜伽愛好者推薦為最好的調息和冥想坐姿體式,是最常見的經典體式,也是瑜伽中最放鬆的姿勢之一。
蓮花坐(Padmasana)是調息和冥想時常用的姿勢,其他的蓮花變體也經常在瑜伽體式練習中出現。蓮花坐外加各種手印,可以將練習者很快帶入冥想的意境。它還擁有很多好處,比如讓你身心放鬆,增加意識和注意力,激活身體的某些部分和功能等。
➀坐在地上,雙腿伸直,挺拔腰背;
➁彎曲左小腿,將左腳踝放於右大腿根部;
➂彎曲右腿並繞過左小腿上側,放在左大腿根部;
➃雙膝貼地,雙手體前合十,保持自然呼吸。
蓮花坐姿可以使頭、軀幹自然地保持直線,並可以長時間保持身體的坐姿穩固。通過對呼吸的調整,幫助身體腹部肌群收縮緊繃,從而深層鍛鍊到腹橫肌和臀盆底肌群,使腰腹部肌肉線條變得緊實。
由於核心肌群在動作過程中保持發力緊繃狀態,有助於美化頸背部肌肉線條,改善不良體態。同時由於雙腿盤坐時,髖部得到伸展,腿部的血流減慢,血液大量供應到腹、胸所有臟器,從而使中樞神經被滋養,煥發整個神經系統的活力。
均勻平和的呼吸節奏,有利於我們身體集中注意力,進入冥想狀態,從而達到心緒的平和,緩解焦慮不安情緒,降低血壓。
雖然蓮花坐式好處多多,但是你知道嗎?強迫雙腿進入蓮花坐是瑜伽中最危險的事情之一。每年,都有許多瑜伽習練者因此讓膝蓋損傷。
很多人對於蓮花坐其實存在一個誤解,總是在練習這個體式的時候,過度扭轉膝關節。膝關節屬於鉸鏈關節,只具備屈和伸的功能,並在屈膝的情況下能進行輕微角度的旋轉。
做蓮花坐時,要讓膝關節像繩結那樣扭轉是無法完成的。這不僅會造成膝蓋疼痛,更嚴重的還會因為大腿骨和小腿骨都把壓力傳遞到膝蓋上,導致膝蓋內部半月板受損,對膝關節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蓮花坐強調的是髖關節的靈活性。髖關節是球窩關節,具備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環轉的功能,是非常靈活的大關節。而盤蓮花的時候,髖部需要完成的動作是摺疊、內收以及外旋,並且是強烈的外旋。
如果盤蓮花時,髖關節的外旋能力不夠的話,強行上盤,膝關節就會進行一部分的代償,膝蓋外側空間被加大,內側空間被擠壓,從而產生膝關節的疼痛。因此,想要安全地完成蓮花坐,關鍵點在於髖關節的外旋能力。
在正式進入全蓮花坐之前,通過一些基礎的瑜伽體式靈活髖部是十分關鍵的一步。
◆坐在地面上,彎曲膝蓋;
◆雙腳腳跟、腳掌相合,腳後跟儘量貼近身體;
◆大腿分開,膝蓋放低到地面;
◆雙手抵住大腿下壓,身體前屈;
◆保持3-5分鐘。
◆四腳支撐,雙膝跪地;
◆右腳邁到雙手之間,屈右膝落地,小腿平放;
◆左腿向後撤,腳背腳踝貼地;
◆上半身俯身向下,手臂向前延展,額頭落地;
◆保持3-5分鐘,換邊。
◆坐在地上,雙腿伸直向前;
◆左膝彎曲左腿向後,坐在左腳上;
◆右腿放在左大腿上,兩膝上下重疊;
◆左手彎曲,左手由上向下放在背後;
◆右手在背後右下向上抬起,兩手緊扣;
◆保持30-60秒,換邊。
◆坐姿,右腿伸直腳尖回勾;
◆彎曲左腿,左腳靠近右大腿根部;
◆雙手向上舉過頭頂;
◆上身前屈,雙手放於右腳腳心;
◆保持10秒後,換邊重複相同動作。
◆坐在地上,雙腿伸直,挺拔腰背;
◆彎曲左膝,將左腳踝放於右腿的根部;
◆彎曲右膝,將右腳放在左膝下方;
◆雙膝貼地,雙手體前合十,保持自然呼吸。
如果在練習全蓮花坐的時候感到膝蓋疼痛,請及時停下來,做一些預備的體式後再進入全蓮花。練習瑜伽切記要循序漸進,不要過於勉強,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你在蓮花坐的時候,膝蓋會痛嗎?
請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